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蜀汉军中当先生

011章 挽留

  • 作者:高山伴流水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19 06:25:52
  • 完书字数:6862

章挽留

对那些房契,李坤随县丞跑了一趟,明白那个县令为什么官声不好了。县城十字街两侧好地段的酒楼,饭馆,客栈都是他家的,而且在安阳是仅此一家。安慰了掌柜,让他们继续干,利润拿出一成分给他们,到元旦佳节的时候奖励。其他交给官府,特别注明是收入特缴。

接下来就是在这里等了。看县丞不错,就让他处理些日常事务,总之就是让利于民。

兴之所至,李坤拉着县丞到了县衙门口,在门口的两侧墙上开竖槽,镶了两块条石进去,左右各一,然后刻上一句话,

“当官不为民做主,

不如回家刨黄土。”

让以后当官的明白。

等了三天,还没有信,派了一个亲卫到西城附近打探。距离是一百六十里,来回三百二,怎么也得四五天吧。李坤决定休息。

期间倒是遇到一件事情,李坤没有做主。

有一天,一些欠债的人到县衙谢李坤,然后想投军,跟在李坤身边。李坤一看太敏感了,而且自己又没有需要,就没有答应。但是也没有让他们失望,让他们按里或亭,或乡的区划,这些人可以组成护卫队,保护自己的庄稼不再被外人欺凌。以后有需要再找他们。现在蜀汉休养生息,还是耕地的人口需求大。

五天后,消息传来,王平欢迎先生去西城。原先不知道李坤到了安阳,所以没有送信。

出发吧。出了安阳不远,就是河谷盆地。这块平地在秦岭大巴山深处,论面积是最大的。沿着汉水两岸,终于可以看到大片的田野,实在是不容易。这么大面积,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给汉中增加负担。

上庸其他地方就不行了,所以攻取其他地方没有必要。攻取了,反而要派军防守,人数还不能少,还要运送粮草过去,就是个负担。如果失去了,反而负面影响太大,所以对魏兴郡所属沿汉水东下的铴县,平阳两个县城,李坤没有建议攻取,离得太远了,距离西城约三百里,根本来不及救援。

但是,李坤低估了王平的决心,一句话就让他没词了:不取二县却奏报收取魏兴郡,是欺君。

“那你去吧,但是别留兵马驻守。你的手下是精兵,是野战用的,不能用来守备。”李坤提醒。

王平答应,又言道,“听亲卫言,有人想当汉军,被先生拒绝了。”

“是,别的可以做,但是扩军,还是将军自己拿主意吧。”李坤心说,自己又不想当诸侯,组建军队做什么。

“不过我让他们组建了护卫队,保护自己的庄子。朝廷需要的话,去征就可以了。”

“谢先生。”王平道,“西城交给先生,训儿在城内巡逻,东侧三十里险要扎有大寨,先生只管做事就可。”

王平走后,李坤又重复了一次安阳的事情。只不过规模更大,涉及的人数,田地更多,李坤这次没有让被处理的那些人自生自灭,听天由命,而是判没收财产,去南中服苦役。至于田地,又重新写了文书,盖了官印。欠条逐一烧掉。

至于后来的投军问题,李坤没有拒绝,而是给了一个过渡,暂时让王训安排,等王平回来再说。

到七月底,王平才回来。这次出去,王平带上了保护李坤的那些亲卫,按李坤的办法做了一通。区别则是王平带回来了二百免去债务的人,交给王训管理。又在西城招了二百,其他让他们编入护卫队。在安阳招一百,其他搬入护卫队。这样,王训手里有了六百人。

至此,建兴十五年(年)七月,安汉将军王平利用王训在安阳练兵的机会,伏击西城援军,趁势袭占西城,随后占领魏兴郡其他县城,魏兴郡收复。

随后,利用雨季汉水涨水,魏军不宜增援的机会,汉中的汉军完成了调防。无当飞军返回南郑,调过来普通士卒。五百守木兰塞,一千守上庸方向的大寨,三千守城内。

王训得到褒奖,提为军侯,带领六百多人,实际为一曲。李坤按照原来的编制,编为五个屯,五百五十人,另外五十做了亲卫,兼任传令,探查等任务。

月初,在王平收复二县返回西城后,李坤向王平辞行,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各自珍重。王平不舍,以雨季河水暴涨,船行危险为由劝说,态度恳切。

“将军莫不是还有想法?”

王平倒是实诚,“不瞒先生,上庸未下,終是遗憾。虽如先生言,上庸地域平地较少,价值不大,但毕竟有上庸之名,不可放弃。”

“那原先蜀汉还有新城郡呢?你也想?”

“不,这个平还是明白的,新城郡东接襄阳,南联秭归,远离汉中,即使取了,也是守不住。所以到上庸为止。”王平道。

“将军不会说让我陪你取上庸吧。”李坤言道。

“先生若是愿意,自然是好。”

愿意个大头鬼。现在是雨季,山路难行。王平已经探查到,上庸魏军已得到消息,收集各县人马于上庸城内,又有后方支援,大概也有五千人吧。

现在根本没有机会,如果留在这里,那得等到什么时候?

“先生说的是。”王平同意,“先生不如在此期间练兵备战,也是有事情的。”

“将军是实诚人,这话不是你说的。”

“不瞒先生,是大将军一直嘱咐不敢忘北伐事,指令平在汉中时刻要练兵备战。”

随即补充道,现在这个摊子,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可是总是要做些什么。“难道先生想看到汉军北进,又是徒劳无功?”

“你们现在的这批人吧,是丞相留下来守摊子的,根本没有北伐的实力。能够防守好就不错了。”李坤在耐心地劝。

蒋琬,费祎,董允,都是文官,军事能力不足,在军中做的最长时间的职责是粮草供应,而不是前方征战。现在军中职务最有经验的就是王平了,让王平去北伐,根本不可能。

“总是不甘。”

王平的执着很明显。

那就需要发掘新的人才,悉心培养,重点锻炼,打造成一支新的汉军,才可能有机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哪里那么容易?

至于其中有没有可能是极其优秀的人才,那就看老天的意思了。

“训儿原来在军中默默无闻,现在提为军侯,多是先生助力。先生何不为蜀汉再培养一些,也是行的。”王平不放弃。

“将军,你不觉得过分吗?那是很累的,我可不想累死。”李坤道。那样事情太多了。

“先生但有所求,凡能做到,平尽全力。”

“我要一条小船,顺水而下。”李坤言道。

王平不说话了。

“是有人让将军这么做的吧。”

“不瞒先生,是,”王平道,“不过,平也是赞成的。希望先生留下。”

“不行,那太累了。”

“那先生就看看这附近的风景,也是不错的。闲时想做些事情,平自是感激。”

“坤帮助将军,原是因为将军对丞相的执念。世态炎凉,人走茶凉,将军不忘丞相的提携,可交。又是出身寒门,与坤相似,坤才帮忙的,其他都是虚的。所以留下就算了。”

李坤慨叹,看看王平的失望。也罢,告诉你怎么训练的吧,然后照葫芦画瓢就可以了。现在蜀汉多年用兵,已经不适合大举起兵了,想想一千人就够了。即使加上轮换,也超不过两千,现在还不需要。没有经过实战是不行的,而现在实战明显不多,就一千够了。

将领吗?那就需要列个清单,再看看人家愿意不愿意来参与。

“先生说。”王平立刻高兴了。

“现在高兴了?”李坤冷笑。

“先生但凡有所需,平自会办。”

“不需要。虚名,俺鄙视之,官位,俺不想当官,钱财,那是身外之物,够吃喝就行了。没有什么需要的。”李坤道。

名单自然是二人参详的。王平把自己掌握的人提供一些,然后根据年龄,家世,职位,听闻的表现,过去的经历,形成了一个名单。包括傅彤之子傅佥,霍峻之子霍弋,赵云之子赵广,蒋琬之子蒋斌,罗蒙之子罗宪,南中的句扶。

“西城不稳定,还是汉中最好,往汉中去吧。”李坤道,“听说蜀中有柳隐,比丞相小岁,是个人才,让他换将军吧,守住魏兴郡问题不大。”

“谢先生。”他也在想留谁守卫合适,有了先生的话,自是有些道理。

回返汉中,需要准备的事务不少。此次缴获颇丰,又要等别人来交接,月真是一个闹腾的月份。李坤把安阳的那些地契房契给了王平,让他按照以前的旧例改为官田。那样那些佃户就安稳多了了,不怕土地被兼并了。加上低的租金,生活就有些保证了。本来两汉就有官田的做法,只是后来慢慢地变味了,所以倒也不突兀,人们接受很容易。

虽然李坤也没有特别想走,但是西城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做,上庸没有机会。训练工作,王训自己就可以了。既然无事,那就返回汉中吧。

随着王平到了汉中,观看了选定的营寨。这个地方,南临汉水,北靠大山,房舍齐备,不需要再盖,定为练兵的地方。

王平又拨三百多无当飞军,组成三个屯,汉人再加一个屯,组成一个有九个屯的营,由王训代管着。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