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38 赠牛 劫匪们被抓后,是既惊惶又懵逼。……

  • 作者:孺人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9-27 01:11:18
  • 完书字数:8570

山间土著们之所以要银钱, 不想要耕牛,当然不止是因为听闻了《周公断案》,受到警醒, 明白耕牛并不能治病。

安南偏僻荒凉由来已久, 往年只入冬以后,才会迎来一批为沉水香而来的商户。

山间土著们为了躲避赋税和服徭役, 更是连户籍都没有造册。他们连安南县城都不能自由进出,就更不可能说什么离开安南,去到其他县城府州之类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 山间土著们便都是跟寨子附近的乡民们交换一些生活必需品。然后乡民们生活过去又极其穷苦,为了节省不必要的开销,县城不到必要时刻, 也不会轻易去的。

所以山间土著们便是拿着银钱,想要购置所需物品也是十分的不方便。

不过这种现象自从韩彻在县城南市开设集市摊位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乡民们需要售卖藕粉,便几乎日日都会有人往来县城。

且随着外来客流的逐渐增多, 县城内各商铺售卖的物品也越来越齐全。极大的方便了当地人的日常需求购置,同时也让山间土著们真正感受到了银钱的好用。

手中只要有银钱, 需要的东西基本都能很方便的购买到。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山间土著们自然不会再如之前那样执着于只要耕牛。

“只要耕牛的是他们,如今不要耕牛的也是他们!当真是可恼!”

“正是,恼火得很!”

“那咱们这些耕牛怎么办?对了,韩县令不是也很想要耕牛么?”

“别提了, 安南县才多少人?韩县令去年置换那么多,今年怎么可能还要?没见着他今年都没安排人给咱们提供住宿了么?”

“唉,这可如何是好!那些个巫医,今年也不肯要耕牛了……”

“他们好些人可是连看诊都不做了, 如何还会要耕牛!”

这段时间的广而宣传,还有之前韩彻将行骗的巫医直接拉到勾栏当众破解骗术的举措,使巫医的心理和精神也都受到了极大的重创。

如一些拿手看家的隐秘本事,他们不懂为何那位韩县令竟也能懂得,甚至比他们懂得的还多。

对于这些时日的演绎,他们也没少跑去看。每看一场,巫医们的心惊胆颤便增多一分。渐渐的,便是有人恳请他们上门行医驱除,巫医也因心生胆怯,不敢再接下。

眼下《周公断案》每隔三两日便会上新一场,他们谁敢保证下一次上新的演绎,会不会正巧应对。

一旦应对,病者那边必然便会醒悟,再去到县衙一报案,迎接他们的便是牢狱之灾。有了这份忌惮,只那些有真医术的还敢接诊病人,其余那些靠江湖骗术的巫医纷纷停手。

……

时下交通不便,消息传播起来便慢。

县城内赶来大批耕牛的商队还在愁眉苦脸,不知如何是好时,其他为着沉水香而来的商队又陆续赶着大批耕牛而来。

这日上午,韩彻正在衙门处理公务,便听到衙役来报,言道京商赵四郎帮忙捎带了韩大娘托付的家书和物件。

“一路有劳,还请随我进屋坐坐。”衙门是处理公务的地方,韩彻便将赵四郎等人往县衙后院领去。

柳氏和三娘四娘听闻消息,也忙赶到后院正厅来。

从赵四郎手中接过信件,药材还有银钱时,柳氏眼眶都红了:“大娘他们在京中生活不易,怎的还给我们筹备了这么多银钱?”

韩彻也大感震惊。

齐家只是低阶士族,家族子嗣却不少。家中资源不可能紧着他们小家来,而齐五郎官职亦不高。京城作为时下政治和经济的中心,物价消费这一块甚至还高于韩彻穿越前的一些超一线城市。

可想而知,大娘两口子要筹备出这么多银钱,是何等的艰难。

还有这一大堆的药材,每一样都饱含着他们的挂念。

“赵四郎,不知此次何时离去?届时可否再帮我捎带次物品?”韩彻决定到时把银钱再增多些,托赵四郎带回给大娘他们。也好让大娘和齐五郎知晓,他们如今在安南是真过得不错,一点也不缺银钱。

事实上,韩彻自打全面接管县衙后,他的俸禄再加上那三顷的职田,最后的收入比起在京中任职时,还要丰厚许多。

普通的种地收入是不高,但在韩彻带领下,种植莲藕这类畅销的经济作物,收入自然便甚是可观。

更别说待到明年蔗糖制作出来,不仅安南县府库有大笔税银充入。便是韩彻职田里种植的那批甘蔗,也能给他换来一笔惊人的数目。

赵四郎本就有意跟韩彻处好关系,当下自是忙应下,还表示待到离去之前,会提前前来告知。

礼尚往来,韩彻便问道:“不知四郎此次所带耕牛,可顺利售卖出去?作价又几何?衙门最近倒是要购置一批。”

作为此次事件的主导者,韩彻当然对这些为沉水香而来的商队们的情况,早了解得一清二楚。

这些商队的耕牛倒也并非完全售卖不出去,只是他们的最初目的是要拿耕牛置换沉水香,在安南本就不会待上太长的时间。自然也就不可能把时间全耗费在县城租佃个地方,一头一头的去零售耕牛上面。

但将耕牛赶回或换地方售卖,也不现实。时间耗费就不说了,以时下这种交通,运输途中的人力物力所需的银钱,那又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更别说,因为习惯了往年用耕牛直接换取沉水香,这些商队们所携带的银钱也并不是那么的充足。

“多谢大人出手相助。”赵四郎可不正愁那大批耕牛不知如何是好,忙感恩言谢。

最后在耕牛作价上,赵四郎还给出了一个特别实诚的价钱。

亏钱不至于,但确实没挣多少银钱了。主要赵四郎也是个明白人,不会只为着这短期的一次利益,就将交情耗费掉。

等待交易做完,耕牛顺利脱手,赵四郎等人从衙门走出来时,可算是如释重负,心头松快。

同在一个县城,众商队都在发愁手中的大批耕牛。于是赵四郎商队耕牛全数脱手一事,很快便被有心人注意到,并且上门来求问。

赵四郎也没隐藏,表示他手中的耕牛全数售卖给的衙门。

“韩大人可还要购置耕牛?”对方难免也动起了心思。

赵四郎便道:“若是作价合适,衙门或是还要购置些许。”

这事也是上次韩彻透露了些许意思,赵四郎此刻才敢这么说的。当然,赵四郎也透露出韩彻的另一番意思,如此大批量的耕牛,衙门俱数吃下甚是艰难。

之后没等两天,果然便也有一支商队将手中的大批耕牛,以较低的价钱全数出售给了衙门。对他们而言,这么多的耕牛压在手中,银钱亏损倒还是小事,耽误了今年沉水香的收购才是大事。

韩彻也没有往死了压价,这场耕牛交易做完,只是让对方挣得的利润比以往少了许多,但绝不至于亏损。很自然的,其他大商队手中有耕牛的,最后便都以差不多的作价出售给衙门。

瞧着衙门购置的耕牛如此之多,兼职主簿工作的钱县丞不禁有些发愁:“大人,衙门为何要购置这么多耕牛。”

韩彻笑了,还言道:“多吗?我还觉着少了呢!”

“......”钱县丞整个人直接愣在原地。

这么多的耕牛,全拉到职田那边去后,佃户们连忙加急搭建了十几个牛棚,方才勉强安置下。如今光是喂养耕牛的青草,每日都将那些个佃户累得够呛。

韩大人竟然还觉着少了!

“先派人通知各村吧。”韩彻也没想着要一直养着这批耕牛,便开始吩咐起来。

钱县丞听从吩咐,马上便按照之前的登记,通知有需要的乡民去各自里正家中做最后确定。

又因着这些商队们一心急于出手,这批耕牛便属于一个低于平常市价的作价。有那些家中今年莲藕种植得多,手中银钱较为充足的乡民见状不免动心,便忍不住询问里正,他们可否也能购买。

“大老爷说了,待到第一批借贷的乡民领取完耕牛。剩余的耕牛,一律按照先来后到的登记顺序!你们有想要多购置一两头耕牛的,速速来我这报名!”里正大声言道。

众人闻言,皆为之欢喜,纷纷争抢着要报名。要知道前些日子,衙门帮忙找去府城铁匠铺子订做的农具已经发放到各自家中。如那耧车和曲辕犁套上耕牛后,在地里劳作效率的提高简直惊人。

若他们如这般再多配制一两套于家中,来年岂不是能种植更多的田地,赚得更多的银钱?

“咱们大老爷可真好啊!”

“那可不!有了大老爷,咱们的日子定会越过越好!”

“只是似大老爷这等的好官,怎的在京城遭受迫害了……”

“自古好官便最是容易遭坏官迫害!不过若没了这出,咱们这种地方也等不来大老爷。”

“嘿!照你这么说,咱们岂不是还得感谢那迫害大老爷的坏官了?”

“我可没这么说,你莫要在这乱说话……”

即便就是这么个意思,对方打死也不肯认。在他看来,韩彻对他们这些百姓如此的好,他又怎能去夸赞那些个迫害得韩彻被流放到安南来的坏人呢!

……

与此同时,贺冲这边也收到了韩彻派遣衙役送来的信件。

瞧完信件的贺冲,当下又惊又喜,立即便对一旁的副将吩咐道:“去准备一百人,明日由你带着他们一道去安南县将耕牛和农具带回!”

“什么耕牛?”副将一脸茫然。

“安南县的韩大人,说感谢将士们多年维护安南治安,今年特意给咱们准备一百头耕牛,还有两样好使的农具。”贺冲高兴的说道。

“好端端的,他为何赠予咱们这么多耕牛?”副将欢喜又疑惑。

“他还能为何?信件上不都写得清清楚楚了么?不过是想要咱们多替他操心一下安南县内的盗寇贼害。”贺冲直接将信件拿给副将看。

“唔,这位韩状元郎倒是会划算。”副将快速看完信件后,便这般言道。

贺冲不甚在意道:“管他作何划算,此事于咱们不过顺手便可为。”

非正规军在农忙时需要耕地劳作,耕牛便同样十分重要。尤其朝廷本就重文轻武,正规军的待遇都谈不上多好,就更别说非正规军了。

贺冲辖下的非正规军便一直处于极度缺少耕牛的状态,韩彻这次赠送,可谓是真送到了他的心坎上。

“往后将士们的操练和实践,便多往安南县择选地方。”贺冲心情甚是愉悦的又吩咐道。

第二日,副将果然顺利将一百头耕牛和两套农具带回。

起初,贺冲更重视的是那一百头耕牛。结果副将一回来,便一脸兴奋的与他描述那两样农具的好使。

待到试用完后,贺冲更感惊喜。

且比之贺冲,非正规军的将士们的惊喜更甚。

“那位韩大人可真是好人啊!”

“也就是他,还会惦记咱们这等将士,体谅咱们的辛苦。”

“……”

于是在后面接到安排去安南择选的地方实践和操练时,这些将士们便格外的认真起来。

自古繁荣易遭贼。

尤其是突然暴富,武装力量又不强的地方。

又临近年关,还真有附近城镇的一些盗寇贼匪听闻如今安南变得繁荣,引来不少外地商户前来经商而动起了心思的。

结果这日一伙劫匪好不容易拦截到一支商队,正要抢劫时,突然冒出来许多将士,将他们抓捕……

劫匪们被抓后,是既惊惶又懵逼:明明行动之前,他们都打探清楚了啊!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