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我的人生恒河水

第291号 新陈代谢

  • 作者:一弯残月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2-20 10:52:16
  • 完书字数:12518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世书城]

https://www.最快更新!无广告!

二候,虎始交;虎本阴类。感一阳而交也。

亲爱的美纱女士:

我曾经长期注意一位女演员的动向,岁月流逝,这位女士的身材看起来日益臃肿。假如时间继续流逝,假如他继续活跃在荧屏上,那么最后看到的就是她逐渐变成一个中年人。而且衰老的趋势不会停止,她会变成一个老人。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不怎么照镜子了,原来别人叫我叔叔我心里还不服气,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没理由不服气了,也许再过一段时间人家就叫我爷爷了。岁月催人老,所以一定要珍惜光阴,做一点事情。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到底做了些什么呢?根据我之前掌握的信息,有一件事一直在酝酿当中,到了今天下午可能会落地。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即便到了今天下午这件事仍然处于酝酿的过程当中。而我会不会介入到今天下午这件事当中,有可能我会选择离开。不是所有的热闹都需要我掺和进去,不是所有的热闹我掺和进去,结果都是好的。

在开始撰写今年这部书的时候,我显得非常的仓促。所以在开始明年的部署之前,我一定要好好的计划一番,最好有书面的东西。比如故事梗概人物关系,这些一一落实了,真正要动笔写的时候就按部就班的进行。这个酝酿的过程注定是有些艰难的:第一,我不一定有那么多闲暇的时间;第二、即便是再有很多闲暇时间的情况下,外部环境的其它因素也未必支持我做好这件事。平心而论,这些年我写的东西太多了,所有的储备都被掏了个干净。我曾经关注过两位作家创作灵感之源,他们的流灵感大多跟自己的家乡有关,那么我到底要不要写一本跟家乡有关的故事呢?老师说关于自己的家乡,关于我过去的经历,可以写的东西并不多。但是在储备严重不足的时候,动一动老本似乎也没什么不可以。明年的著作完成之后,意味着我人生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落了地。

当我第一部小说完成之后,我曾经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我人生已经做成了一件自以为很了不起的事情,尽管这部小说没有被大家所喜欢。那个时候我就想,如果此时此刻我不存于人世了,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因为我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这些年我常常感到力不能及,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成。对于未来,我感到非常的茫然。上天给予我的机遇只能支持我做这么多,我觉得自己再难创造别的东西了。不过既然上天还没有给我的人生画上最后一个句号,很多事情我还是要硬着头皮进行下去。众生皆苦其实是不争的事实,只不过有的人在这种痛苦当中不断的沉沦,而有的人却能在痛苦当中奋起改变命运。而我很可能是前者,我也想要找到能够激励自己奋勇向前的东西,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并没有见到这样的东西。时间让我沦为笑柄,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招惹的笑话可能会越来越大。

昨天晚上我在社群里的发言,引起了王先生的注意,并且有了一段的交流,但是最后我可能因为没有很好的掌握分寸。以至于交流没能够继续下去,我的发言主要围绕这三种天象五星连珠、荧惑守心和太白昼现。五星连珠是少见的祥瑞,这样的天象一旦出现,意味着天下太平。荧惑守心是非常严重的凶兆,只要这样的天象一出现天子的性命就难以保全。太白昼线一旦出现,则意味着改朝换代的时间要来了,根据史书记载,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太白昼现,初三太白昼现,在初四清晨,秦王带着人潜入玄武门,然后就上演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除此之外还有说法,日食意味着变化,彗星意味着灾祸。通过对天象观测预测人间变化,这里面科学性有多少不好说。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当然要尊重科学,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们所掌握的现有的科学是有局限的。昨天我在看罗先生讲课视频的时候,他说人类所有的知识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而且他说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怀疑论者,你应该想这样一个问题支持你怀疑的那一套东西,是不是值得怀疑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状,科学不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实证和数据的基础上,凡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状,就是即便你现在发现什么东西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真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来终究有一天你所主张的东西会被新的东西所替代。认识在不断的细化,不断的升级。所以我们应该知道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不同的,我们希望可以生活在一个良治的社会。创造这一切需要集思广益,不可能以一人之力缔造这一切,因为没有众人发自内心的支持,那只能是空中楼阁。

王先生是一个自认为知识渊博的人,实际上他就是读过很多书,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情。他有充足的理由被人们所尊重,因为从他的口中你可以知道很多一般人不知道的事情。而我也经常对各种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看法是非常有局限的。因为我所谓的很多东西建立在空想和假说的基础之上,要是我也见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走过很多地方,我的创作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困难。我的经历,我所处的环境不利于我成为一个作家,也许上天就是要跟我开这样一个玩笑,注定让我没办法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人有时候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窘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曾经有人这样说,如果你出身不是特别好,却想着当一个文艺青年,那真是想瞎了心。事实上你需要的不是文艺,而是money。看着自己口袋扁扁,脑袋里空空如也,一切对生活的幻想都像是甩在墙上的水泡。

我记得某一个节目曾经围绕着这样一个辩题,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假如有一种东西可以让人类共享知识,那么这种东西应不应该得到大家的支持呢?假如所有人共享了这些知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有一位杨先生在辩论的时候有这样的说法,就是说这样一种东西曾经叫做印刷术,后来叫做互联网。过去互联网有一种精神就是共享,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精神消失了。你在互联网上想要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必须付出代价。互联网只是让交易变得越来越便捷,同样过去印刷术也压缩了成本,从而让大家获得资源的方式越来越廉价。技术进步是双刃剑,而人们通常容易看到,因为技术进步而带来的好处,对于技术带来的另一面,大家并不是特别熟悉。

正所谓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在有人转的盆满钵满的同时,有一些店铺不得不关门歇业。比如最近几年我注意到很多人在手机上买菜,如此一来,菜市场不说一定会关门,但他的营业额会大受影响。人们不得不依靠互联网公司的支持售卖农产品,所有的资源被互联网统合在一起,可以说一张大王已经撒了出去,从此以后互联网公司开始包办人们全部的生活。你的一举一动都被别人所掌握,别人甚至可以预测你的需求。如果他愿意,他甚至可以引导你塑造你,让你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从前我以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让人们在精神上更加的自主。最后事实却不是那么回事,生活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人似乎更加的狭隘和极端。过去人们在一些最普遍的问题上是没有争议的,可现在的人们,每一个人都会分割在一个单独的格子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困难。

我也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当社会非常冷漠的时候,我们呼唤温情,当人情泛滥的时候,我们有呼唤理性。比如我在某事业单位工作,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他们不愿意按照规定的程序走,而是施展自己公关技术希望可以获得一些便利。很多人一来就说自己的情况有多么特殊,有多么不容易。你要是心一软你就被对方拿捏的死,死的,你就有吃不尽的苦头,因为他未必是真的多么困难,只是算准了你会心软。如果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原则里,不愿意向后退一步,那么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极为冷漠的社会。我的看法是这样的,规则一定要透明公正,用一把尺子量到底。即便是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也要想尽办法防止它对规则造成破坏。至于如何呼唤社会温情,这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通过翻阅史书可以获得一些经验,历史上那些实现良治的年代,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作为天子往往追求一种质朴简单的生活方式,能够克制自己的需求。

高帝、文景祖孙三人,崇尚节俭,奖励耕织、与民休息。但是这样一种治理的方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就是上流社会的品德日益败坏。光武中兴,施行柔术。隋文帝也非常的崇尚节俭,唐太宗长孙皇后夫妇推行节俭,裁汰冗员和封王,减轻百姓负担。玄宗皇帝在继位之初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一个富裕的社会有可能风俗并不是特别的纯正。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富裕的社会能够引起人们的普遍怀念,而是那样一个人心质朴的年代容易引起人们的怀念之情。唐太宗的时代很苦很善良,那个时候的很多官员,正如我之前所说过的那样做到很高的级别,此后却家无余财。我曾经被贞观朝的故事很多次感动过,今天很多人觉得关于贞观的记载不是很可靠。

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这些东西太符合人们的想象了。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有一部分人不希望明君形象再次被人们所欢迎,乃至于被大家所向往。今天这样一个社会氛围,更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幸福,而不是把幸福寄托在一个明君的身上。那么今天的人们为什么热衷于歌颂秦始皇,隋炀帝这样的人呢?传统时代被称赞的是汉朝的文景二帝,大唐太宗皇帝。这是因为在那个传统的年代,远比现在更需要明君。现在皇帝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对明君的需要也就没有了,所以明君也就不再那么受待见了,他们更看重在历史上留下功绩的皇帝,而不是当时受到老百姓欢迎的话。虽然唐太宗也留下了历史功绩,但他打出来的版图在唐朝就已经丢的差不多了,而隋炀帝下令挖的大运河至今仍在使用。很多人都是如此,只要自己获益,并不在乎别人家破人亡。

最近关于皇帝说的太多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很希望自己是一个对皇帝了解很多的人。甚至在很多时候选择替皇帝辩护,特别是为明君进行辩护。很多人天真的以为,今天这个年代与历史上那些年代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然而事实不全是那样。有些东西会随着时光飞逝而消失,而有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比如今天的人与过去的人真的有很大的区别吗?人的本性是不会变的过去的,人们追逐名利,今天的人们依然追逐名利。过去的人们不择手段,今天的人们仍旧不择手段。只不过是生产条件,社会环境的不同罢了,按照之前的设想,今天是要洗衣服的,如果因为什么事情给耽误了,还是挺让人难过的。在一些古代人中间仍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只不过如果把他们扔到今天这样一个年代,他们也会感到没有办法适应。我觉得告诉他们的社会是什么样,让他们有一个预期,这样来了之后才能真正适应。

历史可以是非常严肃的,历史也可以是非常活泼的。我觉得历史本身是非常有趣的,而有一些传授历史知识的人也看起来不是那么有趣,不是历史本身的问题,而是这个人本来就无趣。这些年我也读了一些关于历史的著作,早年间读的一些书比较浅,后来读的就稍微有一点深了。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能够了解更多的,特别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最近我曾经尝试过去买杜佑的《通典》,后来我才发现原来那本书非常的厚,想要把那样一本书看完是非常夸张的。当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熟悉各朝各代的礼仪、官职、风俗。所谓风俗包含三个部分包括礼仪、食货、服饰。如果我也能够留下相关的著作那就更好了,只可惜这对我来说有一点难。

如果我知道婚礼应该怎么办,葬礼该怎么办?其他的一些礼仪应该如何处置?虽然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礼仪不像过去那么重要了。但它至少是一种遗产,是一种文化,在一些必要的场合或许可以拿出来用。这些年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离婚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了。到底是今天的人们,越来越来越不将就,对生活品质越来越有要求,还是今天的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了呢?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每一个美好的人,应该被善良的对待。但是很多事情一再告诉人们一些人没有被善待,虽然他们也很美好。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另外一点就是我们看到的是他生活当中的一面,也许他还有另一面。正如杨女士所说的那样,两个人在一起可能最重要是你喜欢他的,而是能不能容忍彼此的短处。如果你的缺点偏偏是他能够容忍的,你们在一起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果相反你的缺点是他坚决不能容忍的,那你们两个迟早要干仗。

今天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特别是女儿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就是希望女儿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别人照顾。可是你想一想,别人凭什么要照顾你呢?或许有的人会说凭,老娘长得好看他就应该照顾我,那么我就要提醒你,你会有长得不好看的时候。那个时候也许你会指责他不遵守承诺,有些时候你不应该选择相信别人的承诺,而应该选择相信科学。有些人做出的承诺,你只要稍微一想就知道那不可能是真的,而且你也不应该要求别人做出不可能做到的承诺。两个人如果走进婚姻的殿堂,仍旧没有办法坦诚相待,在一切生活琐事上相互算计。这样的婚姻若能够长久,那是没有天理的。尽管我说出这样的话,如果上天让我卷入了这场婚姻我不得不时常保持警惕。因为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太容易被人算计了。

坐视自己一天天变老,这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感觉呢?何先生这些年经历了很多事情,他可能觉得自己有很多的感悟,但我要说跟他之间有什么交流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根本不同。在生活当中总能够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你遇到一些人跟你的看法是如此的不同。人生经历知识结构,很多东西注定你看到的和别人看到的不是一回事,哪怕你们处于相同的环境当中。至少最近这段时间,何先生在社群的热度大不如前,可能是年底比较忙了吧!也有可能是因为其他的问题。李女士的事情至今没有落地,但我感觉她对于目前发生的事情可能感到乐观。很多公司之所以与李女士对应的那家公司产生合作关系,其实是奔着李女士去的。搞了半天他们才发现李女士与那家公司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亲密。

对于商业我了解的不是特别多,我曾经幻想着自己在将来能够变成一名儒商,现在看来这永远是幻想,我连一个小小的生意都做不好,更不能奢求其他。最近一位老先生因为一些事情成为被大家讨论的热点人物。对于这个人我不是很喜欢,曾几何时,我可能觉得他很不错,为什么最近对他的看法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是一些信息告诉我这个人似乎真的有问题。那么他是不是应该去调查呢?按照在一些地方听到的一些说法,同样的问题在很多地方发生。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想说的太多,因为我不了解。就如同李先生曾经对某一项体育运动发表过自己的意见,而我的观点是我不了解。而在李先生看来,提高成绩的办法就是用钱去激励他们。当然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只有一些特别重要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光靠钱是砸不出来的。我们要尊重规律就如同多年,我们希望用钱砸出一只特别可是真的跟别人拉出去对抗的时候,快就被打得一塌糊涂。

另外一位老先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开发某一项特别重要的技术,关键不是砸钱,而是要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要重视对基础领域的研究,而这些年在我的认知里,很多人对基础研究是不怎么重视的,大家更重视,能够直接变成钱的东西。比如我在读一部文学著作的时候,里面有这样的说法,就是我们用来奖励科学家的方式就是让他当官。咱那个科学家也因为自己当了官而感到兴奋,他觉得自己的成绩得到了肯定。可他一旦当了官,就再也不从事科学研究了。在我看来,尊重科学和尊重科学家,一定要以恰当的方式。肯定科学家的成绩是为了激励大家更多的去从事科学研究,而不是用一种方式让他再也不做研究。而且作为一个科学家荣誉的顶点,不是当官,而是设计一种更合适的方式来凸显他的价值。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新丰九年十月二十一日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