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战国策

第24章 齐策一3

  • 作者:(西汉)刘向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7-04 11:42:32
  • 完书字数:8642

秦伐魏,陈轸合三晋而东1,谓齐王曰2:“古之王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以为后世也。今齐、楚、燕、赵、韩、梁六国之递甚也,不足以立功名,适足以强秦而自弱也,非山东之上计也。能危山东者,强秦也。不忧强秦而递相罢弱3,而两归其国于秦,此臣之所以为山东之患。天下为秦相割,秦曾不出刀;天下为秦相烹,秦曾不出薪。何秦之智而山东之愚耶?愿大王之察也。

“古之五帝、兰王、五伯之伐也,伐不道者。今秦伐天下不然,必欲反之4,主必死辱,民必死虏。今韩、梁之目未尝干5,而齐民独不也,非齐亲而韩、梁疏也,齐远秦而韩、梁近。今齐将近矣!今秦欲攻梁绛、安邑,秦得绛、安邑以东下河6,必表里河而东攻齐,举齐属之海,南面而孤楚,韩、梁,北向而孤燕、赵,齐无所出其计矣。愿王熟虑之。

“今三晋已合矣,复为兄弟,约而出锐师以戍梁绛、安邑,此万世之计也。齐非急以锐师合三晋,必有后忧。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

齐王敬诺,果以兵合于三晋。

[注释]

1陈轸:齐人,游说之士,此时在魏。2齐王:齐闵王。3罢:疲劳,疲惫。4反之:反其道而行。5目未尝干:此指战死者多,民众悲痛不已。6东下河:沿黄河顺流东下。

[译文]

秦国攻打魏国,陈轸联合三晋(韩、赵、魏)之后,于是往东对齐王说:“古代圣王兴兵征讨,都是为了匡正天下的秩序而建立功名,以便能够造福后世。现在齐、楚、燕、赵、韩、梁这六个国家,彼此互相争斗,轮流抢占上风,这样不仅不能够建立功名,反而使秦国强大起来,削弱了自己的势力,这绝对不是山东六国的上策。现在能够消灭山东六国的,就是强大的秦国了。现在山东六国不但不怕强秦的威胁,反而相互削弱,其最终的结果就是被一一被秦国吞并,这是我替山东六国最为担忧的地方。天下诸侯争相割让自己的土地给秦国,秦国并不需要用刀做什么;天下诸侯替秦国把自己放在锅里煮,秦国连柴火都不需要提供。为什么秦国那么聪明,而山东六国那样愚蠢呢?希望大王明察。

“古代五帝、三王、五霸的兴兵征伐,都是为了讨伐无道的暴君。现在秦国讨伐天下却不是这样做的,恰好与古代反其道而行之。这样下去的结果,必然是亡国之君必定死于侮辱,亡国民众必定死于俘虏。现在韩、魏两国的百姓的眼泪还没有干,而齐国的民众唯独没有受到蹂躏,并不是秦国亲近齐国而疏远韩、魏两国。这是由于齐国远离秦国而韩、魏两国亲近秦国的缘故。现在齐国打算亲近秦国了!现在秦国打算攻打魏国的绛县、安邑,如果秦国取得绛县、安邑而沿黄河顺流东下,如此必然能顺着黄河内外向东攻打齐国,占领齐国的土地一直到达海边,再向南进兵,使楚、韩、魏三国孤立无援,最后向北把燕、赵,齐三国隔绝起来。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

“现在三晋(韩、赵、魏)已经联合,结为兄弟同盟国,派出精兵防守梁国的绛、安邑,这是万世永存的长久之计。齐国如果不尽快派出精兵与三晋(韩、赵、魏)联合,必定后患无穷。三晋(韩、赵、魏)联合,秦国必然不会贸然去攻打梁国,定会向南去攻打楚国。楚、秦之间交战,三晋(韩、赵、魏)埋怨齐国不与他们结成联盟,就会向东攻打齐国。这就是我说的齐国必定惹来祸端的缘故,我建议趁现在赶快派出兵和三晋(韩、赵、魏)结盟。”

齐王说:“好。”果然派出兵与三晋(韩、赵、魏)结盟。

苏秦为赵合从

[原文]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曰:“齐南有太山,东有琅玡,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1,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太山2、绝清河3、涉渤海也。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4、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踘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5成帷,举袂6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不能当8,今乃西面事秦,窃为大王羞之。

“且夫韩、魏之所以畏秦者,以与秦接界也。兵出而相当7,不至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8,四境不守;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9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

“今秦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径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能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高跃而不敢进,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夫不深料秦之不奈我何也,而欲西面事秦,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固愿大王之少留计。”

齐王曰:“寡人不敏,今主君以赵王之教诏之,敬奉社稷以从。”

[注释]

1带甲:披甲之兵。2倍:通“背”。3绝:渡。4筑:古代一种击弦乐器。5衽(rèn):衣襟。6袂:(mèi)衣袖。7当:对抗,攻伐。8折:损失。9重:难。轻:轻易。

[译文]

苏秦遵循赵王意旨,奔走诸侯列国,目的是建立合纵联盟。他游说齐宣王说:“从齐国的地势条件来说,南靠泰山,东倚琅玡,西有清河作为保障,北临渤海之滨,山环水抱,四面险阻,易守难攻;从国力方面来说,暂且不论方圆二千里的国土、数十万里的精兵及堆积如山的粮草,也不说士卒的训练有素、迅猛无比,且说这临淄城中的七万户人家,我私下估计了一下,以每户三男来算,三七二十一,那么即使发生战争,也不必越过泰山、涉过清河、渡过渤海去征召兵马,仅仅临淄城内已有二十一万生力军。再加上临淄气象非凡,人民殷实富足,满足生活需要的同时,还有富裕的时间去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赛狗、博戏、踢球娱乐自己的生活。城中的街道上,人们接踵摩肩,车轮相碰,真是有连襟成帐、举袖成幕、挥汗成雨的气势。家家殷实,人人志气昂扬。凭借大王的贤德以及齐国的富饶程度,本可视天下诸侯如无物,没想到大王竟会忍气吞声,对秦国臣服。我私下替大王感到惭愧无比。

“韩、魏两国惧怕秦国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与秦国接壤。大军一出动,双方对峙,不到十天,胜败存亡就见分晓了。韩、魏两国如果战胜了秦国,兵力就会损失一半,边境无人防守;如果失败了,就会走到灭亡的边缘。这就是韩、魏两国不敢轻易与秦国开战,却容易向秦表示顺从的原因啊。

“现在秦国攻打齐国情形却有所不同,韩、魏两国地处秦国的背面,而秦国穿越卫国阳晋的要道,经过亢父地方的险路,那里车子不能并驾齐驱,两马不能并行,百人守住险隘,千人也休想从这里穿过。秦军虽然想深入齐国的境内,可是总有后顾之忧,恐怕韩、魏从后面偷袭。所以才虚张声势,恫吓威胁,又迟疑不敢贸然前进。如此看来,秦国不能危害齐国,是显而易见的事。大王您不仔细思量秦国对齐国够不成威胁这件事,反而想向西服从秦国,这是群臣的计谋错了。现在既然能避免向秦国臣服的恶声,又能得到强国的地位,我希望大王多加考虑一下。”

齐王说:“我办事缺乏考虑,现在你把赵王的旨意告诉我,我愿意把国家托付给你。”

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

[原文]

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曰:“天下强国无过1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无过齐者。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说而不顾2万世之利。从人3说大王者,必谓齐西有强赵,南有韩、魏,负海之国也,地广人众,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奈我何!大王览其说,而不察其至实。

“夫从人朋党4比周,莫不以从为可。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胜名而有亡之实,是何故也?齐大而鲁小。

“今赵之与秦也,犹齐之于鲁也。秦、赵战于河漳5之上,再6战而再胜秦;战于番吾之下,再战而再胜秦。四战之后,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虽有胜秦之名,而国破矣!是何故也?秦强而赵弱也。

“今秦、楚嫁子取妇,为昆弟7之国;韩献宜阳,魏效河外,赵入朝渑池,割河问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驱韩、魏攻齐之南地,悉赵涉河关,指博关,临淄、即墨非王之有也。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熟8计之。”

齐王曰:“齐僻陋隐居,托于东海之上,未尝闻社稷之长利,今大客幸而教之9,请奉社稷以事秦。”献鱼盐之地三百里于秦也。

[注释]

1过:超过。2顾:指考虑,想到。3从,通“纵”,合纵。4朋党:结党。5河漳:黄河和漳河。6再:两次。7昆弟:即兄弟,指像兄弟一样亲近。8熟:仔细。9托:附,寄居。大客:指张仪,犹言高贵的客人。

[译文]

张仪替秦国用连横政策去游说齐宣王说:“天下的强国没有哪一个能超过齐国的,朝野上下的大臣及父老兄弟都富足安乐,这一点也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齐国。可惜替大王出谋划策的人,都是只顾眼前的利益而空谈理论,并不能为万世的长治久安考虑。那些主张合纵策略的人,肯定对大王说:‘齐国的西面是强大的赵国,南面与韩、魏接壤,东面濒临大海,土地辽阔,百姓众多,兵强马壮,即使有一百个秦国来犯,也对齐国无可奈何。’大王只听从了他们的游说,却没有考察其中的真实性。

“那些主张合纵的人,都互相结党,认为合纵政策是上上之策。据我所知:齐与鲁两国交战三次,每次都是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可是鲁国却因胜而衰,最后竟由此而亡国。只徒有虚名,实际上却陷于灭亡的境地,这是什么道理呢?由于齐国大而鲁国小。

“现在的赵国与秦国相比,就好像齐国和鲁国一样。秦、赵两国在黄河和漳河之滨交战,赵国两次作战都战胜了秦军,而且在赵邑番吾山下作战,又是两次都打败了秦军。但是四次交战以后,赵国死伤了几十万大军,仅剩一个首都邯郸完好无损。这就是所谓的虽然有战胜秦国的虚名,可是赵国却因此衰弱下去,这是什么缘故呢?也就是所谓的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啊。

“现在秦、楚两国之间互通婚姻,两国缔结成了兄弟盟国。韩国献出自己的宜阳城给秦国,魏国献出自己的河外给秦国,而赵国则是亲自到秦邑渑池向秦王朝贡,并且割让河间地方给秦国,他们争相成为秦的附庸国。如果大王不对秦国臣服,秦国就会迫使韩、魏攻两国攻打齐国的南部,然后还将征调全部的赵国兵马渡过河关,**向博关进发,这样临淄和即墨就不再属于大王了。如果齐国突然有一天被攻破,那时即使再想对秦国称臣,已来不及了,因此希望大王慎重思考一下!”

齐宣王说:“齐国隐居在偏僻荒凉的地方,栖身在东海之滨,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关国家长远利益的计谋,现在有幸得到尊贵客人的教诲,请允许我用整个国家去顺从秦国。”于是向秦国献出三百里盛产鱼盐的土地。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