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我是顺平侯

第1190章下1秒崩溃

  • 作者:顺平侯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1-06 10:10:58
  • 完书字数:5000

徐光启点头,在几个学生之中,陈子龙最有才情,黄宗羲最有想法,金圣叹最是狂傲,小太监王承恩最听话。

但他们几个都比不上信王,信王最让人出乎预料,徐光启和他在一起,竟然也能学到很多。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大家心甘情愿的干活,愿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早到晚的忙碌。”

人心啊!

天下至难得者,赵云用他兜里的银子,以及他在顺义的一片真心,换来周围人的支持,大家原本朴实,干活知道卖力。

照这个速度,加上科学院和学校,一两年里应该可以完工。

“走!带先生看看炮台,听闻朝廷从佛郎机买了一批火炮,到时在此处放上两门。”

徐光启跟他走,却不明白:火炮放在这做什么?不是应该守城吗?也可以用在新式军营中,与步骑、车兵配合作战。

赵云不多解释,他给皇庄的一大片建筑取名“盛世名筑”,寓意大汉将由此开创一片盛世。而大炮显然是皇庄内最具攻击力的武器,将会架设在“水韵江南”北面的一处小山峰之上。

待到了地方,徐光启环顾左右,才发现赵云的真实想法。在此处放置大炮,因为山峰阻隔,没法威胁“盛世名筑”,却向北覆盖官道两侧的大片区域。

徐光启感叹:“两门炮足以封死官道的山口处,殿下此举,意在阻止北面进犯的敌人?

“建奴若从此进犯京城,大炮轰鸣,不仅可以杀敌,将建奴当成活靶子。同时,瞄准山口处,瞬间将其分割为两段,首尾不能相顾,便可以来个瓮中捉鳖。”

徐光启发现,赵云把顺义皇庄当都城建设,架设大炮的确是防卫此处、绞杀女真人的好办法。但问题是,女真人能打到这里?他们为什么要来这里?

赵云没有说笑,很真诚的问道:“先生觉得,女真人过不了长城?”

徐光启直摇头,“若大汉不思进取,仅靠关宁锦防线苦苦支撑,迟早有这么一天。”

婚礼现场,顺义县令文震盂亲自到门祝贺,霍哲很是意外。作为管事太监,宫里李公公的亲信,他本不该把一个县令放在眼里。不过昵,文震盂不同于寻常的七品芝麻官。

首先,此人家世显赫,祖上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曾祖是赫赫有名的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他本人学识渊博,崇祯二年的状元郎。后来,他在翰林院做编修,偏偏与当权的太监魏忠贤过不去,被魏公公杖责八十,赶回老家养老。

天下人皆知,文震盂虽是文士,偏偏嫉恶如仇,眼睛里根本容不下沙子。尤其对太监阶层,他有着莫名的厌恶,考中状元郎那年,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有意拉拢,他根本不搭理。后来魏忠贤如日中天,他事事对着干,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

现在昵,他主动出仕,一个状元郎甘心做七品的小县令,又主动登门贺喜,参加太监侄子的婚礼。

霍哲很自得,对于文震盂的讨好,王体乾、魏忠贤都没有得到,他一个小小的皇庄管事太监,竟然做到了。

还是在回乡省亲的路上,听闻顺义县令换人,霍哲写信派人示好。毕竟皇庄在顺义的地界,平日里难免会见面,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那时候,文震盂没有回信,没拿他当根葱。

而今天,文震盂主动光临,带着丰厚的贺礼。

霍哲把他迎到贵宾的位置,不停说着一些咸的淡的。文震盂有一句没一句的应和着。

此时,门前有些混乱,下人跑到面前,附耳嘀咕几句。

文震盂问:“何人闹事啊?”

霍哲应道:“讨饭的叫花子,竟然嫌弃馒头凉,你说好笑不好笑?”

转过头,小声吩咐下人,“让霍三去,全部关起来,莫要打搅今天的喜事!”

杨集镇做糕点的老孙头,胆敢纠集乡里人找县令告状。不过是打死他的儿子,丧葬费早已赔了,还想怎么样?讲不讲理?

不一会,下人神色慌柳的又过来,附耳又是几句。

这一次,旁边的县令文震盂没有问,霍哲只说了四个字:“让霍三办!”

白石桥边的柳财主,双腿都已经断了,还没忘记来府上闹事,筒直无法无天,着实可恨!

霍哲想不起怎么得罪他,难道上次让霍三去办差,又有什么过激的行为?现在这位财主被人抬着,在门口哭天喊地,真是晦气!

拜堂仪式还没有开始,霍哲越来越坐立不安,索性命令下人,不管谁人登门闹事,让霍三一律打走,不走的全部抓起来,待今天的喜事过了,看咱家怎么折磨他们,好好和他们讲讲理。

只不过一个时辰的时间已经有十几波人哭着喊着找县令告状。霍哲歪头看文震盂,你莫非与这些人有什么牵连?你要是不来,他们是不是就不来告状了?

文震盂泰然自若的坐着,桌上除了他和霍哲,还有临近两个皇庄的管事太监,以及负责京城漕运的一名

主事,还有两个空位。

其中一个归信王千岁,听说信王爷正在建筑工地上指点江山,稍后会赶过来。另一个位置给宫里人留着,霍哲的后台大倦,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李永贞。

文震盂问:“筵席何时开始啊?”

霍哲道:“县令大人稍等,王爷千岁和李公公在路上,很快赶到。”

说完话,霍哲转身离席,他走出房门,霍三在院子里的老梨树下等候多时。

“怎么样?”

霍三回答:“有人捣鬼!”

十几波人只是开始,陆陆续续好多伙纷纷赶来,大多是呼朋唤友成群结队,闹事的人数很快超过贺喜的,怎么办?报官吗?

报什么官?我们就是官!

他们喊冤,并不动手!当着县令还有众多宾客的面,霍哲还要有所收敛。

霍三急道:“莫非是信王爷,他是幕后主使?”

霍哲冷笑一声,“若果真是他,咱家倒也不怕!”

霍三有些傻眼,怎么不怕?咱能和亲王比?

霍哲无所谓道:“我等虽卑微,但上头有人!”

霍哲的上头是谁?

李永贞李公公,官任司礼监秉笔太监。

李公公上头是谁?

魏忠贤魏公公,九千岁,东厂提督!上公!

即便是王爷,能和魏公公比吗?没有魏公公同意,他只是皇太弟,不是皇帝。

霍三连连道:“不能比!不能比!”

“莫管谁人主使,你只管弹压住他们,锣鼓声敲起来,该动手时莫要犹豫!”

霍三明白叔父的意思,在锣鼓喧天的吵闹中,外面该怎么打便怎么打,不给点颜色看看不知道咱是开染坊的,还反了他们不成?

赵云没急着去婚礼现场,反正今天开不了工,索性当作给民夫工匠放个假。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