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穿越七零:积极赚钱实现财富自由

第24章 吃海鲜

  • 作者:依紫尤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10-10 02:44:09
  • 完书字数:4598

余母被说服了,她也不想欠债,余父又咳嗽了,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不管晚香能赚多少钱回来,但是能赚一点是一点。

她就是吩咐林思琪干活别那么猛,女孩子伤到身子,一辈子受罪。然后就带着她一起去后山采白木兰。

余母对她说:“今天多采点,等下煎上一大锅,汝也喝一碗,这个不单咳嗽喝好,消肿也不错。”

林思琪答应着,这双手一天到晚洗这洗那的,是应该喝点清热解毒。

有了余母打配合,林思琪觉得进城的日子开始顺畅了不少。

余母不但帮忙瞒着,还每天给林思琪偷偷塞一个生番薯。

是的,之前的几次,林思琪都是直接将中午那顿饿过去的。她没有票,身上有钱也吃不了东西。

贝壳的生意不能每天做,她还要去找别的。

林思琪算了一下自己的存款。

端午后一共卖了三天,最后一天比前面少一点,但是全部加起来扣除本钱,林思琪也赚了二十八元钱。

给了余母一块五毛钱,还有二十六元五毛钱的收入。

加上之前的存款,她的私人小金库现在有五十六元五毛钱。

哎,才赚到四分之一的债款。

不行,她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

林思琪卖完柴火只去进了一趟贝壳,接着在城里晃。

晃了一圈没结果。

城里有女子职业学校,教女孩子刺绣和编织,难不成要先上个学?

学费倒是不贵,就是时间成本有点耗不起。

中午时分,供销社食堂飘着饭菜香,林思琪就着香气啃她的生番薯。

没有票真是惨,有钱也没法花。

林思琪经过供销社食堂厨房,看见厨师蹲在门边洗墨鱼,那一盆墨汁黑得好像可以直接拿毛笔来蘸着写字。

墨和票两个字撞进林思琪的脑子里就久久不散去。

突然,林思琪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她怎么能忘记自己妈妈起家的东西?!

饭菜票印刷啊,林思琪妈妈靠一块刷板养活全家人的事,一直被村里人记着,说什么比国家干部的工资还高,村里还给发了一本印刷技术员的证。

虽然林思琪的妈妈开始学印刷已经是1980年的事,但她说,这个应该很早就有,只不过私下偷偷地。

有就行,林思琪不怕找,一天找一处,总能找到。

而且,她大概有个范围,想想那些老板都是讲哪种方言的,就能猜出是哪里人在做这个。

林思琪三下两下把生番薯啃完,就沿着西城门外的的海边开始找。

当然,没找到。

靠两条腿走路实在太不方便,只好先回去。

回程的时候,林思琪看到了水潺,这东西完整的、大条的,城里要买五分钱一斤,现在剩下一堆没头没尾的,一分钱随你挑,属于半卖半送,还不要票。

林思琪巴不得不要头尾,还省得她处理。她一点没手软,要了人家大半桶。

到家正好赶上做饭时间,林思琪不在就是余大嫂做饭。

这个手动嘴也动的人,看见她买这个回来就开始说:“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能不能吃的啊?”

林思琪抽空答了一句“可以。”就拎到后院去处理。

余大嫂还在那里叨叨:“这么腥臭的东西,弄得到处都是臭哄哄,哪里想来的,真的是!”

林思琪随她说,这种人,你搭一句,她就会没完没了。

方言吵架,她可不利索,惹不起就躲。

“有本事等下别吃!”林思琪只在心里叫嚣,真是怂得可以。

实事证明,没人逃得过真香定律。

余家众人回来时,余大嫂还在那里指责她,说锅蒸过都一个气味,结果属她吃得最多,生怕抢不快。

其他人倒是没什么话,有得吃就不错了,哪里计较那么多。

何况肉质真的很嫩,入口即化,一成不变的饭桌,多了一道新鲜彩色,大家都吃得很欢快。

这种没有刺的海鲜还是挺适合余家这样没吃过鱼的,水潺中间段,去掉边边,只剩中间软骨头,再怎么不会吃,都不会把这软骨头给吞了。

刚上岸的水潺,清蒸就很鲜很有味,没有人不习惯,看盘子里一点不剩就知道。

要不是条件不允许,还有红烧、葱油、干炸等做法,林思琪保证他们吃了都想把盘子舔干净。

关于吃海鲜,有一件事印象特别深刻,林思琪读高中,同校高年级的学长,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在台前讲话,他说读书很重要,成绩读好对他们山里娃尤其重要,那样,他们就可以走出山沟沟。他说他在老师介绍我们这是鱼米之乡时,感触特别多,因为在他没来城里读书时,没吃过鱼也没吃过米,这些东西,他只在书里看过图片,只在书里读过作者描写出来的味道,而他,想象不出来。

一段话声情并茂,有人拍掌叫好,自然有人嗤之以鼻。

林思琪边上站着的同学就说,太夸张了,什么年代还卖这种惨,整个金浦城才多大,边上好几个海滩,怎么就没吃过鱼,还没吃过米,没看见学校后面都是田吗?

林思琪也觉得不可思议,不过那时候的高中生嘛,写东西喜欢无病呻吟,一些作文技巧而已,能让人记住就行。

结果回家跟她的母上大人闲聊时,她说一点都不夸张。

林思琪的妈妈说她家要不是早早搬到城里,她也吃不到鱼吃不米。

生长的环境影响着一个人的眼界和见识这个问题,林思琪到了离开家乡去到外面更加体会深刻。

乡下人进城,这个“城”不再是她们那里的小城镇,而是大城市,她发现自己真得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告诉那些从小就奔着985、211去的那些孩子,她林思琪读到高中,要填志愿时,才知道有京大、清大的存在,估计人家孩子也觉得她虚伪矫情。

正因为有了这些事,所以林思琪现在看见余家众人对着一盘水潺就能露出满足的神情,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只觉得交通太不方便了,不然,吃点海鲜根本不是难事。

要知道,住海边的那些也是穷得只吃得起海鲜了,如果拿菜地里的东西跟他们换,估计很乐意。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