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和珅狂想曲

第108章 兄弟报名

  • 作者:剩咸多喝水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11-08 12:16:09
  • 完书字数:5340

直白来说,天子近臣也一样是有党羽的。其实有很多人知道,这坐在朝堂正中高高在上的帝王至尊可就是他们的党魁。这些人只对皇帝尽忠负责,换句话说,皇帝和其他的同党同僚就相当于他们身后的家族,相当于他们强大的依靠。而能走近其中,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自己的出身清白,与盘根错节的诸般利益少有干系。

说也讽刺,在如今诸多“以天下为己任”的朝堂诸公当中,如非要找个最心系天下苍生的人,怕十有八九只能是皇帝了。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大部分常人也只有吃饱了肚子、穿好了衣衫、做好了娇子、照顾好了父、母、妻、子、亲、族才有闲暇去奢谈济世情怀。

但皇帝他倒霉啊,这天下可都是他家的,他还不得不以为自己是所有人的家长父母。所以,别人可以把他家的东西搬到自己家,他搬来搬去却只能让那些“蛀虫”稍稍收敛一些罢了。想来只有人人都是“皇帝”的大同梦中,才可以真正做到命运共同一统家、国、天下。

乾隆天子虽不曾想那么多那么远,也根本不准备将皇位与他人分享。但多少也意识到,凭借单纯对抗来治理天下还是远远不够,也是得不偿失的。这天下虽是自己的,但自己日行不能千里,口中不得百舌,终归还是需要些外人“代管操持”的。

所以在前些年有了这咸安宫官学,亲信嫡系自当从娃娃抓起。有些有家族背景其实也不是坏事,这些人在官学经历些教育洗炼,日后不说拉着家族变成忧国忧民的自己人,但至少也会是满人自身团结一些。在执掌了家族大权后,在作出决断时,也多少会为国家为百姓去多考虑上那么几分。

但官学的教师总归不都会以天子的角度看待事物,所以他们对于每年所招生员中大多是世家子弟的事实与坊间诸多乱七八糟的谣言,一直都有挺大意见。

但他们也知道,寒门所受的教育与所提升的能力之贫乏。很大情况下很长时间内不可能与世家子弟相比。在真正考核能力和眼界的竞赛中,这些“命苦”的孩子理当相形见绌,能有那一两个侥幸入围的寒门,那都算是父母竭力自身天赋异禀的人中龙凤。所以众人听了英廉大人的话后,仅仅相顾苦笑了那么几下,并没有深究多言。

“看来,这个问题上大家也已经达成了一致。那么咱们就来说些实际的事情。此次招生考试老夫计划分为三场,这三场考试均包含德智体三项,并且依旧有主次之分。”英廉结束了之前的讲解,利索的切入此次考试的实务之中。

“第一轮,本官计划以‘体魄’为主,从报名的三千余人中选取六百人晋级。第二轮则计划以‘智慧’为主进行考量。本官拟从先前晋级的六百人中取一百人晋级。第三轮最为重要,当以‘德行’为最终评判。咱们应当从这一百人中取四十人,作为最终录取的学员。当然,这考试的复杂程度和时间跨度,也该随着考试的层次不断加深。不知众位同僚可有好的提议与补充?”说了这么多话英廉似是有些累了,端起茶杯靠坐在椅子上缓缓喝了起来,看样子一时半会是不准备再说话了。

众人在沉默片刻后,又是那吴省钦教导站了起来。细细说来,他是当今圣上南巡之时,龙颜大悦之下钦赐的举人,如今更是任职内阁中书。在众人中多些话语权的同时,自然也会多上那么几分责任。

只见他拱手行礼后说道:“英廉大人所说甚是,您计划的这个流程也符合往届考试评判的标准,自然十分可靠和稳妥。我刚细细看过,众位同僚无一不赞同认可。只是咱们官学每届按例都会调整考核内容,对于这三场考试的细则……不知您可有进一步的筹划和安排。”这个问题也正是众位老师想要询问的,于是大家纷纷跟着点头称是目不转睛的看着英廉大人。

“这也正是今日需要与大家商讨之处。老夫心中的确是有些不成熟的计划,还要在这里抛砖引玉,拿出来和大家讨论讨论。你们看啊,这第一项关于身体体能的考核。因为人数相对而言有些过多,所以我以为咱们就该设计的简单易行一些。一则可以节省大部分考生的时间,二则,也可以在大大减轻诸同僚的工作量的同时,避免出现疏漏与隐患。所以这一项若是分多个考场同时进行想来会合理一些。”想了想后,英廉又补充说道:

“并且这一项,当拟出一个简单易行且通用的评判标准,用以最大程度避免人为的主观判断。毕竟是多个考场同步进行,一旦参杂了考官的主观人为因素,那么多少会使此次招生失去些公平。我相信咱们大部分的考官都是清正廉洁的,但事事无绝对,并且保不齐某个考官还会无意负责到自己的朋友子侄。即使是为了避嫌,这一点也需要大家讨论三思。”

听到英廉大人如此说,众人在思考之后也觉得有些道理,于是纷纷跟着点头应是。

“不啰嗦了言归正传,老夫觉得这第一项应该……”

另一边,和珅在经历了那一晚与英廉的谈话之后也并没有闲着。除了用去一天心不在焉的思考之外,报名开始的当天一早,他就拉着半大的弟弟一起去了报名现场。

与一群家长、孩子、仆人、管家排了足足有两个时辰的队,和珅才终于将自己和弟弟的名字报了上去。万幸的是,和珅心里一直嘀咕的情况并未发生,英廉那个老头说的还真没错。负责登记的书记官用复杂的神色看了眼和琳后,并未拿他的年龄说事,也并未找茬不让他们报名。而是一板一眼验证了他们的户籍与身份后,照例为他们做登记颁发了考试用的专属号牌。

和珅有些惊讶,自己和弟弟拿到的号牌竟是二百三十三和二百三十四。怪不得今日排了这么久的队,仅仅才过这么一会,报名的人数竟就如此的恐怖。也不知考核当日会有多少个学员与自己兄弟同台竞争,但他清楚知道每次咸安宫官学录取不过也就只有那三五十人。即使仅仅看已经报名的数量,此次最少也会是四比一的惨烈竞争。

其实和珅是真的挺看重那二两银子贴补和每季发下那些米粮的。相较于求学而言,他自认为论天下文采没有几个人能超过纳兰哥哥,品天下武术一样没几人能击败察哈尔灿。有了这两位兄长的悉心筑基与指路,日后自己只需循序渐进、勤勉不绝即可不落于人后。

但这两个兄长毕竟离开了京城,自家弟弟的教导却多少还得依靠这咸安宫官学的力量。他本打算在下次招生之时厚着脸皮上门恳求,再依仗着父亲的官职关系,想方设法通融让弟弟早些考试。可万万没想到,就在这一次,在弟弟仅仅只有四岁之时,却被他讹来了这么个入学的机会。

和珅深知自家的情况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本事,弟弟四岁入学和八岁入学所得到的收获和这四年间的历练,对他而言足足可称得上是天差地别。

和珅自己也是刚从这四年中走过,如非上天眷顾接连遇到贵人有了连番的奇遇与收获。他与别家子弟间所积攒的差距可就真的一言难尽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自然有着深刻的道理。

总之他这次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将弟弟送进这国家级殿堂。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