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生活之轨迹

第3章编外社员2节

  • 作者:草河
  • 类型:青春校园
  • 更新时间:07-17 06:58:15
  • 完书字数:8514

(2)

春天就像女孩儿羞答答来到人间,她不高兴的时候就刮一阵小风,撒一把小雨,闹点小脾气,人们只好换上厚实的衣服遮挡她的寒气。这样的天气对金勇来说,正是习画的好时机。他想起在大姑家吃饭时,得到了一张小画《赤壁图》,那还是大姑夫从书上撕下来送给他的礼物。虽然只有巴掌大,但对金勇来说因为喜欢显得非常珍贵。他放了桌子,找出图画纸和铅笔,把那张小画放在桌角,拿着铅笔看一眼画上几笔,勾出大体轮廓后开始做细仔的描绘,整整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把小画放大在图画纸上。心想:“下午用刘老师给的宣纸临摹一遍再着色。”

吃了午饭,金勇走出房门看了看天气,想着下午生产队能不能干活。雨是停了,小风却还在刮着,太阳也不给颜色,“这样的天气不耽误干活,准备上班吧,晚上回来再画那张画。”他看见马友德走过来问道:“你往哪出溜儿?下午队里能不能干活?”

“够呛,王秀梅的爷爷去世了,队里的不少人都去帮忙了,剩下几个人怎么干活?谁能好意思不去帮忙?”

“哦?王大爷去世了?你怎么知道这件事儿?”

“民兵排长闫春鹏上午到俺家说的,让我爸找几个人去搭灵棚。”

“咱们去不去?”

“去看看呗,不管怎么说,咱们和王秀梅常常在一起干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面子上说得过去才行。去了也就是磕个头,有活就帮干点儿,没活就坐一会儿回来。”

“这么一会儿又顾及面子了,先前不是想收拾她们吗?”

“这是两码事儿,咱们怎么也得分出轻重缓急呀。人家办喜事去不去无所谓,多一个少一个不在乎。丧事就不一样了,人越多越好,要是不去人家就有想法了。”

“那好,我陪你一起去。”

金勇和马友德来到王秀梅家,看见已经打好了灵棚,挂了灵幡,也许因为下了小雨,纸马放在灵棚里面。秀梅和她的弟弟穿戴孝服在灵前烧纸。金勇和马友德像在校长家那样来到小桌前敬酒叩头。金勇看了老人遗像,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和老人一起看护菜地的那些日子,想起了冬天老人特殊而宏亮的吆喝声:呜呀呀呀……齁嘶......”这让金勇有了一种伤感。那口花头棺材吸引了金勇目光,好像比在校长家看到的更鲜艳,一边仔细看一边想:“画画的人怎么把功夫都用在这上了?画棺材能挣多少钱?”

生产队的人陆陆续续来到王家,每个人进了院子首先到灵前敬酒叩头,然后坐到一边聊天。赵队长和积肥组的组长戴俊杰坐在了金勇的旁边,赵队长对金勇说道:“老二,你画画也行啊,怎么不画棺材?画这么一口就是二百块钱,赶上在队里干一年活了。有的人家还给杀个小鸡吃得好,画得好格外还有赏钱,在农村没有比这个更挣钱的手艺。”

“随便画棺不行吧?以前咱们队的队长张志强说这是迷信,人死了不能装花头棺材,还不让挂幡烧纸、贴丧葬对联、雇鼓乐班子,凡是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都得取消。”

“你在什么地方听他说的?”

“去年春天中学的尹校长去世了,我在那听他说的。”

“那是校长,是干部,当然要反对迷信丧事从简了。平头老百姓管什么迷信不迷信的,不用寻思那些事儿。你要是会画你就画,这又不是去偷去抢,靠手艺挣钱是能耐。”

戴俊杰笑道:“你看咱们这队长,净琢磨歪门邪道。这叫旧风俗旧习惯,必须革除掉,你还说起来还没完了。”

“你小点声,王贵山要是听你这么说能撕开你嘴丫子。人家没了爹正难受呢,你别添火。有些传统的风俗习惯还得保留,走这些过程是为了缓解儿女的痛苦心情。这是咱们这个民族从远古传下来的习惯,要是都觉得不好就传不下来了。”

戴俊杰小声道:“你这就跟不上形势了,小心犯错误。”

“老二,你别听老戴那一套,你应该学画棺挣钱。”

“我在纸上画画都没弄明白,更不要说画棺材了。”

“其实画这个很简单,画好图形填上颜色就行了。我以前琢磨了好长一段时间,就因为没有画画基础拉倒了。我看过你画的画,画棺没问题。”

”不行不行,我不知道画棺的内容,什么都不明白,问题老大了。“

“这不难,你看两遍就明白了。两边画犀牛望月、海马朝云,填画二十四孝故事,后面画荷花,前面画一个大门楼,就这么简单。”

戴俊杰:“你说琢磨了好长时间,前边画大门楼是什么意思?”

“那是南天门,孙悟空大闹天宫不就是在南天门口打起来的嘛。”

戴俊杰问:“二十四孝是什么内容?你能说上来几个?”

“我想想······卧冰求鲤、闻雷泣墓、哭竹生笋······还有一个涌泉跃鲤,画棺这几个就够用了。”

戴俊杰:“干这个不是长把葫芦,不可能天天有活干,指望画棺挣钱过日子可不行。老二,你要是画棺材也就能画个十年八年。你想啊,木材越来越紧张,不可能让人浪费木材做这么大的棺材。政府开始提倡火葬了,我看这是个好事儿。人死进了炉子出来就是一把灰,用那么大棺材干什么?弄个骨灰盒不是挺好嘛。”

赵队长:“这个道理谁都懂,做起来就两回事儿了,流传了几千年的风俗习惯想一下子改变过来很不容易,这得需要时间。老二,你学画是想当画家吗?”

“当什么画家呀?我连想都不敢想。我这仅仅是个人兴趣爱好,没别的意思。”

“可是你这个兴趣爱好需要花钱买纸笔买颜料,不像你哥一根笛子玩通宵。每个人不管学什么手艺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挣钱,可你花了钱没什么回报就得不偿失了。你的兴趣爱好有挣钱的道道,就得顺着这个方向使劲儿,挣一个是一个。”

“赵哥说的很有道理,我还没想这么远。”

“这口棺材画得有水平,你仔细看看,兴许对你有用。会画画的人画什么像什么,别在这干坐着,把棺画描几个图样拿回家琢磨琢磨。”

戴俊杰:“你这是逼鸭子上架呀,老金家现在是五口人四个上班,以后的日子只能是越来越好,老二学不学画棺都无所谓。”

赵队长:“咳,这也是一门手艺嘛,学会了就多了一条挣钱的路子,哪有不想挣钱的人,除非是傻子。”

王家的丧事结束后,大田组的社员们开始到苞米地刨茬子,休息时间就在地里挖小根蒜拿回家洗净蘸酱吃。小根蒜大名叫薤白,当地人又叫小根菜。可以用来炒鸡蛋,可以凉拌,有多种吃法,是人们一年中最先吃的野菜。金勇以前住过的老房子废墟还在,砖头碎瓦遍地乱草丛生,休息的时候很多人到那挖小根菜。金勇却站在废墟前想着以前的事情,当年这里房子周围都是果树,记忆最深的是房后那棵碗口多粗的李子树,每当到了成熟季节,叔叔用长木棍敲打挂着熟透李子的树枝,他和奶奶、母亲、哥哥弟弟一起在树下扯开被单接收掉落下来的李子,有一回金勇抬头观望时,一颗李子掉下来正好打在眼眶上疼了好几天。老房子最多的是樱桃树,樱桃又大又甜,社员们在周围干活的时候可以尽情品尝。除了这些还有五棵山楂树、四棵桃树和两棵枣树。到了春秋两季,很多孩子来偷吃水果,奶奶为这事操了不少心。如今这些果树没有了,不知道是什么人做的孽。

对于人们来说,公社大喇叭每天中午十一点三十分响起的《东方红》乐曲是最美妙的声音,她从不提前,绝不延后,而且不管你在什么地方都能听得到,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这样的大喇叭声。有了她就不用担心队长偷偷延时多干活,所以有人编了顺口溜:“喇叭一响,黄金万两,社员高兴,气坏队长。”

金勇觉得口渴,想起当年的水井就在附近,听到喇叭声扛着?头走了过去。水井还在,还是老样子,水还是那样的清凉甘甜。与其说是水井,还不如说是水坑,这是因为水浅趴着就可以喝到水。不知是哪位前辈发现了石壁下有常年不断的泉水,便挖了坑用石头砌了这口井,只是没有留下姓名。金勇收起了回忆准备离开时,忽然看见倒映在水面的树枝动了一下,抬头一看吃了一惊,一条蛇从石壁上的小树缓慢地向下移动。这种蛇叫虎斑游蛇,身体背部翠绿色,前段有黑色和桔红色的斑块,当地的人们称它为‘野鸡脖子’,这也是人们最常见的蛇。这种蛇虽然有毒,但性情温顺,不会主动攻击人。只是人们对它却毫无怜悯之心,只要见到大一点的就想扒下它的皮晒干做药材。此时金勇想的却不止是这些,是奶奶说过的春天首先见到蛇不吉利的预言。

金勇到了家看见二表哥和崔永南来了。他在双河见过崔永南,大哥正陪着他们说话,他走过去笑着说:“欢迎你们到我家做客,见到你们真高兴。二哥,姥爷他们都好吗?”

“都好。队里育的稻苗犯了立枯病,只能用农药‘多菌灵’,双河那边没有,队里就让我和崔永南到这来买这种药,没想到这里的商店也卖光了,俺俩寻思去县城呢,路上正好遇到了你哥,他在土产公司弄了两箱解决了大问题。我俩到这来看看,一会儿回去。”

“什么一会儿回去,事儿办妥了着什么急?吃完午饭再说。来一趟不容易,你在这玩两天回去吧。”

“那可不行,家里那边正急着用这些药呢,得赶紧药把药送回去。马上要开犁下种了,队里活多,不能耽误时间。现在交通比以前好了一些,离我家五里多地的石台峪以前有个硫化铁矿,五八年下马现在又要开始大干了,现在有二十辆汽车和一辆通勤车,老百姓有时候能借光搭便车。刚才我告诉你哥了,我大哥下月十号结婚,你姥爷说了,让你们哥仨都过去。”

“下月十号······我有时间就去。”

“不管你有没有时间必须得去。特别是老大,姥爷家那头寻思都不寻思,不像话了。你们姥爷说了,再不去就见不着了。”

金浩:“我是得去一趟了。哎,我要是去了,姥爷一生气能不能打我两个耳光?”

“打什么打?多大岁数了还打人,再说现在想打也打不动了,你就放心去吧,咱们哥几个聚聚。”

金勇问:“现在能不能抓鱼了?”

“什么时候都能抓鱼,这时候农忙没时间抓就是了。现在抓鱼可以下丝挂子,就是挂在河流两边钉桩上的一种拉网。夜里还可以穿水裤带嘎斯灯叉鱼。有一个土办法是在水流小的地方垒石坝抬高水位留个出水口,出水口下边放鱼篓,篓里进鱼了就拿回来,放几天都行。就怕一样,放时间长了别人把鱼拿跑了,有时候连鱼篓都拿走了,我就丢过两个鱼篓。再要说的就是钓鱼了,你们都钓过我就不多说了。”

“有没有往河里撒石灰粉药鱼的?”

“没有那么干的,谁那么干都得挨骂,洗衣服的老娘们都能撵到家门口骂了。”

“那好哇,起码河里的鱼鳖虾蟹受到保护了。你最近没抓鱼吗?”

“没抓过。我除了喜欢吃鲇鱼,其他的没兴趣。”

“我还没吃过鲇鱼呢。”

“鲇鱼头大没有鳞,身上黏糊糊的一摸溜滑,用手很难抓到它。肉很好吃,听说是河里唯一没有腥味的鱼,我见过最大的有七斤多重。”

婶娘进来说道:“饭好了,都过来吃饭吧。”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