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大明第一胖

第十三章 方孝孺智计频频

  • 作者:偷懒的毛毛虫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4-04 14:51:22
  • 完书字数:7040

朝廷文武之争矛盾突显,朱元璋在时,五军都督府各种要职都是勋爵的世家子弟担任,这些人都是大老粗,行武出身,他们可看不起那些读书人。

读书人呢,饱读诗书,心眼里更是瞧不起那些大老粗,朱元璋活着,他杀伐果断又是开国皇帝,那个敢哔哔,可老朱死了,小朱上台,有点压不住了。

朱棣一来,一挑事,好多人就起来了。朱允炆越想越气,越想越不爽,突然他的铁杆马弟说话了。

“陛下,何不借力打力?”方孝孺灵光一闪,出声了。

朱允炆一看方孝孺有办法,立刻问道:“方先生所言何意?”齐泰、黄子澄也是面带希望看向方孝孺。

朱棣老道,但方孝孺也是个聪明人,他享受皇上看重他的目光,于是娓娓分析道:“当下之局,皆因燕王而起,而燕王所靠势,乃是勋戚之力而已,若将勋戚的声势压下去,那燕王便是孤掌难鸣,他还能掀起啥浪花来。“

朱允炆一听,叹道:“此间因由,朕也知道,可这些功勋贵戚来势汹汹,朕要是强压禁言,怕是更如四叔的意了。”

方孝孺也知道,这皇帝不是朱元璋,没那个本事压制这些开国世勋,于是再次道:“陛下莫急,臣观这些勋戚所言,皆是指桑骂魁,明指臣与齐大人构陷亲藩,暗地里却是对陛下颇有微词,若陛下出面,自不能泯流言于无形!臣等去,那是自取屈辱!所以破局之人不在陛下,也不是臣等,而在那勋戚之中。”

建文帝听方孝孺说完,眼中一亮,他想到了三人,那可是他皇爷爷专门为他留下的。于是惊喜的道:“莫非就是。。。。”

方孝孺满眼得意的道:“不错,这几人皆勋戚中最为显贵,纵然王宁等人来势汹汹,但这几人却一直未有什么言语,他们对燕王怕是不以为然,对陛下定是忠心耿耿,陛下何不给予他们暗示,他们出面,只要尽心而为,必能化戾气为祥和,消祸于无形!"

方孝孺一番话说完,建文帝和齐、黄二人都是心中豁然开朗,他们都看过勋戚上来的奏本,方孝孺一番解释,那还不知道,立刻就想到了三人。

那三人让朱允炆大喜,正是那朱棣的大舅子魏国公徐辉祖,驸马都尉梅殷,曹国公李景隆。

这梅殷是朱元璋第二女宁国大长公主的驸马,其人素有谋略,又非常恭谨,很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死后更是直接托孤于他,对朱允炆来说,忠诚没话说。

徐辉祖更是个忠贞的人,朱棣去他家,就因为对朱允炆不敬,他就甩脸子,更想敲打朱棣。

曹国公李战神,更是自视为朱允炆心腹。三人一是皇亲,而且威望很高,二者是仅有的两个公爵,位列勋臣之首。只有这三人出面,那些小爵爷统统都不是对手,只要大部分安抚下去,个别不服的,三人面前也不敢说啥。

朱允炆想到了这点,立刻有些自责的道:“朕也是,怎么把这三人忘了。“

三人下意识忽略了朱允炆的自责,朱允炆考虑了下说道:“梅驸马和李景隆朕到是放心,可这徐家乃是朱棣的亲家,这,,?”

对于徐家,智囊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团三人组也是觉的难办,突然黄子澄笃定的说道:“陛下,臣认为徐辉祖可以托付!”

其他几人投来怀疑的目光,但是黄子澄依然道:“臣知道,徐辉祖绝对不会坏陛下之事。”

建文帝朱允炆疑惑道:“爱卿如何如此肯定?”

“陛下,其实无需忧虑,陛下顾忌臣也清楚,陛下你想,这徐家如果真是骑墙者,那有如何?骑墙者不过是左右逢源,两不得罪,陛下将此事透露于他,以他的精明,必然知道此事重大,一断走漏风声,会给陛下造成多大的麻烦?他知道这样,如真是骑墙者,也不敢把消息透露出去,一旦透露,那可是得罪了皇上您,那他将来有何好处?臣敢断言,陛下暗示魏国公,最多他无所作为,但绝不会泄此机密。“

建文帝一听,心中一想这徐辉祖素来忠贞,而且之前还进言这燕王的坏话,而且黄爱卿说的很有道理,那就不怕了。

建文帝立刻高兴起来,黄子澄却是话还没完,又道:“陛下托付徐家,对陛下还有一利,只要此事魏国公尽心尽力的办了,那他绝对就是忠于陛下的,相反,那,,,,”

黄子澄就没在说了,方孝孺和齐泰听完,也是一阵叫好。

朱允炆也知道他的意思,笑着点头,一拍桌子:“好就这么办了,梅驸马和魏国公由朕亲自去说,黄爱卿跟曹国公相熟,就由你带话给他,记住点到为止。”

“臣明白,”黄子澄立刻答道。四人相视一看,哈哈大笑起来,这段日子,这君臣四人被朱棣一顿老拳打的是憋屈的很,如今想到妙计,那是觉得相当痛快。

不过方孝孺想了下立即说道:“陛下,勋戚之事可了,但是这燕王该如何处置,燕王在京日夜结交权贵,这样下去,朝中恐无宁日呀。”

朱允炆一听,好似吃了个苍蝇,他也是头疼,要不说他性子软呢,如此大敌,拿下在说,管他什么名声。

可朱允炆他被这名声所累,头疼的问道:“那依先生该当如何?”

方孝孺也是感叹,这皇帝不是朱元璋,只有感叹的说道:“择日陛辞,令其归藩!”

齐泰听罢,大喊一声:“不可!燕王狼子野心。若让他回藩,那简直就是放虎归山呀。”

方孝孺也知道,苦笑一声:“不放又如何?齐大人难道以为可以扣住他么?这燕王不走,这借力打力如何行的通?”

齐泰也不傻,方孝孺一说,他也想到原委,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他知道,当今的天子,如今能稳住朝局就已经不错了。

建文帝思来想去,也只能道:“也罢,四叔滞留京师,终是朝廷祸患!便令他归藩罢!”朱允炆心里那个窝火呀。朱高炽要是知道朱允炆的决定,心里肯定乐开花,你小子不行呀,终究被这老爹逼的不得不让他们回去。

就在众人心烦意乱之时,方孝孺突然灵光一闪,要是朱高炽在这,绝对要骂这老贼阴险。

方孝孺灵光一闪,立刻道:“陛下,臣还有一法,放燕王归藩,那是不二之选,但是臣有个法子,让燕王归若未归。”

“方先生快说?”朱允

(本章未完,请翻页)

炆是急的不行,方孝孺买了个关子,见皇帝问,也立刻说道:“燕王可以回去,可燕王三子可以暂留京城."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朱允炆是心中喜道,这燕王三子在京,就是三个人质,燕王想反,那也要好好掂量掂量。

建文帝和黄子澄听了方孝孺的话,觉的大有可行,于是二人看向了齐泰。

齐泰一看,得,他两同意了,目前这也是最好的处置办法了,不过他还是问道:“方大人之计确实稳妥,可是留其三子又以何种名目呢?”

方孝孺早已经考虑到,大笑一声:“这到容易,五月初十乃是太祖一年忌辰。眼下已是二月中旬,陛下可下道敕旨,命其三子留京以待太祖小祥,如此扣上三月,三月后,在视其情况再做计较。”

“好,”建文帝大声叫好,“哈哈哈,方先生不愧才满古今,不负盛名。”他这段时间被朱棣以太祖朱元璋定的制度压制,压的他是喘不过气来。如今以祭太祖的名义扣留他的儿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爽快。

一想到要到时候肯定憋屈的模样,朱允炆心情大好,又想了想道:“三个月可以做很多事,那就依希直先生所言,朕立刻下旨给钦天监,令其挑选吉日,让四叔陛辞!”

建文帝四人依计而行,朱棣等人应邀跟着徐家兄妹去给老丈人徐达扫墓。

建文元年,清明。

徐达是大明第一开国元勋,他的墓地规模很大,是为天下臣民之首,墓园松柏苍翠,树木茂盛,神道两旁石马、石羊、石虎、文臣、武士等石雕是一应俱全。

朱高炽看的是一连赞叹,虽然比不上朱元璋的孝陵,但是也是庄严肃穆,不是一般人可以葬在里面的。

一行人道了徐达墓前,又是跪拜,又是叩首,除草添土,焚楮锭次,周胝封树,忙的不亦乐乎。

朱高炽身为现代人,很没有世子的架势,跟着父亲朱棣倒是一直忙碌,朱高熙,朱高随自觉身份,有些不乐意。

这次朱高炽见到了自己的四姨徐妙锦,跟自己的母亲徐王妃有许多相似之处。徐妙锦看三个侄儿也是欢喜,这次扫墓看胖子如此勤快,倒是高看胖子几眼。

不过自见到朱棣后,眼神含情,一脸崇拜。因为有徐妙锦这个美女在,朱棣与魏国公徐辉祖之间也大大的得以缓和。

朱高炽这种老道之人,立刻就感觉到了自己四姨对自己老爹的崇拜爱慕之情,于是仔细搜索记忆,确没有多少关于徐妙锦的记忆。

众人扫墓完毕,徐辉祖借机与朱棣单独说话,可话里话外谈的都是君臣之礼,朱棣不愉,只是随身应和。

朱高炽在旁看着,心中也在思量。徐家三子,这大舅是个愚忠之人,他没有支持朱棣,是朱允炆的忠实拥护者,后来还带兵抵抗朱棣,不过还是败了。

到了朱棣当皇帝的时候,依然是个硬骨头,不过朱棣没杀他,而是一辈子软禁起来,永乐五年,死于家中。

朱棣对这大舅子还是不错的,他死了,他的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明神宗时,为其在南京设庙祭祀。

(本章完)

.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