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我是顺平侯

第1552章不想做官

  • 作者:顺平侯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1-06 10:17:24
  • 完书字数:5110

她拿起手边的一册书,那是一本医书。

打开后,眼睛扫过,脑子里却什么也不曾留下。

她合上书,起身看屋内花架上的几盆药草。

一早起床,她去了楼下的院子寻找药草,却看到铁塔儿和他纠缠的那一幕。

令其诧异的,他并没有和铁塔儿动手,透过树叶,看他的表情,他似乎有些为难,似乎不愿意和铁塔儿动手切磋。

这倒是稀罕的事情。

她不喜欢他。这一点,双方都知道。

和赵家谈婚论嫁只是因为父亲酒醉后的一句戏言。

但是当时在场的人很多,都听见了。

父亲承受不起失信的评议,把自己嫁到了赵家。

出嫁前,从闺蜜们的口中。她听到赵云的一些行为。

评价都不好。虽然没听到他背信失德,欺男霸女。

可是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不喜文事”四个字,就足以将一个人踢出了临安贵族子弟的圈子,也踢出了日后的朝堂。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可是他偏偏不爱读书。这让她感到羞愧,羞于见那些闺中密友,羞于将目前的生活和以前的生活重叠。

偌大的庭院被四面围墙圈成一方孤立的天地。

她在这里听不到诗书,听不到文苑趣事,只好将时间打发在那些医书上。

明天吧。明天回娘家多住几天,顺便邀请以前的女伴一起吟诗作赋。

自己和诗歌相隔太久,不知道能否还作出好诗句。

阳光下,攀墙而生的蔷北花开得好不张扬。它们肆无忌惮地蔓延,渐渐淹没了高墙。

她对那些兀自烂漫的蔷北无甚好感。那花开得太嚣张,不如水仙雅致。

花架上,她悉心培植的薄荷不动声色地开着小花,细细的清香,很耐人寻味。薄荷好,清清爽爽,不沾染俗世那些污浊之气。

中午吃饭。赵显祖不在。

赵王氏脸色有些恹恹。

赵云知道对方给自己早上的那番话吓着了。

饭桌上,赵云当着柳北的面,把让妻子省亲之事,和母亲说了。赵王氏没有反对,似乎也根本没把这事当回事。

饭后,她喊住赵云,二人一起去小池塘边给水里鲤鱼投食。

“上午,我和你父亲聊了。购置田地、迁徙流民的事情,就由你做主吧……就当是积德行善了。”

“好好,善有善报。”

赵云知道赵王氏不会反对自己的做法,可是能听到她的明确意见,心中还是十分尚兴。

赵王氏白了儿子一眼,笑骂道:“贫嘴……不过,你父亲说郢州的李明世是贾相国的门人。”

看着水中的锦鲤抢食,赵王氏轻叹道:“我待会要进宫见你姐姐,让她在官家面前先为你说话。好歹你这趟差办的不错。”

赵云这才知道对方一脸忧色的原因,还有这一层,笑着说道:“只要不捕拿孩儿,扒了这身官服也无所谓。”

“好不容易得的官身,怎么能随便被扒了呢?”赵王氏轻斥道,斥责完,又觉得儿子一定话里有话,便侧脸疑惑看向他,等他解释。

“这一趟差,将两年养的马都送给了襄阳。御马院里已经没有成年的马匹了。若要马,只好又像以前那样,去外地购买。”

“可是,蒙古人攻占了成都,现在又围攻襄阳,西部马路全部断绝。”

“若是去西南,采购滇马,不要说洪水、泥石流、瘴气,光是翻山越岭,就能去掉人半条命。”

“至于东南的广马,长时间海运马匹,那是要马的命,若是地面上走,从广州到临安也是山峦叠嶂,没法走。”

“所以,儿子说这太仆寺的差事,不能做了。”

看到如花似玉的妻妾后,赵云没有宿妓被弹劾丟官的想法。

他觉得不能那样做。

他倒不在乎作践自己,可是他不能羞辱柳北和檀儿。

所以,他觉得李明世若真的弹劾自己,把自己罢官,倒是遂了自己的愿。

赵王氏听了赵云的话,蹙眉思虑起来。

她显然没考虑到儿子在太仆寺差事陷进了困局。

“我近日在想,五叔带着一千多号人去海外,我终归是要亲自去压压场面,不然有可能就玩脱了。若还穿着官服,没有出海的差事,我根本不可能通过市舶司的审验。”

赵王氏听不懂“玩脱”是什么意思,不过却明白儿子在说什么,虽然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

不过,和儿子的功名相比,田宅和流民根本不值一提。

在这个时代,官与民,可是天壤之别。

没有官身,家里生意别说做好不好,能否保得住,都很难说。

“此事,我会和你姐姐商量。”

赵王氏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是暗暗决定要女儿帮儿子换一个衙门。

赵云和母亲又说了一会闲话,便转身去自己书房,换上官袍,去太仆寺点卯。

周朝当公务员,和后世被企业化改造的政府机关完全不同。

衙门里没有严格的上下班制度,只要不和领导玩失踪,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当今皇帝五六天上一次朝,都算是勤勉。

宰相还在躺在自己湖景别墅里玩蟋蟀、歌姬和尼姑呢。

不过,赵云从未见过周朝公务员是如何上班的,上班环境又如何。他有些好奇,决定去看看。

让赵诚给他牵一匹马过来,看到交到自己手上的那匹毛色斑杂的老马,赵云也只是微微一愣,随即就明白了。

太仆寺的官员,当然不能开着单位的法拉利上下班。

出了家门,赵云纵身上马,沿着被阳光晒的发烫的御街石板路,晃晃悠悠地赶去太仆寺。

相比其他衙门,太仆寺门脸不大,也就是一个店铺的大小。

说是衙门,其实这里更像是文书传送和存档的办事窗口。

太仆寺的马匹都是南端凤凰山下的御马院。调拨提取车马的,都在这里开具和签押条子。

赵云骑马来到太仆寺,将马拴在门外马粧上,越过门口的守门兵卒,赵云兴致勃勃地走进自己的办公地,发现外面相貌普通,内里却是另有乾坤。

除了没有迎门的照壁外,太仆寺的格局和官员的府邸没有区别,也是几进几出的院落。

经过一进院的房间,赵云来到二进院,看到几个喝茶闲聊的同僚,众人各自道了句辛苦,闲聊了一会。

二进院是中层官员的办事场所,和赵云一样,他们都是有家世背景的子弟。典型的钱多、事少、离家近。没有后台的武官都被扫到前线去和蒙军死磕去了。

赵云的这些同僚别的本事没有,斗鸡走犬,打听朝野趣闻都是好手,见赵云回来,都很热情,话题也没有说完了的时候。

赵云和他们攀谈几句,对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毫无兴趣,便寻了个借口,起身告辞,骑着那匹老马,赶去护武营。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