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奇幻 > 复婚交响曲

Part 279

  • 作者:晓芳格格
  • 类型:玄幻奇幻
  • 更新时间:10-09 03:39:25
  • 完书字数:4902

医院里一位很有名望的老医生跟万慧来:

“你看到马路口修理自行车的吧,经常有自行车里带被什么东西扎破了,到他们那里去补车的里带,多少钱?不贵,两块钱,但是他是补个自行车里带啊!我们的医生值夜班,经常接到急性心脏病患者,有时一抢救就是几个时,等于是把心脏给补好了,给补上了,医生的夜班费是多少,也是两块钱!”

据万慧来的调查,他从不收取患者红包的,吃顿饭都非常罕见。

不仅这样,他有时还自己拿出钱帮组贫困的患者。

他了这番话,万慧来记忆深刻:

“我们这一代没有什么,不是我们怎么高尚,习惯了。过去就是这么过来的,后来者就不好了,还得靠制度吧,光靠教育是不行的。呼吁考虑医生护士的待遇问题,虽然不能与日本韩国等国相比,起码别搞得太低了!”

因为人们有公费医疗,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这是国家给的福利。

正因为有这个制度,医生才有饭碗,只要服务好就行了。

一位儿科的护士长:

“孩打吊瓶扎头皮针,每个家长都希望一针见血,让孩子少遭点罪,这是人之常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万慧来点头认同。

“但是大部分婴儿血管细如发丝,加上孩子大、胖瘦、血管好坏各不相同,一扎上百个甚至几百个吊瓶,要做到100一针见血是不可能的。有的家长非常急躁,有的则是暴跳如雷,甚至破口大骂,我们也非常为难,解释也不听。”

万慧来:

“真的可以理解。但也只能让护士们苦练基本功,一扎一个准。”

护士长:

“我们得考虑统计学上的概率,这是科学,国际上也是认可的。一针失败者,肯定存在,不上落在那个孩子身上,从统计学上讲是个数字,可是对于孩子亲人讲则是100的痛苦,这真是没有办法,还是希望大家互相理解。”

万慧来每跟医生们讨论,再找一些患者进行调眩

一方面是社会各界,对个别医护人员的不良医德医风,提出了批评,

另一方面大家也对医生职业的特性、医患之间,如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基本上是在原有体制内,侧重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教育层面。

但是万慧来还是附上了自己的个人观点:

在医疗没有成为社会基本保障的坚强支柱,当国家没有更多投入而默认以药养医这个收入渠道存在时,再谈医德医风就显的非常伪善,甚至非常滑稽。

她个人觉得,这个问题绝不仅仅是个看病问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这是个社会道德底线问题,是一种社会疾病。

所以向上提建议,下最大决心、拿出巨额财政收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并再三申明,这是最低级的、最基本的、最应该马上做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往前走。

有个手术室的医生跟万慧来:

“有的病人家属候在医院走廊里,瞅见我走过来,就往我白大衣口袋里,塞个东西扭头就走,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塞的是什么,人早就没影儿了。”

他叹了口气:

“我非常理解家属的心情,无非是希望医生能尽力做好手术。但在我看来,作为一名医生,病人将生命托付给我,我自然会尽力做好每一台手术,这与红包无关。”

万慧来点点头,表示有同福

“对我来,患者家属每送一个红包,就是在给我“添一次麻烦”,因为每收一个红包,我就必然得往住院处跑一趟,耽误的时间也不少。为了拒绝红包,我还会“威胁”病人家属:“你把钱拿走,不然我就不做这手术了。”

万慧来知道这位医生的的手术每周都安排得很满。

在他看来,时间不是人们常的“时间就是金钱”,而是“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能让病人少一份痛苦。”他。

万慧来:

“你们科有时一个手术下来就得10多个时,连正常吃饭、作息的时间都不能保证。采我记得你们科的人过一件事。”

“我什么?”

“你才做完手术,想在办公室休息,可刚躺下一会儿,隐约感到有人敲门。开门后,值班护士带着歉意:平时敲门您一下子就醒了,今我敲了三分钟您才醒,看来您是太累太困了,又来了个病号,还要请您去处理一下。”

“所以我经常给病人家属:你们不要给我送红包,这是在给我添麻烦,我的时间太紧张了,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他笑着:

“拿着红包,我就得惦记着这个病人什么时候该出院了,我得赶在病人出院前把钱送到住院处。”

万慧来感慨的:

“感同身受,十分理解你的心情。你的心声,我会代为向上传递。”

几个月脱离科里的医护工作,投身到这样的现象调查和反思中,万慧来觉得一个人思索的重要性。

不久,陈娇来找她,跟她自己和纪良已经结婚了。

万慧来很意外,话冲口而出:

“不是分......”

“分手了?是吗?那都不是一次两次了。”

陈娇低着头:

“可每一次分手,我又去找他。我发现自己离不开他。”

他们原本计划在几年前就结婚,一拖再拖,到了今年。

在她家里的要求下,他们紧急筹备在上个月结了婚。

在过去的几个月的时间里,买上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用品。

能省则省,已无常规可守,因为钱已经用在纪良的出国进修上了。

陈娇跟万慧来事无俱细的念叨着。

例如,脸盆等物件,常规是买二个的,风俗习惯成双成对的,单个彩头不好,他们坚信那只是心理作用。

把纪良的宿舍墙壁用纸糊上,地面油漆一遍,没有当时标配彩电洗衣机冰箱大三件,也没有金饰品半件。

只是邀请单位同事,办了酒席五桌,只邀请了至亲和个别同学朋友。

结婚本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于他们却只是一件必须克服重重困难而完成的任务,目的是让陈娇能跟这个准丈夫出国陪读。

也能够让年过半百的父母看到一个女儿成家了,略为安慰为父的责任。

在他们成婚后第四凌晨,陈娇的父亲心脏病发作,去世了。

是纪良为岳父合上他不舍的眼睛。

婚服即换成孝服,哭声取代笑声,悲痛取代快乐。

陈娇,当时,他们没有一点婚变丧的遗憾。

所有的事务,按需要进行,我们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挑起一切责任。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