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铁腕

115 【中央的算盘】

  • 作者:过河老卒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13 09:41:44
  • 完书字数:10800

115中央的算盘

两百元的月薪高不高?

对于一名在上海滩拉黄包车过活的男人来说,这相当于全年的收入,基本可以养家糊口了。对于盛行于沪上的贵族女校来说,两百元是一期的学费。对从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系毕业的王翰达来说也算不得什么。

现在的他如果选择立即就业,最起码可以在洋行中谋取一份月薪超过两百元的职位。再者,嘉兴王家在上海滩虽然算不得什么豪门富户,却能供大学毕业后的王翰达去美国留学深造,恐怕每个月的花销最少也是两百元的倍数吧?

但王翰达却像着了魔一般,石铿前脚驱车离去,他后脚就出了门。他先找了几个附近的同学,又分头去联络各自相熟、交好的同学。到了晚间,王翰达租住的石库门二楼里挤满了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们,却一个个安安静静地坐着,倾听王翰达解说某将军在四川某旮旯里施行的开发计划。

悠久丰富的历史、曾经灿烂的文化、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浸润和悲惨的现实,让中国新式青年们的胸腔中燃烧着炽烈的火焰,他们渴望改变中国落后挨打、民族愚昧混沌的现状,渴望一展抱负、实现理想,渴望以身许国、报效国家……可残酷的现实让他们颇有报国无门之感。

此时,激动得挥舞着手臂演讲江永特区建设规划的王翰达,似乎用他的热情和并未阐述清楚的计划打开了一扇门,至少让在此时此地的三十多名同学看到了门内蕴含的希望。

人才,各式各样的人才,似乎只要是人才就能在江永特区找到位置。比如经济系的王翰达,他已经在江永特区专署得到一个经济研究员的衔头,每月两百元的薪水放在上海不算什么,却是蔡锷大将军在护国战争中实领月薪的五倍,是第四混成旅旅长石铿少将目前实领薪水的十倍!这……证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贫弱的中国急切地需要人才!

大学生不需要去了解更多。

他们知道袁世凯不会仅仅拿四十元一个月的薪水,也知道段祺瑞和各地大大小小的督军、护军使、镇守使、师长、旅长们不会仅仅只拿十块大洋的月薪!他们都是身家巨万!

王翰达的简单描述是令人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

“……石将军的夫人,一位沉默寡言甚至面对上海的街市面露怯色的年轻女子,全身除了一领旗袍之外没有一件像样的首饰!蔡锷将军和蒋百里将军,以他们的身份地位在上海居然没有寓所,还需寄宿于哈同花园。他们衣着与石铿将军一般的简朴,除了制服之外还是制服!有这样的将军们,我不敢说江永特区的未来有多么美好,却敢说那里必然我等能够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最佳所在!同学们,出洋深造好不好?好!我也想出洋!可是我们国家正待发展,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因此,我宁愿在江永特区建设出模样来之后再出洋深造,那时候学成归来,我们才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施展本领!”

“哗哗”的掌声响起,惊得石库门里的邻居们纷纷探头来看,当他们发现是一群精力旺盛到找不到地儿发泄的青年学生时,只能在瘪瘪嘴后关紧了门窗。

王翰达抬手示意,掌声停歇后,他向左右指了指,示意同学们保持相对的安静。

“刚刚大学毕业,对国家毫无贡献,自身事业毫无建树的我拿两百元的月薪,在护国战场上浴血奋战、战功赫赫的石铿将军拿十块钱的月薪,我的脸在发烧,心口在发闷、生疼!却也体会到石铿将军对我们这些人的爱护之情!表明他对我们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士为知己者死!我王翰达虽然不才,却宁愿为石铿将军麾下的一名死士!两百元薪水要拿,我将全部捐献给江永特区举办教育、实业、交通。在我看来,出洋是深造,去偏僻的江永特区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洗礼和深造!”

急忙示意不必鼓掌后,王翰达结束了极富煽动力的演说,心平气和地道:“现在,愿意加入江永特区建设队伍的同学请举手,石铿将军说,来者欢迎、不来者绝不勉强,希望他们在留洋深造过后回到祖国,报效国家,届时,江永特区的大门依然为他们敞开着!”

“我去!”

“我报名!”

“学医的,石将军要不要?”

“我学西方文学的,能行吗?”

石铿没有看错王翰达,敏锐的观察力、睿智的头脑、桀骜却富于热情的性格……似乎青年知识分子具有的特质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一番鼓动之后,到场的三十四名同学全部表示愿意赴四川江永特区服务并登记在册。当然,不能指望所有人都不反悔,也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战胜家人必然的阻挡而顺利成行。

嘱咐各人再去联络震旦学院、南洋公学、沪江大学、交通大学等沪上知名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后,会议散去。王翰达留下了六名好友,分别是同系的许立彰,医学院的杨雨平、冷瑜,文学院的李继、张绍华。其中,李继已经被《申报》录用为见习记者,冷瑜进入法租界的广慈医院挂了外科医生的牌子,许立彰则受聘于浙商银行任信贷见习助理。

石铿要办报、办学,要充实第四混成旅军医队和平时的江津陆军医院,还要办银行、办实业,鼓励工商……这些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都将在一片白纸般的江永特区发挥出莫大的作用,甚至是某一方的拓路者。

“各位,咱们同学数年,彼此同气连枝、相处莫逆。如今俱都作出了去四川的选择,对我们的人生道路来说,这是一个转折点,一个最为重大的决定。我想再问问大家,究竟想好没有?真的要放弃在上海或者海外的优裕生活条件去四川服务、创业、吃苦吗?”

“文坚,你都决定了,凭什么认为我就不能吃苦?就不能心怀国家?”李继微笑着反问了一句,不等王翰达回答,又说:“投身报业,我就是想用笔杆子揭露这个社会的不公和腐朽,就是要把三民主义思想传遍全国!在《申报》工作,面对的是已经接受或者不再反对民主革命的群体,而进入闭塞的四川工作,我想我的作用会更大一些!文坚,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你啊,嘴皮子和笔杆子一样利索,我说不过你。”王翰达推了推鼻梁上的近视眼镜,又问:“子继兄,你家里就舍得你一根独苗远游四川?”

“我不会偷跑啊?”李继白了王翰达一眼,不屑一顾的样子。

王翰达又向其他人问道:“你们呢?冷学谨,你不会舍不得那外科医生的招牌吧?啧啧,月薪五、六百,抵得上蔡锷上将军的薪水了。”

冷瑜也给王翰达一个白眼道:“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到那里都一样,再说我家也不差我这点钱,去就去,少废话!”

张绍华见王翰达的目光转到自己身上,忙摆手道:“别问我,就算是去教小学堂我也决不反悔!”

“那……明天我带你们去见石铿将军,他虽说是旅长了,年纪却比我们大不了两岁。”

自从前清政府开始改革陆军以后,二、三十岁就当将军就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比如蔡锷将军三十一岁时授中将军衔,三十二岁时加衔上将并授将军府昭威上将军号。当然,石铿是从护国战场的尸山血海中搏杀出来的,与那些留学日本陆士后回国就当将军的人相比,这个少将军衔的含金量显然要高得多。也因此受到王翰达等一班青年学生的格外尊重。

北京,总理府。

四川督军罗佩金的整编方案刚刚呈交陆军部,段祺瑞就召来手下亲信将领徐树铮、靳云鹏会议。

“总理,从罗熔轩的这份方案里,卑职倒是看出一些苗头来。”靳云鹏曾与罗佩金共事,对其有相当的了解,再看到这份方案,心中有了底气。“他既想执行滇唐的命令,又想示好于中央,以期得到总理的支持,还想抚平川军中颇具实力的1、2、3师。这种几面讨好却捡软柿子捏的做法,到头来是四面得罪的下场。以卑职来看,他以在川滇军、黔军为**编制,却把川军全数编入地方部队厉行裁撤,就等于要国府认定滇军、黔军常驻四川的事实;又要身为主人的川军甘居其下,试问天下哪有这般便宜事呢?”

顿了顿,靳云鹏又说:“此案看似未动刘存厚等人的根本,却在兔死狐悲之下,难免因第四师的裁散引发怨气。卑职可以断定,此案一旦宣布实施,川省必然陷入大乱之中!”

见借编整在四川各军挑起矛盾之策已经收效,段祺瑞颇得意的点点头,问:“翼青,你说说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之?”

“又铮兄,您的意见呢?”靳云鹏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向五官有些紧凑,显出一副精明强悍之色的陆军部次长徐树铮。目前,靳云鹏想得到实权之位,还需处理好与徐某人之间的关系,在总理面前不可过多表现,以免惹徐树铮不满。

徐树铮很友善地看了知情识趣的靳云鹏一眼,说:“泉公,我以为此事暂且不予答复为宜。让罗熔轩摸不清国府的真实意图,自乱方寸而行鲁莽操切之事,也等四川的主客军矛盾进一步酝酿、激化,静观川军各部的反应。待时机成熟时,我们就此计划照准颁行,罗佩金势必激起川军各部的群起而攻!”

段祺瑞点点头,他也正是这个意思。

“另有三件事向泉公禀报。第一,石铿回电,将尽力劝说蔡松坡来京养病;第二,胡文澜昨日来访卑职,想要替刘存厚说话,职部没有过多理会,三、两句后就将其打发走了;第三件事乃是马玉均报告,刘存厚派其部下中校参谋刘成田到永川讨要子弹。此三件事都与川局密切相关,看来,如果蔡锷一旦抵达北京受我控制,刘存厚将束缚尽去,准备大打出手了!”

“蔡松坡吃过袁大头的亏,怎么可能再来北京当政治俘虏呢?石铿是劝不动他的!”段祺瑞摇头说完,又显出一丝微笑道:“又铮,电令石铿,噢……他在上海……那就告诉马玉均,刘存厚要多少子弹都给,陆军部会如数补发给第四混成旅。翼青,你与刘存厚是有交情的,想必在胡文澜受挫于又铮后,他必然会设法通过关系找上你。他如有所需你一并应承下来,还要告诉他,中央不愿意看到一个受制于滇黔的四川,只要他忠诚于中央政府,未来的四川督军之位就非他莫属啦!这位仁兄有了中央支持的底气之后,恐怕就会摩拳擦掌、蠢蠢欲动了。”

靳云鹏恭敬地问道:“那……川军第一师周凤池(道刚)那边如何对应?他可是蔡锷推荐的人,属于进步党一系。”

“如果能够挑起刘、罗之战,戴戡和进步党会作何感想?”段祺瑞的眼中精光四射,自信满满地道:“我看,一心谋取川省军政大权的梁启超、戴戡、张澜等人巴不得川、滇军混战一场才好!战前,他们会两面挑唆;战中,他们会假作公允出面调停以博取人望;战后,他们会与胜者争夺利益,达到使戴戡出任督军之目的。而那周凤池既然靠拢进步党,麾下将士虑及唇亡齿寒的态度也将左右其决断,加之进步党又有此心意,他的第一师和钟体道的第三师与第二师协同作战、对抗滇军的可能性为最大。由此,川军以三个主力师近四万之众对付在川滇军两万人,特别是罗佩金身在成都却仅有两旅兵力,刘存厚还是颇有胜算的!此战如胜,川内必然形成团结一致、排斥客军的风潮,即便周凤池和钟体道受进步党影响,却也不敢不从民意、军心。对此,国府方面当然要抱持不偏不倚的态度,交战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再投进步党所好,以戴戡出面善后,激起黔军与川军、滇军的矛盾,再打他一场。以黔军不足两旅的兵力对抗川军……”

见两位得力部下心领神会的模样,段祺瑞益发得意地说道:“哼哼,梁启超和戴戡再无军事实力与中央叫板了!届时,由川籍官兵为主的中央陆军第四混成旅收拾乱局就水到渠成。又铮、翼青,你们觉得此策如何?”

靳云鹏立即献上马屁:“泉公高明。”

徐树铮则不然,他想了想,说:“石铿虽然掌握了精锐之第四混成旅,奈何他资历尚浅,除了战将之名外,在地方政务方面尚无突出成绩。因此,卑职以为石铿难当四川善后重任。还需以老成持重之人担任督军,以地方有名望之士担任省长,以石铿会办军务,率部卫戍省会即可。”

“嗯!”段祺瑞点头称是,看向徐树铮的目光中充满了赞赏之情。

靳云鹏这才理会到在总理面前立身处事的真妙之处——单靠拍马屁不行,还需拿出真本事来!

“泉公,驱逐滇黔军出川乃是第一步,切实控制四川为第二步,第三步应以四川为前进基地,平定云、贵两省,切实收西南军政大权于中央。在此既定目标下,中央就不能不考虑在川省混战之时滇唐的反应以及如何遏制滇唐的势力扩张?”

“嗯!”段祺瑞这一次把欣赏的目光给了靳云鹏。

“总理,上海石铿来电!”总理府机要副官武从龙在门口立正报告。得到段祺瑞的点头许可后大步上前,念道:“中央国务院、陆军部钧鉴,职部石铿客居上海数日,得悉沪上、东南诸省鸦片泰半来自云贵两省,思之前番滇军以鸦片充为军饷一事,方悟滇省以一隅僻壤敌中央之奥妙皆在于鸦片。如切断鸦片运销之途,无异断去滇唐军饷来援。职部请命组建水警队专事查缉,以收实效!”

“看,及时雨呐!”段祺瑞挥退机要副官,笑道:“如此可见,石铿之心确系维护中央的!二位,对石铿之提议作何想啊?”

靳云鹏向徐树铮微微欠身示意。

徐树铮道:“泉公,此议可行。石铿以鸦片之毒可以提兵威胁赵又新、唐继尧,又提出此议,可见其对鸦片乃是深恶痛绝,缉查必定得力。中央倒是愿意坐观其成,查禁鸦片倒是其次,削弱滇唐实力才是真意。”

“卑职附议。”

“又铮,你下去后立即拟定个名义、番号、编制办法,给石铿尽快发下去。”

靳云鹏急忙提醒:“泉公,组建水警队需要快船、枪械、人员,费用恐怕不菲吧?”

钱?这东西在如今的中央政府是紧缺之物。段祺瑞略一沉吟,道:“让石铿先行设法办下去,所查禁缴获之鸦片给他两成作为水警队用度。”

靳云鹏本能地想拍马屁,又想起方才所悟,乃起身立正,中气十足地应力一声——“是!”

段、徐、靳三人都未曾想起,既然石铿如此憎恨鸦片,又怎么可能像别人一样,视查禁鸦片的提成为肥肉呢?所谓以己度人,恐怕莫过于如此了……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