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侯门小娇娘

第395章临王的发现

  • 作者:卿雪阳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1-26 22:53:02
  • 完书字数:4852

“说起来,临王真是愚忠愚孝,都什么时候了还在竭尽全力的保护皇上,我们这些个平头百姓真希望皇上早点儿死于非命。”

隔壁桌上两个男子高谈阔论。

第一个论调刚刚落幕, 另外一个声音紧随而至,“还不如让匈奴人挥师南下,我有个表弟曾到过南疆,说那匈奴是一夫一妻制,在部落之中,大单于和大家一起吃饱喝足,每天的猎物都会分给每一个人,草原人之所以齐心协力也因为这个,反观一下中原。”

那人讥笑,“你看看我们中原是怎么样的?宁王野心勃勃,宁王和临王势同水火,秦王看来置身事外,其实不过在坐观成败,等那渔翁得利的好机会。”

秦王本就是机会主义,皇上明白。

店主人看大家讨论的兴高采烈,急急忙忙送了酒水靠近,作揖道:“诸位也要明白锦心绣口,诸位不可胡言乱语,一旦被有心人将你们这些大逆不道的话传到了朝廷,可是要掉脑袋的。”

店主人嗟叹一声。

“掉脑袋,哈哈哈,啊哈哈哈。”那人凛然而笑,很显然一点不怕自己惹火烧身。

“在中原生活的憋屈,说出来你不相信,我两个儿子一个是没钱看病被耽误了,一个是饿死了,如若他们还在,这俩小萝卜头一个已九岁半,一个也十一岁了,如今我只身一人生不如死,要不是我腿上有残疾,我早到匈奴去了,还在这里做什么?”

皇上听到这里,怒冲斗牛。

他想不到自己统治之下的民众居然情愿到匈奴去也不情愿留在草原生活,一想到这里,他真想辩驳几句,但到底还是忍住了。

旁边的老太监福生已忍无可忍,他的声音在颤抖,“诸位此言差矣,我帝京如日中天,皇上励精图治,但皇上许久没出宫了,难免有些地方皇上是看不到的,帝京是那样金碧辉煌物欲横流的地方,在那世界人们生活的都很好。”

是。

福生这是大实话,无论是贫富差距还是生活条件水准等,帝京人和这里人都不同。

“你们好逸恶劳胡言乱语,倘若将你们这一份心力用在发家致富上,你们也到帝京去了,既是帝京好,那就到帝京去。”福生道。

接着对面几个人都站了起来。

他们眼神凶残,步伐矫健,“你这老东西,你如此喜欢帝京吗?皇上是将帝京治的很好,但帝京也只有玖仟万人,而外面世界人口无穷无算,有几个人生活的好的,你这老家伙。”

无疑,福生挨打了。

皇上准备去救助,但福生却跪在地上,“老爷,您不要管我,您不要管我。”

福生被打的七荤八素,起来后凑近了皇上,皇上仰天长叹,“朕老了,朕需退下来颐养天年了,朕这天下早晚还是要交给他们,交给他啊。”

“皇上这是哪里话?”福生开始了诛心之论,“皇上还年纪轻轻呢,怎么就和老扯上关系了,并不会的。”

皇上沉默了。

他们在客店中休息了一晚上。

第二日,皇上和福生刚刚离开,快马一鞭的宋徽音就到了。

最近麒麟的状态一点都不好,她着急要寻到九株灵芝,所以一路上都在风驰电掣,如今终于有时间休息了,立即开始吃东西。

掌柜的看了看麒麟,送了免费的粳米粥过来,旁边几个抠脚大汉也靠近,大家仔细看麒麟,又讨论了起来。

“这兵荒马乱的,姑娘只身一人吗?您可要注意安全呢,吃的吗?雨伞呢?”

“我这里有一把刀,送了给您。”

这一路皇上看到不少人性的优缺点,明明是腰缠万贯之人,他们却对困难民众视而不见,而明明是穷困潦倒不名一钱之人,在人家遭遇灾厄的时候,反而心甘情愿慷慨解囊。

一个老大娘主动要求抱一抱小孩儿。

宋徽音小心翼翼将孩子送了过去。

但就在此刻,外面出现了一群官兵,这一群穷凶极恶之人闯了进来,宋徽音来不及抱孩子,那一群人已咋咋呼呼进来了。

“诸位可曾看到一个貌美女子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小婴儿到了这里,倘诸位看到定要举报给我们,重重有赏。”

那众人都知他们在找寻的事宋徽音。

此刻宋徽音就背对了那人自坐在了门口。

那官兵凶狠的眼神梭巡了一圈众人,但并没有发现什么美女什么小孩儿。

那婆子是个好人,听士兵说寻找小孩儿, 急忙用衣袖竟孩子包在了里头。

但小孩却被吓到了,顿时哼哼唧唧,那官兵还要靠近,几个人已过去干扰。宋徽音也不清楚人家为何会帮助自己,等那官兵离开,老大娘才送了孩子过来。

她经历过的变数多了,因此即便是在鬼门关内浪荡了一大圈,但她并没有什么好恐惧的。

“谢谢您,谢谢。”

“看他们都不是什么好人,所以我情愿帮助姑娘,孩子生病了吗?” 老人家叹口气,“你可要好好儿治疗一下,我这里还有点儿银子,姑娘。”

这老人家不但自己捐赠,而且还发动其余人捐赠,大家慷慨解囊,一时之间宋徽音已有了不少银子,甚至有热心群众为宋徽音介绍医官。

他们是如此客气如此心照不宣又是如此舍己为人

宋徽音自然对他们感激不尽。

宋徽音的行动很快,但宁王也不慢。

她前脚刚刚离开帝京,宁王已调查研究清楚,找了人尾随了过来,随时准备杀之后快。

自前一段时间宋徽音开设商会后她就在勤学苦练,如今武功虽不算一流,但加上她那随机应变的聪明狡黠以及明察秋毫的观察力,实际上路上遭遇的危险都是小菜一碟。

但让宋徽音百思不解是,为何这小孩会生这么奇怪的病。

宋徽音离开后,李元元也不择手段去挑衅过商会的人,商会内人一个个着急做生意,谁也不情愿理会李元元,这让李元元无的放矢。

本以为挑衅他们就可以顺利见到宋徽音,但哪里知道宋徽音比他们还要忙。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