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朱厚照

第571章 微服私访去滁州(六)

  • 作者:倦鸟落旧林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0-05 17:28:13
  • 完书字数:5032

“我们,反而是游牧的噩梦?”

杨廷和感觉自己听到最扯的一句话,但伴随着山外传来马蹄隆隆声,不由得站起身,跟着朱厚照来到帐外,看着远方不断靠近的旗帜。

接着,下边传来演练之声,伴随着演习结束,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

然后,通讯处接到了下方送来的电报。

“陛下,电报。”

朱厚照接过,看了一眼:“回电,偃旗息鼓,小心回撤。”

“是!”

电报发回,杨廷和跟着在上边看,五分钟之后,演练的军队消失得无影无踪。

震撼!感慨!

杨廷和颇具虔诚的看着朱厚照的背影:“令行禁止,天下强军!”

“哈哈。”朱厚照笑了起来,“之后只需要进一步改进和降低生产成本,三年之后,九洲五洋,尽在一封电令!朕或许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天下汇同在一个体系内。”

“是啊!”杨廷和心悦诚服。

“不过,还没完。”朱厚照带着杨廷和,“再带你去看一个好东西。”

杨廷和心头一紧,这……还没完吗?

赶紧追着朱厚照离开。

车马很快返回滁州城内。

皇家书局,印书坊。

杨廷和跟着朱厚照,来到了一座差不多快半人高的桌子上,看到了一座巨大的机器。

“这是……”

“打字机。”朱厚照笑着说,“这是明快打字机一号,纪念……咳咳,总之,受制于现在的工业,只能造出这种大的打字机,眼下机械结构已经解决了,后续就是优化缩小结构。”

说着,朱厚照上桌,边上有人点燃一盏煤油灯,然后挂在侧边,让光线引入。

盖子上,能看到放大镜,透过光线,放大小字模,从而看到即时选中的字。

“这个呢,利用了上下形检字法,能直接打常用字九千个,但通过部首组合的方式,能打九万个字。”

所谓上下形检字法,即取字之左旁最高笔形及右旁最低笔形为原则,以几何的角度来拆解字形部首,然后组成文字。

朱厚照稍稍熟悉了一下,很快就开始敲击。

每次传动都需要一秒停顿,毕竟眼前这台是太大了。

而且还是机械传动。

但杨廷和却看到了无尽可能。

因为朱厚照打字的时候,居然还进行了造字,打出了很多生僻字。

只是:“陛下,您打的字,是不是简体字?”

杨廷和看着朱厚照打的字,有点头疼。

“嗯,最新版本的简体字,对于一些常用字进行简化和合并,多采用的是草书字形。”朱厚照说着,“有了打字机,皇家书局想要写报纸或者刊行一些刊物,可以提前校对一下,然后发后边后边去印刷。”

说着,朱厚照指着不远处,一台联动的机器,通过朱厚照这边的传动,它在后边直接拓印相关的字在铅板上,生生造出一版印刷原版。

杨廷和震惊之余,也带着恐惧。

皇帝是真的打算开明智了。

以前印刷术,还需要人力去不断探查。

而现在,前边打文字,后边联动其他机械轴,就能将朱厚照需要的文字打在空白铅字模上,生生解决了捡字困难的问题。

大机器钢印滚动之后,朱厚照写完了整篇《文章》。

接着,铅板被工人取出来,校对。

如果出现了打印不清晰的,直接取出来报销,但如果是错别字,那就将这个字归纳在字盘,以后需要用的时候再取。

然后重新打新字,接着填入,然后重新过火烤蜡,冷却凝固,推到流水线开始打印。

不用三分钟,一张散发油墨的《文章》就出现在众人面前。

“以后,报纸就会这么出现,前边有人在编写,后边纠正错误和排版,接着发去印刷,只要油墨和纸张足够,就能无限量的给百姓创造书籍。”朱厚照摩挲着报纸,“现在唯一的缺点,就是机床不够稳定,蒸汽机经常卡壳……。”

朱厚照说到这里,神情凝重。

杨廷和沉思,越发明白橡胶对于未来多重要了,材料才是科技进步的根基。

因为蒸汽机和其他一堆东西,所需要的密封胶条,只有硫化橡胶能扛得住压力。

所以,所有的一切,都因为橡胶而限制了机能。

“陛下,所幸因为橡胶在海外,否则太快的变革,只怕会让人心浮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杨廷和不愧是文人,劝人说话也是好听。

朱厚照闷哼一声,不置可否。

打字机如果推行出去,影响最大的,还是民间百姓。

君不知,传媒如果失控,对于民间思潮影响会有多大!

杨廷和看得真切,如果真的按照朱厚照刚才的效率传播文字,有人利用这一点来危害国家,那效能简直就是王炸。

“所以,要开智。朕现在所作所为的一切,泰西也已经开始推行了,只是他们没有我们这样的打字机,而是另一台。”

朱厚照来到了角落,一台二十六字母的打字机,看得杨廷和一愣:“这是……”

“拼音打字机。”朱厚照坐下来,照着自己方才的《文章》,对上边进行拼音化处理。

比如,文章二字。

在拼音打字机出来的就是wenzhang。

杨廷和看着朱厚照对着布局诡异的键盘,研究都不带眨的,快速大字,如果出错,就将错误的纸稿拉回来,接着用删除键连续敲击,就会有黑线出现将之抹掉。

等到整篇文章解决,书写的速度上,居然比之前写得要快三分之一。

“这……”杨廷和惊恐看着。

“泰西的拼音字母,利用打字机,就是你所见的优势。”朱厚照吐出一口浊气,“泰西现在正陷入宗教改革的漩涡。

而宗教改革的助推器,就是咱们眼前的印刷术,如果朕将这东西卖到泰西去,泰西宗教力量,就会遭到迎头痛击。

当然,拼音化字母的坏处就是,很容易造成歧义。

比如,《施氏食狮史》。”

朱厚照讲了一个新官话音故事,瞬间让杨廷和明白,为什么朱厚照会强调,拼音只能作为辅助,不能作为主导了。

简直了!

当然,朱厚照并没有说,清末民初那群文人,到底有多恐怖。

他们倒腾出来的拉丁化拼音,对于歧义已经完成了去化,基本上能做到一词一文一音,是整套成熟的拼音文字。

但朱厚照这边,也是成熟的拼音文字,只不过是契合华夏文字传播需求的。

“今日看完这些宝贝,接下来的新文化战争,可以好好打了。”

“新文化战争?”杨廷和第一次听到文化战争这个词,有点诧异。

“守仁前段时间不是写了《论三级文明大解构疏》吗?”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