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大明郡王传

第37章 37.送信

  • 作者:花暖房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8-14 05:06:54
  • 完书字数:3840

“给姐姐请安。前儿了,妹妹听说宫里最流行的韩氏发髻,亲自特绘制了发髻草图,送给姐姐。”朱瞻基侧妃的孙氏笑盈盈地将草图奉与太孙妃。

“妹妹绘的图果然精致。”太孙妃胡氏没有接过来,只瞄了一眼,淡然地说。

孙妃讪讪地将图纸放到炕桌上,继续笑言道:“姐姐有所不知,前儿个妹妹入宫见到宫中女子都梳着这种发髻,妹妹觉得好看,就想送给姐姐,博姐姐一笑。”说着便递了眼色,小丫鬟将一个嵌着螺钿及各色宝石的漆盒放在太孙妃的手旁。

“姐姐,您看看这些都是朝鲜国里宫廷女子戴的头饰。妹妹觉得十分好看,想送给姐姐,也教姐姐欢颜。”孙妃的脸上露出那种好东西与亲姐姐分享的笑容来。

太孙妃被她说动了,瞥了一眼盒内的头饰,心里暗想,这些发簪样式很新奇,同样是凤钗,朝鲜国的匠人做出来的与我们的确不同。明宫的银匠锻造的凤凰气势十足,戴在头上似欲翱翔九天之上。朝鲜国的凤钗倒如温柔可人的女子,从容娴静地坐在枝头。“果然是好钗,妹妹费心了。”太孙妃笑道。

孙妃坐着与太子妃聊了一会儿便告退了。侍女玉荔收拾茶盏,瞥了一眼盒内的饰物,对太孙妃道:“娘娘,奴婢斗胆,孙妃送来这些东西,必是没存好心。”

“哦?怎么说?”太孙妃抿了口茶笑问道。

“上次她来说府里有什么香,结果主子为了肃清府里的妖女,却得罪了殿下。可她呢,坐收渔利。奴婢为主子鸣不平啊!”玉荔忠心地说。

“傻丫头,你说的我何尝不知。这些话若传到殿下那里,又不知会生出什么事儿来。”胡氏淡淡地说,“把它收了吧”。

“是。”玉荔将图纸叠好放入盒内,捧着盒子出去了。

且说,她放好盒子,准备去厨房煎药,正碰到元华和弟弟元枚入府。元枚见了玉荔,亲切地喊了声:“荔姐姐好。”

玉荔向二人问安,元枚用目光询问元华,见到哥哥微微点头,笑着停下来与玉荔话家常。元华独自去书房找长孙殿下去了。

“二公子如今越发俊逸,也随大公子为殿下奔劳了。这几日,二公子在忙些什么?”玉荔笑道。元家与胡家本是世交,元枚小时候也受到胡家的照顾,自然与玉荔熟络些。

“多谢荔姐姐夸赞。不过,跟大哥学着办事而已。姐姐脸上为何愁容不展?”元枚问道。

玉荔信得过他,便将自己的忧虑说与他听。“不必姐姐忧心。如今皇上的确宠爱韩妃,宫中也流行起她家乡的器物、佩饰。我听说,皇上还喜欢韩妃亲手做的朝鲜国小食。这教我想起大唐时,文成公主入藏,想必也在宫廷内掀起一阵汉风吧!”元枚笑道。

玉荔听了释然,夸赞道:“二公子果然博古通今,和你说说,我这心踏实多了。”

二人闲叙几句家常,便道别各自忙去了。

翌日早朝后,朱瞻基去东宫看望母亲张氏。“儿臣给母亲请安。这几日母亲的身体可好?”

“好,我一切都好。”太子妃见了儿子,心里欢喜,让他坐在自己身边,笑问道:“我的两个儿媳妇可好?怎么过门许多年,也不见有个动静呢?”

“母亲……”朱瞻基虽知母亲关心,但这个问题实在不是自己能自主的。

“好了,好了,都跟着你皇爷爷去蒙古征战,倒害羞后庭之事了。”张氏笑道。

“母亲,最近可见到埈儿了?”朱瞻基一则想转移话题,二则他许久未见自己的二弟朱瞻埈了。

“听你父亲说,埈儿这些日子可忙了。你皇爷爷准备迁都燕京,先派他去各位皇叔那里商议此事。”张氏笑着说,“埈儿从小性子莽了些,为娘还有些担心,怕他惹出什么事来。”

“母亲不必多虑,埈儿跟着父亲多年,行事只有分寸。”朱瞻基劝慰道。

“别的皇叔,为娘的都不担心。唯独那一个……”张氏伸手比划了一个“二”字,脸上洋溢的笑像受惊的雀儿一下子飞的没了踪影。

朱瞻基心里清楚母亲此言所指,继续安慰她,“母亲,儿子们如今已经成人,学会了与皇叔们的相处之道。儿子听善祥念道,过几日是母亲的寿辰,已备好寿礼。儿臣记得母亲最喜欢荷花酒,也早已命人备了一百坛,孝敬母亲。”

“好,好,还是我儿想得周到。”张氏转忧为喜,又与他闲叙家常。一炷香功夫,朱瞻基辞别母亲,准备出宫去了。

“什么?芸姑娘被关进地牢了?”朱瞻基听了元华的禀报,他便从马车上跳下来。“这入宫没几日,怎么引起皇爷爷的注意了?这丫头,还真是不消停。”他心里暗想。

“殿下请息怒。”元华便一五一十地将宫中所发生的事告知朱瞻基。

“这丫头胆子可真不小,入宫前告诉她的,全当耳旁风。”朱瞻基冷笑道。

“如今该怎么办呢?”元华忧心地问道。

“你小子,该不是动了凡心?”朱瞻基打趣道。

“属下不敢,望殿下明鉴。”元华一本正经地说。

“好了,好了,容我想想……”朱瞻基复上了马车,又命他到金侍郎府上送信。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