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铁腕

225 【最大的赢家】

  • 作者:过河老卒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13 09:42:34
  • 完书字数:8946

【请牢记本站域名“”,或者在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

225【最大的赢家】

英军从阿尔芒蒂埃尔撤退到阿兹布鲁克之后,德军距离敦刻尔克只有三十六公里,比利时集团军和英第2集团军有被分割包围在新港—敦刻尔克地区的危险。

大英帝国的将领们终于低下高傲的头颅,在协约**总司令福煦将军出“蒂埃里堡会议”邀请之后,距离会议地点最远的黑格元帅带着他的参谋长威尔逊将军“冒着生命危险”乘坐一架汉德利.佩吉o—1oo型轰炸机匆匆赶来。在与福煦简单会晤后,在协约**总司令的极力建议下,英国远征军总司令的手与中国远征军总司令的手握在一起。

只是,两双手的主人在年龄上的差距近三十年,肤色差别也是白皙的白色和古铜的黄色。养尊处优的道格拉斯.黑格元帅与经常在训练场上与官兵们一起mo爬滚打的石铿将军之间,差异实在太大,好在他们能够在作战室的地图和沙盘前找到共同话题。

黑格仔细地看过中国远征军参谋部新拟制出来的战役想定地图,地图上的英军态势已经是岌岌可危了,事实比地图上标示出来的还要糟糕一些,因为大多数英军师已经残破,急需时间补充整顿。此时,如果位于侧后方的法国第六集团那几个师一调走,恐怕……从英国远征军的利益、从协约**的共同利益出,英军的防区必须稳固,作为援军的法第第6集团军的4个师不能从英军防区撤走。即便中国人已经提出警告——“德军将在香巴尼起一次大规模的佯攻。”

“上将阁下,我的参谋长威尔逊将军在4月1o日、19日两次提出掘开运河淹没敦刻尔克地区,以阻止德国人的ting进。当时的情势确实很危险,很危险英军已经身陷绝境虽然德国人的进攻势头被英勇的英国远征军阻止了,但德国人随时都可能起新的进攻。”

黑格需要略略仰着头才能看清年轻的中国将军的脸,这让他很不舒服,却在得知福煦支持中国将军的战役想定之后,不得不试图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改变中国将军的一些想法,在英国远征军稳定住战线,得到兵员补充之前,不能bsp;

“您也清楚地提出,德军可能在埃纳河起的进攻是一次佯攻,德军的进攻重点还是在佛兰德地区的英军阵线上。因此,调动法第6集团军的第1o集团军到埃纳河战区,正中了德国佬的诡计。唔……上将阁下,是否可以chou调英国远征军的四个新补充师到埃纳河战区?”

石铿保持着礼貌的微笑走到沙盘前,接过作战处主任参谋递来的指挥bang,指点着瓦兹河西岸的努瓦荣,说:“尊敬的元帅,如果您把德军的佯攻仅仅看作是佯攻的话,就应该看到德军如果在谢曼—德—达姆山脊,包括马尔梅松台地地区获得突破的话,在努瓦荣的德18集团军就会起强渡瓦兹河战役,配合正面的第7集团军夺取苏瓦松、贡比涅。如果德军达到此目的,德军就能威胁到马恩河,威胁到巴黎。此时,鲁登道夫还会把佯攻看作是佯攻吗?我认为,既然您和我以及福煦将军都认为德军的重点目标是佛兰德战区,那我们为何要跟着鲁登道夫的指挥bang走呢?我们为何不努力让德军陷在佯攻方向上不得chou身,从而没有足够的兵力起新一次佛兰德战役呢?从3月开始,主动权就在德军手里,如何夺回主动权?我认为,利用德军可能在香巴尼的埃纳河地区起的佯攻拖住德军预备队,打1uan鲁登道夫的全盘战略,是协约**赢得主动权的最佳时机。”

掌控主动权?

这……恐怕是协约**总司令福煦将军梦寐以求的狡猾的中国人就是看准了福煦的心理,提出这个“掌握主动权”的计划,其实质就是从英军防区chou调重要的法第第6集团军一部,以加强埃纳河一线。

空虚的、hun1uan的英国远征军不能失去这些法国援军一旦福煦和中国将军“争取主动权”的想法破产,德军肯定会对英军第第3集团军结合部阿腊斯起钳形攻势,抹平突出部,从而chou调更多的部队起对敦刻尔克的进攻。因此,今天的英军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援军身为英国远征军总司令,绝对不允许一兵一卒从英军阵线上被bsp;心里这么想着,黑格脸上却做出凝重的、思索的、偶尔点头“嗯嗯”有声表示认可的样子。

年轻的中国将军赢得了两场微不足道的战役胜利,却狂妄到要在德军占据主动的战争中赢取主动权,不可思议年轻人啊,似乎总是这样的,无论是东方的石铿将军还是英国的那位坦克mi富勒上校,这些年轻军官们的心脏总是雄心勃勃地跳动着,想要把富于战争经验的老一辈军人推开

“那么……元帅阁下是答应从伊普雷—利斯河谷地区chou出法第六集团军的四个师喽?”

“不不不我认为还是从英第五集团军chou调力量到埃纳河战区为宜。谢曼—德—达姆地区由山脊、河谷,利于防守,适合将一些不够坚强的部队锻炼得坚强起来。”

这也叫理由?石铿心中暗笑,英国佬的陆军元帅不过如此啊

纵观第一季度的大战,德国人始终掌握着主动权。掌握主动权的德国人可以决定在何处起攻击,协约**却只能被动地应对,这种局面持续下去的结果是战争被人为地拉长了,而非双方真实力量的体现。以后,军事评论家们会说,优秀军事家鲁登道夫成功地用弱势的德军占据了欧战的主动权;而笨拙的英国佬黑格却墨守成规地像一头老实听话的黄牛一般,乖乖地被鲁登道夫牵着鼻子走对于在前线作战的官兵们来说,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组织良好的进攻和被动防御之间,进攻付出的伤亡小、战果大;被动防御者往往会在阵地上遭受数以百吨计的炮弹蹂躏,伤亡惨重不说,还往往无法坚守阵地。

进攻,进攻石铿提倡的进攻与法国人霞飞、尼维尔提倡的进攻完全不同。石铿是凿子战术,攻破一点后向两侧展,突击队以迂回机动避开敌军坚固阵地,直捣纵深。法国人的进攻战术却是一个作战面的平推,所谓平推就是在作战面上平均分配兵力和火器,而非集中所有力量于一点。

因此,法军进攻作战如果成功,就是战线的整体推进多少公里,德国人整体撤退多少公里;而石铿的进攻作战成功,就是德军在某个战区的核心防御体系被击破,德军被歼灭多少多少…….

话又说回来,英国远征军在欧战中的表现,除了坦克的使用外,往往比法国人还差。

差在哪里?决策者的脑子

石铿原本就不指望能帮助福煦从黑格手里“讨回”第六集团军的四个师,那样,对中国远征军在此战中的目的达成不利。英国人越固执,法国人承担的压力越大,英法两军的站否表现越糟糕,中国远征军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凸显出来。未来的凡尔赛会议还敢无视中国吗?中国代表们还会因为中国没有出兵而不能理直气壮地争取本国利益吗?

向刘长鸣递去一个眼色之后,石铿用尽量委婉的,会让黑格无视的语气继续要求“讨回四个师的法军”。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当福煦将军、法国陆军总司令贝当将军和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将军带着一群翻译军官来到之时,石铿作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耸耸肩膀。

黑格则显得意气风,他扯着两位法国将军到地图前,挥舞着手臂说:“石铿将军阁下与我都认为,德军在埃纳河战区起佯攻的规模不会太大,他们的注意力在阿腊斯,在阿兹布鲁克。因此,英军阵线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粉碎德军的进攻企图之后立即起反击,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福煦询问的目光停滞在石铿脸上,石铿摇头苦笑。

福煦希望石铿能够坚持自己的判断和主张,在黑格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时候,出声道:“石铿将军阁下,在您的提出的战役预案中有两个推论,是吧?”

“是的。”石铿不得不重新拿起指挥bang走到地图前,说:“德军要继续保持主动,就必须起连续的进攻。在三月的皮卡尔迪攻势和四月的佛兰德攻势之后,王储集团军群经过连月作战已经疲惫,需要时间休整补充。因此,我们未来将要面对的是皇太子集团军群。皇太子集团军群起攻势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直接在当面的埃纳河实施突破作战,并在右翼的第18集团军协助下,把门g蒂迪埃——努瓦荣突出部扩大成为门g蒂迪埃——兰斯突出部,成为一条新的战线;第二,chou调生力军加强王储集团军群,以便王储集团军群在阿腊斯起钳形攻势,拉平战线,再集中力量向海峡突破,力争歼灭比利时集团军和英第2集团军。”

英、法、美将军们都点头认可石铿的判断。

“我的对策是以完整的法第六集团军巩固埃纳河战区,以中国远征军作为第六集团军作战方向的预备队;同时,英军应该立即在作战正面上动前沿战斗,调整英、德两军的态势,继续疲惫德王储集团军群,使之无法或者推迟起阿腊斯战役。美军则以三个师以上的兵力开赴佛兰德—皮卡尔迪前线之侧后,作为法第六集团军四个师归建之后的英军预备队……”

“我反对”潘兴将军上前一步道:“美国远征军已经有六十万兵力在法国,虽然大部分没有完成适应xing战术训练,但是,美国远征军仍然应当以一个整体出现的战场上。无论是加入ca集团军还是作为英军预备队,美国远征军都不愿意担任无关紧要的配角。”

潘兴的态度是蒋方震和哈伯德谈话之后的必然。石铿也不想带着美国佬玩,反而要在暗地里支持潘兴,以此作为中美关系在欧战战场上的良好开端。他趁此机会打住了后面的话,装出一副无可奈何、请协约**总司令福煦将军话裁定的表情。

福煦原指望通过中国远征军参谋部的“正确”战略论证来推动协约**之间的密切合作,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协约**总司令。可现实却明白无误的表示——福煦将军要真正掌握几百万协约**的指挥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在这段路上,法国人不能指望一心保卫海峡,保卫退路和补给通道的英国人;也不能指望没有战斗经验的六十万美军;只能依靠中国远征军在埃纳河一线与不完整的第六集团军配合,打一场漂亮的胜仗给英美军队看看。

惟有如此,协约国家才能真正地在战场上联合起来。

随后展开的协约各**队总司令的会谈并未取得满意的结果。美军将稍微靠前布置,继续没完没了的适应xing训练,其中两个美军师部署在维莱克特雷森林西南边缘,作为中国远征军在瓦兹河东贡比涅森林的第一师与总部之间的联接点,仅仅是联接点而已。英国远征军总司令部还将掌握法第第6集团军四个师的指挥权,付出的代价是把在德军三月攻势中遭受重创的四个英军师调到谢曼-德-达姆山脊的北部,接受法第六集团军歇根纳将军的指挥,担任防御任务。中国远征军原地不动,第一师在适当时候撤回蒂埃里堡,由一个美军师接替贡比涅的瓦兹河东防线。

在1918年4月3o日,福煦将军能够做到的也就仅此而已了。

蒂埃里堡会议,最大的赢家不是黑格,因为疲惫的英军在石铿的建议下,将组织不少于三场小规模的攻势,调整伊普雷、利斯河谷后方的阿兹布鲁克和阿腊斯一线的前沿态势,为协约**大举反攻或者是防御德军的未来攻势作准备。当然也不是至今在战场上挥作用的美军,在英法两国将军们眼里,六十万美军还需通过实战检验,一如中国远征军在去年十月以前那般。法国人福煦和贝当也不是赢家,他们指挥下的法军散布在从海峡到法瑞边境的整条战线上,难以捏成拳头改变战局。

等客人走后,石铿和蒋方震以及参谋部的幕僚们笑作一团,随即以更认真、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战斗准备之中。

(【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