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历史直播:疯狂投喂政哥

第39章苏轼下

  • 作者:高呱呱
  • 类型:青春校园
  • 更新时间:03-24 07:32:51
  • 完书字数:7476

“甚至已经退休的王安石也在为苏轼求情。”

“多亏了大家共同求情的努力,还有赵匡胤当时定下的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可算是保下了一条小命。”

[王安石是真大佬呀]

[老王不计前嫌,真君子。]

[王安石也是千古少有的奇才]

“苏轼又跑去黄州当团练副使,这个职位没啥实权,就是一个低微的小官。”

“苏轼在这儿写了一首《初到黄州》自嘲。”

“写到后边又写起了黄州的鱼好吃,又讲看到竹林就仿佛闻到了竹笋的香气,想吃。”

“好家伙,这个大吃货属性开始爆发了。”

“由于飞来横祸让他产生了巨大落差感,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他四处游玩也写下了不少名篇。”

“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小乔惊喜道:“竟然有写我!”

“《题西林壁》也不用多说吧?小学生必背。”

“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真是写尽了洒脱快意。”

……

[超喜欢这个: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老夫聊发少年狂]

[众所周知,苏轼每被贬一次官小学生都要多背一首诗。]

[宋朝我劝你不要不识好歹,赶紧把苏轼给迎回去,哥们真不想背了]

“苏轼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 在这个时候他创作了《寒食帖》。”

“苏轼很快就适应了黄州的生活,没事儿到处溜达溜达,写写诗。”

“没事儿的时候就在东坡一块地种种田补贴家用,甚至给自己起了个别号——东坡居士。”

“哇,真的太可爱了吧?”

“这种在哪都能好好生活的乐观心态,必须夸一个。”

“接下来要讲的就是苏轼跟猪肉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苏轼发现了猪肉不仅好吃还很便宜,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他在杭州的时候教民工做,他甚至写了《猪肉颂》带火了东坡肉。”

[他真的我哭死]

[苏轼:干了兄弟们]

[猪肉真的超好吃啊]

朝代众人表达不理解,豕那种又臭又骚的肉有什么好吃的。

这个时候有人惊喜道:“我知道我知道猪肉为什么会好吃!”

他说着说着就掏出《实用养猪大全》,“是咱们养的办法不对!”

“诶你也买了这本!”另外一人两眼放光,他掏出来了《母猪产后护理》。

“我先前手抖点错了,不如咱俩互相换着看看?”

一个字也看不懂的二人傻眼,脱离了天幕之后,二人是不识字的。

两人面面相觑。

“得,咱再等等咸阳学宫开了学习一下再看吧。”

……

“有时候苏轼睡不着,他就跑到承天寺去找他的好基友张怀民。”

“他写《记承天寺夜游》:怀民亦未寝。”

“咱就是说咱很好奇张怀民到底有没有睡着?”

张怀民:呵呵我也想知道。

有你是我的福气。

[怀民:危!]

[当时张怀民也被贬了,苏东坡专门跑去安慰他的,但是好好笑啊。]

[张怀民:我承认你是安慰我,为我好,看你能不能挑一个阳间一点的时间(闹)]

“夜猫子苏跑到好友陈季常家里玩,两人唠嗑到到半夜还不睡觉。”

“这个时候陈季常的老婆推门就是一声怒吼:你俩糟心玩意儿,睡不睡?”

“这一下子就给老苏吓到了,老苏给他好友的老婆起了个外号——河东狮。”

“后来受诏离开黄州的苏轼在金陵遇到了一位故人——王安石。”

“这是他昔日的政敌,也是乌台诗案为他求情的恩人,两人一笑泯恩仇一番畅谈。”

“分别的时候王安石还感慨: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由于长途的跋涉,苏轼的幼子去世了,他在前不久才写下: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老年丧子,令人悲痛。”

“到了1085年宋哲宗继位,皇帝尚且年幼由高太后垂帘听政。”

“高太后重新启用了司马光为相 旧派扬眉吐气,打压新派。”

“高太后也是苏轼的一个小粉丝,她给自己的偶像升职加薪,苏轼开始一路飙升。”

“但当苏轼看见旧派对新派的变法全盘否定的时候,他又忍不住了:人家新派是有些地方不行,那你们完全守旧才更有毛病好吧?”

“他甚至给司马光起了个外号:司马牛。意思是司马光就跟牛一样倔。”

“他上谏书狠狠抨击了旧派执政后的腐败现象,这又引起了旧党对他的针对。”

“新派:你是旧派的人吗?”

“旧派:你是新派的人?”

“苏轼:错,我是你们谁也得不到的男人。”

[苏轼:老夫得罪人,向来雨露均沾。]

[小时候看司马光砸缸所以对司马光印象挺好的,但没想到实际上是那么的一言难尽]

[加一]

司马光看见后世人对他的批判脸色一白,不禁想到:难道我真的错了吗?

“被两边人夹在中间的苏轼表示:我太难了!我走我走。”

“他再次申请外调到了杭州做官,这个时候的杭州大旱,瘟疫与饥荒并发。”

“他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贡米,在老弟苏辙的资助下办起了病坊收容救治百姓。”

“又和太守等人一起修了西湖六井、沈公井、疏浚茅山盐桥二河,修浚西湖筑长堤……”

“西湖的长堤,后来也被我们称为苏公堤。”

“苏轼在杭州惬意生活了没多久,又被召回了京师,又又又因为政见不合被排挤。”

苏轼:你们都是辣鸡,还不让人说实话。

“被排挤的苏轼被调往颍州又被调往扬州,隔了一年又被调往定州……”

“在定州的那一年高太后去世了,宋哲宗执掌朝政新派又起来了。”

“苏轼又被贬往了惠州。”

“太长时间的长途跋涉,一路颠簸,他的第二任妻子也去世了。”

[苏轼:麻了]

[腿要跑断了]

[苏轼一直被贬一直吃一直写,小学生一直背,这是一个恶循环]

“后来他陆续遣散婢女侍妾,只有一个人不愿离开执意随他南下,要知道那个时候南方是很苦的。”

“然而不到三年那个人也去世了,他写下: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这也是成语不合时宜的出处。”

“苦中作乐的苏轼即使在条件艰苦的惠州,也阻挡不了他吃货的心,在这里他研发出了烤羊脊。”

“他写信给弟弟分享自己研发的独家秘方,还说吃起来像是吃到了海鲜。”

“他还说惠州这边的荔枝特别好吃,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所有的事情等吃完了再说吧。(端碗)

[广东荔枝真的好好吃]

[杨贵妃羡慕了,有炫不完的荔枝]

[话说吃那么多不会痔疮吗?]

“政敌们神仙打架,苏轼遭殃,又把他赶到了海南儋州。”

“这个时候的苏轼已经60多岁了。”

“那个时候的放逐海南是比满门抄斩只轻一点的罪罚,蛮荒之地毛也没有,不像现在。”

“在海南的时候,苏轼过着十分苦逼的日子,要啥没啥。”

[食无肉,居无室,出无友,病无药,冬无炭]

[心疼]

[太可怜了]

[在海南那么热要啥碳?]

“在海南吃到了生蚝的苏轼感叹这简直是人间美味。”

“他还特地给自己的儿子苏叔党说:这边的生蚝可真好吃啊,你可别跟那些士大夫说,可别让他们跑过来跟我抢生蚝吃。”

“其实是他在用这种办法来安慰自己的儿子不要担心他。”

“真的是一个很豁达的人啊。”

“在海南的时候,他当然不会只吃喝玩乐了,他还是一个很优秀的公务员。他在那个地方几年期间向当地百姓传播中原文明。”

“他教那个地方的土著人民怎么开垦荒地,他还开了个小学堂,教那边的人读书。”

“海南那个地方百年都没有人考上过,但苏轼北归不久就有人举乡贡。”

“1100年宋徽宗即位,一代天子一朝臣,垂帘听政的向太后决定赦免大家,把先前贬官出去的全都喊了回来。”

“才华出众的苏轼又当上了朝奉郎。”

“这途中为了捞哥哥的苏辙一路当上了右丞,可还捞不上自己的倒霉哥哥,这下终于可以放心了。”

“苏轼被贬将近17次,当过二十几次的官,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阅历极为丰富,于66岁北归的时候在常州病逝。”

[苏辙:我还能怎么办]

[自己的哥哥自己负责]

[东坡好乐观啊]

“苏轼这个人很能看清本质,就是太过于耿直,不知道委婉,他看出了王安石的变法急功近利所以不赞成,被当成旧党疯狂打压。”

“等到司马光上台后又说王安石变法虽然不好,但你们这样死守祖制更不好,于是又被旧派当成新党打压。”

“太过于刚正不阿不懂得明哲保身。”

“唉,老苏啊,你可长点心眼吧,不是人人都像你一样是个君子。”

苏辙狠狠点头表示赞同。

老哥你可长点心吧!

苏轼:点心?什么好吃的点心?

[北宋这时候党争激烈到非黑即白的地步了,任何一个王朝出现这种情况都是亡国之兆啊]

[宋神宗那个瓜皮要变法就坚定一点别左右摇摆]

[铁打的苏轼,流水的皇帝。]

[要干活就好好干活嘛,不要搞什么党争]

宋神宗摸摸鼻子:嗯嗯嗯……官场是时候该整顿一下。

连夜把苏轼喊回来干活。

如果天幕能给一点变法的漏洞意见就好了。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