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紫色

第一百章 寓意1

  • 作者:situhan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2-18 09:12:10
  • 完书字数:4926

一美元,是个很具有寓意的数字。在西方,许多法律强行规定了交易的性质,强行规定了服务与工作的性质,所以,当不想收钱或者拿钱的时候,就会在应收款的数字上象征性的写上“一美元”,比如,某大国处理报废的军舰给一个小国,那军舰就象征性的收取一美元,一个巨富的商人当了**,为了显示他的财富,显示他是为了国家服务,他的年薪象征性的拿一美元,等等。

方丹之所以收取一美元的费用,本身并没有什么寓意,只是见布鲁斯的提醒后,以为这是布鲁斯在暗示他注意美国国内法律上的问题,于是,就说了一美元。

可是,这一美元在布鲁斯看来是另有含义的,那就是要红果果的对大都会博物馆打脸啊,你们折腾了那么久,倒腾来倒腾去,不就是为了钱吗?你们以为方丹先生这边也是为了钱?好,就收你一美元,让你们自己去害臊吧。

现在布鲁斯也懒得去普特南那里看对方的丑脸了,与普特南多年打交道,就没见过他笑过几回,这次,是帮他,没必要去看他的脸色,更没有必要去听他那无穷无尽的猜疑,干脆,将方丹发过来的文件直接发过去,只是在末尾加上了“一美元”的报价,随即就不在过问这个事情了,布鲁斯认为,方丹的态度完全明确了,无须再去解释和参合,如果对方连这个都没有看明白,那就没法子了。

看着布鲁斯发过来的文件,普特南还真是五味杂陈,人家方丹啥都不要,直接把所有权的联络地址和联络人都交出来,只要大都会这边派人去接洽即可。既然这样,当初自己为什么不直接去找这个平涛文化公司呢?人家不是公开的申明了版权和十三号的说明吗?在那些发表的谈话和说明中,人家从来没有禁止自己找上门去啊?这,这不就是自己的阴暗思维逻辑造成的重大误会吗?

事实上也是,布鲁斯带话过去后,普特南答应了,方丹要走的程序跟现在是一样的,毕竟方丹也不知道谁是芈凡啊。如果普特南不答应,让坎贝尔直接去与平涛文化公司接洽,那么结果跟现在也差不多,在处理这个十三号的问题上,李凡是不会去刁难对方的,毕竟,那还是自己的作品嘛,与那些人斗气,搭上自己作品的声誉和质量是不划算的,在这一点上,李凡是门儿清的。对方不配合,胡乱来怎么办?李凡也是没多少办法的,所以,给刘道源的回话只有一个字,“等”。

普特南把大都会的一系列专家找来,认真的研究了布鲁斯发过来的文件,从技术角度上说,这个建议没有问题,可是普特南就是想不透,这个华人画家芈凡到底想干什么?自己那样出广告找他,都不出来应答,为什么非要通过乔丹这边的联络才给出这样的计划?这意味着什么呢?用西方人的思维,还真是想不明白。

难道说大都会博物馆里就没有华人工作人员吗?不能找他们来剖析一下?在大都会博物馆里还真有不少华人工作人员,问题是,基本上都是下层人员,根本就与上层搭不上话,这是其一,其二,在这里工作的华人大多数又都是在美国出生的二代三代,他们的父辈祖辈大多数来自湾湾的那个小岛子,当年逃往湾湾的人群里,具有纯粹华夏文化传统的人非常少,大多数是跟着老蒋跑过去的浙江人,有些根本就是一些文痞,大批的伪君子和没有华夏传统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湾湾今天社会风气混乱,说瞎话说假话不打草稿的原因之一。这样人的后代,他们在美国如何弘扬华夏文化呢?他们自己甚至都不懂,甚至是排斥的。

所以说,就是找到这样的华人,他们也解释不清楚为什么芈凡会那样做。

这里就要说一个故事。在清末的时候,一批年轻的学子去了美国读书,据说是用的庚子赔款,许多人认为,这是美国对华友好和仁慈的表现,正因为美国人如此带头,后来又有几个列强也如此办理,甚至取消了庚子赔款。其实,这完全是点到黑白,混淆视听的解读。当时,分得赔款后,美国政府突然发现,这个钱对美国没有用,如果把银子拿回去,还会引起美国市场上银价的动荡,可要从满清那里拿东西去折算,却发现没有什么可以拿,也就是说,赔偿货币是无用的。

美国在南北战争后,工业大发展,最稀缺的是人口和劳动力,人口问题,当时的美国**不可能引进亚洲人,只能向欧洲敞开大门,大批的吸引欧洲人去了美国。而在劳动力的问题上,美国商人盯上了华人。当时,白人是瞧不起矮小的华人的,甚至提出了质疑,最后是修建铁路的总承包人克罗科的一句话做出了决定,他说,“能修建**长城的民族,当然也能修铁路。”于是三十万华人劳工到达了美国西部,美国太平洋铁路95%的工作量是华人干出来的。

可是到了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自己都出现大批失业的人群,哪里还敢去中国引进劳动力?可是他们又不愿意就白白的不要赔款,于是,就想出了用那笔钱来为华人培养学生。在当时,许多人是感激涕零的,可实际上呢?一方面,这是对华人最好的文化侵略,几乎去的华人全都要信奉他们的宗教,至少要在表面上信奉,著名的工程师詹天佑,国人的骄傲,可他却是**徒。另一方面,美国用这个法子,首先刺激满清的商业经济,刺激这边的各种原材料的开发,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在华夏占领市场最多的就是美国人,从这一时期开始,大批的煤、铁、钨、锑、锡等矿物原料成为出口的主力,尤其是刚刚兴起的电灯泡里的钨丝,只能从华夏进口,可以说,美国人当时是很精明的。

当然,满清当时的国策也是大搞洋务,可以说是内外配合,使晚清末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经济规模也膨胀的很快。而在这段时间里,西方列强因为分赃不匀而自己掐起来了,也是给了当时的民国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用于发展经济。如果不是当时的国内军阀混战,不是一些酸腐文人和一些盲目崇洋媚外的人乱搞,可以说,小日本不是那么容易就敢对我华夏动手的。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