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39 想法 如此大的生活落差,又怎会不让人……

  • 作者:孺人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9-27 01:11:18
  • 完书字数:6980

劫匪是在安南地界打劫时被抓的, 按理是该交付安南县衙惩治。

当将士们拘押着这伙贼匪浩浩荡荡的进城来时,立即便引来了一路众人的惊叹围观。

不多久,衙门对此事便也贴出了告示。在告示的旁边, 还附带了一张安南县各道路的舆图。

旁边还有衙役大声告知众人, 舆图上做了红色标注的道路, 会常有将士在附近实践或演练, 相对比较安全。衙门建议大家出行时,尽可能的选择这几条道路,切勿贪图一时的方便择那等偏僻小道。

外地来的商客们在仔细看完舆图,发现官道和要紧道路几乎都有做了红色标注后, 瞬间如释重负。

如他们这种经常需要跑往其他州县做生意的商队, 没少遭受盗寇贼匪的祸害。运气好的,损失些银钱货物,运气不好的, 性命都不一定能保住。

眼下有了这一出, 他们往后再来安南也能安心许多。

“倒未曾想,韩县令竟能寻得地方军队如此助力。”有那商人不禁感叹道。

军队能守护到这种程度, 当然是因为韩彻又与贺冲达成了一笔默认的协议。

随着安南县日渐富裕, 往来的商贾行人也是越来越多, 但武装力量在短时间内都没办法跟上。

韩彻只能寻求外援。

将士们替他守护安南治安防治,韩彻便也舍得资助他们军费。

对于抓捕来的这批劫匪, 韩彻在判处完每人分别要服役的徒刑年限后, 便交由刘县尉去执行处罚。

“徒者,奴也,盖奴辱之。”(1)

徒刑归属于古代的五刑之一,是一种剥夺犯罪者人身自由后,还要强制对方服苦役劳作的刑罚。

县城各基础建设正待兴起, 韩彻也早就制定了第一步计划,兴修部分道路。如之前被抓的那两位巫医,韩彻当初判处的也是徒刑,在职田劳作。剩下的那部分刑罚时间便和这些劫匪,一并都被他发配去服刑修路。

不过修路的事也不是眼下最着急的,待到赵四郎等为着沉水香而来的商队陆续离去后,时间马上又到了忙春耕的季节。

春耕直接关系到当年的赋税征收,历来都是重中之重。

去年赵四郎等商队的到来,也给韩彻带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莲藕种植技巧,已经被其他地方琢磨出来。

听闻一些同样十分适宜生产莲藕之地,前些时日已经在购置大量藕种和开垦田地,预备来年如安南县一般,多种植莲藕。

且不止是莲藕,便是生蚝养殖这一块,单府州其他同样有靠海的城镇也有在学刘家村的养殖方式。

“若是如此,来年那些商户怕不会再来咱们安南了!”钱县丞满脸担忧道。

“这些技艺在咱们安南几乎家家农户皆会,被人学去也是正常。”韩彻倒是面色十分平静。

“唉,这倒也是。”钱县丞叹气。

安南县原来是多么荒凉偏僻的南方一边境小地方,只靠着藕粉和蚝油,转眼间便引来了大批的客商,又如何能不招人惦记。

便是那些外来客商,他们千里迢迢奔赴而来,其中的耗费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因而对他们来讲,若能把这里的技艺学走,只在本地便能轻易购置得到,岂不更好?

想来这些技术被偷学走,跟这些时日往来安南的外地商客怕是也脱不了关系。

说起来,在时下这种背景,技术秘方除非掌控在世家大族这等私人手中,有强大的势力做靠山,否则泄露是迟早的事。

好在,韩彻之前也早就预料到了这出。所以早在去年秋冬季时,韩彻便择选了一处地方用来油茶树育苗。

油茶树也是一种经济作物,茶油更是一款极其优质的食用油。安南气候湿润温暖,又十分适宜山茶树的生长。

茶油也是皇室御膳用油,享誉极高的评价。但时下还未曾有地方大面积栽种,这对于安南来说,栽种它便能增多一项收入来源。

油茶树的繁殖方式有很多种,种子,插条,切根埋植或嫁接都可以的。其中插条是最常用的一种,但因着要满足安南县所有有意向种植的油茶树农户所需的苗株,韩彻便还用了种子育苗。

不过比起油茶树育苗,眼下更为要紧的还是甘蔗种植。

按照安南的气候,农历二月中下旬种植甘蔗为最佳。栽种时宜选择土层深厚,阳光充足,后期排灌方便的土地作为蔗田。

另外,关于其他地方已经大规模栽种莲藕和养殖生蚝一事,韩彻早些时候便命各乡镇里正告知乡民们。

为这事,安南县农户们难免心生担忧:“那咱们今年莲藕是不是不能种植了?”

“不种莲藕,那我们岂不是就挣不到银钱了?”

“唉,这可如何是好啊!”

里正便按照韩彻所教授的,耐心宽慰大家:“种肯定是能种的,大老爷只是让我提前告知大家这事,让你们心里有个底。”

农作物并不是说学会了技术,就一定能种植得好的。它还跟所种植的品种,气候,土壤等各方面因数有关。

安南气候是非常适宜种藕,又因为种植走在最前头。经过前年的筛选,韩彻更是早在去年栽种时,就选取出了一款不论是产量,还是出粉量都较高的品种。

更别说到时候蔗糖一面市,能给安南引来更多的客流,借助它带动藕粉和蚝油的销售便完全不成问题。

只将来在作价上,难免会受到一定影响。

谷贱伤农,任何一款农作物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对农民来说却未必会是什么好事。但跟风种植或养殖这类事,也并非韩彻能控制得了的。

各乡镇转达下来的消息,到底还是对安南农户们造成了影响。

韩彻担忧苗牙折损等意外问题,特意与那些商户们多订购了一批蔗种回来。

蔗种在逐一分配下去后,对于剩余的那些,韩彻除了让佃户们在职田多种植一些外,也让各乡镇里正询问村民可有愿意多种植的。

原本有一些农户计划今年要更多种植莲藕的,中途便更改了计划,改成多种甘蔗。

乡民们如今各家也算是小有积蓄,一些家中田地比较多的,因着春耕期间特别忙碌,便如之前挖藕制粉时一样,花费些许银钱,请了就近山间寨子里的土著下山做工。

见着大家种植那么多甘蔗,有那山间土著便忍不住问道:“我听说蔗种作价可不便宜啊!你们种那么多的甘蔗,难道不怕么?”

村民不解:“怕什么?”

“若届时甘蔗售卖不出去,可如何是好?”山间土著忧虑道。

他们虽躲在寨子里生活,但又不是与世隔绝。对于水果这一类物件,历来市场受极大局限的事,也是知晓一二的。

“不怕!”村民听闻,竟还嘿嘿笑了起来:“有大老爷给我们兜底呢,我们还用怕什么?”

“……”山间土著一时无话可说了。

他倒是忘了这出,那位韩县令确实这般保证过,并且这还不是第一次了。如之前的莲藕和生蚝,后面售卖获得多出来的银钱,他还都如数又分发给了大家。

天擦黑时,干了一天农活的他一身疲惫的回到寨子里。

年迈父母和妻儿瞧见他带回来的银钱,都很是高兴。只他见着家人们的这张笑脸,心头不知为何却如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一般,说不出感觉来的沉闷。

“你这是怎么了?”妻子一脸关切的忙询问道。

父母也担忧的看了过来,便是家中小儿们,也停止了嬉笑玩闹,睁着眼睛全神贯注的看向自己。

“无事。”他摇了摇头。

本不想说的,可不知为何,他最终还是开口了:“我今日做工时,那家村民告我,言他们的甘蔗尽管种植,届时若低于市价,那位韩县令会给大家做补。”

“他还告诉我,韩大人教了他们好些种植方法。能使甘蔗产量增大许多,口感也能更甘甜。到时候一亩地所挣得的银钱,恐会比种植莲藕还多。”

“以前他们的日子还不如我们……”

山间土著们掌握着香木原料,便是过去受巫医蛊惑,将所挣得的银钱耗费许多在宰杀耕牛上,日子也比山下的农户好过的。

可这才短短两年时间,山下农户们的生活便从极其贫苦变得富足起来。二者之间的地位瞬间颠覆,且乡民们还以一种骇人的速度奔向更为富足的生活。

反观他们,随着多年的开凿,香木还在逐渐的减少。

“若是我们也能种莲藕,种甘蔗便好了。”他语气中含着满满的羡慕。

“……”阿父沉默下来,半晌才道:“咱们便是在这山间开垦土地种植,又能拿去哪售卖?若想跟山下乡民一样,就得先去官府造户籍,那就得缴赋税服徭役了!”

“这份银钱,咱们是注定挣不了的。”阿母也这般叹气道:“你还是莫要想了。”

可到底还是心有不甘,他便忍不住说道:“可那些乡民的藕粉也好,蚝油也好,都是那位韩县令教授的。他还给乡民做靠山,帮助大家售卖,多挣得好多银钱回来。再看看咱们寨子里好些人都下山去做工,为从那些乡民手中挣得到几个银钱便感到高兴。”

明明同样都是生活在安南县的人,他们还相隔的这么近。如此大的生活落差,又怎会不让人心生想法。

“阿父阿母,如韩县令这样的官,你们可又曾见过或听闻过?”他最后这一句话,生生便将父母问得哑口无言。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