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一梦千年话汴梁

第54章 孽债

  • 作者:老山活着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8-31 04:54:01
  • 完书字数:11948

第二天一早,陈琳就被刘太后召到了福宁殿,等陈琳行完礼后,刘娥挥手将左右屏退,就直入主题:“陈琳,哀家问你,施平去见了曹玮,究竟说了些什么?”

“太后,曹玮远在洛阳,他与施平私下相见,奴才在京城,又如何能够知晓?”陈琳推托道。

刘娥一听,早年当街卖艺的泼辣劲一下子就飙出来了,只见她破口骂道:“你这个狗奴才!少给老娘打马虎眼。先帝将秘谍司和孩儿军都交给你这狗奴才看管,你敢说曹玮身边没有秘谍司的人。陈琳,别忘了保护官家是你的责任,也是老娘的责任。哀家是太后,凡是威胁皇位的事情,本宫都有权知道。别以为仗着金圣令牌,本宫就奈何不了你这个刁奴!快说,否则本宫叫你吃不完兜着走。”

面对刘娥的威胁,陈琳并没有慌乱,他依然恭谨地说道:“太后请息怒!奴才真不是有意瞒您。秘谍司的确在各将门安插了人手,但也不是什么情况都能掌握的。据潜伏在曹府的秘谍回报,去年中秋时,曹玮的亲卫都统李超带着一队骑兵出城,将施平堵在半路一个桥头上,双方差点发生了冲突。李超仗着人多势众,最终挟持了施平。施平在曹府只呆了一个时辰左右。据秘谍报告,施平离开时眼睛红红的,显然曾经哭过。他估计曹玮应该和施平相认了。至于讲的什么,奴才委实不知!”www.zbcxw.cn 星星小说网

“哼”,刘娥冷哼一声,讥诮道,“那小混蛋是那恶毒女人的种,两人鬼鬼祟祟相会,还能有什么好事?如果真有人把这小混蛋推在前面逼宫,你们秘谍司有何对策?”

“太后无需忧虑。”陈琳面无表情说道:“先帝留有遗诏,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威胁到皇位,密谍司将派密使手持遗诏调军平叛,作乱篡位者,尽诛之!”

这句话杀气腾腾,却一语双关,让刘娥的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她双眉一蹙,冷冰冰的说道,“狗奴才!你算是什么东西?敢威胁本宫!”

“奴才不敢!”陈琳恭谨答道,“奴才只是照实传达先帝遗诏。”

刘娥怒目圆睁,盯着陈琳一字一句问道:“本宫问你,施平那个孽种,秘谍司打算怎么处理?”

陈琳也冷冷说道:“太后,请注意您的措辞!施平毕竟是大皇子,先帝的血脉,容不得有人污蔑。”

“放肆!”刘娥勃然大怒,挥手就是一记耳光,陈琳的右脸顿时肿了起来。刘娥揖指骂道,“陈琳,你这个狗奴才。敢跟本宫这样讲话,真以为本宫杀不了你!”

陈琳本可躲开,但他不避不让生受了这一巴掌,连眼睛也没有眨一下,仿佛刘娥这记耳光是打在别人脸上,依然冷冷的说道:“太后是奴才的主子,要打要杀悉听尊便,奴才自然不敢有任何怨言。不过奴才就是死,还是那句话,施平不是什么孽种,他是大皇子,血脉高贵,不容外人污蔑。”

“高贵个屁!”刘娥浑身哆嗦,咬牙切齿的骂道,“你说说,他怎么就血统高贵了?曹家的那个贱婢是啥玩意,你陈琳难道不知!这姓曹的狐媚子貌若天仙,却心如蛇蝎。想当年,这恶女人卖弄风骚勾引先帝,侥幸怀上了这个孽种。本宫大人大量,不但不与之计较,还屈尊降贵以姐妹相称。本宫原打算收养这孽子,给这个孽子一个前程。可这贱婢以怨报德,下毒谋害本宫,要不是哀家福大命大,宫女珠儿误食让哀家躲过一劫,本宫今儿个骨头早化成灰了。先帝糊涂,当年还百般护着这个妖女……她以为母凭子贵,就想取代本宫,也不想想自己几斤几两?真是恶有恶报,这女人终究遭到了报应,没挺过生死关。想起这女人的恶毒,本宫至今都不寒而栗。当年这口恶气,你让哀家如何咽得下?”

“太后,请息怒!曹氏死了这么多年了,您何必与个死人计较。”陈琳叹了口气,温言劝道,”太后,奴才今儿个给您交个底。其实先帝当年也不喜曹氏的恶毒,只是看她怀孕的份上装糊涂,如果曹氏不死,生下孩子后,先帝也会把她打入冷宫。先帝生前交待过奴才,只要官家皇位安然无恙,施平的玉牒就不会面世。没有皇家玉牒,施平就不会变成赵平,也就不是皇子。先帝只想让施平好好活着,既不让人伤害他,也不许他像曹氏一样害人。太后迁怒于施平很没有道理!这孩子茫然无知,又何其无辜?他可没有得罪过太后。有件事老奴也揣测了很久,奴才估计先帝早就担心您把气撒在这孩子身上,恐怕也安排了人手保护施平。太后您仔细想想,就凭施太医那点手段,能教出施平这样能文能武的俊才来吗?显然不可能。施平没有玉牒,不过是一介草民。既威胁不到官家,也威胁不到您这位皇太后。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太后乃当世英雌,又何必为往事耿耿于怀呢?冤冤相报何时了,何况太后终究还是赢家。”

刘娥这时气也消了不少,总算又恢复了往昔的理智。她心中琢磨,这施平如果真像陈琳说的没有玉牒在手,的确证明不了皇子的身份,也就不存在威胁。陈琳刚才分析得对,如果没有专人培养,这孽种不可能会能文能武。老皇帝还是对自己不放心啊!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哀家跟他做了一辈子的夫妻,也没有文德殿上那张椅子重要啊!留着施平这孽种,不就是为了防止哀家成为武则天吗?哼,你这死鬼防着本宫,本宫偏要试一试!老皇帝既然留下了人马帮这孽种,自己若是煎迫过甚,只怕会引起将门的反噬。来日方长,待本宫把陈琳这些碍事的家伙拔除,再回过头来好好收拾这孽种。

刘娥心中计较已定,便放缓了语气,悠悠说道:“陈琳,别怪本宫没提醒你,歹竹出不了好笋,那姓曹的恶女人如此歹毒,这孽……混小子恐怕也不是易与之辈,记住你的职责,给本宫盯紧了他,别让他添乱……本宫乏了。滚吧!”

陈琳松了口气,躬身应道:“太后万安!奴才告退。”

等陈琳走后,刘娥却坐在那里发怔。现在终于知道了赵恒留下防备自己篡位的手段,此时她脑海突然冒出“王侯寡情比纸薄”,“最是无情帝王家”这两句老话,一时间百感交集。她又想起宋真宗这个让自己又爱又恨的男人,更是心情复杂。凭良心讲,当年这赵恒对自己还真是重情,为了给自己皇后之位,赵恒当年跟群臣较劲,结果就是皇后之位一直空缺了十年。

曾几何时,刘娥打心底感激这个男人,她殚精竭虑十几年,辅佐他治理这个国家。可现在想起他死后留下这些对付自己的防备手段,刘娥又觉得心灰意冷,心中的不满愈发强烈,这也激起了她的斗志:凭什么只有男人可以坐在那上面,自己却只能当个配角。赵恒千方百计防着本宫,哀家就偏偏要做武则天第二!

因为施平的小翅膀扇动,刘娥的心态发生了些变化,往后的日子,她有意无意的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而推动这一切的是刘娥那颗被激怒且不服输的心。历史在这一刻有了小小的偏差,也许未来的大宋会驶入某条岔道,一切变得不可预知……

——————

刘娥口中的孽种——施平对此茫然无知。他哪会知道这具身体原主人的生母是位蛇蝎美人,把刘娥得罪的死死的,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背锅侠。说实话,施平也够冤的!施平若是知道真象,绝对不会参加这次科举,要知道刘娥可是位睚眦必报的女人,一旦进入仕途,等于是被她拽在了手心里。玩不死你才怪!

施平就这样茫然无知走向深渊。他和张子思在行驶在洛河的客船上。洛河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境,流经河南省的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偃师,于巩义附近的神北村汇入黄河,洛河在河南境内河长366公里。它的主要支流伊河发源于栾川县熊耳山,流经嵩县、伊川、洛阳于偃师县杨村汇入洛河,在北宋时代,洛河水量丰沛,汇入黄河后,与开封境内运河相连,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

张子思是第一次乘坐这种小火轮。眼里的小火轮相对于眼下运河上航行的帆桨动力的客船,那就是个庞然大物。给他的感觉就是大而豪华。这条小火轮是仙云山庄造船坊专门为庄主施平打造的出行工具,并不对外营运。所以说这条小轮船是施平在本时空的第一艘私人游艇,也算是圆了他上辈子无法完成的游艇梦。

图纸来自施平的设计,当一行人进入这艘施平仿造后世游艇打造的客船后,张子思发现这船分成两层,第一层就是给乘客居住的客舱,为了降低重心,第一层一半是嵌入甲板下面的。走进客舱,你会发现一条走廊,两边除了一间间舒适的客房,这里还有一间设施齐全的厨房,专门为乘客提供各色各样的吃食。

走廊的尽头是一个旋梯。顺着楼梯往上就进入第二层,第二层属于露天的平台,白色帆布的凉棚下,摆放着一圈沙发和茶几,乘客在这里可以一边品茗饮宴,一边欣赏运河沿途的风景。每当轮船途经大一点的湖泊时,还可以欣赏那碧蓝碧蓝的湖水,欣赏天上飞翔的水鸟,欣赏着湖面上不时蹦出来的黄河大鲤鱼儿……

斯时天色薄暮,太阳西垂,洛河两边堤岸高槐垂柳尽挂余晖,渐渐地,金灿灿的阳光变为了橙黄色,开始变得柔和,妩媚动人。水面波光粼粼,两岸的景色,河面的船只,好似都被涂上了一层金色的油漆,让人勾起绘画的欲望。画卷长长的,有股“数点扁舟向斜阳”的诗意,让人心旷神怡。客船第二层的露台上,施平和张子思相对而酌,谈兴正隆。中间的茶几上摆着一壶酒,一条肥鱼,四五个时令炒菜,虽然谈不上美味佳肴,但也算得上丰盛。

科举不科举,其实施平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上辈子的现代社会由于生活压力特别大,很多年轻人为了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一直都在疲于奔命的用时间换金钱。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想过既有钱又有闲的生活。这就像一道无解的数学题,从古至今都是很多人的困扰。什么功名利禄对于一个穿越者来说,还不如眼前的美景,潇洒惬意的日子重要。

自由自在才是施平最向往的生活。这一点倒是与生活在宋代社会中的文人雅士有些共同之处。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极为迫切。如果用极富深意的词汇,去形容施平希望的生活状态,他会用“一壶一盏一炉一花,一草一木一叶一画”来概括。

张子思则不同,他把考上进士当做人生的第一个目标。他最崇拜的是叔叔张知白。张知白幼年好学,端拱二年,第一次参加科举,二十岁不到的张知白就登上进士第,而且是一甲前几名,这让他非常的羡慕。张子思已经二十六岁了,参加过前两次科举,可惜两次落第,对天圣五年的秋闱,张子思是又期待又担心,一路行来总是患得患失。

北宋是中国古代科举承前启后的时代,科举制度也是在这个时代完全成熟起来。宋初承五代旧制,科举考试前,“台、阁近臣得荐所知进士之负艺者,号曰公荐”,中举后的进士则“拜知举官子弟弟侄,及目为师门、恩门,并自称门生”,自到建隆三年赵匡胤下诏禁止。但依五代旧制,录取进士之权仍完全掌握在主考官手中,皇帝并不进行干预,每年考取进士后,“知贡举奏合格人姓名而已”,类同后世公务员的备案。

到了开宝五年,主考官录取进士十一人、诸科十七人后,宋太祖“召对讲武殿,始下制放榜”,皇帝开始参与新进士的录取,被称为“新制”。次年三月,宋太祖在召对时,黜落“应对失次”的进士、诸科各一人,又因下第举子投诉主考官不公,宋太祖决定从下第举子三百齐十人中选取一百九十五人,以及已被录取的进士九人、诸科二十七人,亲自在讲武殿主持考试,取进士二十六人,诸科一百零一人,共一百二十七人。

宋太祖首次主持的“殿试”,则是具有在主考官已考之后的复试补取性质,新录取者列于原已录取者之后,作为“一榜”,“自兹殿试遂成常式”。开宝八年,宋太祖除任命王祐为“权知贡举”任主考官外,又任命三人为“权同知贡举”任副主考官,以后成为科举制度。主考官进呈以王式为首的进士三十六人,殿试后改以王嗣宗为首,而以王式为第四,首次改变礼部主考官原先排列顺序。唐代进士第一名被称为“状元”,也称“状头”,也为宋代所沿称。

宋太祖在世时虽然重视科举考试,但五代重武轻文的习气未除,进士及第后所担任的官职很低,如开宝八年殿试的状元王嗣宗,初任为秦州司寇参军,其时虽为实职,但属低级文官“选人”最低的初等“幕职州县官”。

太平兴国二年正月举行的科举考试,取进士一百零九人、诸科二百零七人,又录取参加过十五次以上考试而未被录取的进士及诸科一百七十四人,再取考“九经”而不合格的老年举子七人,“特赐‘三传’出身”,共录取五百零七人。考试合格的进士及诸科三百多人“赐及第”,而将从考试不合格中录取的进士及诸科近两百人则“赐出身”,以示两者的区别。

到了宋太宗时代,赵匡义又命将进士及第者“定其优劣为三等”,这是首次将进士分为三等。又提高了进士入仕的寄禄官及差遣职务,“第一等为将作监丞,第二等为大理评事,并通判诸州”,“同出身以下免选,注初等幕职判司簿尉”。实际是将所有进士分为三等,一、二等为进士及第,三等为同进士出身。

雍熙二年,宋太宗又将考试合格的进士、诸科各分为三等,淳化三年,宋太宗采纳陈靖建请,殿试采取“糊名考校”,又分进士为五等,进士分为五等自此始。一、二、三等赐进士及第,四、五等赐进士出身。

宋真宗的景德四年,朝廷正式颁布《考试进士新格》,完全以考试成绩定录取及等级的标准。大中祥符四年又颁布《亲试进士条制》,制定一系列规定,并定出五个等级的标准,后来的科举制度基本上没有脱离这个范畴。

施平上辈子学的是国学,专门研究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演变史,北宋是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他清楚的记得今年的科举,开始把进士分为六等,第一等五名,第二等称第一甲,第六等为第五甲,进士分甲自此始。后演变为五等,第一等即是第一甲。后又定第一、二甲为“进士及第”,第三甲为“进士出身”,第四、五甲为“同进士出身”,后曾改第五甲为“同学究出身”。

施平之所以参加天圣五年的科举,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刘娥出于笼络天下仕林的目的,这一届进士总共录取了一千四百一十八人,是北宋科举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录取的比例相当的高。施平岂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而且这些人中,出现了许多的高官,比如王尧臣,韩琦,文彦博,赵概,包拯等等。在大宋一朝是极为罕见的。尤其是,出现了一甲前三名同为宰执的局面,在当时前所未有。施平清楚记得《包拯集》的一百八十七篇文章中,其中五十五篇中明确批判了六十一位本朝人物。这六十一个人物中,只有两位是天圣五年科的同年。除了这两个人外,包拯为官一生,从未批评过任何天圣五年科的同年。这就是包拯为官的技巧和他聪明的官场运作。

包拯尽管是位清官,但是实现清官志向的手段也是比较灵活和世俗的。他尽管也有过犯错被贬的经历的,但是很快就会再度高升,并创下了为官二十六年升迁二十七次的记录,不仅宋代罕见,在中国历史上也很罕见。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一届科举出现的人才多,而且非常的抱团。如果有幸中第,施平有机会获得“同年”的帮助。

此时的施平洋洋得意自以为得计,对未来的仕途充满了信心。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这龌龊的小心思,实际是在给自己挖坑。太后刘娥自打施平再次走入视线后,会把她对施平”母亲”曹氏所有的恨意,一股脑的发泄到施平身上。

可以想象,未来施平的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未完待续)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