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穿越:开局建造新手村

第五十三章 招贤馆

  • 作者:踽踽1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9-19 19:15:24
  • 完书字数:5276

随着几条重要政策和华夏律典的发布,整个领地的发展迅速从混乱走向有序,在陈群的主持下,各村镇衙门迅速组建,男爵府的府衙机构班子也快速搭建起来。

又是一段时间的忙碌,所有事情基本终于慢慢理清。

最终,据陈群那边派人统计出来的数据,整个华夏镇治下领地面积2478平方公里,总计拥有人口37895人,其中汉人25381人,匈奴人5631人,敕勒人6883人。

随着私有制和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政策的推行,各村镇迅速焕发出新的活力,特别是作为主城的华夏镇变化更是日新月异。

在短短数天的时间里,华夏镇的百姓开始大量购置民房、农田、商铺等固定资产,他们有的是用真金白银,有的则是靠华夏镇建立以来的贡献的功绩。

有了自己的私产,有了差异和对比之后,镇里的百姓们自然不再是如同以往一般按部就班,全都爆发出了最大的激情,为自己和家人争取更优渥的生存空间。

而在华夏镇快速融合发展的这段时日,距离赵安他们来到混乱大陆也已经超过3个月时间,整个大陆与最初也在发生着变化。

这段时间里,在和陈群一同整治华夏镇的政务之时,赵安也从未停下过向外探索的步伐,特别是对他们现在所处的这片大地的情报搜索上。

从大量派出的探子所传回的信息中,赵安已经基本对他们现在所处的地界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

按照从龙川河北岸的王薄势力那边传回的消息,现在华夏镇所处在的这片地界被命名为龙川岛,是一座纵贯南北上千公里的大岛,而现在华夏镇所处的区域仅仅是最南部的一小片区域。

由于到处都处于战乱状态,华夏镇所派出的探子们也无法深入到更远的区域,在奔马原以北,现在赵安他们所探知到的也仅有龙城贺拔家和龙川河北岸的王薄势力。

而在加大对北面区域和势力探索的同时,赵安也同时一直没有放弃过对宝箱的探寻。

不过,遗憾的是一直到七月十六日达到三个月那天,都再没有人发现过任何一个宝箱。

“作为一名持有英雄令融合者,恭喜你成功在混乱大陆站稳脚跟,三个月期限已到,所有未激活英雄令和未开启宝箱将全部消失,融合英雄令者现在所拥有物品道具保留,混乱大陆所有限制消失,一切将由你们自行主宰”

也就在七月十六日那天,包括赵安在内的所有持有英雄令的人也都接到了这条消息。

起初,对于这条消息赵安还并未完全理解,只以为是英雄令和游戏包厢将消失,可是一直到发现城外开垦良田的收粮日期改为了每月,以及龙腾村等村落人口突破3000人时也再未接到任何的升级消息时,赵安这才意识到,那个笼罩在混乱大陆之上的神秘力量似乎已经放弃对大陆额控制。

从黄金宝箱中所得到的顶级船坞建造图纸以及大黄弩制作图纸也都在七月十六日之前就已被赵安使用。

顶级船坞的建造地址就在龙腾村西面海岸,那是一处天然的海港,正适合建造船坞。

不过,由于目前整个领地内懂得造船的人才极其匮乏,船坞暂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用处,所耗费的2万两黄金也基本把华夏镇的储备银两全部花空。

所幸,让赵安之前就有所担心会跟着消失的神异血珠,依旧会每隔10天定时产出一枚。

时间来到七月二十八日,赵安手中的神异血珠已经有了2枚。

本来是应该是有4枚的,不过其中有2枚已经被赵安使用了,一枚用在了近卫营的200人身上,一枚则用在了骁骑营和虎贲营的的精锐身上。

有了这2枚神异血珠打底,赵安对新筹建的骁骑营、虎贲营、近卫营三营的掌控力将牢不可破。

至于剩下屯起来的这两枚血珠,赵安则是准备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这日,华夏镇政务中心南面,一栋三层小楼下人群已经排起了一条长龙,算一算人数大约有数百人之多。

这里正是华夏镇最新设立的招贤馆,其目的自然也就是为了收拢贤才。

今天是招贤馆首次开馆,这条排起的长龙里,前来应募的也基本都是华夏镇治下的百姓,他们之中有身着青衫的文士,也有身材魁梧的壮士,甚至还有身着布衣的农夫。

按照男爵府所发布的求贤令,华夏镇求贤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唯才是举,只要是自认为有些本事的,不论出身贵贱,不管何等职业,均可前来应募,只要能够得到招贤馆的认可,不仅可以得到一笔不小的安家费,在华夏镇内的前途也从优抉择。

当然,招贤馆这边也不是什么人都招,要想得到招贤馆的认可,也得拿出真本事才行。

为此,这招贤馆开馆的第一天,赵安就亲自来到了招贤馆坐镇,目的就是为了向几名以后负责招贤馆招录事宜的人示范一番什么叫唯才是举。

一众前来应募的人看到赵安这位县男爵亲自坐镇时,不少人都是兴奋激动不已,对于登记的信息和所提的问题也都是一一应答。

可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半天的时间过去后,在这些前来应募的人中,大多是些仅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匠人和身手普通的武人,能够出众者寥寥无几。

其中,唯一能够让赵安稍微重视的也就是一位名叫徐铎的文士,因为据他自己所言他是北宋宋神宗熙宁九年的文科状元,而经那名被陈群挑选为招贤馆主食的老学究陈安一番考究,其才学确实很不一般。

而赵安在与其一番对话中却发现此人虽善于经学之道,但却多为夸夸其谈,于务实方面几无建树,这自然是让原本还有些兴奋的赵安大感失望。

不过,对此赵安却也没有丝毫表现在脸上,对其是态度谦和依旧,一应该有的待遇也是给足了。

不管如何,能当状元之人,就算真是一个书呆子,至少也必普通人强,想来拿到陈群手下培养培养,待以后做个一县之长应该还是行的。

下午申时六刻,眼看距离今日招贤馆闭馆仅有两刻钟时,一名身材七尺左右,身着布衫头戴汗巾的中年男子踏步走了进来,其人面容朴实,从外表上看没有丝毫出彩之处。

“请!”

看着又有来人,已经颇有几分疲惫和失望的赵安脸上展颜一笑,朝着对方和善一笑,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道。

“谢,谢,男爵大人!”

中年男子闻言面上木讷一笑,行了一礼,然后恭敬坐下,说起话来还有几分口吃。

“不知先生姓名?来自哪朝哪代?”

赵安见此,不由心底微微叹息了一声,但面上却是丝毫无异地例行公事般询问道。

“在下姓马,名,名钧,字德衡,来自汉末魏国,曾任朝中给事中一,一职”

中年男子闻言一板一眼地恭声道。

“汉末魏国,马钧!”

马钧话音一落,正当旁边的书吏准备动笔记录时,陡然听见旁边传来了一道惊呼声,转头望去,竟见自己主公赵安已经站起了身,一脸惊喜地看着对面的中年男子。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