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152章 芳龄渐长谈亲事 无奈暂无旁骛心

  • 作者:星河灿烂876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08 01:28:18
  • 完书字数:4396

新野阴家。

为阴家兄妹说媒的人一拨一拨地来了。先是为阴识、阴兴兄弟,慢慢地就就轮到了为阴家女儿丽华说亲。

丽华的孝顺,温婉,美丽,贤淑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整个南阳地区。

可阴家妈妈**人邓氏呢,却是越来越为自己女儿丽华的婚事烦心焦心。

女儿丽华的年纪已经不小了,渐渐地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说亲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几乎踏破了阴家的门槛。有些亲事,也实在是充满着诱惑,难以一口拒绝。

可是,在这些公子王孙,豪族大户之子之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能中女儿丽华的意。

就是邓夫人的侄孙—邓晨大哥的儿子,邓晨的侄子邓奉,多次前来向阴家求亲,女儿丽华也依然没有答应。

邓家也是大户人家,与阴家,又是多年的老亲戚了。两家结亲,无疑是亲上加亲,门当户对的大好事。

**人邓氏,实在有些左右为难,难以拒绝。

最终,**人邓氏依然以丽华从辈分论起来,是邓奉的姨娘辈,辈分不符为借口,拒绝了邓家的提亲,没有答应侄孙邓奉的要求。

邓奉受到阴家拒绝,惆怅不已。

**人为什么会左右为难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十分明白女儿丽华的心思。

舂陵侯刘家与阴家,当初曾经是门第相称,门当户对的豪族大姓。

但自从新王朝剥夺了刘氏宗室的爵位和封地以后,舂陵侯刘家,也就成为了一介平民,现在更是成为了没有十户之资的家庭,舂陵侯刘家与阴家的婚嫁之事,好事难成。

那一天,南阳郡最有名的张媒婆又来到了阴家。张媒婆又再次和**人邓氏,聊起了丽华的婚事。

“我说**人啊,小姐的年纪,也不小了吧?是否应该慎重地考虑考虑,小姐的婚事了呢?成为了老姑娘,就有些麻烦了啊!

夫人啊,我这里有几分名单,夫人你可以先看看,斟酌斟酌,认真考虑考虑啊!

你看,这是王大司空的侄子,他们王家,可是官宦子弟,皇帝宗室啊!托祖先的福荫,他一定会飞黄腾达的!

你看,这是甄大司马的小儿子,他的老子,可是朝中一品啊!你是否考虑考虑!还有-”

阴识突然踏进门来,跟娘亲行礼招呼一下后,就有些不高兴地大声质问张媒婆道:

“张妈妈,既然你说得那么好,那肥水不流外人田,你老为什么不把你自己的亲生女儿嫁过去呢?”

张媒婆一下子就从阴少爷的话中,听出了阴识话语中的敌意。

张媒婆急忙陪着笑脸回答说道:

“哟!哟!哟!大少爷啊,实在是万分可惜啊!我老人家没有你们阴家,这么好的福气啊!

既没有你们这么大的家业,也没有你们这么漂亮贤淑的女儿呀!”

“你快走吧!我妹妹早已经定亲了!”阴识脸色很不高兴,直截了当地对张媒婆下了逐客令。

“哎哟,怪不得啊!人家都说,丽华与刘家三少爷有事,老妇我还一直不信呢!原来果真如此!

我说阴少爷啊,那舂陵刘家三少爷有什么好的呢?他不过是一个破落户贵族而已!已经没有人看得起了。

刘家三少爷,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表人才,文质彬彬,但却不过是一个典型的小白脸,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啊!人俊里丑,有什么用啊!

如今他们巨鹿都尉家里,老二、老三几个儿子,都老大不小了,还都是光棍一条。

就连正宗的舂陵侯侯爵家里,也已经穷得连娶媳妇,都会娶不起了!何况他们他们巨鹿都尉家,这些舂陵侯枝属呢?你们还能够有什么盼头呢?

夫人,少爷啊,老人家好心好意提醒你们,你们不要翻老黄历了啊!

如今大新王朝,是王家人做皇帝,前朝皇族刘家人,已经全被夺爵贬斥了。

说不定某一天,王家人一不高兴,就把他们刘家宗室人,作为反贼,捉拿诛杀,被朝廷斩草除根了呢!

你们真是吃了豹子胆,虎狼心,居然还敢和舂陵侯刘家这些破落子弟攀亲,把好好的一个闺女,都彻底耽误了,真是瞎了眼睛啊!”

张媒婆絮絮叨叨地说道。

阴识听了张媒婆的话语,越发不是滋味。阴识脸色突变,立刻勃然大怒,破口大骂起张媒婆来:

“老虔婆,你天生就一张臭嘴,你怎么竟敢如此地胡言乱语呢?!

汉家刘氏,是我们的恩人主人,我们饱受汉家恩德。怎么能够忘恩负义呢?

那个什么王家,不过是一群篡贼,窃取汉家皇位,总有一天,会还给汉家的。

敢情是你的贱骨头找打了吗?敢到我阴家来搬弄是非,胡说八道!

你还不快给我,立即滚出们去!”

**人邓氏的脸色气得绯红,也气愤难平地对张媒婆说道:

“张大娘啊,你一个老人家,也算见多识广,知书识礼了,怎么能够如此放肆无礼地说话呢!

从此以后,你不要再踏进我阴家的家门了。我们阴家的事,你不要多管闲事,也休要胡言乱语!

否则,没有你的好果子吃!”

张媒婆知道嘴巴惹祸,见势不妙,急忙颠着脚,从阴家大门飞跑了出去。

刘秀回到舂陵,又开始重操旧业,读书、稼穑、经营粮食买卖等等。

虽然刘秀也知道,像他这样的前朝宗室家庭出生的孩子,已经遭到打压,求仕做官已经无望,但刘秀也不想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希望能够从读书之中,找点乐趣。

所以,在从事稼穑,经商之余,刘秀也念念不忘自己的学业,对读书学习,依然如痴如醉,自得其乐。

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刘秀的想法。

刘秀逐渐意识到,乱世即将来临,即使向苟且偷生,也必须奋起抗争,抱团取暖,自保图存,才有可能,改变任人宰割命运的一丝希望。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