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阎锡山传

第54章 、抗战烽火中的进退1

  • 作者:景占魁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7-04 10:39:07
  • 完书字数:10912

1、礼迎周恩来,同意八路军三师主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1937年“7·7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此时的阎锡山虽然因患肠胃炎正在养病,仍通令各地驻军严加戒备,令绥远部队赶筑作战工事,要傅作义对察绥边境严加防范。此外,他还派张荫梧亲笔信赴天津,劝宋哲元接受中央军的援助,协同作战。

面对全面爆发的中日战争,蒋介石于7月底电邀各地军政大员赴南京,商讨国防大计,8月2日,阎锡山飞赴南京。在8月6日他与军政部长何应钦的谈话中,曾说明了自己对抗日战争的设想,即:在战略上“实行持久战,放弃土地,无关重要。在持久战中,应研究减少敌人三种力量,即飞机、战车、火炮”。在战术上“最好在敌傲慢之下,第一次会战须求得胜利,正世界视听,尔后再将军队疏散,实行持久战”。在战斗上,“我宜在有利之地形与之作战,使其飞机、战车、火炮皆失作用”(《民国档案》1987年第3期)。阎锡山的这些战略设想,虽然在后来的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施,但它对中国的抗战还是有相当影响的。特别是阎锡山提出的“实行持久战”,及其“宜在有利之地形与之作战”的设想,实际上正是中央和八路军所主张的坚持持久战争和开展山地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与作战原则。

在这次会议上,决定把全国划分为四个战区,分别由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负责。由于日军7月底相继占领北平、天津后,又兵分三路,沿平绥、平汉、津蒲路向西、南进攻,其中由平绥路西进之敌意在夺取绥远、山西,所以,8月7日会议一结束,阎锡山便于第二天飞回太原。

山西地处华北腹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是华北的战略要地。正如任弼时所说:“如山西高原全境保持我军手中,则随时可以居高临下,由太行山脉伸出平汉北段和平绥东段,威胁敌在华北之平津军事要地,使敌向平汉南进及向绥远进攻感到困难”(《党史资料》第10辑,第54页)。只要控制了山西,便掌握了华北战场的主动权。正因为如此,所以,阎锡山回到太原后,即将晋绥军编为第六、第七两个集团军,分别由杨爱源、傅作义任司令,并在东起娘子关,沿太行山各要隘地区,以及经广灵、天镇到丰镇、平地泉、百灵庙一线的防御阵地上,部署兵力,将主要兵力集结于天镇、大同等重点地区。其部署主要是“北区以天镇、平地泉为两大据点”,大同、绥远为两大核心;中区由平型关经茹越口、阳方口至利民堡一线,“拟构成国防北部主线”;东部由东阳关经娘子关至龙泉关一线拟构成东部国防主线。“寿阳、忻口等处,尚拟设备中间防线,以太原为总核心”(《阎伯川先生救国言论选集》第2辑,第96页)。

8月1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晋绥战事。阎根据军委会编制,8月20日发表了第二战区战斗序列: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副司令孙楚,下辖孙楚的第33军和杨澄源的第34军;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副总司令刘汝明,前敌总指挥汤恩伯,下辖傅作义的第35军,李服赝的第61军,刘汝明的第68军,高桂滋的第17军,汤恩伯的第13军,以及新编第5、第6旅和新编骑兵第2旅;预备军总司令阎锡山(兼),下辖王靖国的第19军,赵承绶的骑兵第1军。同日,国民政府以军委会名义颁布了《作战指导计划》和《战争指导方案》,认为,日军“将以有力之一部先进占平绥各要点(张家口、南口等处),尔后或深入山西,以威胁第一战区之侧背,或转进于正定、保定方面,以直接协力于其在平津部队之攻击”,而第二战区位于华北主战场之侧背,“为华北唯一之屏障,务须永久固守,以为尔后进出之轴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4页,以下只注书名页码)。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红军改变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并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下辖3个师,不久,将第八路军改称第20集团军列入第二战区战斗序列,正副总指挥改称正副总司令。

还在红军未被改编之前,中央军委即于7月14日命令红军做好开赴华北前线抗日的准备。由于山西是红军将来开赴华北对日作战的必经之地,所以,首先必征得阎锡山的同意。为此,于7月15日、7月17日连致阎锡山两信,分别让其秘书周小舟和驻山西秘密联络工作站负责人彭雪枫带给阎锡山,信中不仅向阎提出了“红军开赴前线协同作战问题”,希望阎锡山“促成全国上下一致团结,救此危难”。(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年谱》中卷,人民出版社、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页),而且指出,日寇大举进犯,动员全力抗战到底,“实属刻不容缓”,“兹有敝方指导华北工作者数人拟在太原驻止,祈先生予以方便”(《年谱》中卷,第4—5页)。而就在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提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蒋介石:《革命文献》第72辑,第171页)这就为红军进入华北抗日前线提供了一定保证。后经彭雪枫的再三工作,阎锡山尽管对红军入晋存在疑惧,但还是答应红军可“活动于五台山以南地区,另一部配合王兆相部进击绥远”(张学忠、孙传恒:《彭雪枫在太原的统战活动》,《山西文史资料》第39辑,第21页)。同时还想赠送给红军七九子弹、中正子弹各50万发,冲锋机关枪200多支,并准备汽车为办事处使用。7月28日在复的信中,阎称:“国事危急,非集合全国财力人力不足以渡此难关,愿与先生同赴国难也”(《阎锡山评传》第292页)。之后,7月31日,阎锡山向彭雪枫正式表示:自今日始,你可以用红军和中央代表的名义,公开进行活动。至此,阎锡山与正式建立了山西省范围内的抗日统一战线。有了这样的进展,于8月10日致电彭雪枫,在就与阎锡山交涉与各方接洽等问题作出进一步指示的同时,还指示彭与阎交涉红军出动路线问题,请阎同意红军由韩城渡黄河,经蒲县、孝义、汾阳开赴抗日前线,此外,要彭立即开设太原公开办事处,以彭为主任。经彭雪枫交涉,阎锡山同意红军由韩城渡河,经同蒲路输出,并且在红军渡河日期、地点、船只等问题上也都商谈妥当。

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发布后,8月25日,中央即发布了《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宣布了第八路军的总指挥、副总指挥分别为朱德、彭德怀,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贺龙、刘伯承分别任第115师、120师、129师师长等任命事项。同日,115师作为先头部队,由陕西三原县出发,进行军事改编,经富平、蒲城抵韩城芝川镇,然后东渡黄河,在侯马沿同蒲路北上抗日。

红军改编后,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在太原正式宣告成立,彭雪枫为主任,周恩来为代表。

为使八路军进入山西后能够迅速开展对日作战,9月4日凌晨,周恩来、彭德怀依照关于赴太原会晤阎锡山,商谈八路军入晋之后活动地区、作战原则、指挥关系和部队补充计划等问题的指示,率与阎锡山是同乡又有师生关系的129师副师长徐向前、以及115师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副师长肖克和程子华等,从西安登火车抵达潼关,然后换乘木船渡过黄河,抵达风陵渡。

由于日军于8月下旬攻陷张家口、南口之后,兵分两路,向晋绥深入,其中的一路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从怀柔向蔚县进攻,兵锋直指天镇、阳高,战争已发展到晋北,而阎锡山又处于一种不打一仗无法向山西人民交代,打又没有把物的矛盾之中,因此,他希望八路军早日北上,协助晋绥军对日作战。正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他对入晋的代表周恩来等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此时由阎锡山主持修筑的同蒲铁路,南同蒲太原至风陵渡一线已于1936年初告竣,所以,阎锡山让其心腹秘书、上校军官梁化之带了有两节车厢组成的专列,前往风陵渡迎接周恩来等人。专列上为周恩来等准备了相当丰富的各式中西菜肴,但周等只吃了一些简单的便饭,令前来迎接的阎属人员感佩不已。

9月5日下午,专列抵达太原,当时,阎锡山正在雁门关以西的代县太和岭口行营指挥部署与日军的“大同会战”,所以,他便让赵戴文代其迎接周恩来等,并在车站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随后安排周恩来等下榻于东缉虎营街傅公祠院内的绥署高级招待所。第二天,周恩来移住于太原成成中学八路军驻晋办事处。9月7日凌晨,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等从太原动身,乘汽车前往太和岭口阎锡山行营指挥部会晤阎锡山。阎没有想到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能够亲自前来,十分高兴,热烈欢迎。寒暄中,周恩来首先称赞阎锡山积极抗战。阎锡山见徐向前也在其中,便半开玩笑地说道:“周公来山西也真会选人才呀,把我们五台同乡,又是我的学生徐向前带来与我会见谈判了?(徐在阎创办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读过书——引者著)……你这次来山西,除了商谈合作,共同抗日,再没有别的用意吧,可不要带徐向前来刨我的墙角啊!周恩来马上答道:‘百川先生把话说到哪里了。我这次同徐向前一块来,因为他是山西人,要他给我带路的。同时,向前又是百川先生二战区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以后是你的部署了,和你见见面,以后,还要请先生多多关照哩!’”(乔希章:《徐向前与阎锡山》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110页)。

当天中午,阎锡山设宴款待周恩来一行。

下午,双方开始会谈,阎方代表有阎锡山、朱绶光、续范亭、王靖国、陈长捷、梁化之。代表有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肖克、彭雪枫。

谈判中,周恩来对阎锡山的“联共”态度和“守土抗战”主张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希望阎不负国人期望,与合作抗战到底。接着他分析了抗战形势,说明日本帝国主义是可以打败的,虽然目前敌强我弱,但我们是正义战争,敌人是非正义战争,只要动员全体民众,团结奋斗,就可以削弱敌人的力量,增强我们的力量。打到一定时候,敌人会一天天弱下去,我们会一天天强大起来。其时,由于继南口、张家口相继失守后,天镇守军已经撤退,日军正奔袭阳高、大同。傅作义也准备从大同撤出。阎锡山正忧心忡忡,对日作战缺乏信心,因此,周恩来对形势的分析,解除了阎锡山的许多顾虑,也鼓励了他的抗战信心,所以,阎锡山对周恩来的分析深表佩服,谈判后,他曾对薄一波说:“周先生对抗战前途看得非常清楚”(薄一波:《深切怀念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山西革命回忆录》第1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版,第19页,以下只注书名页码)。

关于八路军入晋后的作战地域和方针问题,会谈中,当周恩来根据关于与阎锡山商量八路军入晋后的活动地区、作战原则、指挥关系、补充计划等事宜的指示,提出八路军准备在太行山脉及其北段的阜平、唐县、曲阳、行唐、灵寿、平山、繁峙、浑源、五台、盂县及涞源、灵丘两县的南部地区活动、布防,以此为根据地,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运动战,八路军入晋部队希望早日到达预定作战地域,请阎锡山给予支持和方便时,阎锡山当即表示同意。同时,周恩来还提出,八路军根据自己的兵力及战术特长,将开赴冀察晋绥四省交界的山区,以山地战、游击战侧击西进和南下的日军,配合友军正面作战,阎锡山也满口答应,并派员协助八路军在其将要活动的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而阎锡山则借此问题,扼要地介绍了他的“大同会战”部署。关于八路军入晋部队的薪饷和装备补充问题,阎锡山对周恩来提出的包括枪炮、子弹、炮弹、炸药、手榴弹、军毯、皮衣、棉衣、通讯器材及医药卫生材料等物质,应在部队路过太原时予以解决的要求,也十分爽快地答应下来,并下令兵站帮助运输大炮和炮弹。

双方代表的这次会谈,气氛融洽和谐,所谈问题比较集中,周恩来所提出的要求,阎锡山都予以答应,会谈取得了很大成功。

会谈后,阎锡山还要求周恩来给他写一个第二战区对日作战计划,并希望周恩来等去大同会晤傅作义,疏通关系,与晋军共同准备“大同会战”,必要时,还烦请周等到第一战区会见刘峙,商谈配合作战问题。对于阎锡山的要求,周恩来当即表示同意,并于当晚着手起草第二战区对日作战计划。次日中午写好后,交给阎锡山。阎看了之后十分惊讶,连声称赞说:“写得这样好,这样快!如能这样打,中国必胜”,并感叹:“周先生的确是个大人才,国民党是没有这样的人才的”(《山西革命回忆录》第1辑,第19页)。周恩来在交出作战计划时,还向阎锡山提出了在沦陷区成立“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的工作纲领,主要内容包括:积极组织、训练、武装民众;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改善人民生活;实行民主政治等,同时明确提出战动总会由、牺盟会和其他群众团体参加组成,并由、八路军代表参加领导。周恩来估计到阎锡山在这个问题上可能不同意,事先与薄一波进行了研究,责成薄做阎的工作。果然,阎看到纲领中有由、八路军来领导的条款后,不大高兴,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让步,如果让了,山西沦陷的地方,今后就没有了。薄一波则对阎说:“现在把沦陷区交给、八路军领导,是最大的人情,同时还可以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如果不让,、八路军一定要坚持,也无可奈何,因为那些地方是、八路军从日本人手中夺回来的,怎能不让?如果不让,连个人情也落不到”(《山西革命回忆录》第1辑,第19页)。阎锡山经过权衡,认为薄一波所说不无道理,遂同意了周恩来的意见,于1937年9月20日在太原成立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由国民党元老、积极主张抗战的爱国将领续范亭任主任,主要职能部门由员负责领导,如程子华即担任了战动总会的党团书记兼人民武装部长。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