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清末翻天

第六十四章3

  • 作者:鲟鱼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11 10:02:07
  • 完书字数:4350

第六十四章3

禁卫军此次出兵声势浩大,进入河北的禁卫军有三万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精锐,多数配备坐骑,可谓这个时代的机械化部队。

洪宝强走在了队伍的最前头,在大军开动第六日就赶到了赖文鸿占据的县城,此刻赖文鸿的的主力已经乘胜追击,窥视邯郸了。

洪宝强对于邯郸的守备力量大感惊异,因为自今年过年开始,邯郸就已经被李鸿章的淮军重重围困了。

几个月以来,在李鸿章亲自指挥下,淮军大规模的攻城战就发动了不下十次,小规模的冲击更是数不胜数,淮军就是啃不下这块骨头,对着邯郸城墙束手无策,就现在的情报来看,现在在邯郸城中主持抵抗的并非是一员武将,而是原清廷知府牛有望,而牛有望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林则徐的弟子。

就是这么一个人,现在居然能够指挥战争,并且屡次挫败李鸿章这一方枭雄,这的确不能不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当洪宝强看到安三的情报汇总之后禁不住啧啧称奇,这个牛有望如果不是运气好,那就肯定是有两把刷子,是个干才。

不过经过安三一番介绍之后,洪宝强明白了一些比较关键的东西,牛有望署理知府之后,工作干得很不错,做的相当漂亮,本人的官声很好,两袖清风不取民财,加上又是林则徐的弟子,在读书人中也很有威望,在政府机构中成稳老练很会做人,前一段时间大乱时期,就他的邯郸一直非常稳定了,由此可见他的工作能力。

各方人士在牛有望的领导下精诚团结,有钱人家出钱粮,没钱的就出劳力,没日没夜的加固城防,将邯郸打成了一块铁板,让淮洋联军碰得头破血流。

邯郸的顽强显然大大出乎了淮洋联军的预料,随着禁卫军的介入,这场战争慢慢的脱离了李鸿章的掌握,刚开始战斗的时候,李鸿章或许还能有战场主动权,但现在随着直隶门户洞开的局面,李鸿章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自己的主力困于坚城之下,西北门户大开,湘军步步逼近,战场形势极为险峻,大军进退两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不得不考虑如何给这场战争画上圆满的休止符。

这个时候洪宝强的禁卫军主力已经进驻,禁卫军第一军一营,二营,三营四营汇合于威县,冲杀在最前沿的赖文鸿部甚至与李鸿章主力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

不论李鸿章怎么封锁,禁卫军进兵河北的消息终于传进了邯郸,奄奄一息的古城奇迹般的爆发出了惊人的活力,再一次将洋鬼子和李鸿章的攻城大军赶下城头。

这是一个令人尴尬又令人惊喜的消息,去年这个时候,邯郸在牛有望的领导下对禁卫军极为敌视,提起禁卫军一律在前面加上发匪流寇之类作为定性。

但现在时移势转,在李鸿章勾结洋人,自称洋奴才,在淮洋联军的威胁下,加上禁卫军铺天盖地的宣传,邯郸人民的觉悟发生了飞跃式的成长,尤其是牛有望本人,他是林则徐的弟子,对洋人那是恨之入骨,目前的形势极为明朗,合城上下每一个人都明白,若是淮洋大军获胜,那么根据洋人的惯例,就跟广东那边一样,谁都没有好果子吃,而反过来若是禁卫军获胜,那么邯郸多半会得以保存,毕竟禁卫军的军纪很好,大家同宗同源,怎么也比洋鬼子强。

洪宝强也明白这一点,对于这场战争来说,邯郸实在是意义重大,不论是在战场形势上还是在政治需要上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当赖文鸿和刘庆汉开始兵进邯郸的时候,洪宝强的心腹就已经在安三的安排下悄悄出发,与邯郸城内的牛有望取得联系。

禁卫军的使臣刚刚离开禁卫军大营,洪宝强就接到了一个令他意外的消息,李鸿章的特使等候传见。

洪宝强不能置信的道,“你说什么?我没有听错吧!李鸿章的人?怎么听着不靠谱呢!”

看着洪宝强的表情,安三忽然想起刚才自己的人并没有认真的核实那个人的身份,若是有人冒充的话,自己可就真的麻烦大了,忙出去进一步核实身份。

洪宝强想了想,摇头道,“你去把刘官芳他们叫来,这事我得和他商量商量。”眼下只有刘官芳有参谋之才,除了他还真找不到可以商量的人了。

时间不长,刘官芳等人来到,众人对此议论纷纷,对特使的来意纷纷发表意见,仗打到这个份上,大家还真感觉不出彼此之间还有什么好谈的,都杀红眼了啊!再说李鸿章现在虽然有点被动,若是这么快就来服软认输那可就当真奇怪了,那家伙也不是轻易服输的人啊!

刘官芳上前道,“陛下,咱们这边不管怎么想也想不出李鸿章的心思,不如叫使者进来问个清楚,也好考虑对策。”

洪宝强点点头,“叫使者进来,记住仔细搜查,下了他的武器。”

“张幼樵见过陛下。”李鸿章的使者朝洪宝强微微一身,“我奉李大人的命令,为陛下带来和平。”

洪宝强饶有兴趣的看着张幼樵,眼前这个让倒是一副书生气息,道:“这么说太客气了,李鸿章身体还好吧?”

“谢陛下问候,李大人身体很好。”张幼樵恭敬的道。

洪宝强道,“你刚才不是说什么给我带来和平么?这话怎么说?又从何说起呢?”

张幼樵躬身道,“李大人命我来转告您,他希望咱们双方能够停止争战,友好往来。”

“这个建议真是高屋建瓴,极具建设性,由此可见李鸿章这个人确实还不错,有机会本王一定要和他交个朋友,”洪宝强说道,“这么说你们要撤军了?什么时候走?”

张幼樵听了洪宝强的话有点尴尬,“李大人的意思是希望能与陛下以运河为界,这样的话,就不用再打仗了。”

洪宝强脸色不禁一变,帐内的人无不恼怒,洪宝强随即大笑道,“不错,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