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戏精宿主的作妖日常

第217章:女本巾帼(36)

  • 作者:乐颜妖妖
  • 类型:青春校园
  • 更新时间:04-10 18:28:23
  • 完书字数:4446

大公主话毕,整个朝堂为之一静。

不少朝臣开始琢磨大公主代替太子去亲征一事可不可行,也有的朝臣心里觉得不妥,哪有女人上战场亲征的。

皇帝也在犹豫,让他自己去那是不可能的,他怕死。

让太子去,别太子腿没折之前他舍不得,这腿折了他就更舍不得了。

他倒是可以从另外几个儿子里面挑一个去亲征,可北境递来的信是让他或太子去,为的就是他和太子两人身份不同,所代表的意义也不同。

其他几个儿子可没他和太子更能让北境的士兵安心。

不过如果是派乐昌去的话……

思及大公主在民间的盛望以及那日真龙在的祥瑞,不定派她去还真能给齐国带来好运,助北境将士击退匈奴!

越想皇帝越觉得这个主意似乎可行,但他也顾虑着从未有女人亲征战场的事例,自己若是率先同意,不定又会引来朝臣的反对和指责。

想着皇帝的视线扫过殿上的卫王,他心思一转,轻咳了一声把球踢给了卫王。

“咳咳,乐昌心中有大义啊,朕实在为难,不知皇叔觉得乐昌这个主意如何?”

卫王冷眼看着皇帝,他又岂会不懂皇帝的心思,难听些,不就是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既想同意乐昌的主意,又怕朝臣责难于他么。

对皇帝的了解越深,卫王便越是失望。

这偌大的齐国,再在他手里磋磨几年,怕是就要国将不国了。

卫王头一次有了这样清醒的认知,这个认知一经浮现,他整个人都佝偻了几分,他辜负了兄长的嘱停

沉默片刻后,卫王有了一丝妥协,他沉声道:“本王觉得乐昌的主意可校”

他很明白自己出一句话意味着什么,他看得清皇帝的想法,自然也摸得清乐昌的意图。

乐昌一旦获得亲征的机会,她将收获的是北境万千将士的支持,是举国上下的盛赞。

将士们的心最是单纯,谁对他们好,他们便忠于谁。

乐昌本就为他们募集了一百万两军饷,救他们于危难,此番若是亲征,与他们共存亡,这些将士们必会对她死心塌地。

届时她若想登上帝位,不一呼百应,起码将士们不会太过反对。

他不得不承认,论谋略和心胸,乐昌都远胜她父亲,乐昌若是男儿身,定会成为千古一帝!

卫王心中第不知多少次感慨,为何就是女儿身呢。

在卫王感慨的同时,龙椅上的皇帝爆出一阵快意的笑声:“哈哈哈,朕与皇叔不谋而合,朕也认为乐昌的主意甚好。”

“乐昌既在民间有声望,又有祥瑞之称,若是乐昌亲征去北境,定则能给我齐国,给北境带来祥瑞,助北境将士旗开得胜!诸位大臣意下如何?”

皇帝振振有词地着自己的理由,同时不忘询问大臣的意见。

部分大臣本就心中意动,见皇帝和卫王都同意了,自然齐声附和。

另有部分心有疑虑的,见多数人都赞同了,也不好跟大伙儿对着干,也跟着三三两两的附和起来。

最终,大公主亲征一事就这么定了下来,且因情况紧急,隔大公主就急匆匆的出发了。

大公主虽出发的急,但百姓们却仍自动的为大公主送起了行,直送出京城外二三里地。

在大公主离京后,杨文萱以大公主女官的身份开始频繁出现在人前,做着各种善事,偶尔施施粥,时不时地为京城百姓们修修桥铺铺路。

同时也不再隐藏自己的才学,各种诗篇文章不间断的流传出来,渐渐赢得了许多夸赞,更有不少隐世大儒因她的善名而抛开偏见读了她的诗篇和文章。

这一读,更多的赞誉开始在文人中传递,甚至有大儒扬言,杨文萱有定国安邦之才,若不是女儿身,定能成为流传千古的肱股之臣。

与杨文萱和大公主的盛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太子,人们对杨文萱和大公主有多盛赞,就对故意将腿弄折的太子有多批牛

那些不曾在朝为官的文人和大儒纷纷着文批判太子没有责任与担当,既愧为顶立地的男儿也愧为一国太子。

在暂时解决了北境危机后,朝廷百官也终于腾出空来解决太子一事了。

由朝中御史以及众多谏官带头,数不清的朝臣开始上书请求皇帝废太子,这次上书废太子的奏折比上次上书请皇帝下罪己诏的奏折更多。

看着满案的废太子的奏折,皇帝再次怒而掀桌骂道:“一群自以为是冥顽不化的老顽固!怕死乃人之常情,朕的太子不过是犯了常人都会犯的错误,这些人就揪着不放,真是吃饱了没事干!”

皇帝犯了固执己见的毛病,尹芙蓉在后宫见机同皇帝一起批判朝臣,劝着皇帝坚定自己的立场,就是不废太子。

有了美饶支持,皇帝更觉得自己有道理了,于是对上书废太子的奏折一概按下不理,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就像当初立太子一样,朝臣们总会妥协的。

然而这次他却错估了朝臣们的血性。

在皇帝数日对废太子一事保持沉默后,大半朝臣开始罢朝了。

皇帝心里有些慌,尹芙蓉却隐晦地提醒皇帝当初立太子时这些朝臣不也罢朝了吗,最后朝臣们还不是乖乖上朝了。

皇子一想也是,而且他发现这次罢朝的和上次反对立太子罢朝的差不多是同一批人,有了这一发现,皇帝顿时就没那么慌了。

皇帝和朝臣们相互对峙着,这一对峙,竟就对峙了半月有余,朝野上下累积了大量事物无人处理,京城百姓也怨声载道,逐渐有皇帝是昏君,郑贵妃是祸国妖妃的言论于百姓和文人口中流传。

这下皇帝坐不住了,他开始回想,似乎当初立太子时这些朝臣也就罢朝了两三,就乖乖回来上朝了,怎的这次竟罢朝了这么久?

更让皇帝惊恐的是那些罢朝的官员们居然开始上书乞骸骨,给他递辞官奏折了!

朝廷朝廷,有朝臣才能称之为朝廷,若是没有朝臣,他这个皇帝做给谁看?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