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176章 田连帅发兵平叛 王巨君猜忌良臣

  • 作者:星河灿烂876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08 01:28:31
  • 完书字数:16130

到了此时,全国官吏战战兢兢,不敢放手去干,只有翼平郡连帅田况等地方官吏,还稍稍有些作为。

翼平郡连帅田况,一向以果断勇敢,又有谋略而在天下著称。

翼平郡连帅田况,眼见翼平郡辖区内,反叛流民的势力越发强大,疑虑不安,决心平定,恢复翼平郡官吏百姓的安宁。

于是,翼平郡连帅田况,不顾皇帝的约束,擅自发动翼平郡内,年龄在十八岁上以上的丁壮民众,总共四万多人,组成了一支讨贼队伍。

翼平郡连帅田况下令,发给丁壮民众官府库存的武器,把军令和誓约,刻在石碑之上,向他们宣布军纪,命令郡府都尉统领,与官军配合,一道去讨伐流民军。

樊崇等首领率领的赤眉军,正在翼平郡界外活动。

听到翼平郡连帅田况兵力强大、戒备森严的军情以后,樊崇的赤眉军不敢进入翼平郡郡界进行侵扰抢掠,翼平郡得以保持安宁。

翼平郡连帅田况知道自己违背旨意,定会遭到皇帝的忌惮,大臣的弹劾,于是主动上书皇帝,弹劾自己违背朝廷旨意,擅自发兵的错误。

翼平郡连帅田况,虽然守住了自己的翼平郡地盘,不被赤眉军等流民军队侵犯,但王莽依然对田况违背皇帝旨意,擅自发兵的举动,大为恼恨。

于是王莽专门下旨,责备翼平郡连帅田况说道:

“爱卿:

你可知道,朝廷没有发给你虎符,而擅自调集军队的罪行吗?

你可知道,这是擅动干戈,严重违反军纪的恶劣行为。这种罪过,应该与耽误军事调动一样,得到严厉处治。

因为你自己保证,一定能够捉拿和消灭你们郡界里的盗贼,所以朕宽大为怀,姑且不予处分。

下不为例,请你千万不要再犯这样的罪行。”

见到皇帝的责备以后,翼平郡连帅田况恐惧万分,只得思量,如何去将功折罪。

于是,翼平郡连帅田况向王莽请求,希望皇帝能够允许自己,越过自己的郡界去攻打盗贼,将功赎罪。

王莽下旨批准。

翼平郡连帅田况得到皇帝旨意以后,急忙率领精锐的官军数万人,攻击流民队伍。

官军锐不可当,流民队伍都被翼平郡官军打败了,只能够四散逃离。

樊崇的赤眉军闻听翼平郡官军势大,也远远走避,不与翼平郡官军接触。

王莽得到翼平郡官军大胜的战报,大喜,就用诏书命令翼平郡连帅田况,任命田况代理青州和徐州两州牧的职务,剿灭青州和徐州两地的叛贼。

代理青州和徐州两州牧田况受到王莽的激励,更加想有所作为。

于是,田况上书皇帝,奏报王莽说道:

“陛下:

臣蒙受陛下的大恩,一直感激不尽,一心思量,报效皇帝深恩。此次,被陛下委以重任,臣更是感激涕零,不敢不竭尽忠诚。

为此,微臣特别甘冒犯忌的危险,向陛下直言进谏。

臣发现,盗贼刚起事时,事件都十分轻微。他们反叛的基础,也非常薄弱,当地的治安官吏和邻里相保的伍人,一出马,就能够将他们捉拿归案。

可是,事情起初刚刚发生之时,县府的主要官吏,大都麻痹大意,不足为意,认为一点点民怨,根本不足为奇,不值得大惊小怪。

官吏们根本就对这些小事,豪不在意,没有放在他们的心上。

甚至,官吏们还故意去激怒小民百姓,好借机打压和盘剥这些小民百姓。

后来,事情越闹越大,官吏们就欺上瞒下,搪塞和躲避自己的责任。

县欺骗郡,郡欺骗州,州欺骗朝廷。

实际上,盗贼已经有了一百人,他们就谎报说,只有十人,实际上盗贼已经有一千多人了,他们只敢说有一百人。

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朝廷大臣,往往忽略了盗贼事件发生的严重性,不深查盗贼频繁发生的原因,没有及时地进行督察,给予地方官员以责罚和惩处。

结果,终于发展到了盗贼蔓延几州的严峻局势。

这时,朝廷才下令,派遣大批将帅,派出大量使者,去层层督促,加以追究。

为了应付上级的督查,郡县官吏,整天就只有忙着服侍和讨好上司,应付上司的责问和检查,供给上司美味酒饭,准备丰厚的物资和费用,来解救官吏们的死罪。

郡县官吏身处盗贼前线,却根本就没有工夫,去忧虑盗贼和办理地方的公事,事事敷衍塞责。

因而,局势越发失控,盗贼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猖獗,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讨伐盗贼之时,将帅们贪生怕死,又不能身先士卒,亲自率领官兵,去冲锋陷阵,而是借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烧杀抢掠。

百姓们怨恨官军的恶行暴行,把更多的无辜百姓,推向了盗匪的阵营。

官军们军心不振,与盗贼一交战,就被盗贼打败,士气逐渐低落,徒然耗费了老百姓的钱财,让盗贼坐大。

前次,幸而得到了朝廷大赦免的命令,盗贼打算解散武装,就要瓦解。

可是,有将领为了立功,反而违背旨意,对盗贼加以截击。

盗贼们遭受官军打击,从此以后,开始对朝廷的承诺嗤之以鼻,不再相信朝廷赦免饶恕之类的话语。

为了活命,他们惶恐地退入山谷,辗转相告,不再相信朝廷的语言。

所以,各郡县已经投降的盗贼,都更加惊骇。他们害怕被官军欺骗和消灭,图谋自保,再也不敢相信朝廷赦免之类的承诺了。

由于现在,又处饥荒时期,人心最容易动摇。十来天的时间,盗贼就又聚集了十多万人。

所以,微臣私下以为,饥荒连连,以及赋税沉重,朝廷的举措不当,这就是盗贼之所以星火燎原,数不胜数,此起彼伏,最终无法剿灭的根本原因。

现在,洛阳以东地区,每石米价,已经高达两千钱以上,庶民百姓更加难以生存。

微臣看见皇帝的诏书,说要派遣太师和更始将军率军前来,去讨伐各地的盗贼。

微臣私下以为,太师和更始将军两人,都是德高望重的武臣,世朝廷的栋梁之才。

如果太师和更始将军多带人员,则沿途民穷财尽,将无法供给。

而如果太师和更始将军的随从人员太少,则无法足以用来威震远方,达到剿灭盗贼的目的。

微臣以为,应当迅速在州牧、大尹以下,挑选能干的官吏,明确规定,朝廷对他们的赏罚。

然后,命令各郡国施行坚壁清野政策,命令官吏们收集分散的乡聚和没有城堡的小封国,把它们的老弱妇孺,都迁移安顿到大城里居住,储积粮食,合力坚守。

盗贼前来攻城,一定不能攻下;他们所经过的地方,没有粮食供应,饥饿威逼之下,势必不能长久群集,一定会一哄而去,作鸟兽散。

朝廷招抚他们,他们就一定会投降;攻打他们,他们就一定会兵无战心,最终被官军彻底消灭。

微臣私下以为,如果朝廷如今,只是一味地再多派出将帅,一定会白白地增加地方的负担,带来更大的骚扰,而无所作为。

地方官吏百姓,害怕朝廷的钦差大臣,反而比害怕盗贼还要厉害。

微臣建议,陛下应该把乘坐传车巡视地方的各位使者,钦差大臣等,全部召回朝廷,让郡县官民,都得到安顿,休养生息。

假如陛下信任微臣,能够把平定两州盗贼的任务,全权委托给微臣处理的话,那么按照微臣的设计,一定能够顺利平定盗贼,让新王朝重归太平盛世,建立盖世功业。”

代理青州和徐州两州牧田况,信誓旦旦保证道。

王莽得到代理青州和徐州两州牧田况的奏报,突然开始担心起来。

王莽一向畏忌、厌恶和猜忌、怀疑像田况这样的有权有势、有才能、有威信的的封疆大吏和地方大员。

王莽突然警觉开来,对侍臣肉墩说道:

“田况这个家伙,的确很有本事。

如果朕把平定两州盗贼的任务,全权委托给他,岂不是最终会尾大不掉,无法控制这些家伙了吗?”

侍臣肉墩知道皇帝心思,急忙建议道:

“陛下:

男奴以为,不如陛下暗中布置,悄悄地派出陛下的亲信大臣,去接替田况的职务,主持平贼任务。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王莽大喜,遂派遣王侃、王锟等亲信大臣,充当使者,赐给田况一封盖了御玺的诏书,让王锟接替田况职务。

使者王侃到达州牧田况的驻地以后,立即召见了田况,颁布皇帝的旨意。

于是,使者王侃命令皇帝的亲信大臣王锟,代替了田况的州牧职务,监管田况的军队,接管田况的军权。

钦差大臣王侃,随同田况一道西行,回到京师常安,向王莽复命。

到了长安之后,王莽下旨,任命田况担任朝廷的师尉大夫,剥夺了田况的实权。

田况回京以后,青州和徐州等齐地的局势,更加混乱,平叛形势,越发不可收拾了。

经过数月的煎熬,终于到了地皇三年(公元22年)的正月。

到了喜庆祥和的春季,喜讯也不断传来,王莽苦心经营,着力督促营建的王家祖先九庙建筑,终于完全竣工,可以安放王氏祖先的神位了。

王莽眼见规模宏大的皇家九庙建筑,喜不自胜,亲自梳洗斋戒沐浴,恭恭敬敬地前去九庙,祭祀祖先神灵。

王莽前往祖庙祭祀的皇家车队,一律按照新王朝礼仪中的最高规格施行。

皇帝的乘车,套着六匹骏马。每匹骏马,都披着用五彩羽毛,织成龙形图案的套子,头上装着角,足足有三尺多长。

王莽还命人制造了华丽的车盖九层,高八丈一尺。富丽堂皇的皇帝车驾华盖,专门用四轮大车去进行装载。

拉车的武士,走在皇帝车驾的最前面。武士们一边拉着车驾,一边呼喊着“登仙”的口号,以迎合王莽成仙升天的愿望。

王莽外出之时,王莽就让华丽的车盖,走在车驾的最前头,为皇帝开道,炫耀皇帝的赫赫声势。

京师常安的下层官吏市民,早就对王莽一心谄媚神灵,却不体恤部下大臣和百姓,早就心存不满和怨恨。

官吏市民看见装饰有华丽车盖的皇帝车驾走过,禁不住窃窃私语,诅咒王莽说道:

“新帝的车驾,真象祭祀用品里的灵柩车啊!哪里像是圣贤神圣,飞升登仙的御用之物呢?”

京师常安的下层官吏市民对新王朝的不满和怨恨,可见一斑。

地皇三年(公元22年)二月,噩耗不断传到京师常安,流民反叛的局势越发失控。

北方,赤眉军樊崇等将领,率领赤眉军与官军激战,杀死了新王朝派遣的剿匪司令太师羲仲景尚。

王莽得知太师羲仲景尚遇害,勃然大怒,越发将北方樊崇等将领统率的赤眉军,视为新王朝的心腹大患,派遣主力官军,加紧围剿。

此时,战乱未平,而函谷关以东地区,又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天灾人祸不断,百姓更加无法生存,很多郡县,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象。下层官吏和百姓无法生存,纷纷投靠赤眉、绿林军,赤眉、绿林军的军力,也更加强大。

春暖花开的三月过去,就到了地皇三年(公元22年)的四月。

此时,到了夏季之后,天气炎热了起来。各地旱灾,更加严重,农民纷纷抛弃家园土地逃亡,流离失所,或者加入赤眉、绿林等流民军队。

王莽见烽烟四起,更加担心,忧虑赤眉、绿林郡做大以后,更加无法收拾。

于是,王莽再次下旨,派遣年轻气盛的宗室子弟太师王匡、新室名将更始将军廉丹,率军东征,讨伐函谷关以东地区的众盗贼。

王匡,不过是一个纨绔子弟,年纪轻轻,就荣登太师之位,身世当然很不一般。

一说王匡是新室前太师安阳侯王舜的儿子,一说是王莽的第六子。从骄横跋扈的更始将军廉丹对王匡的敬畏上看,王匡是王莽的第六子,似乎更合情理。

王莽生六子三女:

长子王宇,为隐太子;次子王获,为戾太子;第三子王安,封新迁王;第四子王临,封统义阳缪王,后来立为新朝太子;第五子王兴,封功脩公;第六子王匡,封功建公。

长女王嬿,即汉朝孝平皇后,后来改封为黄皇室主;次女王晔,封睦脩任,下嫁新朝大将军武汉(一作吴汉),戏剧“吴汉杀妻”的主人翁之一,京剧中称为“南宁公主”;第三女王捷,俗称九公主,封睦逮任。

安新公王舜,是王音之子。王舜生有三子:长子安新公王延、次子褒新公王匡、第三子说德侯王林。

王莽亲自到京城常安的城门外,为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领的剿匪大军送行。

其时,天下大雨,新王朝君臣的衣服,都已经完全被暴雨淋湿了,但誓师仪式一直没有停止。

京城常安的东城门之外,围观皇帝检阅军队的常安市民,很多很多。

老年人刘怀眼望着暴雨中被淋成落汤鸡的新王朝将士,叹息着诅咒王莽说道:

“唉呀,诸君,大军誓师出征之前,突然天降暴雨,这是不祥之兆啊!

这是上天,在为新室的军队将士哭泣啊!数十万大军,由一个乳臭未干的花花公子率领,怎么可能取胜呢?恐怕我们的常安子弟,再也无法回到京师常安了。”

周围市民王科,害怕刘怀惹祸,急忙制止道:

“你这个乌鸦嘴,休要胡言乱语,妖言惑众。皇帝有上天庇护,战无不胜,太师也是少年老成,英才盖世,更始将军更是当世名将,屡立战功,怎么可能败给那一群手无寸铁、乌合之众一般的盗贼呢?”

送别讨伐大军主将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回到未央宫,换掉浑身湿透的龙袍以后,王莽依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歇息片刻,王莽叹息着,对在身边侍候的大司空王邑等三公说道:

“诸君啊:

朕想起符命图谶的启示,新王朝不幸的命运,跟灾害之气相会合,到去年为止,就应该彻底结束了。

回想去年天下百姓的种种惨状,朕至今依然心有余悸,隐隐不安。

旱灾、霜灾、蝗灾等灾难不断发生,饥荒接连来到,百姓生活困难,民不聊生,到处流浪,一直到今年春天,尤其厉害。

朕想起百姓面临的这种种惨剧,心里就充满同情,非常悲伤难过,为百姓深深叹息。

所以现在,朕特派东岳太师特进褒新侯王匡,开放东方各处的粮仓,去救济贫苦人民,扶助良善。

太师公王匡所不经过的地方,朕也要分派大夫和谒者,同时开放各处粮仓,去赈济灾民,以保全善良的老百姓。

随后,太师公王匡将同大使五威司命、位右大司马、更始将军平均侯廉丹,前往兖州,去镇抚所属官吏和人民。

还有青州和徐州,原来无法无天的盗贼,没有完全解散,或者后来又聚集起来的,朕已经严令,要把他们消灭干净,以求安定亿万人民。”

大司空王邑不发一言,大司徒王寻代表大司马董忠等三公,急忙称赞王莽的处置道:

“陛下善良仁慈,一心为百姓做想,臣等高山仰止,敬慕不已。

臣相信太师大人、更始将军大人,一定能够贯彻陛下的安民旨意,捷报频传,降服盗贼,安定地方,恢复国泰民安的美好局面。”

王莽听了,心情稍稍好转。

大司空王邑,见王莽此时心情很好,似乎恢复了安定社稷的信心,遂趁机规劝王莽说道:

“陛下:

臣常听陛下教诲,不战而能屈人之兵,乃最高谋略,臣一直铭记于心。

臣听属下言说,北方赤眉乱贼三老樊崇等人,当初起兵之时,都是因灾荒连连,被贫困所迫。

他们的部众既然逐渐强盛,于是互相约定:‘杀人的抵命,伤人的养创。’以此用来约束他们的部众。

樊崇的部众,都是来自民间,所见所闻,全是一些低级官员,所以他们常常用朝廷低级官吏的名称,去称呼他们自己的首领。

樊崇队伍中最尊贵的将领称号是‘三老’,其次是‘从事’,再其次是‘卒史’,士卒彼此以‘巨人’互称,并没有王侯的称谓。

由此可见,‘三老’樊崇及其巨人部卒,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政治野心,并不是欲篡夺君位。

他们之所以铤而走险,不过是为饥饿所迫,苟延残喘而已。实际上,是朝廷贪赃枉法的大小官吏,最终把他们逼上绝境,非有野心不可的。

所以,臣建议陛下,攻心为上,以赈济安抚民心为主,以剿灭为辅。

如此,既能够成就陛下的好生之德,也能够彰显陛下的大度仁慈,给予盗贼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王莽见大司空王邑是非不明,千方百计为赤眉说情,不禁大怒起来,勃然变色,斥责大司空王邑道:

“大司空大人:

你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黑白不分,是非不明,不能与盗贼划清界线,可算糊涂至极。

你休要胡言乱语,蛊惑人心,乱了朝廷大计。

赤眉、绿林这些乱臣贼子,率先扰乱社稷,破坏安定,荼毒生灵,虽万死不足以赎他们之罪,怎么能够饶恕他们呢?

朕警告你们,君等一定要始终坚持,对于乱臣贼子,不能够心慈手软,必须用武力,去解决这些盗贼乱党,以免他们犯上作乱,挑战皇家威严。

朕意已决,你们下去吧!”

大司空王邑,听到王莽的训斥,大惊失色,知道王莽的脾气秉性,再也不敢说话。大司徒王寻,大司马董忠更是噤若寒蝉,惊恐不已。

王莽决策已定,挥挥手,让三公们退了下去。

此时,赤眉军首领三老樊崇等赤眉军将领,已经知道朝廷放弃招抚策略,命令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领官军主力数十万精锐的中央军前来讨伐。

得知中央军官军武器精良,训练有素,兵强马壮,人马众多,三老樊崇等赤眉军将领,大为恐惧,急谋自保之策。

三老樊崇只得下令,召集各路赤眉军将领,商议拼死自保对抗之策。

得到三老樊崇指令,从事徐宣、杨音等将领陆陆续续,来到了三老樊崇的大帐。

三老樊崇见众将来齐,稍稍安心,对诸将说道:

“诸君:

樊某听探子报告,官军主力,已经开赴前线,即将前来与我们义军对垒。

莽贼派遣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气势汹汹而来,仗恃官军兵力强大,人多势众,前来讨伐我们,明显是不给我们一点活路。

我们不奋起反抗自救,怎么能够活命呢?”

“三老言之有理!

我们本是灾民,朝廷不思赈济安抚,反而派军镇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岂能够坐以待毙呢?

请三老下令,痛击官军!”

杨音等诸将义愤填膺道。

“好了,诸君!我们只有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了,拼他一个鱼死网破,我们身无一物,还怕失去什么呢?

只是樊某担心,官军兵力强大,我军确实难以抵御。与官军对垒之时,我们的部众,跟新室的官军在混战之时,难于辨别敌我,恐怕会误伤兄弟。

这个应该怎么办呢?”

三老樊崇有些忧虑道。

从事徐宣足智多谋,急忙安慰三老樊崇说道:

“三老大人:

这个就不用忧心了。

太师王匡残暴,官军烧杀抢掠,早已经失去了民心,太师王匡骄横跋扈,年青幼稚,不过是一个纨绔子弟罢了,不足为惧。

更始将军廉丹,号称名将,也不过是一个残害百姓的老贼,人人欲杀之而后快。

如今,将士们是同仇敌忾,士气旺盛,只需三老大人下令,开始进攻官军就行了。

徐某建议三老大人,首先集中我们的优势兵力,前去攻打太师王匡那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再派一部军队,堵截更始将军廉丹的增援,分而治之,就一定能够战胜官军。

至于区分敌我,那就更加容易了。

三老大人只需要命令我们的部下将士,都用朱砂,去涂抹将士们的双眉,就能够互相认识辨别,区分敌我了。

三老大人何须担心,官军军力强大,我们义军不能够战胜呢?”

“此计大妙!徐从事果然足智多谋,是张良萧何一般的英杰!

有徐从事以及诸位兄弟的努力,何必担心官军那些虐害百姓的猪狗之徒呢?”

三老樊崇、从事杨音以及诸将信心百倍。

自此以后,三老樊崇等将领统率的北方流民军,因此就被称为“赤眉”军了。

官军主将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两人,率领中央军主力精兵十余万人,一路浩浩荡荡东下,前去攻打盘踞琅琊郡等地的赤眉军等流民武装。

其时,新王朝内库空虚,供应不足。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两位将领,放任官军将士,一路抢劫掳掠,以供应军队,不加军纪约束。

官军军纪败坏,奸淫掳掠,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官军所经过的地方郡县,大多残破,十室九空,百姓苦不堪言,怒而奋起反抗。

更始将军廉丹残暴成性,冷酷无情,他统领的军队,军纪尤其败坏,经常杀人越货。

新王朝东部地区郡县的官吏百姓,饱受官军的摧残蹂躏,对官军深恶痛疾,为此哀号道:

“宁遇赤眉,不遇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

新王朝东部地区郡县遭遇的惨景,确实如翼平郡连帅田况当初所预料的完全一样。

一时之间,天怒人怨,生灵涂炭,人民凄惨的呼声,响彻天地。

下层官吏百姓,反抗新王朝暴政苛政的心愿,也越发强烈,推翻新室的号角已经吹响。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