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中华无敌前传

第一百七十一章:波兰战役(下)

  • 作者:永远的雄猫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05 07:34:51
  • 完书字数:11966

德国对波兰的不宣而战,虽然因波兰早有准备未能达到突袭的效果,但强大的装甲兵团的突击力量也不是仅有些许轻型装甲车辆的波兰军队所能够阻挡的。对这一点,波兰王室早有心理准备,因此,当德军一进入波兰境内并与波军交火的第一时间,波兰便对德国宣战。波兰王室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利用自由世界军事同盟的约束,迫使美英等国也立即对德国宣战,至于由此可能造成的整个欧洲宪章乃至中国也向波兰宣战,就已经不在波兰王室的考虑中了。更何况,参与此次进攻的也有欧洲联军。

如波兰王室所料,因受军事同盟条约的约束,英国在3月1日上午9时,正式对德国宣战,同时其外交大臣还敦促美国也立即对德国宣战。日本则不失时机地跟在英国后面于同日下午15时对德国宣战,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新西兰等国也于3月1日相继对德国宣战。而罗斯福显然还在做最后的争取,他并不希望世界大战由此爆发,如果实在不能阻挡的话,他也希望能够尽可能推迟爆发的时间。因此,他将美国是否对德国宣战交到了国会进行讨论。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不过,罗斯福好象也低估了国会的参战决心,虽然“光荣”的孤立政策至今仍倍受美国人的推崇,但已经从经济大危机中苏醒过来的美国,在大部分美国人的眼里已经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力量,他们急需要证明这一点。所以国会的讨论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仅仅过了不到十个小时,国会便以绝大多数赞成票通过了对德国的宣战议案。罗斯福虽然通过种种方式一直避免出现在自己的办公地点,但最终他还是必须面对这件事情。3月2日下午13时50分,罗斯福在白宫正式宣布对德宣战。

这样一来,整个自由世界军事同盟都对德国宣战,而新世界联盟当然也不会坐视不管,欧洲宪章于3月2日下午14时30分发表宣言,正式对美英日等国为首的所有自由世界军事同盟宣战。当然,正在中国的欧洲宪章的几位外交部长也聚集中中南海,要求中国政府立即兑现刚刚签署的新世界联盟条约,对自由世界军事同盟宣战。

其实,当我在条约上签字的那一刻,中国政府就已经进入宣战程序,人大已经通过了临时议案,宣布是否宣战及战争时期的所有权力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统帅部。而最高统帅部也于3月2日17时(北京时间)作出了应欧洲宪章的要求,对整个自由世界军事同盟宣战的决定。只不过因为我出于同罗斯福相同的原因,将宣战时间以各种借口向后推延。直到罗斯福作出了对德宣战的发言后,我才下令由赵天赐宣布对整个自由世界军事同盟宣战。

自由世界军事同盟显然没有料想到新世界联盟会在第一时间对其宣战,他们最初只想把宣战对象国锁定在德国一家身上,就是希望其它国家不要牵扯进来,虽然这个想法有些天真,但抱着迟一天宣战总要好过早一天宣战的想法仍然没有主动向新世界联盟宣战。但这次新世界联盟的统一行动,确实让各国吃惊不小,当然出于自尊心还有事实的无法妥协,整个自由世界军事同盟也在我下令宣战后的3个小时内向新世界联盟宣战。世界大战终于正式爆发了。

当然,宣战归宣战,军事行动并不一定就非要立即展开。除了德军继续在波兰高歌猛进外,其它国家军队只是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和布署。英国、美国等国因为无法派遣地面部队进入波兰,所以虽然宣战,也仅仅是派出几艘战舰在公海上与欧洲宪章的海军舰队进行对峙,并没有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而苏联,虽然其为自由世界同盟成员国之一,但他却不是军事同盟成员国,所以没有义务帮助波兰,更没有义务对德国宣战。但作为一支让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强大军事力量,波兰能否得到苏联军队的帮助呢?苏联的动向就成了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

3月11日,在西山地下指挥中心,最高统帅部军事会议上,整个决策处全体人员也在讨论着苏联的动向。最初有人认为苏联会派兵,但不是帮助波兰,而是抢占波兰领土。但随即有人反对,表示苏联一心想要加入自由世界军事同盟,以便有更多的后台援助,来与中国进行一场战争。因此,苏联不可能在此时兑现与德国签署的瓜分波兰的秘密协定。我想了一下,觉得虽然因为我的来到,产生了巨大的“蝴蝶效应”,但历史巨大的惯性仍然不可阻挡地向着原来的方向发展,国际上最重大的事件也几乎应验。出于直觉,我还是感到苏联一定会攻击波兰,就算不为别的,他也会收回被波兰占领的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地区。再加上,斯大林也希望与德国之间有一块缓冲地带,那么再抢占一部分波兰领土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苏联一定会派出大量部队,但他们的主要作战对象一定是波兰。苏联必然会夺回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地区,并再进一步夺占部分波兰领土,以便建立一个与德国的缓冲地带。从各方面来讲,苏联也说得过去。首先,他们要收回自己的领土,其次,他们挡住了德国的进一步扩张步伐。斯大林需要一个与美英同级别的对话平台,他要加入军事同盟,阻挡德国的进攻是最好的见面礼。至于波兰,在强者面前,弱者是没有任何地位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一是在地面上严防苏军和日军有可能的突然袭击,二是静观欧洲局势变化以及等待法意联军对埃及的进攻,三是进一步加快要交付战舰的建造速度,争取尽量多地时间来进行训练。

虽然各国都已互相宣战,但除了德国加上少部分欧洲联军正在与波兰进行战斗外,其余各国均采取了惊人的一致,静静地对峙是这段时间唯一的战争形式。法国与意大利在埃及边境与英国皇家陆军的2个师又1个旅在彼此叫劲,却都没有真正地动手;日本在朝鲜南部的地下隧道里,象耗子一样时不时伸出个脑袋观察外面的情况,却始终没有主动出击;美国则在向日本学习,进一步加强菲律宾各地的要塞建设,以及与中国海军不断地在南海一带互相窥探。所有国家都不愿意在自己没有完全准备好之前,就进行战争。

再说说波兰的局势。波兰王室明白自己已经不可能保得住自己的领土和统治,大量的政府单位尤其是巨额财富已经在迅速地向国外转移。原本的13个集团军中,已经有波莫瑞、莫德林、托伦、波兹南、罗兹、普鲁士人等6个集团军全军覆灭,另外克拉科夫、喀尔巴阡山、维尔纽斯集团军也受到一定损失。从3月1日至3月12日,仅仅13天的时间,波兰全部13个集团军就丧失了一半,更重要的是,损失的这一半是波兰最精锐的部队。

当然兔子急了也要咬人,波兰并没有完全放弃抵抗,他们还需要在彻底被占领前对德国施加更大的打击。自从3月8日起,波兰王室就在华沙外围组建了华沙战役集群,集结了华沙集团军和凯尔采集团军;在其东北部组建了维什库夫战役集群,拥有比亚维斯托克集团军和三个骑兵师;在东南部组建了比斯科尔战役集群,拥有克拉科夫集团军和喀尔巴阡山集团军的大部分力量。不过波军统帅还是有一定水平的,他并没有配置成一线,仍保留了部分纵深力量,在西白俄罗斯还组建有纳雷霍夫战役集群,拥有卢布林集团军和格拉布夫卡集团军。

但波军仍没有什么办法来遏制住德军的装甲兵团,只能通过步兵的躯体和工事来尽些人事。3月12日,德军各大主力部队在留下少部分兵力清扫战场,收拢俘虏以及保障后勤补给线路后,在希特勒的催促下,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此时已经升为侵波德军总参谋长的龙德斯泰德上将已经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分进穿插,打大规模合围歼灭战的作法了。他命令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急速开往东普鲁士,并在此地向东南方向推进,从维什库夫战役集群的侧翼突破,并借助装甲兵团的高度的机动力,占领布勒斯特,切断波兰军队主力通往西白俄罗斯地区的通道。

接着又下令屈希勒尔上将的第3集团军,从华沙战役集群和维什库夫战役集群之间穿插,占领谢德尔采,切断波军两大战役集群的联系。克鲁格上将的第4集团军则从华沙战役集群东北向华沙发动进攻。中央集团军群的第1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从正西向华沙发动进攻,而拥有两个装甲师的第12集团军则作为总预备队。南路集团军群中,第12装甲军越过维斯瓦河,从华沙战役集群和比斯科尔战役集群之间穿插,与第3集团军会师谢德尔采。曼斯泰因亲率第15装甲军从卢布林绕过比斯科尔战役集群,与第19装甲军会师布勒斯特。而拉斯科维兹上将的第8集团军从华沙西南向华沙进攻;利斯特上将的第14集团军则从南路平行向东推进,占领扎莫希奇和托马舒夫。

第二阶段的战斗从3月12日晚开始打响,数千门火炮的长时间炮击,让波军只经过几天构筑的简陋的工事被摧毁大半。强大的装甲兵团以及机械化步兵势无可挡地向波军阵地突进。到了天明,航空兵的打击更让波军雪上加霜。3月13日上午11时,德军第19装甲军一个装甲师,重创波军维什库夫战役集群的三个骑兵师,约32000人被完全打散四处奔逃。德军顺利占领波兰北部重镇比亚维斯托克。第19装甲军主力全速南下,3月14日占领别尔斯克,15日进抵布格河畔,16日彻底击溃近5万由民兵为主组成的布勒斯特军,先头部队进入城内与残余的波军进行巷战。

3月13日,德军第3集团军主力越过纳雷夫河,于当天占领布格河畔的交通要道奇强卡,并在三个工兵营的努力下,于当晚重新建起了三座野战钢桥,代替被波军炸毁的布格河大桥。虽然于第二天就到达了谢德尔采,但经过惨烈的巷战,损失巨大后,直到16日才完全占领该地。

相比之下,德军强大的装甲兵团的进攻效果和速度就要优秀得多。最初的计划是第12装甲军穿过华沙和比斯科尔两大战役集群之间的空隙,与第3集团军会师谢德尔采。但舍尔纳中将在穿插时发现,原本作为比斯科尔战役集群主力的克拉科夫集团军和喀尔巴阡集团军因一直作为山地部队使用,缺乏机动车辆等运输装备,其主力分散成旅、团等级规模仍在公路及各条乡间道路上向预定的卢布林一带拼命前进。舍尔纳中将当机立断,下令第12装甲军立即向普瓦维进攻,同时将整个装甲军拆散成以坦克营或机械化营为单位的小型部队,利用高机动力分别围歼这两个集团军的散兵部队。一时间,波军这两大集团军甚至未能组织起旅一级规模的抵抗,便被纷纷消灭,而狼狈逃窜的两大集团军的司令部也被舍纳尔包围在普瓦维。比斯科尔战役集群还没完全建立便被彻底消灭。

这一意外事件,虽然使原本应该得到第12装甲军援助的第3集团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才攻克谢德尔采,但比斯科尔战役集群的覆灭远远弥补了舍尔纳的“过失”。希特勒高兴之余,立即擢升其为陆军上将。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比斯科尔战役集群的拦击,让德军第15装甲军的推进速度得到大幅度地提升。虽然从出发地至布勒斯特的距离远比第19装甲军近得多,但已经对布勒斯特没有一丁点兴趣的曼斯泰因,直接挥师东进,准备去啃纳雷霍夫战役集群这块“肥肉”。3月16日,直到在科韦利一头撞上苏联红军乌克兰方面军的先头部队,才悻悻而回。当然,此时,曼斯泰因也知道了波军的这个纳雷霍夫战役集群已经被苏军吃掉了。

同一天,第14集团军也没有任何悬念地占领了扎莫希奇和托马舒夫,并一直推进到新沃伦斯克一带。此时,德军巨大的包围圈已经形成,华沙战役集群和维什科夫战役集群被合围在华沙及奥斯特鲁夫。整整3个集团军及大量其它部队共约45万人被德军合围,在德军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等待他们的除了被歼灭就是投降。而此时的波军指挥官还不知道苏联军队已经进攻波兰,并截获了波兰王室和政府,他们还在等待着从东方赶来的纳雷霍夫战役集群的援救。

波兰王室及政府携带大量国库内的黄金储备以及各种珍宝、油画、古玩等财物于3月11日逃离华沙。庞大的车队为了躲避德军的飞机轰炸,只能在夜间行驶。因此,波兰王室与政府直到3月14日才到达平斯克。得知波兰政府已经逃离华沙,苏联红军也于次日即3月12日对波兰发动了全面进攻。最开始,苏联军队以支援波兰抗击德国为名,骗过了驻扎在苏波边境的波兰军人,但又立即解除了这些波兰军人的武装。苏联军队长驱直入,白俄罗斯方面军主要进攻立陶宛的维斯纽尔州及在此地的狭长的波兰走廊(非出海口的但泽走廊);乌克兰方面军则进攻波兰最后的大型武装团体——纳雷霍夫战役集群。

在白俄罗斯方面军的进攻方向上,波兰的维斯纳尔集团军正在与立陶宛军队进行势均力敌地混战,这给了苏军一个极好的机会。加上苏军本身具有强大的装甲力量及火炮等重型火力,使得苏军刚发动进攻,就将遭到突然打击的立陶宛国防军击溃。以为得到苏联人民的“伟大支援”的波兰军队没有作任何防备苏军的战术动作,开始全面突击兴高采烈地追击立陶宛军队。而苏军也以配合波兰军队作战为由,三个军(含一个坦克军)呈向心包围的态势逐渐布署在波军周围。

3月14日上午,等到波军维斯纽尔集团军的指挥官发觉不对劲时,苏军的攻击也开始了。500余门火炮对没有任何掩体并且集结在出发阵地上准备对立陶宛军队发起进攻的波兰军队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炮击,78000多名波军官兵被一刹那打懵了。炮击刚一结束,大量苏军步兵便簇拥着坦克、装甲车辆等开始向波军合围过来。经过短暂而激烈地抵抗,因被出卖而感到无比愤怒的波兰军人最终还是在装甲力量面前低下了头。幸存的5万名波兰官兵被苏军缴了械。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波兰的其它地方,虽然纳雷霍夫战役集群的指挥官似乎有所察觉,并派出了两个师的兵力在苏联乌克兰方面军的前进路线上进行象征性防御,但对苏军没有什么戒心的两个师长还是被苏联人成功地欺骗。3月14日,布署完毕的苏军无声无息地包围了这两个师,并在苏军政工人员的劝说下,迫使这两个师放下了武器。

3月15日,得知苏联真面目的纳雷霍夫战役集群,迅速向乌克兰方面军发起突然进攻。但早有防备的苏军并没有给波兰人什么机会。强大的重火力加上装甲力量的打击,使波兰军队的进攻很快就被打垮。狼狈不堪的波军不得不逃回到萨尔内及平斯克,并匆忙构筑各种防御工事,以抵御苏联人的进攻,并保护波兰王室及政府。

当天,苏联派出代表与波兰政府谈判,波兰政府此时已经没有什么筹码可以与苏联对抗。在得到苏联政府负责王室及政府的安全,并护送其到英国,加上抵御德国不再向东进攻的保证后,波兰政府迫使王室同意向苏联投降。当天晚上,除在德军包围圈内的波兰军队均接到了王室和政府的命令,向苏联红军放下了武器。当然,苏联也将波兰国库内的黄金及各种财物一一笑纳。

苏德两军在碰头后,都非常友好地聚集在了一起。经过双方谈判代表的磋商,最终同意双方控制范围不变。这样一来,两国新的“边界”就划定在了奥古斯图夫、比亚维斯托克、布勒斯特、科韦利、科沃夫一线。而立陶宛的安全将受到保证,苏联确定只占领维斯纽尔州。

3月18日,经过数天的猛烈轰炸和炮击,华沙已经一片废墟。当天下午,在证实了波兰王室及政府已经向苏联投降,且为了让残余的二十余万波兰军人不再作无意义的牺牲,波兰战役司令部经过商讨后,终于下达了投降命令。当天晚上,先是维什科夫集群向德军投降,接着在第二天,即3月19日上午10时,华沙战役集群也宣布投降。德军正式进驻华沙,波兰消失了。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