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蜀汉军中当先生

053章 别想左右逢源

  • 作者:高山伴流水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27 05:17:15
  • 完书字数:7038

章别想左右逢源

第二点,当色配婚。

就是士家之女只能配嫁于士兵,士家寡妇由官府指派,也配于士兵。

第三点,家属连坐。

军士逃亡,株连家属。如果士兵逃回家里,则处斩;士兵逃亡回家,一天内家属不扭送或报官,则家属同罪。

据记载,有一个女子,刚嫁到夫家没有几天,夫君的面都没有见到,那名士兵逃跑了。按照律法,这个逃兵的妻子也要处死。

自然,他们遇到一个好官,上书曹睿,才免了这个女子的罪。

任何兵役制度都有长处有短处。

比如,汉军的义务兵役制度,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兵源数量,但是兵卒服役时间短,训练时间短,老兵难以固定,战斗力就很容易下降。

甚至还有不少人,不愿从军,于是宁愿投身世家为奴,使世家大族做大,汉军的兵源却在减少。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李坤做了一些尝试。在西城,编制队伍的时候,那个千人的队伍,就是尝试的开始。

他们以本地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主,感念汉军的恩德,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才投入汉军,具有曹魏专业士兵的意味。但是,从妻女,家人的角度,是完全的自由农户,没有全家为军的拖累,还可以享受投军的好处。

所以,冬天袭击上庸的时候,包括训练中,条件很苦,这些人训练得也很认真。因为打下上庸,西城就是安全的,他们住在西城的家人就是安定的。

也是因为这一点,李坤相信上庸可以拿下来。

而应对魏军的措施,自然是根据曹魏军的特点而做,核心就是善待。

曹魏的军户制度存在的缺点还是很多的。当年曹操是为了吸收黄巾流民采取的办法,拥有了稳定的兵员,安置了这些人的家属,巩固了后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都慢慢地安定下来,开始稳定生活,军户制度的问题慢慢地就显现出来了。

第一个,就是财政上的巨大负担。

曹魏的军户兵不事生产,北对鲜卑,南对东吴,西对大汉,连年用兵。打仗其实打的就是兵马钱粮,如此三面作战,消耗必然巨大,时间一长,财政负担加重,必难以持久。

自然,后来的许多军户改为了屯田军,那战斗力就受影响,大部分可以忽略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道理都是一样的。

所以汉军可以采用四两拨千斤的战术,以彭越为榜样,训练精锐消耗之。以战养战,把战场固定于曹魏地区,可以大幅度地消耗曹魏。

第二个是兵员年龄的老化。时间的推移,许多人年龄偏大,进入中年,进入老年,整个曹魏军的年龄构成就会往偏大的方向偏移,战斗力就会显著下降。

其三,就是内部矛盾的加剧。

比如,军户中存在许多不想从军的人。

这些人想改军户的身份,难度极大,是需要曹魏的皇帝下诏的。这么多年下来,也是屈指可数,基本上是极其特殊的情况。

某些世家高官则是采取放长假的办法。

而对普通人而言,基本上是逃亡他乡,改名换姓,重新入籍。所以对普通军户来说,一入军户深似海,世世代代就别想脱离了。

比如那个当色婚配。简直是丧尽天良。

是,当色婚配保护了士兵的军婚权利,但同时也牺牲了士卒里的士女和士家寡妻,造成士家婚姻不和谐的现象,甚至出现老夫少妻,通奸杀夫案件。对于军队来说,这是极其不稳定的因素。

而且,曹魏自曹操以来,曹丕和曹睿都没有吸取当年宛城的教训,继承了曹操的好色特点,还变本加厉,给这些军户的家庭造成持续的伤害。

曹丕曾经下诏登记寡妇,由政府配嫁。有的太守诚实,如实录寡妇;但是许多郡守为了多些政绩,把已经再嫁的寡妇也强行拆离,徒增民怨。

曹睿更是自即位以来,淫奢极欲,多占幼女,或夺士妻。他曾经下诏将已经嫁为吏民妻子的士女夺婚,重新嫁给士兵,本人则乘机挑选有姿色者,占为己有。

士兵的女儿只能嫁给士兵,即使已经嫁给非士兵者,也要夺婚再嫁。

这样的规定,士兵只有封侯,死后家室才不嫁其妻。可是,能够封侯的士兵毕竟凤毛麟角,绝大部分十兵的遗孀还是要被再嫁。

所以,如果大汉承诺给他们良籍的身份,分给田地,组织生产,善待家人,开始新的生活。汉军则可以得到人口钱粮的补充,各取其利,岂不是很好?所以是大有可为。

说完了汉军,说完了曹魏军,然后就是大汉内部了。这是找这么多人来的缘由。

就是提醒这些人,放弃幻想,不要再做左右逢源的美梦。

所谓时也,势也。现在的形势和诸侯割据的时候不一样了。天下三分,只剩下曹魏,大汉,孙吴三家,而曹魏独大。

仔细分析分析。如果曹魏占领了锦城,占据了两川,那么就可以顺江水而下荆州,吞并孙吴指日可待。

到那个时候,蜀中的这些人已经没有了拉拢的价值,以前那种拉拢一批,孤立一批,打击一批的办法没必要再用了。即便暂时拉拢了,等到占领益州后也会采取措施修正的。看看当年司马懿击败孟达后,对待申耽申仪家族的办法,就非常清楚了。

相应地,益州险峻,曹魏南下必然要出动大量军队。这些人征战在外,如何赏赐?最终只能落在益州身上。益州的平民有什么?他们什么都没有,只好为奴。但是在坐的这些人不一样啊,好多人家大业大,财源滚滚,妻妾成群。不夺你们的财帛,不抢你们的女人,怎么可能让大军安定?

到时候,泥沙俱下,玉石俱焚,不只是宫中的妃嫔宫女要遭殃,蜀中的世家大族,豪强地主,一个也别跑。为了攻城,允许屠城的事情,曹魏也不是干了一次,两次,也不在乎多这一次。

所以,提醒诸位要放弃幻想,坚定地和大汉站在一起,大家都有好处。

另外,诸位也看到了,当今陛下宽厚,厚待臣属。说到这里的时候,李坤发现刘禅的眉毛一立,来了精神;刘云姐弟,也是精神一振。看来还是都关心自己的事情啊。

其实也不算是夸张。远至春秋战国,近至曹魏孙吴,大臣因为君主猜疑而毙命,不甘心的就会弑君。君主因为大臣专权而担心,往往冒险一博。权臣的下场,君主的命运,死的太多了,例子太多了。细细看看,恐怕只有蜀汉没有。

诸葛丞相恐怕是当世最大的权臣。先帝有言,能辅则辅,不能辅君可自取。但是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陛下不但没有清算和庆幸,而是亲自为丞相发丧。这种事情千年来没有发生过。

至少在蜀汉,将士用命,不用担心会功高震主;朝中大臣做事,不用担心因言获罪。这是很不容易的。

看着这些人在沉思,李坤喊:“上茶。”

于是四个侍女每人一个托盘,盘中是倒好茶水的杯子,送到后边的那些人面前。

每人一杯。

送完后,这回是刘璿来到最前面,把杯子拿在手中,一饮而尽,将杯底展示给众人。

喝吧。

等众人喝完,李坤道,“这是本人制做的竹叶茶,本来是留着自己喝醒脑的,偶尔会送给朋友尝尝鲜。可是陛下仁慈,非要让拿出来给诸位尝尝。本人出身贫寒,没有那么大方,但是圣命难违,只好每人一杯,多的没有。”

继续。

自然了,为了以后的前程,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提前动手,迎接曹魏入川。那么……,就给诸位讲几个故事吧。

比如王平夺取了魏兴郡和上庸郡。怎么夺的呢?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卖个破绽,让敌人冒头,然后收拾而已。

比如这次在新都。公主竟然遭到当地恶霸的袭击,是不是很多人好奇呀。汉军守卫怎么会如此松懈?

其实告诉诸位真相也无妨。汉军守卫自然严密,但是打跑了,以后乔四那些人还会祸害百姓。

于是,这一次令守卫先退后一步。那乔四见守卫后退,以为示弱,手提大木棒这样的凶器,冲到公主面前。

你们会认为他下一步是给公主表演吗?自然是平时有恃无恐,想伤害公主了。如此危机之下,守卫被迫反击,不但成就汉军文明之师的名声,顺带着灭了乔四。

哦,很不幸,这些事情都是本人策划的。区区小计,不足挂齿。

还有哇,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现在蜀汉弱小,如果积极辅助,那便是雪中送炭之举,到时候也不会少了众位的好处。

“何去何从,全是自选。人的一辈子都在选择,每一步的选择都很重要。今日言尽于此,众位请回吧。”李坤道。

看着众人开始离开,李坤又加了一句。

“把茶杯给我留下。”

“今天夫君的话,妾听得晕晕乎乎的,”

“你晕就对了,本来就不是给你说的。人们常说,闻弦歌而知雅意,有人会听懂的。也会有些作用,自然大部分纹丝不动的多。”李坤回答,

“明天,让刘璿把炒好的茶叶给他们喝,让他们评判。”

“今天一天用的茶叶不少,那么多人喝。”刘云有点心疼了。

“别计较那些。”

“哦,”

几日后,李坤开始讲最后一课,来的没有几个人,基本上是朝廷的重臣。

这次课是李坤临时加的。他发现在处理世家大族那些案件时,其中很多人受到了没有必要的牵连。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