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人在水浒:扈三娘是我未婚妻

第三十章 姐姐,我不想努力了!(求评价!求评价!)

  • 作者:白马梦龙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9-06 05:12:26
  • 完书字数:3682

“字是再好不过了,世间学王右军书法者如过江之鲫,有的得其神,有的得其形,形神兼备的,我只见过这十二个字。”

赵明城痴迷地端详着朱琰写得字,表情有些讪讪。

他这人虽然傲娇,但还算实诚。

只见他吹干字迹,小心翼翼地将字收好,边收边说:“不知小郎君经书学到哪里?王学治了几分?”

赵明城说的经书是指诗、书、易、礼。

诗可不是唐诗,而是《诗经》。

书是《论语》、《孟子》。

易是《易经》。

礼是《周礼》和《礼记》。

这些是宋朝小学要学的教科书。

王学也不是王教学说,而是王安石学说。

即《三经新义》,是王安石对诗、书、易,礼的一家之见。

现如今蔡京在位,科举基本上已经废了,采用三舍法,行学校升贡制。

大体就是通过上学考试,观察品行,来一步步实现做官道路,不过北宋末年吏制黑暗,这种学制虚的很。

王安石现已作古多年,但他的学说仍旧是考试指定教材。

至于为什么,这就要涉及到元祐更化、新旧之争,说多了就啰嗦了。

朱琰听他说这就头大,这些书有些他读过,有些只听过。

他只是对历史有研究,在文学方面顶多一知半解。

于是朱琰朱琰不好意思说道:

“惭愧,在下学识浅薄,只是粗通文墨,并未治学。”

“那就可惜了,你虽然字写得好,这可以添彩,诗才想必也不错,但如今朝堂不重诗赋只重经文,某也无能为力。”

赵明城打算赖账,他父亲虽然做过卿相,但因为得罪蔡京被打压地厉害,况且早已故世。

虽然有些门生故吏,但人一走茶就凉,人情用一分便少一分,不值得为这少年消耗,他自己起复还指望这些关系。

朱琰冷眼看他,食言而肥,这便是公卿之子,真让人瞧不起,心里颇为李青照不值。

“赵大官人怕是误会了,在下并无意入学,你就不必费心了,天色已晚在下告辞。”

丫的,真是条狗,你真当老子稀罕呀!

朱琰说完起身就走,可是李青照却上前拦住了他。

“朱郎君请慢!”李青照行了个福礼。

“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的,朱郎君晋身之事便包在青照身上吧,我李氏在地方还有几分薄面。”

“不过妾身觉得朱郎君现在学文有些晚了,况且如今朝廷奸佞当道,文运不昌,东华门唱过名的,也不见能得到好差遣。”

“依妾身之见,朱郎君不如进武学,一则郎君功夫了得,二则武学对于出身不大讲究,三则武进士地位虽然不如文进士,但胜在实惠多多,不知郎君意下如何?”

东华门唱名是指文士考科举中进士,天下人对此趋之若鹜。

只不过到了北宋末年,这份荣誉大大缩水。

北宋后期冗官严重,文进士如今并不值钱,虽有地位却难得实差。

意思就是考中进士朝廷只给职称,没办法安排职位,能领工资却不给派活。

这么好的待遇放在后世都求之不得,但宋朝却不这样。

一来凡是能考中进士的都想一展所学。

二来宋朝俸禄由正俸和津贴组成,只有职称便只给正俸,给派了活才有津贴。

如今冗费严重,通货膨胀,正俸只能勉强过活,但要维持当官的体面却全靠津贴和下属孝敬。

大宋除了文举,还有武举。

武人也可以通过考试中进士,只不过地位比文进士低一些。

武进士虽然地位相对较低,但考的人却不多,一但考中便能派活,而且武官工资待遇比文官高很多。

......

朱琰听李青照这一番话,心想这确实是一条路。

话说北宋末年,特别是靖康之前的头几年,朝政乱的一匹。

如果能获得一个拥有武力的职位,那么就能将网罗到的好汉安排进来,这些人可都是兵王呀。

然后一步步发展壮大,暗中积蓄势力,等到靖康之变时趁势崛起。

到时候不管是另起炉灶,还是黄袍加身都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他也想一步登天,可惜他没有一个皇帝老子,其实皇帝的亲儿子也都不一定能一步登天,除非他爹是玉皇大帝。

也没有微服私访的中年人送上门来,先把人夸美了,然后抛出一番先知言论,摆出发明创造,将来人震惊成乡巴佬,随后又给封侯拜相,又是送金嫁女,一边作死,一边走向人生巅峰。

话说回来,其实还是系统不够给力,你要是开局送我一万个超神武将,分分钟给他屠城灭国。

人心不足呀!

就像现在,他看着李青照,又忍不住地想:

唉,可惜了,如果......如果能早点遇到这样一个姐姐,我就不想努力了。

总之还是来晚了。

想到这他决定接受李青照的建议。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