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重生之铁血权妃

第115章 致命秘密

  • 作者:故里
  • 类型:青春校园
  • 更新时间:07-13 07:12:33
  • 完书字数:4526

“关府有个巨大的地窖,里头集聚了世间宝物,应有尽有,堪比半个国库,试问,如若他清白,哪来这么多的财富?”

“还有,他大肆引进剑南道暴徒收在麾下,纵容他们残害城中百姓,致无数人背井离乡,是清官所为?”

“官官相护勾搭成奸,屯兵意欲谋反,诛他九族足否?”

伏昭听完他的话,心头一阵发凉。

这一桩桩,一件件,要是真如他所说,那关浩,岂是一死能够谢罪的?株连九族尚且不够。

也难怪他的母亲和妻子选择正义灭亲,是在绝望中,试图为一族求个生路的挣扎啊。

伏昭挑眉问他:“那你呢,杀关浩总不会是为了匡扶正义,为民除害,这我是不信的。”

匡月楼静默了许久,尔后慢慢地开声道:“你可知,侠盗匡月楼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

伏昭惊问:“两个?”

“对,我兄长久居东山,以劫富济贫为乐,他从不偷盗良家,只偷为富不仁的富贵人家,及贪官污吏。”

“两月前,有一日兄长回来告诉我,关府地窖里有座金山银山,取之不尽,关浩表面上满口仁义声声为民,其实是个伪君子,他要一点点搬空关府,散给东山百姓。”

“我自知东山事乱,多次规劝兄长莫要趟这趟浑水,兄长明面上应了我话,暗地里多次出入关府,直到那一日,我深夜被他叫醒,见他满身是血性命垂危,才知道大祸将至。”

匡月楼说这些的时候,嘴唇在微微颤动,几次忍着泪,声音越发暗哑:“他临死之际,只来得及交给我一个方匣子,那是他冒死从官府偷出来的,里头,是关浩谋反的罪证。”

“兄长死后,我连丧礼都不敢给他办,关浩紧闭城门四处搜索匡月楼,我如同过街老鼠,便躲入了鬼市,在看了匣子里的东西之后,我心生一计,找上了东山刺史崔千明。”

伏昭忙问道:“这与崔千明有何干系?”

“兄长曾和我说过,他进入关府,好巧不巧的,见过崔千明和关浩暗中密谋,他们本来是一伙的,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忽然反目了。”

“关浩和崔千明都不知道侠盗匡月楼原是两个人,没人知道我兄长已经死了,我骗崔千明说,关浩收集了他的罪证,藏在一个方匣子之中,意传到建康,崔千明一下就慌了,命我去偷出匣子,并且和关浩的关系愈发恶化,你们也听说了,关浩的儿子死了,是崔千明干的。”

“那不过是个几岁的孩子,你要杀的是关浩,何必要让孩子赔上性命?”伏昭忍不住低声训斥。

匡月楼垂了垂眼帘,声音轻了,“非我所愿,那孩子是替他父亲挡了毒。”

“你下的毒?”

“不是我,是崔千明。”匡月楼反驳道:“他在关府有暗线,那人在关浩的糕点里下了毒,关浩一向谨慎,未经下人试毒的东西绝不进口,糕点放在那一直没动,没想到那孩子去书房找父亲,关浩没注意,那孩子吃了糕点,当即身亡,无药可治。”

伏昭难免有些心痛,怪不得关浩的母亲和妻子那么恨关浩,想来,孩子的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说到底,你也是凶手。”伏昭冷哼了一声,“为了杀关浩,你让一个孩子成了牺牲品。”

“你要这么说,我也认。”匡月楼凉薄地笑了笑:“天道向来如此,父债子偿,若他关浩是个好东西,也不至于迁罪子女,你说呢?”

伏昭一时无话,只是可惜了那孩子,可惜了关府上下。

“你知道为什么关府上下戒严吗?因为要关浩死的,是东山权贵,不只崔千明,还有……”

匡月楼话到这里,顿了一下才继续:“关浩早就已经被架空了,东山不是他能控制得了,而且,他还会死在这里头。”

“他自知大势将去,不得已之下才开关大肆引进剑南道暴徒,是为了自保,他也算是个聪明的。”

“此话怎讲?”

“暴徒在城中大肆打砸抢掠,城中百姓自会四处逃亡,东山权贵能在东山一手遮天,却不能阻止逃出东山的百姓把东山之事散播开,如此,东山的事再也藏不住了,瞧,东山王这不赶紧上书朝廷,将军才有机会到了这里来?”

伏昭心头一惊,忙起身来,略是尊重作揖,“多谢指点。”

她向来礼让贤士,匡月楼虽出身草芥,可他并不是无知之徒。

现在他能知而不言,倒是个有义之徒。

“将军礼贤下士,也不枉我此一番话。”匡月楼语气缓和了许多,道:“这是兄长从关浩那里偷来的,我一直随身带着,希望你和东山这些人不一样。”

他眸色暗了下来,沉声道:“东山乱了这么久,想来兄长要看到的,也是东山百姓安定。”

伏昭接过匣子,暗红色方形匣子甚是精致,打开后,里头薄薄一张密函,上头只有一句话。

“五月十三,西岐兵至,起事可成。”

落款处无姓名,只有一个圆形印雕,中间是梅花图样,瞧着煞是简洁精致,不失大气。

“五月十三,五月十三。”

伏昭低声念着这个时日,忽然脑中一声巨响,恍惚间,骇然失色。

活了两世,她自然之道这个日子意味着什么。

上一世,五月十三,西岐发兵攻打大启西境,五十万大军压境,大启倾举朝之力,奔赴西境。

当时,南北驻兵汇合西境,她与燕隐行第一次汇兵,共击西岐大军。

彼时大启境内,乃至京城建康,所留不过三万守军,等同于举国之力皆在与西岐这一战。

如今这密函中,准确提到了西岐进犯的时间,书写密函之人,是如何得知这未发生之事?

伏昭越想心中越是慌乱,她知道,是因为重生,那么,这个人,亦是重生的不成?

不,这太荒唐了,她不敢相信。

可若不是重生,这人怎知道这么清楚,照密函中所言,这人是知道西岐兵至,建康弱势,他联合东山诸人,举兵攻入建康,如此趁虚而入,远水救不了近火,兵变可成。

大启,将会改朝换代。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