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巴尔干的救赎

第100章 胜而不骄

  • 作者:一般通过杏子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1-18 07:36:02
  • 完书字数:4716

“是我们赢了!上帝再一次眷顾了我们,斯特凡尼娅小姐和亨里克先生必胜!彼得·阿隆必败!”

一开始,在军营之中这样喊的只是一个两个人;但接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摩尔达维亚公国旗帜的消失,声音便也此起彼伏地传播了开来。到了这时,为了钱而战的雇佣兵们也开始慌张了——他们毕竟没有瑞士的雇佣兵那样精良,也没有那么忠心,现在不得不考虑会不会人财两空的问题了。面对着士气高涨的反击,他们有的还在负隅顽抗,但更多的开始不顾一切地撤退,甚至不惜撞在栅栏上,绽放出一朵血花来;也有些人见事已无望,主动地交出了武器,哀求着投降与原谅。这一次,又是斯特凡尼娅的突击,将局势彻底逆转了过来。

“战斗还没有结束,那边的斯特凡尼娅还需要支援——加把劲,冲过去把他们的大营一锅端掉的话,就可以为胜利一锤定音了!”

“哦!!!”

自然地,战场的形势就如此反转了——但比起此刻的兴奋,好不容易抵挡并反击之后,冲到敌营之时的胡浩博,所产生的反应更多是惊讶:号称五千人之众的后援士兵,真的就和被狼群追赶的羊一样,毫无抵抗地被冲了个七零八落;这可只是没有具装的轻骑兵而已,还只有一两百人,到底该说是斯特凡尼娅太过优秀,还是这些征召来的乡下人实在是太弱了呢......

“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不是,你这不是睁着眼睛看着呢吗?”

本来还在追着那些杀红了眼的士兵整肃纪律的斯特凡尼娅,被胡浩博这样一拦,自然是没有给他什么好脸色,连说话都是一股直冲冲的感觉。

“现在我们当然已经是获胜了,敌人的后营被这样冲击,直接就垮掉了——其实不如说,比起我们直接造成的损伤而言,他们自己的混乱才是为胜果带来更大助力的一个原因吧。”

“你这么一说的话,我脑子里已经有画面了......”

“比起我这边,我倒是更好奇,你是怎么顶住那样的进攻的?”

“......简单的来说就是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前后方离得太远失去了联系,所以首尾不得相顾;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这边的旗帜倒了,使得他们的士气一下子就崩盘了,我们倒是以少胜多了?”

“就是这样。”

清点完了所缴获的物资之后,斯特凡尼娅这一次选择把大部分的征召兵放走了——之前当然也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但别忘了,那是只有几百人的情况下;这一次,后方的五千余人里,除去被杀死的和逃跑的以外,哪怕是剩下的人数也比他们从匈牙利带到摩尔达维亚的人数还要多了,如果不想让粮食消耗干净得那么快的话,也只有让他们各回各家这一条路了。

“我这边能说的都跟你说明白了,现在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是怎么能夺走旗帜的?按理来说,就算在后方预备的都是更弱一些的士兵,保护旗帜的也不会是什么乌合之众;所有人都知道,在战场上保护旗帜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当那些被临时征召而来的人被突然出现的骑兵追得四散逃窜的时候,你怎么能指望前面的人能够不受到影响呢?”

“......你的意思是?”

“拥挤、践踏、无法施展开武器,这都是大规模的溃败所造成的影响......任你的剑术和枪法再娴熟,如果被成百上千的人推搡着,连维持平衡都成为奢望的话,就只能余下绝望了吧。”

“这么说来,其实在他们把后方交给征召来的新兵,而你选择突击他们后方的时候,这场战斗的胜负就已经注定了啊......”

“也不尽然吧,如果你在那之前失守了呢?”

这个时候,伊琳娜他们统计的缴获列表也被交到了两个人的手里;而看到缴获物资数据的两个人,终于不约而同地笑出来了一次。

“但总之,尽管我不知道谁是对面最终负责指挥的人,我们还是得‘感谢’一下他的工作——实际上,当我们冲散了最后面的敌人之后,那个旗手和他周围的人就已经被挤得七零八落了,甚至还有人被踩死的......都没有花多大的力气,最后只是冲过去,然后骑枪戳了一下而已嘛......”

“现在的话,你觉得彼得·阿隆还能组织出什么像样的反击吗?”

“就算有,大概率也只是最后的挣扎而已了。”

这一次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斯特凡尼娅的心情似乎很好;在有着一场己方三千人损失二百余人而敌方九千人至少伤亡三四千人的大胜为前提,炮火重新开始轰击苏恰瓦城的城墙为背景的情况下,就连晚饭似乎也比往常要更让人心旷神怡了一些——哪怕现在还是在战场上。

“哪怕他真的能调动起来,现在看来,能跑出来的军队质量也不会比今天这些一冲就垮的人好多少......剩下的人,有不少逃难去了,也有不少被派到了波兰与条顿骑士团争夺但泽的战斗当中......这个国家的人力本来就不多,被他这么一折腾,就更剩不下多少了。”

“确实,从我们翻山越岭过来到现在,一路上见到的景色都那么凋敝......明明是早春时节,一点万物萌生的迹象都没有。如果你以后要留在这里,长久地统治这片土地的话,那要很久的时间才能恢复吧。”

“我......不知道。”

与胡浩博想象的“慷慨激昂的演讲”不同,坐在自己对面的女青年,不仅话语上有些犹豫,连眼神都似乎还在迷茫——明明是振奋人心的胜利,刚才也还很兴奋的样子,现在......她自己却开始不确定了。

“怎么了,斯特凡尼娅......你是有什么心事吗?”

“比起心事,更不如说是现实的考虑吧。”

“现实......”

“这片土地从未有过大国的统治,没有过和平的条件,没有幸福的人民,甚至没有过被称颂为‘大帝’的人物......我们和瓦拉几亚人有着同样的文化,同样的语言,信仰着同样的神,但是当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和罗斯人先后接触过上帝的恩泽和希腊人的布教,在欧洲崛起之后,我们却只能作为大国在棋盘上博弈的棋子。就算有神的眷顾,我真的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