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120章 王巨君糊弄百姓 王太后阖然仙逝

  • 作者:星河灿烂876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08 01:28:04
  • 完书字数:8438

虽然四方边塞危机重重,王莽却依然志得意满,对边塞蛮族发动的叛乱,却毫不在乎。

朝会之时,王莽踌躇满志,常常得意洋洋地对大臣们夸耀道:

“诸君:

四方蛮夷各族的叛乱,乃新王朝受命以来,劫难的延续,疥癣之疾,不以为意。

朕以为,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就能够除旧迎新,将他们彻底消灭。

君不见当初安众侯、翟义等叛逆,气势汹汹,何等嚣张狂妄,不肯顺应天意,最终都灰飞烟灭了吗?”

“陛下英明,的确如此!”群臣为王莽大唱赞歌道。

“多谢诸君!

朕如今,一心思考的,就是查考古代典籍,借鉴效仿先贤的作法,处理国事,镇抚蛮族。

不久,朕将仿效朕的先祖轩辕黄帝的事迹,巡行四方,镇压反侧。诸君多多努力!”

“陛下英明!四方蛮夷,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必将遭到天谴,灰飞烟灭!”群臣赞颂道。

王莽见群臣赞赏,越发得意,继续慎重其事地宣扬自己的治国方略道:

“好了,诸君。

朕以为,这一切一切的治国方略的实施,最终要能够取得成功,还需要诸君的用心辅弼和努力。

最近,朕俯伏地回想到,朕的皇始祖考虞帝当年的丰功伟绩。

皇始祖考从文祖那里,接受禅让之后,做了几件光耀后世、流传千古的大事。

皇始祖考虞帝在观察了北斗七星的分布排列趋势以后,立即安排了七项政事,不仅向天帝禀告了受禅之事,而且还祭祀了自然界六宗,遥祭了山川以至群神,巡察了全国五大区域。

这些赫赫功勋,早已经留芳千古,泽当百世。

各地诸侯,闻风响应,都从四面八方前来朝见他。

皇始祖考虞帝让他们,禀告各自的政务,按照他们的政绩,予以明确的考核。

朕受命接受禅让,正式登基以来,到如今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已经整整五载了。

不幸的命运和挫折,也已经顺利地度过。灾难的周期,也已经顺当地运行完毕。

今年,岁星在寿星宫,填星在明堂座,仓龙星正值癸酉年,旺气在北极天区。

观卦和晋卦,主宰年岁,占卜和指导着朕的行动。

朕决定,本年二月的建寅时节,朕将要到东方诸郡国,去巡行视察,安抚诸夷,镇抚全国。

麻烦诸公,各司其职,把朕巡查天下的礼仪和程序,开列出来,安排周全,以备朕的参考。”

群臣接旨,大声承诺,三呼万岁而散。

王莽的旨意下达,诸三公四辅大臣,不敢懈怠,立即着手,积极准备王莽巡视天下之事。

不久,诸三公四辅大臣分别奏请皇帝,建议从文武百官和平民百姓中,征用人员、马匹、麻布、绢帛和丝绵等,做巡视天下的准备。

诸三公四辅大臣又提请王莽同意,在内地的十二个郡国里,购买马匹,征调绸绢四十五万匹,运往京师常安,不要观望拖延,以免延误政事。

各地官府,立即行动起来。

当各地征收完备,运到京师常安的钱帛粮食,已经超过半数之时,王莽又突然颁布文告,宣告天下说道:

“布告天下:

因文母皇太后身体欠安,朕巡视天下的举措,将暂且停止。等以后适当的机会,再行实施。”

天下的吏民百姓,此时才恍然大悟。

诸三公四辅大臣私下抱怨道:

“原来,陛下此举,并不是为陛下巡行边塞、筹措军费做准备,而是为了收集天下财富,充实皇室,弥补皇宫内库的空虚啊!

陛下真是英明,我们这些三公四辅大臣,居然被蒙在鼓里,真是浅薄无知啊!”

当初,王莽担任安汉公之时,为了获得自己的姑姑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强力支持,于是谄媚太皇太后,常常对大臣们声称道:

“诸君:

遥想当年,西域都护甘延寿、西域校尉陈汤等英雄豪杰,立下了斩杀匈奴汗国郅支单于的盖世功劳,至今想来,我辈还是热血沸腾,敬慕不已。

实际上,西域都护甘延寿、西域校尉陈汤出击匈奴,乃是奉元帝陛下的秘密圣旨。

如果没有元帝陛下的鼎力支持,秘密筹划,两位豪杰,怎么可能建功呢?”

群臣哪敢质疑,纷纷赞同道:

“大司马大人言之有理!如果没有元帝陛下的英明领导,哪里有壮士们的建功立业呢?”

因此,王莽在汉朝廷的各种正式场合,都特别地推崇太皇太后的丈夫汉元帝治理的赫赫功勋,并促成了汉元帝的祭庙被尊称为“高宗”的心愿。

王莽同时还对大臣声称,待太皇太后百年之后,将把太皇太后陛下的牌位,按照汉朝廷礼仪,送到“高宗”汉元帝的祭庙里安置,让太皇太后陛下跟他的丈夫汉元帝一道,共同分享祭祀的香火。

太皇太后陛下相信侄子王莽的承诺,坚信死后能够与丈夫汉元帝相聚。

到王莽篡位,建立新王朝以后,王莽却违反了当初对姑姑王政君的承诺。

王莽下旨,更改太皇太后的名号,称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表示自己的皇位,是来自于自己的姑姑“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名正言顺。

既然封太皇太后陛下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这就表明,太皇太后陛下是新王朝开国的太皇太后。

“新室文母太皇太后”陛下,跟汉王朝的关系,已经是一刀两断,互无干系了。

因此,王莽再不愿意,让自己的姑姑太皇太后死后的牌位,跟自己的夫君汉元帝的牌位放在一起,继续享受汉王朝的香火祭祀了。

王莽下旨,派人把“高宗”汉元帝原来的祭庙摧毁,而另外给太皇太后盖了一座新的祭庙,叫做“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祭庙。

新的“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祭庙,只保留了原来“高宗”汉元帝祭庙的一个大殿,作为了“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膳堂。

新的“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祭庙落成之后,只因太皇太后王政君仍在人世,所以不称“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祭庙,而称为长寿宫。

长寿宫落成那天,王莽下旨,在长寿宫里摆设酒席,隆重盛大地宴请自己的姑姑太皇太后王政君。

太皇太后王政君到了长寿宫之后,看见自己的丈夫孝元皇帝原来的祭庙,已经被王莽下令废弃,并被彻底铲除,再也无法恢复,心里十分惊骇悲伤。

想起去世多年的丈夫汉元帝,王政君睹物伤情,禁不住悲从中来,忍不住痛哭流泪,号啕大哭了起来。

太皇太后王政君,非常悲伤愤怒。她一边大哭着,一边向侄子王莽诉说道:

“巨君啊:

这些汉王朝的祭庙,都是有天帝圣贤祖宗神灵保佑的啊!它们有什么地方,得罪了陛下你,而陛下你,为什么非要逆天行事,无缘无故地要把它们摧毁呢!

假使世间,没有鬼神的话,陛下何必盖庙呢?

假使世间真的有鬼神的话,哀家是先帝元帝陛下的正妻皇后,难道可以羞辱摧毁祭祀元帝陛下的庙堂,来摆放祭祀哀家一个人的食品吗?”

王莽自知理亏,知道自己做得很不对,无言以对,叩头道歉,连赔不是道:

“太皇太后陛下责备得对,朕一时只想尊崇太皇太后陛下,没有考虑到这些细节。”

王莽自讨没趣,只好灰头灰脸地向太皇太后道歉、怏怏不乐地告辞而去。

太皇太后依然悲伤气愤不过,大声地对着侍候自己的胡宝宝等左右侍从说道:

“你们看啊,新帝陛下这个人,得罪祖宗神灵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啊!

难道他这个所谓的新王朝皇帝陛下,能够长久地得到天地神灵的保佑吗?”

这次酒宴,就在不愉快中结束了。

王莽篡权登基之后,也知道太皇太后心向汉室的心思,知道太皇太后只要一想起往事,就非常怨恨自己欺负孤儿寡母,篡夺大汉王朝的皇权。

王莽心里,对一直看重庇护自己的姑姑十分愧疚,凡是可以取悦和讨好姑姑太皇太后的手段,王莽都是无所不用,只希望能够讨得太皇太后陛下的欢心。

然而,姑侄间最大的隔阂,就是王莽背信弃义,篡夺刘氏皇位。

太皇太后深知侄儿王莽,贪恋权位,永远也不可能放弃帝位,交还刘氏。

因此,姑侄间的隔阂,变得越来越深,症结始终也无法解开。

太皇太后心里愈发忧郁愤怒,对王莽的所作所为,改制措施等,也越来越不满怨恨。

汉朝廷宫廷尊贵人物的冬季服装,一律都用黑色的貂皮制作。

王莽篡位建立新王朝以后,要处处加以改变,以示除旧迎新,于是特别下旨,命令新王朝宫廷尊贵人物的服装,一律改穿黄色貂皮。

汉朝廷的惯例,都是以每年的正月一日,作为一年的元旦佳节。

王莽却想要处处超越汉朝廷。于是王莽决定,提前一月,改每年的十二月一日,作为新王朝的元旦节日。

汉朝廷每年的惯例,都是在年末的十二月,举行腊祭大典,祭祀天地祖宗神灵。

王莽却下令,改在每年的九月举行腊祭大典,祭祀天地祖宗神灵。

太皇太后对王莽的旨意无可奈何,只得教她的属下官属侍从,仍穿汉朝廷的黑色貂皮,以示与新王朝有别。

在汉朝廷的元旦和腊祭之日,太皇太后独自与身边的侍从官员胡宝宝等一道聚餐,完成祭祀天地祖宗神灵的肃穆仪式。

到了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的二月,新室文母皇太后王政君,忧郁成疾,最终救治无效,终于驾崩,享年八十四岁。

王莽下旨,命令将文母皇太后王政君,安葬在渭陵,与她的丈夫汉元帝,合葬一处。

但王莽特别下旨,命令安葬太皇太后之时,在汉元帝与太皇太后王政君他们夫妻的中间,专门开了一条沟,把他们的棺椁彼此隔离开来,象征汉皇帝与新室文母皇太后,各不相干。

新王朝在京师常安,专门为太皇太后王政君设立了一座祠庙,按照新王朝的规定,要世世代代,祭祀“新室文母太皇太后”,而以王政君丈夫汉元帝配享。

汉元帝的神主灵位,则被安放在了“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神主的龛架下面,以示陪衬之意。

为了表示自己对亲姑姑王政君的孝道,表示自己的皇位来自于亲姑姑新室文母皇太后,王莽亲自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服丧三年,表示哀悼和思念之情。

当初,为了表示对姑姑王政君的尊重,凡是国家大事、封爵、任命大臣等重要事务,王莽还常常去征求姑姑的意见,听从姑姑的意见和建议。

慑于姑姑多年来的威信和巨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在世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多多少少对王莽有些约束。

太皇太后王政君去世以后,王莽越发唯我独尊,再也没有人,能够对王莽稍稍有些约束了。自此以后,再也没有谁人,能够阻挡王莽,稍稍制约他了。

王莽越发畅意人性,踌躇满志,放纵自己的言行。

说话谋事,理政处事,王莽也越来越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了。王莽越发一意孤行,不肯接受大臣的任何谏言了。

新王朝王公大臣,见皇帝常常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地处理政事,而国事日颓,君令难行,莫不忧心忡忡。

天下大乱的情势,越发明显。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