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赵德芳驾到

第100章云雾渐开

  • 作者:俱怀义兴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9-12 21:09:01
  • 完书字数:4554

赵匡胤一连头疼了几天,赵德芳也跟着疼了几天,这全部“归功”于赵普。

也算是好事,赵匡胤几乎不见人,赵德芳也就不用天天跑去宫里找话题了。

赵德芳每天除了去宫里问安就是陪妻妾,李雅儿临盆在即,小丫头能吃能喝的。

杜君妍和小周后过门的日子定在了年后,这倒也不妨碍赵德芳日常的调戏,杜君妍还差点,小周后可是夜夜侍寝,赵德芳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

刘忠则每天训练新招募的秦王府侍卫,在外人看来,秦王府每天都在招侍卫,可侍卫人数始终不多。

应招而来的人倒不少,可条件也不低啊,既要精通武艺,又要聪明机警,最主要的是忠诚。

“王爷,陈老爷子回来了”,刘忠边跑边喊道。

赵德芳闻言大喜,师父供职军中,很久没看见了。

“师父”,赵德芳还没到前厅离老远就喊道。

陈峰急忙起身拱手道:“末将参见秦王”。

赵德芳一把拉起他坐下,笑的像个孩子似的。

“师父怎么有空回长安了?”赵德芳关切的问道。

陈峰留在后军,算的上杨业的副手,平时杨业回京,陈峰便留在边关驻守巡视。

“杨都督体桖末将,亲自去边关巡视,给末将放了两个月假”,陈峰面带笑容说道。

“啊,义父去了晋阳,这样也好,师父可以在京中歇歇”,赵德芳说道。

“边关无战事,也没什么辛苦”,陈峰说道。

二人又聊了会家常,赵德芳命刘忠去把李继隆请来。

都是老相识,李继隆的父亲和陈峰又是故交,所以得请来给陈峰接接风。

又命下人去把琴心剑胆找回来,二人是陈峰的亲传弟子,必须得回来拜见。

陈峰虽然身体有残疾,可是并没有意志消沉,这大半年在军中任职,丝毫看不出破绽,更显得威风凛凛。

“师父可听说吴越国余孽之事?”赵德芳问道。

“邸报传阅边关,已经看过了”,陈峰淡淡的说道。

“其中有蹊跷”,赵德芳把经过全部说了一遍。

“啊!”。

“无所不用其极啊”,陈峰闻言叹道。

“德芳已令亲信带人查访此事,如果属实,定不饶了他”,赵德芳狠狠的说道。

陈峰闻言并没说话,齐王所做都是为了争权夺利,也就是说矛头最终对准的是赵德芳,这么看应该不只这一招。

“殿下且慢,无论是否属实,此事都不该殿下出面啊”,陈峰担忧的说道。

赵德芳不解,无论身份还是地位,为何不能出面呢?

“殿下细想,齐王所针对的无非是殿下,如果殿下亲自处理此事,无论结果如何,殿下都脱不了干系啊”,陈峰语重心长说道。

是啊,就算证据确凿,法办了赵德昭,那自己呢?从何得来的消息?从何得来的证据?

谁知道赵匡胤如果知道此事会不会帮赵德昭彻底消灭证据,从而帮赵德昭脱罪呢?

最后天下皆知,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赵德昭罪恶滔天,赵德芳身败名裂。

如此结局,赵匡胤心灰意冷,那赵光义岂不是坐收渔翁之利?

赵德芳不敢再想下去了,也就是说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赵德昭,而是赵光义。

“我明白了师父,那该如何行事?”赵德芳沉声问道。

陈峰不语,这个局做的阴险至极,表面上赵德昭获利最大,其实有如把他架在烈火之上,意外收获就是有可能把赵德芳当做柴火。

“殿下如果查到证据,可以假手于人秘报官家,届时无论严惩齐王,还是秘而不宣,都与殿下无半点瓜葛”。

赵德芳反复思考着,自己本无意置赵德昭于死地,但赵德昭所作所为天理难饶,也触犯了赵德昭的底线。

“师父为德芳筹谋,德芳铭感于心,但如果查到实据,德芳就算搭上自己,也定要让他伏法”。

赵德芳面色严肃,语气非常寒冷的说道。

陈峰闻言为之一动,这二人明明是亲兄弟,一个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一个却为了正义不惜一切代价。

“殿下,不如…”陈峰抬手比划自己的脖颈说道。

赵德芳看他动作,知道陈峰要暗杀赵德昭,当即摆手否决。

“师父,德芳行事光明磊落,赵德昭愧为亲王、愧对大宋,如果只用死亡来让他恕罪,太轻了”。

“殿下…”

“赵德昭所犯之罪,必须明正典刑,暗中杀他与他杀万人冒功无异,德芳誓要他认罪伏诛以谢天下”。

二人不再讨论此事,因为陈峰知道赵德芳是对的,只是他不愿意赵德芳因此陷入被动。

但是陈峰也暗下决定,一定会坚定的站在赵德芳身前,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他也会先跳下去。

殊不知除了陈峰,李继隆也是这样想,尽管他表面装作一副莽夫形象,肚子里的弯弯绕可不比别人少。

江宁城,寇准分出的五队人手已经逐渐秘密集合了。

寇准年纪不大,行事却很老练,城外“平乱战场”去都不去,只在城中探查。

而且不是漫无目的的查,通过和杨安、李继迁的商议,凭空出现万人,又凭空消失万人,这是个突破点。

所以,寇准将人手分成五队,一队查探流民、乞丐,二队查探行商过客,三队查探周边城阜,四队查探大牢,五队则调查江宁官员。

一连三天毫无进展,寇准有些心急了,这事必有破绽,但是时间久了便再难找出破绽。

最后还是杨安出了主意,先在江宁城外给流民乞丐施粥送米,一来打探消息方便,二来可以大概了解这些人的数量。

果不其然,通过施粥发现江宁一带的流民乞丐很少有成年人,大多数都是小孩子。

这引起了寇准的注意,于是便将五队秘密集结,集中人手以乞丐流民为突破口,继续探查下去。

“大人,上午去粮店买米时,店老板与伙计交谈说前些日子运粮队伍迟迟不到,以至粮店断了几天货。”李继迁低声说道。

“想必都运到了江宁城外吧”,寇准叹道。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