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朱由检多尔衮火之虎vvvv

第140章 有些人啊,竟然自投罗网

  • 作者:我崇祯绝不上吊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0-14 17:34:56
  • 完书字数:4858

蔡霍一脚将杜启然踹倒在地:

“直娘贼,当初都是你忽悠老子,说什么孙九畹招募壮丁,肯定不安好心,要本官与他断了来往,并防备他夺城!”

“这下好了,本官早就恶了孙九畹,你这时候让本官去求他,你说孙九畹会给本官好话吗?

他能见了本官,都是烧高香了!”

蔡霍气的咬牙切齿的。

都是这个畜生,害了自己大好的前程!

杜启然抱着头,任凭老爷的拳脚落在自己身上,止不住的腹诽:

‘促老头,侬个小娘生的!

喏屁股摸咯摸,脸孔要勿要哉!

窝是师爷,这县里的大小事,不给你打探清楚,那是失职!

决定是侬自己下的,管窝乜子事?

侬个虫泡头,侬个遭瘟的短棺材!’

知县每打一下,师爷就在心里骂一下。

脑海里还不乏意淫:儿子打老子,遭天瘟啦!

……

这有些人啊,躲在没人的角落里,吠的比那疯狗病还厉害,也就唯有欺负弱小时,才能找到属于男人的特征了。

遇上了强者,委得只剩下了一层皮囊。

知县没头没脑的打了不敢还手的师爷一顿,心中的惧怕顿时消掉了不少。

蔡霍摸索着下巴:

去求孙九畹?

貌似是个主意。

只是……

咱一个月前才恶了他,这会又该如何开口呢?

杜启然揉了揉挨打的地方,腆着脸道:

“老爷,咱们就说前些时日乡里不靖,老爷您闭城是为了捉拿贼子。

老爷多备一份厚礼,想来那孙老也不会太为难老爷。”

“大不了,寻几个小门小户的百姓砍了,拿着脑袋去找孙老,用人头作为证物,就说就是这些人祸害乡里……”

“想来孙老爷也说不出个闲话。”

“再说了,这些时日,天底下哪个官没有打着李贼的旗帜,老爷您这么做也是为了保一方平安,免得百姓遭受兵灾么……”

“有道是花花轿子人抬人,咱们多说点好话,礼物包足点,孙老也不能做的太绝了不是!”

杜启然的一席话,给蔡霍打开了大门。

他点头道:“嗯,这是法子!”

说完,他一脚踢在杜启然的屁股上,怒道:

“还特娘的不快去给老爷我准备厚礼!”

……

蔡霍带着厚礼,赶往南阳村孙徵兰的府上。

双方正好在半路遇上。

“孙兄,愚弟实在是太忙了,前些时日城内有宵小作乱,愚弟无奈,只得闭门捉贼,孙兄不会怪罪愚弟吧?”

蔡霍满脸堆着笑,一张肥嘟嘟的圆饼脸上,横肉直跳。

“哦?”

孙徵兰嘴角噙着莫名的笑意。

他看着站在马前,拦住自己的蔡霍蔡知县,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虚与委蛇。

“正是,正是,孙兄请看,这便是愚弟砍下的贼子脑袋,今日一并送来,好让孙兄……”

蔡霍指着身后板车上的首级,话还没有说完,只听一声冷笑。

孙徵兰冷哼一声,嘴里哈哈两声冷笑。

蔡霍心头一跳:怕是要遭!

他还来不及反应,就听到孙徵兰冷喝一声:

“左右!与我拿下这些乱臣贼子,但有反抗,格杀勿论!”

蔡霍瞪大了眼睛,正要分辨,却见一道雪白的亮光袭来。

他亡魂大毛,定睛看去,只见孙徵兰身边一个护卫,已经挥刀斩向了他的脖子。

“咔嚓!”

一声硬生生砍断骨骼的脆响传来,蔡霍只觉得自己飞了出去。

意识的最后时刻,他仿佛看到大地都在旋转。

瞬息之后,他的眼皮越来越沉,头脑陷入了一片黑暗。

……

蔡霍带来的衙役还来不及反抗,就被孙徵兰训练的乡勇们砍翻在地!

“兀那贼子!真当某这参政是白当的啊!”

孙徵兰喝骂一声,大手一挥,让士卒们押着衙役们,踏上了乡道……

……

德州。

直到探子传来明军已经全部进入了河南境内,李过才放下了紧绷的心。

周凤梧说得对。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若他是皇位继承人,他自该为了大顺的天下考量!

然而,他李过空为皇族,却只是九侯之一。

甚至,刘宗敏他们,都比他的排位高!

而今,永昌皇帝已经坐拥了半壁江山,就算他是陛下从子又怎样?

他连一个王爵都没有捞到,还指望他忧国忧民?

永昌皇帝可是只给了他一个亳侯的位置!

这说明什么?

他李过在皇帝眼中,只是一个臣子,而不是继子啊!

臣子是臣子的做法,皇子是皇子的做法!

身为臣子……

这个时候,他哪怕没有军功,也不能有了差错!

更何况,保住了漕粮,更是有望拿下重镇徐州……

他李过就是第一功臣!

就算——将来皇帝真的诞下了子嗣,这江山没有他的事情——

凭着这些功劳,难道还不能混得一块封地吗?

这才是实打实的上策!

至于什么明皇——

那是皇帝该考虑的事,关他一个臣子何事?

养寇自重,才是一个武将该考虑的安身之策啊!

……

直到明军完全走出了北直隶,甚至车队延绵十数里,李过都不曾派出一兵一卒。

得不偿失的事情,做了就是傻逼!

李过为了自保,不曾派遣大军追击朱由检。

而京师的李自成,也已经抽不出手了,面对步步紧逼的吴三桂,他选择了强硬……

至于江南……

朱由菘带着大军进入南京城,一众大臣纷纷改旗易帜,拥护起了福王。

朱由菘在百官的护卫下,身穿五爪龙袍,头戴12旒冠,数次哭晕在了孝陵。

从孝陵回来,百官就以帝王殉国,国家不可一日无主为由,劝进福王朱由菘。

却被朱由菘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他说自己愚钝,不是治理国家的料。

第二天,百官再次劝进。

朱由菘说皇弟殉国,自己作为叔父,不忍夺了侄儿的江山,劝进一事休要再提,还是等太子他们逃来再说。

三辞三让。

这是固定的套路而已。

百官惊喜不已,纷纷挥拳擦掌,准备第三天的劝进仪式和登基大典,以及登基诏书等物……

即将踏上历史舞台的南明弘光政权,忙成了陀螺,又哪里还有时间对付朱由检哟!

……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