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危虫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全区

  • 作者:五品刺卫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9-17 12:04:55
  • 完书字数:6408

病人需要救助、虫子难以消灭、变异动物难以对抗就是这次灾难的三重奏。

这个观点最初并没有形成,而是在事态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准确的说,7月4日和5日,基本上大家都只认知到了一重奏,或者稍稍接触到二重奏,接下来的两三天,大家才能把握到这个灾难的危险三重奏。

也就是说,真正开始在组织者和领导者头脑中形成三重奏的思想,大约是7月7日到8日的时候才出现的。

因此,之前的一切举措都是以救人为主,消灭为辅。结果出乎意料,很多救人行动不但没能救人,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和更加紧迫和严重的局势。一支救援队伍往往不但没能救下健康者,控制住局势,反而救援队伍的感染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的感染大传播。

国际社会主要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来自人的社会性,也就是人性的,他们呼吁全世界共同协作,帮助控制局势,属于千百年来人类之爱的延续;一种来自人的自然性,也就是常说的兽性,他们隔岸观火,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甚至浑水摸鱼和落井下石,属于千百年来人类之恶的延续。

国内也形成了两种主要的分歧:一种主张全社会共同行动,共抗危难,以共同的命运为主张,不惜代价,不怕困难,全力团结起来抗击“虫毒”;一种则主张牺牲部分区域,划分三重防火墙,暂时将疫情重大区域完全和周围隔绝起来,形成隔绝封闭的地带,等待检测方式和治疗方式的突破进展,再开展营救或者治疗。

省内同样是两种意见难以取舍:一种是停止救援,马上隔绝感染区,修建隔离设施,完全封闭感染区,防止各种形式的扩散;一种坚持救援,设置安全区,加强安全区的隔绝措施,使安全区尽可能能够抵御扩散的冲击。

对于安全区的建设,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建设和模式。就是模块化管理,把安全区与感染区的外部隔离带增强的同时,安全区内部也划分若干小块区域,加强内部隔离带建设,一旦某个小块区域出现疫情,可以不至于引发整个安全区的大传播,造成整个安全区的沦陷。

最初划分起来的四个安全区就是因为潜藏起来的感染者潜伏者而造成了全面沦陷。

要命的是短时间仍然没有找到最科学和最适合的检测手段或检测方式,毕竟很多数据需要不断收集之后进行分析和综合,最终才能得到准确或者接近准确的真实结果。

比如说一种检测方式,是不是有效果,那需要做很多次实验才能得到它准确性高还是低,大约能够达到多高的标准的详实报告。检测1万人次能够确定3000人次,这样的效果就很不理想,检测1万人次能够达到9000人次以上的确诊,那效果就几乎可以应用。最理想的,当然是1万人次能够达到9990人次以上的确诊,只是这需要时间。

在没能确定准确检测方式之前,安全区的设置和区分模块,采取的只能是肉眼观察结合体温变化、心跳检测、视力检测相结合的方式。

肉眼观察可以基本确立明显的感染者,严重的不用说,很容易区分,就是不严重的,也存在鼻子发红、身体皮肤在苍白起泡前会出现局部泛红且多处轻微破皮,头发大把脱落等情形。当然,这种时期已经是第三代和第四代感染者了。对于第一代和第二代感染者,在第一代即将上升为第二代时,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体温明显升高。到真正成为第二代感染者之后,体温反而又会回复正常值。

第一代感染者属于明显的潜伏期,他们只是偶尔头晕眼花、肌肉无力,甚至会偶尔突然低血糖晕倒。第二代感染者会出现严重的浑身无力、头昏脑涨、眼神无法集中、呼吸急促而心跳缓慢,只是这种情况外表上仍然和健康者很难区分出来。

安全区检测为了坚持尽可能的高效、快速和准确,一般都是采用先检测视力能否聚焦、心跳是否异常缓慢、脱衣检测皮肤同时检测体温的四种手段。

由于策达人口众多,人员密集,检测往往很难真正完全有序开展,多次出现检测排队时的小混乱。要么有人不愿意接受检测,坚持一定要进入安全区;要么有的人要插队享受特权,不愿意缓慢的排队。

安全区模块化的安排,主要分成四个区域。

一个区域为收容进行了全部所有程序检测检查的人群集中的A区,也就是进去A区需要心跳稳定性、眼神聚焦性、皮肤无异常性和体温正常区间四个指标。而且A区同时也会每天上午下午两次再检查。

第二个区域为进行了部分简单检查的人群集中的B区,也就是主要检查了皮肤和体温的人群,因为心跳和眼神的检查更复杂和费时,所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很难及时有效的进行检查和获得数据。

第三个区域为仅仅扫描了体温的人群集中管理的C区。

第四个区域为三个区域中出现特殊情况的或者开始出现疑似症状的人群集中管制区域。也就是D区。

由于感染区域和未感染区犬牙交错,界限短期很难完全封闭和界定,因此在未感染区设立的安全区相对来说更加安全。由于高标准高效率简单易操作的检查检测方式尚未得到推广,因此安全区里的人群其实也很难说真正绝对的安全。

到7月7日凌晨,清空人群的几个封闭公园、大型广场和大型体育场馆以及超大型停车场都被临时设置成为安全区。此时的安全区才算的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区,和之前简单设置的所谓安全区完全不同。

初期的安全区只是根据街区、单位等客观地形进行分隔和设立卡点禁止或者限制行人车辆通行,居民被要求待在家中不能外出或者限制性外出。至于这个安全区里面本来是否存在感染者或者潜在感染者,是一片茫然的。很多这种时期的安全区不但不能安全的隔离外面的所谓输入式的风险,而且更多的是安全区内就开始爆发疫情。一个传染十个,十个传染百个,最终造成安全区从内部就彻底瓦解。

后期的安全区是需要经过检测才能进入的,也就是说最初里面根本没有任何人,虽然检测进入也存在混进潜在感染者的情形,可是毕竟已经进步很多。加上模块化的分隔,尽可能的将风险降到了最低程度。比如把一个新安全区设置成了三十多个小区域,如果其中某个区域出现疫情,只需要转移隔离或者清理掉这个区域中的感染者,大概率不会影响其他的小区域,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健康者的生存空间不轻易被污染。

核心的指挥中心区域H区,几乎执行更加严格的分隔活动。除了大家几乎都穿上防护服之外,每个人都是独立于某个区域的,尽可能不相互接触,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风险。当然,重要的专家团队、领导指挥团队、各领域的重要人物也基本集中到了这个H区。

省内各行各业最重要的人物除了被转送去外省的一部分,其他的大约都被接到了这个H区周边,这是一个更加严格分隔活动的中央核心区,主要是为了保障研究团队的研究工作和重要人物的安全。这有些类似于电影《2012》当中面临世界末日时把一些重要精英人物和尽可能要保存好的动物都送上“方舟”以保留人类文明的“火种”一样。

在疫情如洪水泛滥,冲击全省的这最初一周时间里,全省除了各自按照指示建立至少一个核心安全区H区之外,策达等经济发达城市还逐步设置起ABCD区这种新安全区。

另外还有一个认为的特殊区域,这就是一些救援团队为了自救而自发形成并被上层指挥中心认可的Y区,比如类似于虚仲离和蔡金全等人率队展开救援处置无法返回H区之后征用一所农村中心小学设置的安全堡垒就是其中之一。后来各地就推广开来,形成了多达二十来个这样的Y区。

Y区根据自身所面临的情况要么坚决自我封闭,完全隔绝外界可能带来的传播风险,要么有限度的接纳周围的健康人群。

自从虚仲离安排蔡金全全力设置形成了Y区之后,陆陆续续的就接纳了附近超过200名健康者进区。为了降低风险,即使经过简单检测后进入Y区的人群也需要进行小范围分区域的分隔,避免一颗老鼠屎坏了整个一锅好汤。

由于离开策达比较早,曹雪和曹昆所知道的安全区还属于初期的安全区。

初期安全区并不是所有的都最终走向了沦陷,也不是所有的都仍然保持安全。有一部分初期安全区恰好及时进行了封闭和隔离,当时尚未有虫子或者潜在感染者出现,所以仍然保存着相对安全。这样的安全区大约接近半数。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