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我是顺平侯

第1570章痛苦的航行

  • 作者:顺平侯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1-06 10:17:36
  • 完书字数:5034

随船的郎中给赵云和司马延等人开了几剂醒脑止吐的方子。

大家喝了之后,晕船情况稍微好转一些,但依然手足无力,难以进食。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想给赵云等人更多的考验。

出海的第三天,海面上就电闪雷鸣,刮风下雨。

福船像是深夜回家的醉汉,在翻腾的海浪间,摇摇晃晃行走。

甲板上除了操船的水手外,其他人都躲回到船舱。

船舱空间有限,没有设置单人的房间。赵云和赵显周等人睡在一起。

作为纲首的船舱,赵显周的船舱和水手的船舱是分隔的,相对干净,却也不清爽。

船舱的四周都是栓挂设备的铁架子。

那些架子围绕着四面隔板,一直到通向甲板的楼梯。

在船只摇晃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被栓到那些铁架子固定好,以防掀翻滚落伤人。

船壁四周挂满了折叠的桌子、木凳、箱子、脸盘、炉子和刀具弓弩等东西,随船摇摆撞击,和着外面的海浪声,叮叮当当,敲锣一般,甚是吵闹。

赵显周的床铺靠右弦,宇文战则睡在左弦,中间是赵云。靠楼梯口的两个铺位,这是司马延和卓雄的。众人的铺位之间有用纱布做的帘子。

风雨交加,海浪大的时候。睡觉是个很麻烦的问题。

木床的腿都是钉死在甲板上。睡觉必须用床两侧的绷带,把自己的腰腹捆好,免得睡梦中被掀飞了出去。

这种睡觉的状态,对于老船员来说,习以为常。但是,对于赵云和司马延等人却是折磨。

赵云在震荡不休的板床上,无法入睡,就让赵显祖拿出一匹粗布,折成数层,两头用绳子扎牢,栓到两面隔板的挂钩上,然后爬进粗布中,吊在半空中。

吊床的出现,大大减轻了床板对身体的震荡摔打。

司马延见状,连忙有样学样,也做了一个吊床,爬了进去。

没过多久,所有无法入睡的家伙全部离开了板床,挂起了吊床。

乘船的经历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好在这段时间并不长久。

两天后,船队驶出了雨区,到了福州。

进入福州港时,天空一片蔚蓝,海风带着久违的暖意。

赵云等人走上甲板。比起船舱里阴暗腐臭(呕吐物),甲板上炙热的阳光和凉爽的海风,简直让人舒服的像是进了天堂。

海面上到处都是飞翔的海鸟。它们在船只桅杆绳索飞来飞去,鸣叫起舞。

船底下的海水清澈见底,探出头去,能看到海草在水下的阳光里,摇摆欢迎。

有很多小船向这艘福船聚拢来。

那些小船上面覆盖着皮革快速行驶,有人站立在船头,冲甲板上人挥手呼喊。

“那些是来兜售淡水和货物的当地人。”赵显祖来到赵云身边。

赵云没有生病,让他大大松了一口气。

晕船把赵云折磨得够呛,好在有了吊床,他才能够入睡,否则现在肯定要被人抬着出来。

司马延和他的护卫队员们,也一个个面容削痩,蔫头搭脑,目光呆滞,像是害了一场大病。

“入港之后,你们就在福州,不要跟我们去广州了,回程的时候,我会把你们接回临安。”赵云走下跳板的时候,吩咐跟在身后的司马延。

司马延的护卫队是不能跟船走了。但是,自己作为项目主持人还得坚持下去。

司马延没有坚持。他的那帮兄弟只剩下半条命了。即使遇到战斗,也只是累赘。赵云在福州港停了一夜之后,第二天继续出发。

后半截海路,倒是晴空万里,浪缓如油。

三天后,赵云到达广州港。

赵记金银铺在广州城一条安静的街道上。

赵云等人和陈来生相见,都是十分高兴。

这年月,没有电话,且书信不畅,很多时候,分手就是永别。

所以,在异乡看到赵云和宇文战等老友,向来性子偏冷的陈来生眼中也闪现着泪花。

除了比以前晒黑了一些,陈来生倒是没有变化。

一顿大吃大喝,好生欢聚一堂之后,大家的情绪都稳定下来,各忙各事。

赵云听取陈来生的汇报,肯定了广州金银铺的发展。

当赵云得知当地铜钱的价值时,瞳孔猛地缩了起来。

详问之后,才知道东南亚各国都大量进口周国铜钱,导致广州铜钱流失严重,价值一直居高不低。

在临安,白银和铜钱的兑换,是1两银子兑换4贯铜钱,而广州1两银子只能兑换3贯铜钱。

两地巨大的银钱兑换差,大大超出了赵云的预料。

赵云当即让陈来生将太仆寺用来买马的十万贯铜钱,全部兑换成银子,获得3万余两白银。

然后,他让赵显祖和宇文战等人带着白银,从海路返回临安,将白银兑换成铜钱后,再带着返回广州,兑换成白银……就这样,10万贯铜钱在三个月的会票兑换时间内,在广州和临安之间,做了三次异地白银和铜钱之间的汇率差,赚取了6万贯铜钱,并在最后一趟,带走了购买的马匹,完成了广马采购任务。

通过这次操作中,赵云也明白了为什么广州和临安银钱兑换差价能够存在。而且如此大。

表面上看,两地兑换,能赚得差价的钱,其实刚够支付来回倒腾的路费和人工费。

此次太仆寺支付4%会票管理费,即3000余贯,仅相当于赵家一艘福船单趟海运的费用。

如此一来,自然没有哪个金银铺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又有海上风险的生意。但是,没有人知道赵云可以通过会票,免费使用雇主三个月的巨额货款。

在这三个月,赵云让赵显周倒腾了三次,赚取巨额兑换差价。

此次试水的成功,极大鼓舞了赵氏夫妇。

三个月内,获利6万贯,一年即便不能做四次,只做两次,也超过赵家整个产业一年的盈利。

如此大的收益,让赵显祖忍不住插手会票生意。

他要求赵王氏将家中不盈利或低盈利的产业全部出让,把资金集中起来,放在会票业务上对此。

对此,赵王氏欣然同意。

赵显祖将太仆寺的购马业务,纳入自家会票生意中,这在后世是典型的贪污犯罪,却受到太仆寺正的高度表彰。

不需派出人员、车船,以及一路餐饮住宿等诸多开支用度,只花费3000多贯,赵家就将买马的事情办了,这令有君子风度的太仆寺正很不好意思。

他立刻将此事作为赵显祖和赵云的一大政绩,报送到吏部。

吏部一看,还有这么大公无私的官员,这在贪污横行的当下,简直是一股清流,立刻向官家汇报。

赵槿一看,是自己老丈人和小舅子干的好事,心中大爽,当即跑到赵贵嫔院子里,问她要何赏赐。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