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成为殿下的白月光后我躺赢了

第139章除夕宴

  • 作者:明月挂西楼
  • 类型:青春校园
  • 更新时间:07-24 09:05:33
  • 完书字数:5366

第一百三十九章除夕宴

除夕夜里,宫中摆了家宴,十分热闹。

因着都是自家人,也没分席,都坐在一起。

后宫里的妃嫔们,不论位分高低,今日大都在这里。

陛下儿子不多,女儿倒是不少,年纪最小的女儿才十来岁,比李粟都要小好几岁。

周宓小声对李粟道:“我都不知道,宫里这么多女眷。”

李粟回道:“这都没有来齐。”

宫里的女人很多,特别多,也就是这几年皇帝年纪大了,没有再选人入宫,不然人更多。

还是他当皇帝的那两年最清静,身边伺候的人里都没有侍女。

清静。

周宓道:“这么多人,陛下认得齐全吗?”

这李粟就不知道了,但一定很累,而且养着这么多人,太费银钱了,满殿都是胭脂水粉的香味。

以后他的银钱都省下来,交给周宓,省得她还惦记那点儿压岁钱。

皇帝瞧着心情是不错的,他去年病了好些日子,好像最近好了些,周宓听他说话,气力都足了许多,想来已经大好。

周宓道:“陛下想是已经大好了。”

李粟只应了一声,并没回答,将自己盘子里甜口的点心夹起来,放进了周宓的盘子里。

宫里头不管什么时候宴会,饭菜吃到嘴里都已经凉了,只这点心还能吃两口。

周宓则将剥好的虾仁和其他李粟喜欢的都摆好,酒也满上,放在了李粟面前。

李麦就在李粟旁边坐着,娶媳妇还有这个好处,能够把自己不喜欢的给媳妇吃,还能让媳妇伺候自己吃饭。

这还不错。

周宓不喝酒,将李粟照顾得十分妥帖,连李粟手上沾了酒水,都是周宓亲自擦的,还时不时帮他整理袖子,以免袖口被弄脏。

李麦当然也是有侍女伺候的,但梁王妃总担心有女子勾引李麦,因此没有侍女这样仔细照顾他。

李麦喝了杯酒,年纪大了,是时候该成亲了。

他一直看着这夫妻俩,周宓也注意到了,回头看道,温柔客气地询问道:“世子怎么了,不舒服?”

李粟则是有些不满。

李麦道:“没有,没不舒服,”

“是不是喝酒多了不舒服。”周宓本着大嫂该有的态度,关心了一句。

李麦说是,周宓回头看了看,李粟面前有一碗汤还没动过,这人刚刚不肯喝他自己的,把周宓喝了两口的给喝完了。

周宓吩咐侍女道:“把汤端给世子。”

侍女闻言就要把汤端过去。

李粟道:“我还喝。”

侍女不敢动了,看着这二人。

“你喝了一碗,不必喝了。”周宓道。

侍女将汤放在了李麦的桌子上,李麦顶着大哥不悦的目光,脸上露出得意又欠揍的笑容来,说道:“谢谢大嫂,叫我二郎就好,不要叫什么世子,都是一家人。”

真是没想到,他竟然还有一天能够从他这大堂兄手里抢食,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李麦觉得这事儿值得写进国史里。

得了,上回李粟说要揍宋芾,今儿又多了一个该挨揍的。

李粟笑了看了弟弟一眼,收回目光,重新坐好。

李麦被这一眼看得发慌,但为这碗汤,也是值得的。

太子妃刚和胡皇后说完话,还没坐下,一旁陈贵妃的眼泪便决堤似的落下来。

胡皇后一看她哭就脑袋疼。

年轻的时候,美人垂泪是美景,胡皇后还有心欣赏,然而陈贵妃到了这个年纪,早已经人老珠黄,看她落泪,只觉得乏味无趣,令人生厌。

胡皇后看了皇帝一眼,道:“人家跟你要儿子呢,快去瞧瞧。”

皇帝正看美人起舞看得高兴,回头一看陈贵妃哭,他也头疼:“大过年的,怎么又哭。”

陈贵妃道:“回陛下,妾身只是想起,辽东苦寒之地,咱们的四郎还在那里苦苦守着,实在心中难安。”

陈贵妃这一年都在想儿子了,虽说有长孙能够经常见面,但年节上,辽王世子也回辽州去了,陈贵妃只觉得自己是个孤家寡人,再可怜不过。

皇帝也不是头一回听她这样哭诉,但这一回心情格外不好。

他才将辽州刺史召回京,对辽州一带的情况十分了解,说辽王守着什么苦寒之地,根本就是胡说。

别说辽州也算物产丰饶,就是到了崖州那样的地方,当朝王爷能吃苦吗!

胡皇后道:“陈贵妃没事多看看书吧,你亲儿子在什么样的好地方,你都不知道吗。”

辽州虽在边界,但多年没有战事,那边就是有些冷罢了。

太子妃立刻给婆母帮腔,道:“贵妃您喜欢的珍珠米,就是辽州上贡的。”

陈贵妃只觉得万分尴尬,她当然知道儿子过的不苦,但辽州到底是什么样子,她又没见过,只是习惯性的哭诉一番而已。

陈贵妃低头道:“是妾身孤陋寡闻了。”

“是啊,你年轻时候劝我多看书,如今该我劝你了。”胡皇后嘲讽道。

陈贵妃总爱笑话胡皇后大字都认不全,诗词音律全都不懂,给胡皇后送礼的时候,还送过诗词集。

胡皇后可不是心胸宽广的人,从前看在陈贵妃是个赏心悦目的美人的份上,她可以谅解,但她如今美貌不再,胡皇后就要好好挤兑她一番了。

太子妃也知道胡皇后的性子,笑道:“母后,儿媳回去给贵妃娘娘准备几本书,专门讲各地风貌的,辽州可是个好地方,父皇最是仁慈和善,岂会苛待四弟。”

陈贵妃被这婆媳俩挤兑地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只能求助地看向皇帝。

可惜皇帝一想到辽州刺史说的辽州的情况,以及他那四儿子在辽州过的好日子,便对陈贵妃厌烦起来。

贤妃的儿子宁王也在外头,这时候上前道:“也不知道辽王写信是怎么和姐姐说的,我家那个没心没肺的,半点不惦念我,还说在外头过得好,叫我别担心。”

太子妃答道:“三弟孝顺,怕贤娘娘您担心,肯定是报喜不报忧。”

胡皇后满意地看了儿媳妇一眼,这嘴,跟菩萨开过光似的,真会说话。

皇帝揉揉额角,道:“行了,贵妃累了,刘德你打发人送她回去。”

陈贵妃并不想离开,但皇帝显然已经厌烦了,她不敢久留,低头安静走了。

皇帝接着回去看歌舞,胡皇后扶着儿媳妇的手,压低声音道:“这男人,真是不靠谱,陈氏刚刚入宫的时候,皇帝为了哄她高兴,叫人快马加鞭送她家乡的蜜桔过来,如今是一点旧情都没了。”

色衰爱弛,旧不如新。

半点余情都无。

现在的皇帝,那时候的先帝和先太后,还有皇帝的几个兄弟,胡皇后有时候觉得他们都不像人。

夫妻之情,兄弟之情,父子之情,这些人世间极其珍贵的东西,在他们这里,是一文不值。

太子妃并不回答这个问题,只说道:“您看,太子和梁王弟两个人,今晚上只怕又要喝醉了。”

胡皇后看了两个儿子一眼,道:“回头将他们俩扔到外头睡一夜,爱喝酒就在外头好好喝去。”

太子像是注意到了母亲的目光,扭头看了一眼,赶紧将梁王要倒酒的手按住,兄弟俩将酒换成了茶。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