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乱世时空劫

第18章大汉国事

  • 作者:蔡甸热干面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9-12 09:57:41
  • 完书字数:8022

当晚,赵烨和黄蓉回到府宅之后,黄蓉切实感觉到了“威胁”。晚上黄蓉主动缠着赵烨说要给他生宝宝。赵烨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

后面的事情,基本沿着预期的轨道发展。穿越单身女中除了五个嫁入世家大族之外,剩下的八个都选择了恒帝,其中包括周彤。此事居然让赵烨给说中了,周彤成了皇后,其他七位女士都成了皇妃。

不过中间有一段小小的意外:当恒帝在朝廷上宣布欲娶周彤为皇后的时候,有几个皇亲国戚跳出来反对。元老院立即派了军队把这几家人全部给软禁了起来,就再也没有人敢多说一句反对的话了。等恒帝的婚事办完了,元老院才把军队给撤了,放他们自由。

恒帝一口气娶了八个老婆,不知道他忙不忙得过来。不过这些女士的确在元老院都有地位,而且掌握着一定的实权。从政治的角度来说,恒帝这一把收割,算是赚了个盆满钵满。罗津莀和盖虎就想看看:这八位女士啥时候会把恒帝家的屋顶给拆了。

随后几个月里面,三个丫鬟也都顺利地拜堂成亲。黄蓉终于也有了喜脉,肚子一天天大起来。赵烨高兴不已:这丫头果然藏了一手,差点认为自己有问题。收到黄蓉怀孕的消息后,岳父岳母就带着丫鬟从桃花岛赶到黄府来照顾黄蓉。赵烨也算落得一身轻松。

恒帝这台播种机也没闲着,八位女士也先后有喜。这在大汉朝的历史上,也是创造了一个奇观。年轻就是好啊!

……

闲着也是闲着,赵烨拉着罗津莀去找恒帝聊天。

“陛下,可有大汉整体及周边的堪舆图,或者整个星球的全貌地图?”

“嗯我多年前曾经派人制作过一幅大汉的堪舆图。是用丝绸和刺绣制作的。怎么你俩想看?”

“对啊!陛下,身处高位肯定对整个大汉的形势和情况,要比我们了解得更多。此次来,就是想向陛下请教下汉朝的历史以及周边环境的情况。”

“好啊!既然两位国公如此有兴趣,那就随我来吧。”

仨人一起来到一个偏殿。恒帝命人把堪舆图取出来展示。这幅堪舆图极大,大约5米见方,需要宫女用叉棍撑着才能观看。

“这幅堪舆图可是朕多年的心血。朕在当皇子的那些日子里,啥也没做。唯独派人走遍大汉四周,并安排人一针一线刺绣出此幅巨作。另外,朕没想到,这大汉里居然有会苏绣的人才。”

恒帝命人在地面上铺上一层白色丝绸,然后再把堪舆图展平放在白色丝绸之上。恒帝看着地图,满眼都是极其欣赏的样子,拿来了一根细长的棍子,就开始指点江山。

“这就是大汉的整体疆域,京城在这个位置上。大汉境内有一条大江和一条大河。这条是汉江,是汉朝最大的水系。京城就在汉江临近入海口之处。另外北方这条河叫做清河,水系相对于汉江偏小,屈居第二位。此河因河水清澈,而得名—清河。这条河也是北方农业的基石。”

“汉江入海后,东边的海域被称作东海。东海上分布有不少零星的岛屿。很多岛屿没有名字,也没人居住。有些条件较好岛屿,则盘踞着一些海盗。他们主要靠打劫过往的商船为生。偶尔也到陆地上打劫临海的渔村和一些小市镇。”

“最近一段时间,下水了不少飞剪船,上面都装备了机关枪和迫击炮。海岸警卫队加强了对这些海盗的打击力度。他们因此收敛了不少。”

“东海再往东,甚至更远的东边有什么,具体就不得而知。只是听说那边有一块大陆,叫做东川大陆。具体大陆上有些什么人,什么国家,就不知道了。”

“陛下,没有派人出去探寻下么?”

“那个时候,朕又没什么权力。另外,大汉国内的事务已经焦头烂额,那还有心思去搞这些。就算知道了东川大陆的位置,对大汉又有什么好处?所以,当时即使提出来,这些朝廷大臣肯定会跳出来反对。我们继续……”

“大汉的北边主要就是辽国。总人口不超过一千万,占据了大汉北边以北的广大地区。原来这些人都是游牧民族,以部落的形式生存。后来,也就是现在的辽国皇帝,统一了各个部落形成了第一个北方国家—辽国。”

“辽国的军队以骑兵为主。善骑射,但不善攻城和守城。由于不善耕作,所以喜欢劫掠大汉的百姓为奴,并为他们耕种。每到冬季时节,他们喜欢成群结队来大汉打秋风。抢粮,抢人口,抢牲畜,边境上村子都会被他们洗劫一空。”

“赵国公去过定远县,一定比我更了解实际情况。”

“是的。陛下。只要边军配备了新型火器,这些金兵就再也不敢轻易来打劫了。”

“赵国公这次定远县一役,确是帮朕安定了北方边境。估计好些年他们都不敢来找茬。”

“陛下,过奖了。那大汉的西边有些什么国家?”

“大汉的西边环境甚是艰苦。清河上游一带植被还是挺茂密的。再往西就是黄沙漫漫,一望无际。只有胆大的胡商才敢行进于这些沙漠之中。他们从极西边带来一些商品到大汉出售,然后再采购大汉的商品转手倒卖到极西的国家。中间利润百倍都不止。”

“陛下,可有见过这些胡商带过来的商品?”

“朕没有仔细研究过胡商的商品。赵国公有兴趣的话,可以到京城胡商聚集的地方去打听一下。”

“好的,陛下。那西边有哪些国家?”

“大汉的西边主要就是西夏和吐蕃部落。西夏处于大汉的西北方向,正西边是吐蕃部落。”

“那些吐蕃部落处于高原山区,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对大汉没什么威胁。这些吐蕃部落之间混战不断,大汉采取的就是观望的态度。只要不要打到大汉的地盘上,他们之间的争斗就与大汉无关。”

“西夏占据了清河上游极好的地方。那里的环境既有适合耕种的,也有适合养马的。西夏总人口不超过五百万,整体实力也不弱。西夏与大汉商业来往密切,与汉朝之间有多处通商县市。西夏国内积极学习汉朝的文化,也有不少大汉人生活在西夏境内。自从开了互市之后,西夏与汉朝之间大约有十多年没打过仗。”

“不过最近这两年形式有些变化。原来西夏的青盐在大汉极受欢迎,也是西夏赚取大汉银两的主要来源。他们要依靠这些银两向大汉换取精铁用于武器和工具制造。自从大汉朝出现精盐司以后,现在青盐受欢迎程度大不如以前。他们的收入下降得厉害。西夏已经派出外交使臣来大汉进行交涉了,估计一个月后就能到京城。”

“陛下,这是贸易不平衡导致的。顺差过大,对方肯定会不高兴了。”

“你说的朕都能理解。为了安定他们,朕也是有点为难啊。如果朕降低精盐的价格,国库收入会下降,而且青盐更加卖不出去。如果朕抬高精盐价格,国内的人肯定会有很大意见,再说凭什么要白给西夏那么多便宜?如果西夏以武力相威胁,那整个西边的大好环境就给破坏了。”

“陛下,他愿意卖马给我们么?”

“牛羊可以,唯独马不卖。马是西夏的战略物资。西夏的军队也是以骑兵为主,而且也喜欢筑城和修建城堡,善于城池的攻守。所以大汉跟他们打仗才是最麻烦的。”

“陛下,他们和辽国接壤么?和辽国的关系如何?”

“西夏与辽国接壤。西夏对大汉,对辽国都采取怀柔政策:对大汉和辽国都俯首称臣和联姻,但实际上自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军事强国。西夏与辽国有过联姻,也有过战争。辽国两次出征西夏都未能获得成功。大汉也一样,出征过三次,最后都败了。”

“陛下,西夏与辽国商贸来往如何?”

“辽国可以说是大汉周边最穷的一个国家,除了马牛羊,其他都要靠外部供给。西夏自己能产粮,而且也不缺马牛羊,西夏和辽国之间的贸易量很小。每年辽国还要用兽皮来换取大汉和西夏的粮食。”

“陛下,西夏的西边还有哪些国家?”

“这个朕就真不是太清楚了,需要询问从那边过来的胡商才能知道。我们继续……”

“大汉南边有两个国家,西南方向是大理国,正南方向是南越国。南方民族多,方言多。多数以部落的形式生活在一起。那里植被茂密,瘴气极重,毒虫遍地,人在那里极容易染疫。在那里守卫的士兵也是更换得最频繁的。”

“大理国向大汉称臣,每年按时进贡,态度诚恳。大汉与大理国之间几十年都没有过军事冲突。只是这大理国的皇帝热衷于诗词和享乐,恐怕国内要出乱子,到时候就会波及到大汉。”

“南越国则与大理国相反,极其不老实。派兵打它一下,把它打趴下了,它就俯首称臣。等它实力一恢复,就又开始造反,而且主动进攻大汉南方的市县。在大汉的扶持下,南越国换过好几个皇帝,结果各个皇帝都如此不老实,很是让人头疼。这帮人真是根深蒂固的反骨。”

“陛下!我这倒是头次听说这样的事情,真是有趣。”

“继续,继续,我们继续……南边的海域叫做南海,这边有两座最大的岛屿。一座叫做海苔岛,这个岛赵国公应当熟悉。另外一座叫做海南岛。沿着这两座岛一线,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岛屿无数。这些地方也是海盗喜欢盘踞之处。”

“在两大岛屿上,都有大汉的官府和居民,只是汉民不多。岛上的本地居民要远远多于汉民,这些本地居民被称作土著。有的土著能与汉民共处,有的则充满敌意。所以土著与汉民之间,也是冲突不断。岛屿上环境艰苦,愿在岛上居住的汉民数量不多。”

“以海苔岛为例,岛上汉民总计不过五千,但是土著有五万之多。一旦发生大规模冲突,汉民将死伤惨重。不过多数土著愿意与汉民贸易,以获取盐铁。这是他们唯一需要依赖汉民的地方。”

“陛下,可有听到一些在大汉流行的传说,或者奇闻异事之类的?”

“这种事情那就数不胜数了,民间流行的这些东西多数不可信。”

“陛下,可否说与我们听听,我们也挺好奇的。”

“好吧。例如:南海神舟,后来你们也知道了。其实是海苔岛那些人的大型货轮。东川大陆,也是来自民间的传说。但是仅仅有个名字,没有任何细节。北方神庙,来自辽国的传说。据说是辽国国师的出生地。西北古阵,来自西夏那边的民间传说。据传里面有很多奇怪的事物,多数去过的人都死在了里面。江湖人士则把那里认为是修炼圣地。”

“最近几年民间还流行一个叫做“武汉”的地方,据说那个地方的人善吃。这个该不用朕解释了吧。”

“咳咳……我俩都是武汉人。不过我还想问陛下一些事情。”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