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无畏

第12章 专业主义(下)

  • 作者:吴伯凡;梁冬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7-04 10:24:04
  • 完书字数:8280

此前谈到《入殓师》这部电影,讨论了中国企业应该从中学习什么。之所以中国很多公司做出来的产品不够细、不够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个心结的问题,不能够在做事时聚精会神、行云流水、如诠释般、全情地投入,达到一种美学的境界。

这并不是日本文化特有的,中国的古典文化里就有,而且比比皆是。

《庄子》里就讲了很多,比如庖丁解牛,也是讲述不被大众看好的一个职业。庖丁就是给牛剥皮的,但从庄子的描述中,能看到一种艺术的境界:合于桑林之舞,收刀而立,踌躇满志,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刀还没有触到,牛皮和肉就分开了,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普通的刀一年就用坏了,他的刀用19年还像新的。

给牛剥皮是一种很低级的劳动,但却达到了一种犹如艺术的境界。

任何一件事情,都能通过精纯的技艺上升到道的境界,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能精彩绝伦,不只是一件用品,更是一件艺术品,最重要的是整个过程是被喜乐的心情所引导的,心血注入正在做的这件工作上,做出的东西就不一样了。这给年轻的朋友一个很好的启示:中国过去30多年发展得太快了,插根筷子都能长成大树。因为劳动力价格的低廉,我们用不着去做精细的产品,就已经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所以30年来,这样一种粗放的生产方式,使得我们不用太追求精益求精的境界。

在北京市百货大楼的门前,现在还能看到一尊人物雕像,他就是张秉贵。张秉贵是一个卖糖果的售货员,他有一个绝活,卖糖果的时候不用秤,外号叫“一手抓”。比如说买一斤二两的糖,他一抓就是一斤二两,在磅秤上称,一点儿都不差。

这就叫手感。手工业者不管做什么,都有类似的匠术。我(梁冬)家是一个玉器工人世家。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曾经看到祖辈、父辈把一块很粗糙的石头刨开,里面是玉石,然后一层一层打磨,最后打出一尊观音或弥勒佛,甚至可以把一块石头镂空几层,做成一个镂空的球,一层一层,里面还可以转。

手工艺真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包含人的精神、身体、灵魂和器物之间的关系。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一直往下做就能通神。就是说,不管做哪件事情,只要能做到这样一种境界,它自然能产生一种让人家很尊敬、自己也很自尊的感受。这是不足为外人道的一种感受,在《庄子》里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

有一个故事是讲一个佝偻老人的。他直不起腰,便用一根竹竿,上面涂一点儿黏糊糊的像沥青的东西。他听见知了在树上叫,便把竹竿伸上去粘知了,就像捡一个东西似的。因为知了非常敏感,平常竹竿还没有伸到那个地方,它就飞走了,但是这个老人不用看,就能用竹竿举上去直接粘一个下来。

庄子还讲了一个做车轮的故事。古代的车轮是用木头做的,需要用火烤,让木头变得弯曲,接榫的地方松了紧了都会出问题。但是匠人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得于心而应于手,便能够达到严丝合缝、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的状态。

提到这个故事,现在做VC(风险投资)的人听到这些会说:“这种事情不可规模化,不能复制。”麦当劳的成功传染到VC界,然后传染到企业界,使人们认为,如果一件事情不能让一个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人也能重复,就不是一个好的生意。这变成了一种魔障——所有人都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再去提倡那些借由个人的优雅、个人的精钻来达成的某种境界,都是不值得提倡的。这是一种很有趣却很可悲的思考。

通用汽车的倒闭值得我们仔细分析一下。通用汽车曾经在世界汽车业称雄几十年,最后渐渐地不行了。有人总结这当中有人工成本高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汽车不管是在产品的工艺还是在生产的流程上,都能够做到精益求精、严丝合缝、成本降到最低、质量达到最高,对美国的汽车形成了非常大的压力,不仅是通用一家。

那种麦当劳逻辑的大规模生产,是不需要多少训练、不需要多少灵性的。这一点特别需要提醒很多朋友。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上真的如VC所愿,每一个行业都变成庞然大物,结果是,优雅的小书店没有了,被大规模的连锁书店甚至是网络上的大规模倾销所取代了,很多优秀的餐厅越来越无法生存,被大规模的连锁餐厅用其品牌和营销能力覆盖了市场。如果每一样东西的精细化、精益化都被边缘化,世界会变得非常无趣。

反观之,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恰恰来自“道”。按照庖丁的说法,“志于道而近乎技”,就是通过精纯的技艺来达到道的境界。日本文化当中有一种特性,不管事物多么平常,甚至是比较低贱的,只要全情地投入,以一种仪式般的氛围、心态去做,就能达到一种境界。做木匠也好,做铁匠也好,喝茶也好,做屠夫也好,击剑也好,只要达到一种精纯的境界,心情必然是很快乐的,做出来的活儿也必然是精彩绝伦的。

人们通常认为,工业品就是一个标准化的、冷冰冰的产品,恰恰是美国人特别相信的福特的生产方式——标准化、无个性,按照尺寸、设计图做出来就行。但日本人不这么看,一件产品是有灵性的,按照稻盛和夫的说法:一件产品是能说话的,是有脾气的,是有感受的。

在《入殓师》这部电影里,男主角曾是一名大提琴师,他跟大提琴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最后进入了一种很美妙的境界;而眼前放的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跟大提琴完全是两码事。但是,它能够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到,只要全情地投入其中,一具冷冰冰的尸体,也能够焕发出一种平常没有过的那种近乎美的状态,能感觉到他的安详、宁静。电影里有这么一个细节:当他给一位逝者化完妆以后,逝者的老伴和孙子都过来亲他,他们刚开始是很恐惧的,可最后,家里的人都觉得他只是安详地睡着了。按照稻盛和夫的说法:你跟你的产品之间不是一种漠然的关系,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不是一种主体和客体之间冷冰冰的关系,而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在星巴克的首席执行官舒尔茨看来:当你把心注入咖啡当中的时候,这咖啡就是不一样的咖啡。

餐馆里的饭和家里面妈妈做的饭,差别在哪里?妈妈的技艺大都不如专业厨师,但妈妈在做饭的时候,会注入她的心。她相信,这饭菜是做给我最爱的儿子吃的,在这种体会下,儿子所吃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就如《水知道答案》一书中所说,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水可以听见所有的声音,无论是爱、冷漠,还是无畏。

如果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够怀着一颗精进的心,把手上的任何工作都完美地做下来,那就会比较快乐,周边的人也会因为他在这件事情上做到极致而对他尊敬。那种喜悦的心态、投入,不知不觉就会注入产品当中,别人是能够感觉到的。

妈妈做的饭和餐馆里的饭,最细微的差别就是是否把心注入了。从市场上买的一件衣服,和孟郊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所描述的是不一样的。只有把心注入,心到了事情才到,心不到事情就不会到。一颗冷漠的心做出来的东西一定是粗糙的。

稻盛和夫说,产品是有声音的,当你以一种浮皮潦草的心态面对产品的时候,心不在焉地做这件产品的时候,做出来的产品不可能非常吸引人。我们进行工业设计,总是先把图画出来,按照图把产品做出来。但在《设计中的设计》中,设计师在动笔之前,一个设计就已经完成了,甚至在他童年时候,就开始在设计这个产品了,使这种心态、这种秉性、这些东西慢慢地注入产品。非常优美的书法,不是书法家设计出来的,而是他的内心状态,他所有的素养、他平时付出的心血,在那一瞬间展现出来了,而不是临场设计出来的。

对万物灵性的尊重精神,并不是日本文化独有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有的。日本文化只是把我们文化当中一些很优秀的东西吸收过去、发扬光大了,而我们却把它丢弃了。《庄子》里写到了那么多的大师,并不是吟诗作画的,而是给牛剥皮的、做车轮的、粘知了的。庄子讲这样的故事,他是想说,任何一件事情,都能通过精纯的技艺上升到道的境界,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能精彩绝伦,不只是一件用品,更是一件艺术品,最重要的是整个过程是被喜乐的心情所引导的,心血注入正在做的这件工作上,做出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书中讲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以前,人们的工作和快乐是连在一起的,因为在参与创作,在工作中能感受自己和世界、和物件之间这种优雅的互动,所以是快乐的。但是工业文明使越来越多的人把生活的快乐剥离成两个阶段——吃苦受累地工作,然后用换来的钱去买快乐。比如很辛苦地赚了钱,然后在一年里花12天去过非常好的奢侈生活,花10万块钱去度假。但书中认为,这是件很可悲的事情,人在这一年里面,只有12天是快乐的。而一个手工艺人,一年365天,每一天每一秒都是快乐的。从生命的快乐投资回报角度来说,做一个手工艺人要划算得多,因为他收获的快乐更多。

在现代,工作变成一件在巨大的压力下不得不做的事情。这种状况下,人们不会像庖丁、入殓师那样,从工作本身体会到一种尊严,一种自我实现的感受,而是把工作作为一种手段,挣来很多很多的钱,然后去消费。在《当下的力量》一书中,这种状态叫作泛吸毒的状态。我们很痛苦,然后拼命挣很多钱,就像犯了毒瘾的人要吸毒满足一下,但是过一段时间又陷入到痛苦、无聊、烦闷之中;反过来,如果处于一种烦闷的状态,一种对工作抵触的状态,做出来的东西不可能特别好。

很多年轻人问我:有两份工作,一份工资高一些,另一份做得愉快一些,应该选哪一个?我坚持推荐他们去做表面上看短时间内收入不太高的工作,因为收获的不仅仅是钱,每一天每一秒的快乐才是生命当中真正重要的收获。而且当这份工作真正做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到达合乎道的境界的时候,钱自然就会来了。

人们的工作,是由对未来的不好的预期,或者说是一种恐惧、一种压力来驱动的,贫穷感来自跟别人的差距,不是绝对的,不是饥寒交迫。对未来的种种恐惧,使得人们总是拼命地工作来换取未来的某种保障。就像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有的人吃饭很省,省下钱去买药吃,这是一种很愚蠢的状态。现在的工作大多是这样一种状态,大家拼命地牺牲,以身心的烦恼和痛苦为代价,去换取片刻的逃避。

但如果现在的状态不好,那么未来的状态也不会好。现在的所有东西就像种子一样,是一种灰色的、郁闷的状态,是一种逼迫的、在压力驱动下很不情愿的状态,这样就不可能会有丰厚的收获。每一科都不及格,加起来总成绩不可能及格。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