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宋桓帝

第21章刚愎自用

  • 作者:温毅阳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8-07 15:49:50
  • 完书字数:7130

我朝官制向来以庞杂紊乱著称,除了官、职、差遣等一系列职官体系之外,还有一些经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的类别称谓,譬如说宰相,执政,从官,庶官,选人等等,从上至下,等级森严。

一个类别基本上可以代表一个阶层,在本朝,官员想要跨越阶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纲李伯纪之前对此就深有体会——若非延兴皇帝亲自拔擢,他想从庶官晋身为从官,估计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李大忠臣目前身兼三职:兵部尚书、枢密都承旨和东京守御副使。其中守御副使是使职差遣,遇事则立,事竟即罢,只在某个时限内拥有与职责相匹配的实际权力,是以其身份、地位以及所应享受的诸多待遇,主要取决于另外两个本兼职务中位阶较高的那一个。

枢密都承旨的标配官阶为从五品——自从四品及待制以下皆为庶官。

兵部尚书的标配官阶为从二品,单论品阶的话,比清切贵重的翰林学士还要略高一秩,地位不可谓不显赫。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都省部司最高长官,尚书还有一个区别于侍从官的专属称谓,叫做八座官。

所谓八座官,乃是源自隋唐时期的一种复古称呼,特指左右仆射、六部尚书以及尚书令,因为都是尚书省的高官,所以又叫八座尚书。

尴尬就在这里了。www.tuxu.org 不格小说网

一方面,八座官看似与执政官秩级不相上下,都是二品朝廷大员,其实中间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阶层鸿沟。

另一方面,他们本身虽然处于从官这个阶层,实际上却很难与位居其下的侍郎、给舍、卿监、言官等同僚融为一体。

李纲目前就处于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悬空状态,其所遭遇的内外部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自打东京守御使司成立之后,他这个所谓的八座官便以守御副使的名义,先是移牒工部虞司,要求对方尽快提供泥瓦匠人,修筑京城四壁的残损楼橹;接着又关文户部仓司,紧急度支本司当下所需的军资钱粮;随后督促三省择选的人吏立刻到大晟府干办;此外又亲自跑到都堂,索要朝廷许诺的三千道空白官告和宣帖……可以说忙得脚不沾地,焦头烂额,不亦乐乎!

“结果怎样?”

东暖阁里的御炉炭仍在嗞嗞嗞地喷吐着紫焰火苗,室内温度越来越高,空气也变得越来越焦躁。

此刻赵桓那张白皙的清隽面庞已经微微有些发烫,在这种情况下,他可没耐心听梁大官叨逼叨地替李大忠臣诉苦,是以直截了当地询问最终情况。

“结果……”

梁师成稍稍迟疑了一下,随后用略带遗憾的语气,缓缓吐出来四个字:杳无音信。

赵桓听完之后随即陷入短暂的沉默一一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他能说什么呢。

从关牒发出一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十二时辰,接到守御使司公函的相关衙署,包括都堂在内都没有作出任何回应,明摆着这是压根没打算买李纲这个八座官的帐——如今看来,还好没有直接把李大忠臣超擢为执政官,否则三省六部的文武百官就不是软对抗或者阳奉阴违这么简单了。

“李尚书难道就因为这些事情愤而辞官?”

尽管事出有因,赵桓仍然颇感困惑。

倘若连这点压力都顶不住的话,将来何以肩负我大宋天朝荷国之重?历史上的李伯纪,好像没这么玻璃心吧?

梁师成摇了摇头:“大敌当前,倘若只为此类琐事,李尚书何至于身负浩荡天恩,却甘愿自弃于君前?”

原来侍卫马军司太尉曹曚自恃是开国勋将之后,又是皇亲国戚,自从就任东京守御使司都统制以来,一直仗势欺人,从未把守御副使李纲放在眼里,甚至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当着部曲僚属的面冲上司吹胡子瞪眼睛。

大敌当前以和为贵,李纲始终保持理性的克制,但是一个时辰前发生的事情,终于让这位新晋的八座官忍无可忍,拍案而起!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金军已经从氾水关和三山浮桥济师完毕,开始分头赶往京郊西北的牟驼冈大寨集结。

两个时辰前,步帅何灌亲率麾下人马在北郊一带坚壁清野,听闻金军数万铁骑已在百里之外,当即命令全师部众,火速从酸枣门就近撤回城里。

他哪里知道,今日一大早,朝廷就已经下令封闭京师各座城门了。

留在城里宿直的步司员僚,立即将本司人马困在城外的具体情况,及时向东京守御使司作了报备。

李纲知道延兴皇帝一直记挂着在京畿诸县执行特殊任务的何老将军,当下没敢怠慢,亲自跑到酸枣门,命令那里的城门守将开门把步司人马全部放进来。

“酸枣门守将没有听从李尚书的命令?”

尽管结果已经显而易见,赵桓听到此处,还是忍不住插问了这么一句废话。

梁师成点了点头:“守将说奉旨封城,倘若没有本司都统制曹曚曹太尉的指令,任何人来了都休想开门。”

赵桓差点被这个城门守将蠢哭了一一好嘛,原来九百年前也有这种奉行教条主义的牛人,居然连上司的上司都不放在眼里,难怪李纲气得跑到皇帝面前尥蹶子。

试想一下,东京守御使司肩负着守城御敌之重任,大敌当前,庶务繁剧,正是需要六部百司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时候,然而朝廷各级衙署公然阳奉阴违,都堂大佬抱着臂膀等着看笑话,帐下部曲将佐又忤逆犯上,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刷不到一点存在感,换了谁都会破罐子破摔啊。

“唉,这就是所谓现官不如现管了,”

赵桓叹了口气,眼下说别的都没用,只能就事论事解决问题:“酸枣门守将愚是愚了点,不过其上奉君命、下遵将令,并无可以非议之处。既然他一定要拿到曹太尉的指令才能打开城门,李尚书遣人把曹曚直接找过去不就是了?”

岂料此言甫一出口,梁师成却瘪着嘴意味深长地笑道:“官家圣明,奈何李尚书找不到曹太尉啊。”

“找不到是什么意思?”

赵桓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脱口问道。

梁师成叉手侍立,笑而不答,心里却在嘀咕:官家这是懵了吧,东京城方圆几十里,这么大的花花世界,个把人放进去简直就如同泥牛入海,找不到就是找不到,能有什么意思呢。

赵桓抬手轻抚着发烫的脸颊,冷静下来思忖了片刻,忽然眉毛一挑,沉声吩咐道:“守道,传旨下去,着令逻卒全城秘捕曹曚!”

所谓逻卒,也就是皇城探事司的察事官,专门为皇帝刺探京城里的各种情报。对于朝中文武大僚的一举一动,这些宫廷鹰犬几乎了如指掌,让他们执行秘捕曹曚的任务,可能说是专业对口了。

梁师成听罢莫名惊愕,呆怔了半晌方才小声嗫嚅道:“敢问官家,以何名目逮人?”

要知道,曹家可是树大根深的名门望族,抓好抓,放难放一一倘若没有合适的罪名,到时候别说内侍省和皇城司了,就连皇帝说不定都会被曹家人闹得鸡犬不宁。

赵桓显然早就考虑好了,是以张口即来:“大敌当前,擅离职守者形同临阵脱逃!逻卒一旦将其缉捕归案,立刻押赴诏狱,交由枢密院、三法司共同议罪!”

梁师成暗自摇头,他知道延兴皇帝向来说一不二,这个时候可不敢往刀尖上撞,是以声诺之后赶紧转身往外走去。

赵桓还有一堆事情等着即时发遣,哪能这么快就把传旨人放走了。

方才听沈琯说,金人意欲速战速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晚必定会来个突然袭击。

目前东京守御使司总共团结了四万兵马,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前军和后军已经开出城去,就在东门外面驻扎,其它三军则在城中分屯各门以里。

金人分别自氾水关和黎阳渡口而来,最有可能从西面、北面夜袭攻城。

赵桓决定亲自跑一趟酸枣门,不单是视察一下北壁的守御情况,同时还要面对面向那位榆木脑袋守将下达旨意,让他把城门打开,火速将何灌的人马放进来。

这件事情干系重大且刻不容缓,否则金军铁骑一到,城外步司的万余人马很可能当即崩离溃散!

顺便还要好好安抚一下勤劳王事的老将军何灌以及步司其它高阶将佐一一被拒城外一个多时辰,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换谁都会对朝廷心怀不满。这个介蒂若不及时消除,既便皇帝现在亲自过去开城放人,也有可能会引起上万士众哗变。

至于和京城北壁具有相同风险的京城西壁,只能交给李纲去固守了。

鉴于守御使司的偏裨将佐大多来自三衙禁军,素来骄横难制,无法无天,赵桓决定让殿帅王宗濋从御前诸班直里拣选一千射士,临时充作东京守御使司的牙军亲兵,扈从守御副使李纲固守西壁城池。

但有违抗军令者,不管是谁,一律祭出王命旗牌,当场斩首示众!

如此一来,李纲的腰竿自然就硬起来了,今后看谁还敢像马军太尉曹曚那样往死里作。

“李尚书就在东华门外跪候旨意,要不要臣仆宣他进来,官家当面授以机宜?”

李纲跑过来乞请辞官,官家却跟没事人似的,避而不见也就算了,还不停地往人家头上压担子,这真的合适吗?梁师成对此深表怀疑。

赵桓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事,当即笑慰道:“守道勿虑,只管传旨就是了,李尚书必不推辞。”

梁师成将信将疑,正要转身出去,忽听官家又道:“守道宣完旨意,不妨替朕问一问李尚书一一”

“朕此前再三叮嘱你的那些话,大概都忘了吧?”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