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磨砻

第十三章 学堂

  • 作者:谁怜辛苦东阳瘦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31 01:01:22
  • 完书字数:4828

卢象山看了一眼棋局,笑道:“长源就是口福好,今天的八宝素鸭一定不会走味。”

“你啊,你啊。”白衣道长听了也是哈哈大笑,一边笑,一边指着卢象山。

卢象山去厨房弄菜了,白衣道长便手执拂尘走出了象山书院。

书院外的天空彤云密布,雪花纷纷扬扬,却不是很大。

大地,一片苍茫,远处的屋宇,白雪笼罩。院旁的杨柳,早已经覆上了厚厚一层积雪,偶尔只能见到一段段乌黑的斑驳的根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白衣道长看着漫天飘散的白雪,喃喃的念道,似乎想着心事。

一个声音传来:

“烟霏霏,雨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

声音甚是洪亮,接着是细微的踏雪的沙沙声。

白衣道长循声望去,一个高高瘦瘦,精神却很矍铄的老头,牵着一个小女孩,四五岁年纪,正往象山书院走来。

“薛三太爷,你怎么现在才到,长源在这里都已经都等侯多时了。”白衣道长打趣道。

被白衣道长称为薛三太爷的老头眼睛一瞪,道:“总算天下第一隐士李长源还能分些尊卑,没有叫我薛三狐狸,要是象山那个老匹夫…咦,长源怎么在外面,莫不是象山不在家?”

“三先生,您误会了,象山先生此刻正在准备你我都喜欢吃的八宝素鸭,我呢便是出来看看三先生到了没。”

白衣道长笑道,同时过来牵了小女孩。

“长源伯父。”小女孩叫了一声。

白衣道长应了一声,道:“浣花都长这么高了,如果不是看到你爷爷,长源伯父肯定是不敢认你了。”

白衣道长牵着小女孩,领着薛三先生走进了象山书院。

他们每年都来过除夕,因此书院的杂役早就安排好了住宿,几人到了书院,并未花费多少时间。

将行李放好,薛三先生便携了孙女薛浣花,来到厅上。

苏白云给薛三先生和李长源斟了茶。

苏白云想着象山先生收留了杜济和自己,以及苏侗,并且先生又教苏侗念书,便自己提出,在象山书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从苏侗房间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小女孩薛浣花好像也会读,嘴里嗫嚅着。

“侗儿,你先休息一下,过来见过几位先生。”苏白云走到苏侗房间外,轻声说道。

“嗯,知道了,姑姑。”

苏侗从房间走了出来。

“薛狐狸,你终于来了。”卢象山听说薛三先生到了,也从厨房里出来了,腰身上围着一条汗巾,手中还握着生姜。

“再晚一些,恐怕老匹夫的八宝素鸭已经到了长源一个人的肚子里了。”薛三先生打趣道。

卢象山给大家互相介绍了,便又奔去厨房忙活。

原来那个白衣道长便是天下第一隐士李泌李长源。李泌从小就是神童,很得宰相张九龄的赏识,两人甚至成为了忘年交。

李泌在年轻时便帮助肃宗皇帝制定了平叛计划,在肃宗皇帝身边出谋划策,却因为得罪了当时权倾朝野的宦官李辅国,最终离开朝局,在南岳衡山隐居。

而那位薛三先生,名字叫作薛据,是河东望族薛氏家族的后人,薛氏家族从小注重文学培养,在玄宗开元以及天宝年间,薛家便有七兄弟科举中第,正所谓一门七进士,一时风光无两。

薛据便是其中之一,后来朝廷任命薛据为渭南吏,薛据便认识了卢象山与李泌,三个人结为莫逆,薛据与李泌偶尔会被卢象山邀请到象山书院讲学,因此最近几年,他们两个几乎每年都会来象山书院过除夕。

小女孩名叫薛浣花,是薛据的孙女,聪明伶俐,从小便跟着爷爷学诗练字,薛据亦是十分看重,因此也经常带着她来象山书院,来感受一下书院气息,让她得到名师的熏陶。

杜济一介武夫,忽然在这诗文烂漫的氛围里,显然有些拘谨。然而他也知道,在当下这个时代,能读书是很奢侈的,而且,努力读书也是寒门子弟能够摆脱穷苦,为国效力的重要途径,心中更是极其佩服几位先生。

苏白云带着苏侗,逐个拜见了李泌和薛据,薛据见苏侗姿貌端华,眉目如画,心中便有了几分喜爱,待到听他读诗学字,更是爱惜不已。

李泌在苏侗身上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对他自然也是怜爱有加。

薛浣花与苏侗年纪相仿,大人们说话之际,苏侗便带着薛浣花在书院里四处闲逛去了。

时间很快,已经到了黄昏,卢象山的八宝素鸭也已经端上桌来,还有大大小小十余个菜。众人大快朵颐,吃过晚饭。

李泌为苏侗与薛浣花出了一个题目,让两人在一个时辰内以除夕为题写出诗来。

两个人毕竟年纪太小,写出的诗也是生硬疏浅。

薛浣花虽然是女生,但从小基础好,文学修养自然比苏侗高出许多,苏侗便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加油。

于是日日缠着三位先生,要他们教他如何写诗,三位先生倒也耐心讲解,不厌其烦。

杜济见他如此勤奋学文,这一段时间也就没有督促他练习武艺,毕竟要遇到这三位先生,也需要机缘。

转眼之间,到了上元节。

唐朝时的上元节,上至皇帝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是极其重视。

天气晴朗,碧空如洗,天气还是甚为寒冷。

李泌执着拂尘,搬了个凳子,坐在书院门口,远处的街道上,吆喝的人群,林林总总的商铺,一切看在眼里,似乎很热闹。

而李泌的内心却感到无比苍凉,想起了当年自己初到长安时,虽然自己只有六岁,但那时京都的繁荣,自己却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政治清明,先后有姚崇,宋璟,张九龄等正直的能臣干吏,辅助玄宗,天下疆域辽阔,百姓安居乐业,每每到了上元节,到处是欢歌载舞,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一切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就变了样,自己来陕州所经之处,十室九空,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朝廷之中更是宦官专权,争权夺利,倾轧异己,腐败已入根基,虽然李豫登基后有了一些转变,却是积重难返,望洋兴叹。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志气是良图……”

李泌反复吟唱着自己的诗句,他仿佛感觉到大唐也和自己一样,在逐渐的衰老,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