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我为帝王之大明鸿图

第213章 早朝之始

  • 作者:解剑玄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2-03 22:02:59
  • 完书字数:4812

大明崇祯元年三月十九日。

黎明。

夜风稍停。

天边渐渐泛起一丝鱼肚白色。

京城各处而来的众多官员已汇集于午门之前。

相较以前早朝时官员们的轻松与随意,今日候在午门前的众多官员的脸上,更多是强自压抑的紧张与兴奋。

平常时日,午门前等待上朝的这段是时间,是京中官员们相互交流的重要时刻,无数公事私事会在这个时间交流试探。然而,今日午门前却充斥着一团令人不安的异样。大部分官员沉默不语独自站立,即使有少部分人还在交谈也都下意识的将声音压得极低。

如此异常情形,让同样等候在此的勋贵们惊疑不已。然而,即便是向相熟的官员去打听,往往也得不到明确的答复。很快,勋贵们便觉出了,今日早朝怕是要有大事发生。随即,这些人便不在同那些文官们交谈,慢慢退在了一边,开始冷眼注视事情的发展。

一种难言的古怪气息便在午门前的广场上堆积聚集。没过多久,就连站在午门四周的当值的那些将军、校尉们也已觉出异样。这些人虽然一个个依旧握刀持矛挺立不动,但却将视线尽量投在脚前的地面上。

时间慢慢流失,天光渐渐明亮。

高大的午门之上,五凤楼中,几名宦官擎着鼓槌侧目看向站在一侧的领班主事。那主事心中暗暗计算着时辰。片刻之后,他轻轻一挥手。那几人便开始挥动手中的鼓槌,用力击打面前那硕大的鼓面。

一阵沉闷的鼓声便在午门处响起。

“咚,咚咚,咚咚咚。。。。。。”

骤然响起的隆隆鼓声,让李标的心中微微一凛。他慢慢抬起头看向雄伟巍峨的午门。在低不可闻的一声叹息之后,他展臂抖了抖官袍衣袖,稳稳的迈着步子走向自己的排班位置。一直站在他身边的钱龙锡,偷偷的在袖中擦了擦手心中冒出的汗水,在转过头望了一眼午门前影影倬倬的人群后,便微蹙着眉头跟在李标的身后。

就在他们两人身后不远处,周应秋望着钱龙锡的背影眯了眯眼睛。他稍稍侧过头看了一眼立在人群中轻声咳嗽的田景新。田景新放下掩在口鼻上的手,微不可察的点点头。周应秋随即将视线一垂,面无表情的走向午门。

鼓声依旧在响着,不断在身边经过的官员终于惊醒了一直在沉思的陆澄源。他难以察觉的苦笑了一下,轻轻摇摇头,不再去想好友李廷谏的那些话。用手捏了捏袖中的那道折本,挺胸抬头迈开大步走向上朝的队伍。

。。。。。。

高大巍峨的午门,共有五道大小不一的城门。然而正对午门看过去只能看到三道城门,而进入五门之后回头再看,却能看到五座城门,这便是京城中人所说的前三后五。其实,午门的正面三道门的左右两侧还有着两道不易被人发现的门户--左,右掖门。在午门的这五座门中,最中间的那道门为御道,只有皇帝能从此出入。在御道两边的左,右两阙则是供当值的将军、校尉等保卫依仗人员进出。而文武两班官员则分别由左,右掖门进入。

五凤楼上第一道鼓声慢慢停歇,片刻之后便再次响起。此刻司职御史慢慢行走于文武两班之旁,检校着众人早朝仪礼。而那些当值的那些军将,校尉便持着仪仗在午门前列队。

鼓响三通,御道两侧城门洞开,传令之声次第响起,官军、旗校脚步嘈嘈,持着各色旌旗仪仗先行走进午门之内。

片刻之后,鼓声渐止,悠远的钟声随即响起。列好队伍的文武官员便在着钟声之中由礼部执官引领,穿过左,右掖门进入午门。

。。。。。。

旭日渐渐升起,赤金色的晨光将皇极门前的广场映的一片绚烂。五座横跨在玉带般的金水河上的石桥也犹如金铸玉砌。

穿过午门的文武官员,在金水桥南按照品级站好。所有人静立无声,默默等候。

不过片刻,一名高大魁梧的锦衣校尉捧着那条长长的静鞭大步走到广场之中。

静鞭,黄丝制成,长一丈三尺,阔三寸;梢长三丈,渍以蜡;柄木质髹朱,长一尺,刻金龙首。

那侍卫振臂挥鞭,伴随着鞭梢带起的呼啸,三声清脆的鞭响回荡于寂静的皇极门前。然而,就是这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声音,竟让所有人心中都是一颤,甚至于数名官员的脸色都变得有些苍白。

静鞭之后持鞭校尉捧鞭后退,文武官员依次走过金水桥,直到奉天门丹陛之前。随后,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两队相对而立,站在御道两旁,静候皇帝御驾。

阵阵微风吹卷起官袍衣角,飒飒作响。众人心中似乎有了一种风雨欲来的紧张。就在这凉爽的暮春的清晨,数名官员的额头手心竟然泌出了潮乎乎的热汗。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然而,代表着皇帝圣驾的鼓乐之声却迟迟没有响起。

慢慢的,排班中升起一团不知起自何处低低的嘈杂之声,而随着御史们跑前跑后的呼喊约束,一丝慌乱开始在官员队伍中生成。

立在文官队伍前部的钱龙锡紧皱着眉头。他忍不住抬起头看向身前的李标。就见李标身形沉稳宁静,仿佛身边的一切都难以撼动他丝毫的心神。钱龙锡不禁微微苦笑了一下,显然自己养气的功夫要比人家差上很多。钱龙锡缓缓的吸了一口气,悄悄的吐出,收敛心神,平心静气。

就在官员们满怀猜疑,心神不宁之时,一连串沉闷的脚步在身后响起。无数官员纷纷回首张望。就见近百个高大健硕的锦衣侍卫,手持栗木廷杖,竟在身后午门内排成一列。

杂乱之声更大,人群中有人惊恐的面色发白,有人疑惑的皱紧眉头,有人面带轻蔑,有人神情凝重。

站在人群中的周应秋,将视线从那一排侍卫身上慢慢收回,微微低下头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忽然,鼓乐之声骤然响起。广场上的官员连忙转头望去。就见在旗络伞盖辉煌仪仗的簇拥下,大明天子已然驾临皇极殿廊内正中金台之上。

鼓乐恢弘雄伟,尽显天家威严。片刻之后,鼓乐停歇,大明天子崇祯皇帝已在御门安坐。在那名持静鞭的校尉再次鸣响静鞭之后,已经被折腾的心惊胆战的鸿胪寺执事官,连忙高唱“入班”。一众官员也收拾起心中各种思绪,走进御道,面对高高在上的帝王,行一拜三叩大礼。

礼毕谢恩,群臣归班。

随着众人退回班位的陆澄源不禁仰起头,望向那个坐在宝座之上的年轻帝王。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