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我真不是医二代

517压力

  • 作者:号西风
  • 类型:青春校园
  • 更新时间:12-26 09:38:39
  • 完书字数:4878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是临床常见病。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有增多趋势,而且越来越年轻。据统计约85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积极适当的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恢复。以下就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卧床休息

腰椎间盘压力以坐位最高,站位居中,平卧位最低。在卧位状态下可去除体重对腰椎间盘的压力。制动可减轻肌肉收缩力与椎间盘韧带紧张力对椎间盘所造成的挤压,使椎间盘处于休息状态,有利于椎间盘的营养供应,使损伤纤维环得以修复;有利于椎间盘周围静脉回流,消除水肿,加速炎症消退;避免走路或运动时腰骶神经在椎管内反复移动对神经根的刺激。翟浩瀚等将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治疗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综合治疗并要求在治疗期间卧床休息,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不作绝对卧床休息要求,治疗时间为3周。试验组优良率为84%,对照组优良率为24%。结论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认为卧床休息是非手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重要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胡有谷认为卧床时间最好不短于3周。研究表明,卧床4d后突出的椎间盘可获得稳定状态,与卧床7d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长期卧床可造成肌肉废用性萎缩、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因此,绝对卧床最好不超过1周。

2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效果,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牵引的主要作用机制为:1缓解腰背部肌肉痉挛,纠正脊柱侧凸;2使椎间隙增宽,有利于突出物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机械刺激;3椎间孔增大,上下关节突关节间隙增宽,对关节滑膜的挤压减轻,使疼痛缓解或消失;4松解神经根粘连,改善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5快速牵引使突出物在三维空间内发生不同程度的变位变形,增加了神经根、硬膜囊的相对空间。根据牵引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长短,腰椎牵引分为慢速牵引和快速牵引。陈庆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80例随机分为快速多方位牵引治疗组(快牵组)和常规组(慢牵组),每组各940例。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但快牵组显效率为%,慢牵组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说明快速多方位牵引可以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王海泉等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一维牵引慢牵快放组60例,一维牵引快牵慢放组60例,三维牵引慢牵快放组50例,三维牵引快牵慢放组50例。结果一维慢牵快放牵引组的总有效率优于一维快牵慢放牵引组(%,%,P);三维慢牵快放牵引组的总有效率优于三维快牵慢放牵引组(96%,80%,P)。于是得出结论无论是一维牵引慢牵快放还是三维牵引慢牵快放的疗效都优于传统的快牵慢放牵引法。慢牵快放牵引法能使手法的颤压力更有效地传递到突出物上,在安全前提下可牵引距离更大,相应椎间隙加大,后纵韧带牵张力增加,更有利于突出物变位还纳。腰椎牵引的方法和种类很多。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牵引方法以提高疗效。

3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显著,经济而无副作用,病人易于接受等特点,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主要方法。手法治疗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1调整脊柱顺应性,松解肌痉挛;2改变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位置,减轻或解除压迫;3纠正小关节错位及滑膜嵌顿;4松解神经根粘连,促进炎症、水肿吸收;5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损伤修复。6镇痛及提高组织痛阈;7促进椎间盘的自然吸收。江涛将常见手法大概分为:1牵引法、2旋转法、3侧卧斜扳法、4屈伸折项法、5拔伸牵抖法、6其他如点穴、揉、提扳、顺筋、理筋、滚捏等辅助手法。庄建光等将2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加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进行手法推拿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对照组为%。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4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与其他疗法相配而用,其治疗方法有单纯针刺、针灸并用、粗银针、电针、热针、水针、穴位埋线、穴位埋药、刺络拔罐、耳针、眼针、手针、腕踝针及小针刀等。其机制在于改善微循环、消除炎性介质、抑制伤害信息的传导,缓解痉挛,减轻或消除神经炎症水肿。何兴伟等将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简称试验组)、单纯针刺组(简称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取肾俞、命门、腰阳关、委中等穴,试验组在与对照组取穴相同基础上给予命门、腰阳关、委中加用艾条温针灸,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沿针体传入穴位深层为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8%(P)。试验组中,循经感传现象出现率为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P)。认为温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为主要手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5物理治疗

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来采用。目前常用的物理疗法有超短波、微波,低频脉冲电疗、电脑中频电疗等。短波、超短波、微波等高频电疗,其作用可改善深部组织血液循环,减轻水肿,促进炎症代谢产物消除,缓解血管痉挛,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炎症期。低频脉冲电疗、电脑中频电疗,可刺激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达到镇静、止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等作用,多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期的治疗。物理因子对其疼痛的作用机制:(1)减少或消除能引起疼痛的感觉系统内细胞的自发性激动;(2)干扰已受到伤害性刺激影响的感觉系统的信息传入;(3)增加正常的抑制性机制的活动;(4)影响大脑皮质对感觉信息的分析,或从较强的可接受的感觉刺激来抑制异常感觉“兴奋灶”。李自强等用牵引加微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牵引加微波治疗后腰椎功能改善优于单纯牵引治疗,2组治疗后评分均与其治疗前评分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