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宫瓷

037带着木箱拜见

  • 作者:戴三碎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3-31 11:18:32
  • 完书字数:6222

牛车拉至响浪河渡口,侍卫们将木箱抬上两艘小客船。

看样子,李彦是走水路。走水路,得经沙河、颍水、淮河,再进入大运河,北上东京城。和陆路比,要多走三四百里,多花二三天,运送这点瓷器,一辆马车便可,他为何要这样费时费力?

很快,小客船扬帆,逆流而上,进沙河,出颍水,又逆流而上,至淮河入口处——寿县正阳关。

在寿县正阳关渡口,李彦指挥侍卫,将四个木箱抬到一艘更大的客船上。这艘船有两层,长约30米,宽约七米,高达十八米。从体型来看,这艘船属于中型客船,有船工近二十人。

客船上已经有一些人,从穿着打扮来看,领头的都是中使,其他人为宫中侍卫。见到李彦,他们都恭恭敬敬地施礼,并呼李副总管。

这艘船虽是客船,但客舱放着很多木箱。因为盖了箱盖,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

一个中使过来,将夏乐土带到一楼船尾的客舱,说这是他歇息的地方。客舱虽小,但有独立的铺位,可以睡觉。

从清凉寺出发,因为船小,颠簸厉害,又是几个人共一个小客舱,只能坐着,夏乐土不能休息,头晕得很。现在有铺位睡觉,他很是高兴。一进舱,他便脱掉鞋子,和衣而睡。

“靠岸了,靠岸了——”

不知睡了多久,迷糊中,夏乐土听到有人欢呼,便翻身起来,走到外面。

天色已经昏暗,估计是酉时过后。渡口为一河湾,里面密密麻麻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船。一眼望过去,岸上灯火明亮,楼宇林立。

这个地方如此繁华,是什么地方?夏乐土有些好奇,问一旁站岗的侍卫。

侍卫说:“淮州(今淮安)。”

淮州,是淮河、与大运河的交汇处,东西扼黄淮入海之要冲,南北据运河漕运之中枢,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韦省咽喉,五河要津,京城孔道之称。从这里进入大运河,便可北上东京城。

原来是淮州,难怪如此繁华。

客船靠岸,李彦是想短暂停留,还是想在这里过夜?

这时,一队人马过来,恭候在岸边。随后,有人喊道:“下官淮州提举漕运副使黄海潮拜见李总管。”

李彦还在二楼的主客舱,在两个侍女的伺候下,正在梳洗。听到这个名字,他心头一喜,说:“许他上船。”然后,他挥手示意侍女退下。

得知可以上船,黄海潮拎着官服的下摆,朝船上走去。他的身后,跟着两个健卒,各挑了两个大木箱,晃悠悠的。

在一个中使的引导下,黄海潮进了李彦的客舱。健卒放下木箱,马上出了客舱,在一楼船头等。

看到摆在前面的四个大木箱,李彦说:“黄漕运副使,何必这么客气?”

“能为李总管效劳,这是下官的荣幸,请您过目。”黄海潮将箱盖一一打开,候在一旁。

四个箱子,一箱为绫罗绸缎,一箱为香料,还有两箱金银珠宝。

过目后,李彦笑眯眯地说:“黄漕运副使,你有何事,只管说。”

黄海潮说:“能不能将下官的副字去掉?”

淮州漕运使袁友良是蔡京的人,动他还是不容易。因为位置重要,淮州漕运使为高配,品级为从六品,掌管南北东西漕运,所有过往船只,除了官府的,都需交税。一年下来,不知要捞多少万贯油水。换上自己的人,财源滚进,家父肯定喜欢。

只是,怎么让黄海潮取而代之呢?

李彦说:“你这礼,咱家代家父收了。”

李彦口中的家父,便是梁师成。梁师成是官家最信任的人,虽然不是宰相,但有宰相之权,甚至比宰相的权力还大,民间称他为隐相。

见李彦收下了礼物,黄海潮欣喜万分,说:“有李副总管相助,有隐相提携,下官的愿望必能早日实现。”

李彦嗯了一声,端起茶,喝了一口。

黄海潮很识相,马上告退。

没过多久,又一个官员来拜访,自称是淮州知州周维才。知州乃一州长官,李彦不敢怠慢,急忙出舱迎接。

周维才也没有空手,带了两箱金银珠宝。他都一州之长了,还想前进一步,就是当京官。进京城当京官,这点东西太少了。顿时,李彦有些不乐,但还是忍着,把他迎进客舱,不冷不热地说:“周知州,现在想进京城的人多,这事只怕困难呢。”

周维才说:“下官并非求取进京的机会,而是想帮犬子找点门路。”

为儿子求官,品级不用那么高,难度自然小些。

李彦缓和了脸色,说:“具体什么要求,你说说。”

周维才说:“犬子有几分才华,明年春天参加进士科考试,想托李总管疏通疏通,到时候有个功名。”

进士科考试,所有考生的考卷内容重新誊写,名字密封,考官根本不知道是谁。想通过评卷作弊,比求官还难。

李彦马上绷紧脸色,说:“周知州,你是在官场上混的人,怎么这么糊涂。”

周维才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递给李彦,说:“下官知道这事不易,这是五千两白银,烦李总管去打点打点。”

一两白银相当于六百元人民币,五千两白银相当于三百万人民币。这么大一笔钱,任何险都值得去冒,更何况不用冒掉脑袋的险。

李彦想了想,说:“贵公子的字写得怎么样?”

周维才支吾着,说:“这个,这个不好说。”

李彦说:“你拿来看看。”

周维才急忙掏出一张纸,说:“这是犬子写的文章。”

纸上是有字,可时大时小,笔迹潦草,笔画不规范,基本上不认得。这个水平,怎么通过省试,获取贡生身份的?对了,肯定也是用钱买的。

李彦说:“周知州,距离大考还有三个多月,你要贵公子练练字。如果练不好,你就请个会写字的,到时候写一篇文章,带到京城来,记住了吗?”

见李彦答应帮忙,周维才连连点头,说记住了记住了。

接下来,还有三个官员,带着礼物拜访,分别是司户参军、签判、节度推官,或为升官,或为发财,或为避祸。李彦分礼物的轻重,一一授以机宜,告诉他们如何如何做。

忙了近一个时辰,这事才告一段落。

客船靠岸,这厮原来是借机敛财,真是可恶。夏乐土终于看明白,心头直骂。

领头的得了大饼,总得分点给我们。其他人不是骂,而是在等待。果然,李彦走出客舱,命心腹阳都知分钱,中使每人可得五十两银子,侍卫每人可得三十两银子,船工可得十两银子。

夏乐土属于侍卫系列,也分了三十两银子。

即便是船工,也得了十两银子,大伙心里平衡了许多。

李彦说:“这几日,各位辛苦了,今晚在这里过夜。按惯例,大伙分两批上岸,想吃什么吃什么,所有费用由咱家来付,其它费用一概自理。记住,上岸前换好便装,别露出身份。”

“谢谢李总管。”大伙一阵欢呼。

李彦把阳都知召过去,在他耳旁密语了几句,阳都知连连点头。

安排好事情,李彦带着两个心腹侍卫,上岸快活去了。

他们吃他们的,他们玩他们的,和我无关。夏乐土懊恼地想着,正要回客舱歇息。阳都知瞥见了他,说:“夏小官人,别闷在舱里,一起吃个饭。”

这个时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见有人相邀,夏乐土没有客气,随第一批人上了岸。

岸边虽有饭馆,他们没有进,而是朝淮州城里走。

淮州地理位置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城墙有京城的那么高大。城墙下有宽而深的壕沟,城门前为吊桥,将吊索一拉,吊桥升起,城门一关,千军万马便堵在城外。

因为是水利枢纽,城里河流纵横,四通八达。饭馆酒楼,大多建在河边。河边挂着灯笼,灯笼倒映在河里,一眼过去,河在灯下,灯在水里,交相辉映,很是壮观。

在这里生活,不失为人间美事!夏乐土赞了一句。

阳都知他们没闲心逛,走不远,便找了一家饭馆。一行二十人,两桌饭菜,还有美酒,阳都知没有吝啬,让大伙吃好喝足。临走的时候,他向店家买了一个提篮,拎着五份饭菜。

剩下的人不是也上岸吃吗,怎么带饭菜回去?忍不住,夏乐土问了一声。

阳都知瞪了他一眼,并不回答。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