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水浒:我是武大,我在大宋烧大席

第四十一章 冠绝皇宋

  • 作者:忙忙碌碌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9-26 08:11:29
  • 完书字数:3770

皮球踢到武大脚下,武大也没多考虑,郓城那边离梁山太近,未来多事之地,当然不能去了。

躬身一礼,武大对时知县道:“知县大人恕小人无礼,阳谷这边才安家不久,刚有起色,武大实在不想再背井离乡了。”

这就是婉拒了。

时知县一脸惋惜,道:“也罢,只能将来多跑几次阳谷,武大到时候你一定要再整治更精采的酒席,不枉本官辛苦跑来跑去。”

李知县闻言大笑起来,状极得意。

本县范围,出什么科举天才,这是为知县的最大荣耀。

其次就是什么节妇,孝子,或是什么特殊才能的人才。

名厨差点意思,但有个名人出在本县,当然是件好事。

将来人提起武大这个名厨,少不得要把李知县给带上,这就够了。

而若是题诗赐字纪念,更是风流雅事。

连李大人的逼格,也无形中上去不少。

大宋的官风就是这样。

离不开酒宴和艺妓美人。

当年苏东坡在杭州,使艺妓千人在西湖饮宴为乐,题诗纪念。

这事还成了风流雅事。

换了大明朱元璋手里,苏东坡怕是要被剥皮。

“来人,上文房四宝。”

李知县状极得意,令人上笔墨。www.smrhm.com 幻想小说网

时知县笑着对武大道:“你们李知县是常州的书香世家,世代官宦,自幼家学渊源深厚,诗,赋,词,书法,无不精妙。今年初和本官一道刚中的进士,以文才出色声闻朝廷,已经简在帝心,未来几年内就会仕途大进,名闻海内,武大你能得他的墨宝,这一次你是赚着了,我看包席钱你就别要了,拿来谢过李大人就行。”

最后的话当然是开玩笑。

这酒席用料之丰,花费极大,但又用不着几位大人付钱,都是用的衙门的公使钱。

只是给多给少,得看大人的满意度。

今天肯定是相当的满意。

李知县也不理同年好友的打趣,只是沉吟着。

笔上蘸了墨,沉思片刻后,诗便有了。

“白鳞鲙细供春酒,红尾羹香奉晚餐。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金盘空。”

题头也有了:“与大尹时兄晚宴微醺赠厨武大。”

题尾:阳谷县,李纲。

武大在一旁看着,只觉得李知县的诗和字都算一流。

看来时知县没夸张。

确实是书香世家出身,比普通寒门的进士要多几分底蕴。

唐时重诗赋,重制科。

宋时制科也重要,但诗词功底也是一个进士的敲门砖。

象宋时名臣,几乎没有一个不擅长诗词的。

赫赫有名的王安石,诗词功底绝不逊色于苏东坡。

范仲淹,欧阳修,三苏父子,秦观,后来的辛弃疾,都是官场中人。

诗词不能帮他们治理地方,但却能借此扬名。

在官场几万官吏,大量进士出身的官员。

几万人到了要升迁时,政绩都相差不多,提谁?

还有家世,门第,然后再看名气。

诗词名声,绝不可小觑。

最后看落款……

哎?

李纲?

北宋宰相,南宋开国郡公,赠少师,忠定,李纲李忠定?

北宋初失开封,可就是李纲和宗泽等人支撑着大局,岳飞等河北义军,也是李纲和宗泽等人支持才搞的起来。

可以说南宋之初,没有北方义军的牵扯,南宋也很难有机会立稳脚根。

这毫无疑问是个大人物,反正武大记得,后世的历史教科书上似乎有这位。

原来这位是政和二年的新科进士,还到了阳谷当知县?

这一下更是妥了。

原本还以为就是两个普通知县呢。

看来时知县将来是水浒上留名。

李纲青史留名。

今天有这两位未来名人题诗名赠武大,武大感觉自己的千古名厨是妥了。

“我也来写一副匾额,总不好白吃武大的。”

时知县持起笔,想了想,便是笑着题道:“妙手神厨,冠绝皇宋。”

好家伙……

这口气……

要是什么关系到军国之事的行当,时知县还真不敢这么题。

厨艺么……怎么吹的响亮怎么来。

还能有御史弹劾不成?

接下来签名:时文彬。

看着这名字,武大也是有些恍惚。

宋江是时大佬的小吏部下,也算心腹。

还有雷横,朱仝,是大佬麾下都头。

晁天王,吴用,刘唐,阮家三兄弟,是这位大佬治下的豪强和百姓。

这是和水浒好汉们关系最密切的地方官了。

也算留名于世了。

不然谁记得一个普通的知县啊?

大宋好歹千多个县呢。

“武大谢过两位县尊大人。”

拜揖,谢过,吹干墨迹,武大也是将两副墨宝好生收了起来。

诗刻在门柱上,匾额挂在门首。

不要说地痞无赖了,寻常的豪强和官吏,也不敢肆意招惹欺负武大了。

这就是两副墨宝除了扬名之外,最大的作用了。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