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我借王爷炒绯闻

第557章 发现学堂

  • 作者:一笑生花T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7-20 13:26:49
  • 完书字数:7094

底下的人不知道凤九幽为什么要把这么陈旧的船只拉出来,但不敢多问一句,只能尽可能的把这两艘船只收拾得干净一些。

不过就算再处理,上面的斑斑锈迹也是无法去除的了。这么陈旧的船只放着看看还行,想要再次下水,那是绝对没可能的。

凤九幽之前想过,这两艘船放的久了肯定会破败,但没想过竟会成这样,竟然是完全不能再使用了。

好在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用这两艘船来出海,所以此刻心中的失望也不算大,只是略微感到有些遗憾罢了。

想当初,皓国也是有海军的,只不过年代久远,现在早已湮灭于尘埃之中了。

不过从衰败到开始复兴,也只是凤九幽重新下达命令的功夫罢了。

谁都没有想到,好端端的,陛下为什么突然动起来了重振海军的念头来。最近海上太平,近无邻国骚扰,远无外敌来犯,怎么看也不应该在海上军事这方面动心思。

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凤九幽想重新组建海军,为的不仅仅是皓国的海上安全,更是准备为之后出行于这片海域上的船只保驾护航。

皓国并不在这片大陆中央,有半数的土壤接海。因为没有海军的缘故,住在海边的渔民每次出海只能在近处,不敢跑远,否则连救援的队伍也没有。

在组建了海边队伍之后,对于这些渔民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有了庞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出海的时候,也能更加放心一些。

凤九幽的这个计划可不小。皓国现在没有海军,想要组建海军队伍,就必须从头做起。

虽然有一些以往的经验,也因为时间过长也已经变得不太适用了。选择合适的人负责海军队伍的招募以及训练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何况招兵买马的钱整个算下来,不是一笔小数字。

好在皓国的商业比周围的几个国家都发达很多,商人的赋税较其他国家会轻一些,各地的商人也都喜欢来皓国做生意。这使得在商业繁荣的情况下,皓国的经济状况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即便当初修建学堂,国库就已经拨下去大量的银子,但过了这段时间,现在组建海军队伍,朝廷也不至于捉襟见肘,即便没有那么宽裕罢了。

那日和彼得商量好这些事情之后,蓝月儿心中也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她事先想到了那日要和彼得谈些什么,但真是到了谈话的时候,主场的还是凤九幽。

凤九幽竟然想得比她还要多一些,深一些,你至于听着二人之后的计划,蓝月儿也同样热血澎湃。

昨天海军队伍的事情,蓝月儿自认帮不上他的忙,但经济发展这方面,蓝月儿却是拍着胸脯向凤九幽保证,让他尽管放开手去做,自己会将这些事情全部打理好的。

在蓝家商行和其他大商行的共同努力之下,各地的经济都已经被调动起来了。尽管京城仍然是皓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周围的地区也在用极快的速度发展着。

彼得也是在同凤九幽和蓝月儿达成了协议之后,才开始重新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京城。

没事做的时候,他现在喜欢在城中乱走,去看一些周围的地方,那是他之前很少注意的地方。

虽然来到京城已经几年了,但最开始的时候,由于人生地不熟,彼得对待带周围的人都是小心翼翼,试探着与他们接触,探究彼此的生活习惯。

之后与这里的人熟悉了,彼得又开始为自己的生计发愁起来。和这里的洋人联系上之后,彼得则是一心都扑在了怎样赚大钱身上,对于京城的变化,虽然大体上有所感知,但毕竟注意的不多。

这个时候,他总算能有时间好好的看一看这里了。

在京城的周围,散落着无数个小村落。他们离京城并不远,稀稀拉拉地散落在周围,却像是是有一道无形的屏障隔开了他们与热闹繁华一样,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

京城里面的百姓对洋人已经习惯了,路过的时候甚至懒得多看一眼。但这里的百姓不同,对待这些外来人,就算只是远远的路过,也总是忍不住扭头要看上一眼。

彼得对这种不含恶意的好奇打量目光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一般不做回应。只有那些小孩子叽叽喳喳从身边路过,讨论着他的时候,他才会回头微笑,表示自己已经听到了。

这个时候,眼皮薄的孩子们总是一哄而散,笑笑闹闹的跑远。

彼得看着这些跑远的孩子们,脸上不由自主露出了微笑。

这些孩子虽然穿着粗布衣裳,肩上挎着的包也是旧衣服改造成的,但脸上的笑容一丝一毫都不掺假。

又往前面走着,彼得看到不少孩子成群结队的往同一个方向走去。男孩和女孩混在一起,肩膀上面都挎着类似的包,里面像是装的什么东西似的。

彼得看着觉得有趣,就拦下了一群孩子,并从怀中掏出了一把糖。

这些花花绿绿的小糖果顿时吸引了这些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看他是一个长相完全不同的外国人,一开始还有些警惕,但彼得一开口说话,他们就只剩惊讶了。

这个人说话的口音都和他们很像,完全不像个从外国来的人。

“你们背着的这个里面装的是什么,要去哪里呀?”彼得将手中的糖果分给那些孩子们,一边分着一边问道。

孩子们还没见过这样新奇的糖果,拿到手之后互相看了看,都不知该如何办。

彼得很有耐心的拿过其中一个孩子手中的糖,帮他剥掉了糖纸,“来,尝一尝,甜的。”

孩子试探的伸出了舌头,舌头一卷,就把那一粒小小的糖吞进了嘴里。

舌尖触到甜甜的味道,那孩子高兴的笑了起来。其他孩子们也有样学样,剥开糖纸吃了糖果。

那个最先吃糖的孩子含着小小的硬糖,说起话来有些含糊不清,“我们背着的这个东西叫书包,现在到了去学堂的时间,我们就要过去。”

彼得知道学堂是什么,但没想过去上学堂的竟然有这么多的孩子,而且其中还有不少的女孩,竟然也要和他们一起去。

要知道,在他的国度,除了一些贵族的女子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外,其他平民女子,根本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他们从小就被要求着学习一个女性应该掌握的技能,但读书识字并不包括在内,这是男性才应该学习的。

但这些衣着普通的女孩子们,很显然不是什么贵族子女,就是普通的农家女孩而已,他们也能和男孩子一样,一起去学习吗?

彼得试探着问着,“你们都是要过去的吗,我能不能和你们一起?”

孩子们吃了他的糖,自然没有拒绝他的理由了。为首的那个孩子点了点头,“我们是要一起过去,你愿意跟着的话就跟着吧,不过可能进不去。”

彼得笑了起来,“我就在外面看看,不进去。”

那为首的孩子把肩上挎着的包往后面一甩,一挥手,颇有几分小统帅的味道,“那好,我们继续出发吧!”

彼得笑着跟在了孩子们的后面。

学堂就建在村口,这是几个村子相连的地方。彼得刚才其实已经路过这里了,但他压根没看出来这所明显刚刚修建不久的,崭新的大宅子会是一间学堂。

他还以为是京城里边的哪户人家在这清净地方修建的屋子,所以没有多注意。

孩子们三三两两从周围聚集过来,不同村子的孩子如今汇集到了一处,都推开学堂的门走了进去。

那些格外引人注目的女孩子扎着两个辫子,也同那些小男孩们一起进入去了。

彼得在门外站了许久,直到那些孩子们全部进入,先生出来关上了门,他才慢慢的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彼得有些懊恼又有些欣喜。懊恼的是,他在京城里面待了这么久,却连京城里面已经发生了如此巨大变化都没发现。惊喜的是,这里的小孩竟然都能上学堂,甚至连女子也可以一起来读书。

想起自己的家乡,彼得不由自主的叹了一口气。

要是什么时候,那些王公贵族能摒弃偏见,为平民子弟也修建一些学堂就好了。明明平民之中也不乏天资聪慧之人,但在贵族看来,他们生来低贱,就算会读书认字,最大的用处也不过是用来记账而已。

彼得边想边摇了摇头,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实在是太过异想天开,于是更加伤心了几分。

直到回到住处的时候,他还是有些魂不守舍的样子。

赌坊老板今天关门关的早,过来的时候就看到彼得一个人坐在屋中若有所思的样子。他对这个热情开朗的年轻人还是很有好感的,所以就过来随口问了几句。

彼得正愁没有个说话的人,见老板过来了,赶紧拉着他坐下了。

“我今天出门去,看到周围的那些村子里面都修建了学堂,里面有许多孩子背着包去读书……”彼得把这件事当做了一个新奇的发现,说给了老板。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