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紫色

第一卷_震撼5

  • 作者:situhan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2-18 09:09:33
  • 完书字数:5032

两件拍品全部是“回流”的,是一些旅欧的华人在欧洲市面上、地摊上收回来的。那件磁州窑的“鲤鱼寻花罐”是某位谢姓华商在巴黎的一个拍卖会上以2万欧元买回来的。可以说,能在这次秋拍上出了一千万的底价已经是赚的不认识了。当时在拍卖公司里也是亲笔签署的相关文件的。

谢姓华商本身是国内国外两头跑,他并不是很清楚磁州窑的价格是多少。在巴黎,2万欧元很便宜,对他来说无所谓。为什么回到国内却要那么高的底价?因为他并不懂得宋瓷收藏,仅仅是通过对香港苏富比历年拍卖出的宋瓷价格做参考。在他看来,自己出价一千万还是低了呢。殊不知,苏富比那里拍卖的可都是五大名窑的瓷器,不是磁州窑的瓷器。磁州窑的瓷器在各个拍卖市场上也有拍卖,在苏富比拍卖的最高价格不过五百多万元,而且还都是高达30多厘米以上的“重器”,以谢姓华商这个小罐子,拍卖公司认为可以卖出300万就算是不错了。所以,当时商定底价的时候是把责任和费用的分摊规定的死死地。

当这个小罐子最后以1700万成交后,谢姓华商可是把嘴巴笑歪了。乐呵呵的拿走了自己的那一部分。这也是华姓拍卖师当天得知实情后并没有没有告诉他。可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到一个礼拜,谢姓华商就得知自己那个小罐子里是“内有乾坤”,是一件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后,那种愤懑和气愤可想而知。

商人最忌惮的就是自己被人给蒙了,即便人家不是故意的,同样还是气愤异常。谢姓华商就不想想,他在巴黎只花了2万欧元买的时候,人家那边的卖主该如何想?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对过去的各种机会很难去认真追究,很容易就“认了”。可是东方人却喜欢“找后账”,“追责任”,往回找补。

谢姓华商找到拍卖行扯皮也是振振有词,“我不懂是必然的,你们懂啊,不是你们反复动员我拿东西上拍的吗?现在,出现了这样大的‘打眼’,难道说你们就没责任吗?你们必须要给我一个交代,否则,我将动用法律手段。”

对谢姓华商这样的人,拍卖公司见得多了,压根就不会被其吓住。问题是,这谢姓华商的闹腾,把拍卖公司的形象给弄的一塌糊涂,出了这样的洋相,还有几个藏友愿意委托他们去上拍呢?这的确是一个令拍卖公司很窝心的事情。

谢姓华商感到窝囊,感到自己白白的丢失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不过严格说起来,他不冤枉,毕竟他是外行“看热闹”的那种人,况且,他也赚了不少了。而那幅画的卖主此时都恨不得立即出发,再去“故地重游”,再去淘宝捡漏了。

那幅傅抱石的画是一位美院的“副教授”的。说起来还巧了,就是凯琳娜那个学系里的教授,专门教授国画的用色和颜料的。据说还是“名门之后”的范家子弟。他是去欧洲暑期旅行的时候,在东欧某个火车站边上的地摊上,以200欧元随手买回来的。以他的专业技能肯定能看出来那是傅抱石的风格。问题是,这位范教授肚子里的学问有限,对傅抱石的画作为什么出现在欧洲是大惑不解。更是没有明白为什么这幅画没有题跋和落款,这几乎就是让他无法想象的事情。

范教授回来以后,还是查了关于傅先生作品的资料,以他的业内经验才敢去拍卖行定出了350万的底价。其实,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打鼓的。他完全没有想到,这拍卖出去这才几天啊,那边就爆出了“东欧小镇图”的考证资料和照片,还把通过光谱仪弄出来的原题跋和落款图形图像发了出来,这些当然都是王锐干的了。如此机会,要是一些外行失手了还情有可原。可这范教授是干这个的啊,这个脸他实在是丢不起,而且也不能丢。一旦这个事情在学校里传开了,你让范大教授还如何去面对学生?如何去面对同事?让学校的领导如何去看待他?但凡今后有重要的研究项目能考虑他吗?每每想到这些,范大教授是浑身冷汗淋漓。他这样的文人,重名誉是超过钱财的。只要荣誉在,没钱了自己去画上几幅画,拿到市场上去卖,多少也有收益。可要是名誉没有了,工作能否保得住都是问题,那个时候谁还去买他的画?所以,得知真情后的范大教授还专门去了一趟拍卖行,再次强调了上拍协议中关于个人隐私的保密条款。这正好与谢姓华商的心态相反。

范教授是完全认可了y大学古代学系实验室的鉴定,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又找到了捡漏的新门路,可以说,李凡的作为是为他打开了一扇窗户。

当时,他在欧洲随性旅游,没少看到当地地摊上卖的各种画作,对于一些油画什么的,他也能看的明白,价钱都不高,可也都不是啥名人的画作。只有这幅国画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先是看出了这是傅抱石的风格,同时也看出来这幅国画肯定出自华人之手,所以才买了下来。200欧元给他换回来了300多万人民币,可以说是无本生利了。可这要是跟王锐比起来……简直是不值一提啊。明明是几千万的收益,硬是让自己这个行内人走了眼。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范大教授肚子里的学问不成,不能综合的去思考问题,综合性的看待问题。他太过偏科了,对整个世界美术历史和流派以及各自的习俗惯例完全不清楚。明明自己已经认定了是真作,就因为没有看到题跋和落款而不敢坚持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还是学识底蕴不够,还是综合知识素养单薄,更是没有坚持真理的勇气。范大教授回来后不是没有查证傅抱石有无去欧洲的历史,查了,可怎么就想不到一些东欧变革而形成的人为因素呢?简单的推理就可以求证的事情,硬是被他轻率的放弃了。

范大教授悔得肠子都青了,不过,他不是谢姓华商那样的人,他要另辟蹊径,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再次申请了“寒假旅游”,还专门要求“自助游”,他这是准备跟欧洲各地的地摊小贩“死磕”了。这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真正遗落在欧洲的名人字画哪里是那么好去碰的?你越是没有底蕴,越是碰不上,当你无知的时候,运气会照顾你,当你刻意的时候,运气肯定不来。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