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隆唐

第172章 应天书院

  • 作者:红莲素心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3-30 09:29:51
  • 完书字数:5750

李诠请求就在江南,并且接下了游说冼夫人的差事,临走前自然要安排一番。

由于綦连猛也在,高顺的安全暂时不用担心,李诠找到副手周道,嘱咐了他一番。

“首领,殿下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要离开呢?”

李诠拍了拍周道的肩膀,对于这个年轻的副手,他还是很满意的,论年龄比他年轻,论身手比他优秀,论才能比他出色。

这样的年轻人,就是有些死板,不懂人情世故,所以他要好好说说。

“这你就不懂了吧,我是什么身份?”

“殿下称你为兄长,你自然是侯爷了。”

“屁的侯爷,我们都是殿下的臣子,说难听点就是走狗,你觉得我敢在殿下面前托大么?”

“这……”

“想不明白?殿下是何等身份,现在的太子,可是齐国未来的皇帝,就算太子妃是我妹妹,我见了都要行礼!”

“哦……”

“你要记住,无论殿下对你多好,也不能太倨傲,只要你有本事,殿下也不会埋没你。

秦将军就是例子,现在已经镇守一方,咱们武者乱世之中想要出头,需要的可是功劳,而不是上位的赏赐,否则会被人瞧不起的!”

李诠知道他手下这帮人的性格,也清楚自己的职责,其实他的身份待在高顺身边,的确有些尴尬。

就像这次江南之行,高顺没有带贴身的侍女,顾依依的出现弥补了空缺,可二人的关系始终有些暧昧。

因为有李诠在,高顺始终没说什么,可男人都明白,这种事不用说,何况高顺还是皇族。

于是昨夜李诠把顾依依送进高顺房间,就是不想让高顺对他有意见,李家不敢恃宠而骄,同时借机请辞,推荐了周道。

“老大,听说你要去岭南,兄弟们和你一起去吧!”

“胡闹,你们都走了,殿下谁来保护,你跟了我这么久,难道不知道殿下的处境!”

外人可能不知道,但他们心里清楚,高顺自从掌权后,遇到的刺杀不计其数,大部分都被扼杀在萌芽。

高顺这些年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影卫暗中调查,然后报告给他们,再由他们暗中解决。

久居高位,一个决定就会牵动无数人的利益,李诠知道他的责任重大,这几年丝毫不敢怠慢。

就像这次遇刺,高顺关键时刻并没有管他,因为侍卫的职责就是保护主人的安全。

他自顾自地跳下水,李诠当时其实很危险,要不是綦连猛来的及时,他很可能会战死。

“这次死去的兄弟,一定要带回邺城,他们的抚恤,务必送到他们家人手中。

不足的编制,可以从綦连将军那里补充,殿下的安危是第一重要,你可马虎不得。

至于我,朝廷会派人跟随的,我毕竟是出使,不是刺探,所以你家不必担心。”

周道点点头,有些不舍李诠,他们这个工作没有休假,基本上朝夕相处,所以感情很深。

李诠又拍了拍周道的肩膀,又叫来几个小头目,嘱咐好他们,以后听周道的话,几人也不敢不从。

安排好了一切,李诠去向高顺请命,高顺果然派了护卫跟随,李诠毕竟是李姝菡的哥哥,李靖的父亲。

……

江南初定,百废待兴。

随着世家的回迁,金陵又重新热闹起来。

高顺跟随官员在城中赚了一圈,皇商之事交给卢思道负责,李诠出使岭南已经出发,他的位置由副手周道接任。

商业恢复,农业耕种,这些事儿都有人管,他现在要做的,是组建应天书院。

陈国遗留的大臣中,不乏儒者学士,高顺把这些人聚在一起,让他们发挥余热。

徐陵被高顺警告了一番,此时彻底没了心气,几次向高顺请辞,都被高顺拒绝了。

历史上的应天府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

所以高顺虽然取名应天,却并不是历史上的应天书院,但位置依旧是商丘古城南湖畔。

商丘古城距此时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古有“江淮屏障”、“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所”的美誉。

天下一统之后,高顺是要开凿大运河的,届时会途经商丘,西到京师,南达江淮,北到幽燕,十分便利,漕运商旅,八方辐辏。

粮商、盐商、茶商、丝商等均集聚于此,促进商丘的商业活动,使之成为闻名遐迩的商业大都市,从而带动南北经济。

高顺站在岸边,书院已经开工,从世家那里解放出来的曲部,正好解决了劳力问题。

关于这些人的来历,其实大部分都是活不下去的百姓,天灾人祸让他们无以为继,只能投靠世家大族。

和奴仆比起来,他们的待遇要好一些,因为要靠他们保境安民,所以都是身强体壮,平时吃的东西好一些。

除此之外,他们还受过简单的训练,这已经和地方的府兵没有区别,只是他们不合法而已。

工人有了,材料也是现成的,陈国覆灭以后,皇宫没必要留着,空着太可惜了,高顺直接下令拆除,只留下一些宫殿作为行宫别苑。

此时此刻,高顺终于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为什么有人喜欢战争,因为真的可以赚钱!

一个国家想要赚钱,除了正规渠道外,其实还有其他的路。

对内可以抄家灭族,一般大家族的积累丰厚,干一次都会收获颇丰,只不过这样有些不人道。

对外其实也抄家,只不过抄的是国库,朝廷已经统计出来,仅凭陈国国库里的宝物,就足以补上这次战争的消耗。

杀人放火金腰带,高顺舔着嘴唇,表面上痛心疾首,其实心里毫无波澜。

一座书院罢了,能和偌大的皇宫比?

工人的吃喝、工钱算什么,根本不需要朝廷买单!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朝中根本没人反对,唐邕在这方面比赵彦深精明,知道齐国越强大,就越有办法赚钱。

上万名劳工劳动的场景,高顺也是头一次见,为了以防万一,高顺派綦连猛监工。

日子一天天过去,书院渐渐有了雏形,高顺每天也没闲着,有很多事需要他过问。

“殿下,百家书局的书送来了,是否暂时封存起来?”

高顺闻言精神一振,等了半个月,教材终于送到了。

“不,不需要封存,磨刀不误砍柴工,接下来可以组织招生!”

“是。”

“殿下,景泰布坊的掌柜来了,说朝廷要的学服做好了。”

“哦?咱们去看看!”

说吧高顺起身出门,跟随官员来到外面,只见一个富态的商人站在那里,见到高顺连忙行礼。

“草民李泰,拜见殿下。”

“不必多礼,学服在哪?”

李泰一挥手,有人端着两个托盘上来,蓝白相间的汉服,看起来就十分顺眼,找人穿上一看,高顺满意地点点头。

“继续制作,春秋两季都要有,按照一人两套再做五百套,凑齐一千套。”

“多谢殿下!”

老师、教材、服装、场地都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招生了。

高顺命官府张贴告示,只要通过乡试的学子,无论出身都可以进入学院学子,并且允许女子报名,分单独的院落。

书院并不是免费的,如果家中实在贫寒,可以申请助学金,只要你成绩优秀,朝廷可以供你念书。

消息一出,立刻在江南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张贴出来的师资阵容,有些先生是很多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由于是在本地招聘、招生,所以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学子们纷纷前来报名,南湖畔一时间更加热闹。

很多学子迫不及待,每天都会来观察书院建造进度,他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讨论着未来。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