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仙侠 > 双龙阕

第389章 儒释道

  • 作者:梅友鱼鹅
  • 类型:武侠仙侠
  • 更新时间:02-17 12:58:39
  • 完书字数:4942

只是这次杀手营的入侵,让那些上了年纪而修无进取的弟子们煞是提心吊胆,更有其人以为是个机会。可惜三真教一脉相承的绝世奇功都不过是口传身教而已,压根就没有什么名扬江湖的镇教宝典。所以即便有想法,却没有实实在在的能耐,也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弟子们猜测一定有本绝世秘笈在三真仙人之手,或已传给三位真人之一。但后者又很快被否定,以三位真人的切实表现来看,他们与仙人相去太远了。如果真有,那也是参悟不透。这是本什么样的秘笈呢?可惜连名字都没听说过。这是否成了千载道门的尴尬!?

而摆在道藏阁中的所谓道藏倒是繁如星海,诸如什么《道德经》《阴符经》《参同契》《周易》还有《老子》、《列子》、《庄子》、《鬼谷子》、《管子》、《淮南子》、《墨子》……这些足够弟子们参悟一辈子,可也未曾有弟子因此得道成仙,甚至连悟出个小无极来都没人亲见。

夹杂于道藏中偶尔倒是能找出些前辈们悟道的心得集录,运气好的还能碰到一本某某习剑录或谁谁修行悟等薄薄的簿册,不过也是残缺不全或是随性所录,远远称不上什么秘笈。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三真仙境是否名不符实!

也怪不得易阳、易阴在问天阙得了本《阴阳气法》,哪怕练到走火入魔仍然执迷不悟。

晚饭后弟子们齐聚三清殿恳求易阳留在这里,千年的道门总得有个德高望重、再不济武功高强的人主事吧!而这些弟子中连胜过玉面鲛的人都找不出来,实在是有恐江湖人笑话。

易真人不知是有自知之明,还是自由散漫惯了,还或是只想一门思练那易阳气法。总之弟子们的一番肺腑之言,让他一句晦涩的:“有生于无,水善不争。”全都变成了一堆废话。众弟子悻悻而散,谁曾想天下第一,道门翘楚的三真教竟是这般模样,有人心下恨不得投别的山门而去。

焉不知三真先人在时,除了三位真人,就鲜有弟子面对面与他说过话,甭说恭呼一声掌教或上尊什么的,只怕是见一面也是隔得远远的。大道三千殊途同归,最终所谓仙人不就是鲜人——鲜有人见者。

想想天下多少洞天福地,谈经论道起来真不过大同小异,若说武道造化、龙虎、武当者古有仙圣,今无名流。三山五岳剑派一流,虽有宗上传衣,顶多算是宗师,打死加个大字。但真可名垂竹帛的那位想来依然不过是多少甲子之前的人和事了。如今可曾有哪个仙山玄洞有一位鲜活的被天下称作仙人的人物?

所以三真仙人那可是一块金光熠熠的金字招牌不是?也就是仙人不喜天师、国师一类虚名,甚至三真仙人四个字都是世人所赠,连姓甚名谁已无人知晓。

能与先帝称兄道弟的羽化大臣即便已仙去,他的弟子,那三位真人虽不济也是皇上钦点的问天台司天监。易真人早年宫内授大皇子殿下习武,虚名几乎与从一品的太傅齐肩,玄天奉旨南游通联海外诸国亦可谓天朝使臣……想来如今哪个山门能有此等荣尚之人?

三真观还是有名望的,只是任性、特不讲究。

冷风趁这个时候又偷偷去了趟后山,他施展轻功一身轻快,转眼穿过数座峰峦,直达那座最高的山巅方才驻足,一轮明月硕大而澄澈,上面许多弧形和圈状的凹凸或明或暗异常清楚。冷风惊叹可惜自己太过渺小,若是足够高大,一定可以在这镜月上照见自己的影子。

确定脚下就是白天那崖头,便迈到最前方,摘下面具长舒一口,感受着一股清凉之风拂面,很是清爽。此时云海静止,似烛光穿过薄冰微泛。

“前辈,你在吗?”冷风尽量压低声音,但又很用力,他不想用内力传音,这很矛盾,显然白天的事萦萦在怀,还怕声高有扰仙人。可惜眼前的云海比白天飘动着如烟的流云时更显虚无。

冷风没有重复,静静地伫立。脑中过了一遍白天的情景。之前他本想与老叫花对照一下记忆中三真仙人的模样,却发现除了一袭白色道袍和银色须发,那张脸早己模糊,正如脑海中无法分清三清的样子。

白天的情景,难道是沾了毒刺者的邪毒而产生的幻觉?但天宝确实消失了呀,冷风不由一阵头疼,如果再想下去,他害怕自己也会变成老叫花。

……

一轮皓月照一座仙山,一座仙山悬一道天梯,两侧翅趫前出的崖垠使三真山如仙鹤展翅,超摇凡尘。日月出于东跃仙峰而西落,日月之光穿透云烟照拂凡尘。山上殿阁皆是坐东而望西。

传说佛仙与道仙斗法,佛仙掇小丘成高山,暴长之时四周山崩地走,土石飞聚。小丘愈长愈大、愈长愈高几欲刺破天穹。道仙急驭巨岭展翅飞升而竞逐,巨岭飞时狂风大作,吞噬五行,它愈飞愈高将卷尽人间万物。

天怒,一道御旨变道仙为长链锁住巨岭,化佛仙为冰雪封冻高山,方才成了今日的三真山和圣山。

巧的是圣山上的殿阁都是坐西向东,两者间隔着坐北向南以儒治人的帝都皇权。儒、释、道在历史长河中经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此消彼长,终是皆被世人所纳。

独凌天下的君王,阶陛之下少不了儒士们出谋划策,拟章定典。坛宇上少不了道门中人祀天祭地,佛门中人唱经讼佛以求庇佑。更不必说达官显宦乃至寻常百姓,求仙拜佛尊儒圣人人虔恭。干脆有些地方儒、释、道共存一山,甚至一庙也已不是鲜事。

三真山东侧为望月崖,崖上建一高台。高台之高丝毫不低于西侧道藏阁的顶层,高台上还设有观天仪。

立于高台中心的冷风不知自己有没有资格去那七层楼阁中走走,不知那上面有没有关于无极之说的典藏?他的脚步却不由自主地迈向了道藏阁。

“道藏阁”三个金色小篆透着神秘与肃穆,与那红色匾额看上去浑然似一方巨印。

秦统一后,丞相李斯整理出一种通行书体。改变各国长期地域割据所形成的“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之状。故在统一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时,小篆是始皇稳统天下的又一利器。笔画圆润沉着,挺遒流畅,结体端庄严谨的小篆,可谓笔笔似铁、字字如鼎。对于儒者而言,小篆透着一种神奇而神圣的力量。因笔画复杂,形式奇古,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之后历代官方防伪的印章刻制,一直采用篆书。

“道藏阁”这三个字也是三真观唯一能体现帝王垂临的地方。当年先皇一直有个愿望,就是亲临三真仙境,甚至还笑说或会在此修道成仙,只因国事病情缠身终未遂行。唯有这透着先皇刀功劲气的三字小篆在此印证他与三真的香火因缘。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