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中华无敌前传

第一百二十九章:大危机中的日本

  • 作者:永远的雄猫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05 07:34:32
  • 完书字数:11706

兄弟的申请又被拒绝了。为了让本书进VIP,肯请各位大大继续支持,用您们手中的票票。兄弟在此叩首了。

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日本,也因为其根本没有大陆市场,加上其背负的巨额外债,使得整个日本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日本严重依靠美英等国的财政支持,也使日本在危机一开始就陷入了困境。本来还依靠大量日侨,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卖身的妇女,向国内提供数额不菲的外汇。但危机开始后,日侨大量破产,而日本妇女也因为面临所在国本国妇女的竞争,连保持起码的生计都不太可能,哪里还谈得上向国内汇款。从灾难第二年开始,日本不仅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更陷入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并接连引发了政治危机。

在大危机开始时,滨口雄幸内阁还没有完全重视此事,因此,与美国政府一样,采取了放任的措施。随着危机的不断深入,日本的国民经济持续下滑,尤其是日本农民几乎到了破产的境界。农业的衰落直接引起农村购买力严重不足,也引发了工业生产的衰退。到了第二年,滨口雄幸终于决定采取措施来挽回经济颓势。最初,他是想通过行政手段来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增大工业产品的出口,但随即发现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使各国神经紧张,纷纷关闭自己的市场。接着,他又想对全国的金融系统进行整顿,但此时的日本不仅得不到国外资金的支持,甚至所欠的外债也被债权国屡屡态度强硬地追讨。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不得已,滨口雄幸想到了发展公共建设来增加工业生产的机会,但所需的庞大的财政支持,则势必要对正在进行的扩军产生不利影响。于是滨口雄幸下令停建正在船台上的“加贺”与“天城”级主力战舰,并停止扩充陆军师团的规模,用节省出来的资金进行公共建设。但此举立即引发了日本军界的不满。在日本历来特有的“以下克上”的军人干政的传统影响下,海军大臣和陆军大臣达成了一致,开始秘密进行颠覆滨口内阁的行动。次年4月,滨口雄幸被一名陆军退役士兵刺杀,日本军方便立即将在远东战争中对中国持一定强硬态度的若口(槻)礼次郎扶持上了首相的宝座。裕仁天皇也颁布了诏书,确认了若口礼次郎的首相地位。

若口礼次郎上台后,立即重新启动了造舰资金,并向陆军允诺继续组建新的师团。同时,为了转嫁危机,若口礼次郎在日本陆海军的支持下,开始向朝鲜增兵,希望通过进一步加强在朝鲜的殖民统治,并伺机对驻在北朝鲜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于是日本取消了各种公共工程,开始全面加速军备。但由于军备加强后,会严重影响到平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民用工业的生产能力,反而造成财政收入进一步减少,用于军备的资金也就进一步萎缩。因此若口礼次郎的新内阁运行后不久,也就受到日本国内正盯着公共建设这块蛋糕的财阀的强烈反对。由于在危机中,日本各大财阀的支持对日本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裕仁天皇不得不下诏解散内阁,由日本财阀推荐的犬养毅组阁。

犬养毅的作法与滨口雄幸大致相同,他非常清楚:此时的中国已经不再是蛮清末年及民国初年时期的中国。中国强悍的陆军部队可以断绝任何想从陆地方向上对中国的进攻企图。这一点,狂热的日本军方是无法或不愿意意识到的。犬养毅上台后,立即中止了军队的扩充和主力战舰的续建工程,并任命了新的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财阀的资金支持也使日本逐渐恢复了金融信用。但对于任何削弱军队实力的做法,日本军方都绝对无法接受的。因此,犬养毅在执政不到半年,就被几名陆军下级军官刺杀。

这一次刺杀,也标志着日本从此走向了军国主义道路,在此之后,日本的几乎每一界首相均由军人担任。犬养毅被刺后,曾经担任过首相,现任大藏大臣的高桥是清组建了临时内阁,十天后,在军队的强力支持下,裕仁天皇任命了陆军大将斋藤实为首相。斋藤实上任后,立即宣布进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并向天皇陈述:在日本国内无法解决的事情,将在国外解决。这也向天皇间接地表明了,他将向国外发动战争。接着他狂热地鼓动日本民众,号召民众节衣缩食,为皇国节省出更多的资金进行军队建设。并向民众允诺,帝国军队将会通过战争,为日本夺取更多的利益。这种赤裸裸的侵略宣言,虽然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普遍疑虑,但考虑到能够对中国起到有效的牵制作用,所以仅仅是在口头上表示了谴责。而且日本国民已经被斋藤实的谎言煽动了起来,通往军国主义的车轮已经无法阻挡了。

此时的日本面对中国的大陆优势,其陆军力量实在不值一提,相对于中国唯一的均势就是海军。虽然中国已经建成了两艘“福建”级战列舰和两艘“台湾”级战列巡洋舰,另有两艘“奉天”级战列舰正在建造中。但当时日本就已经拥有准备用新舰代替的3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一艘“伊势”级战列舰以及在条约中保存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已经下水的有1艘“加贺”级战列舰和1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但由于其现役的主力舰性能落后,远不如中国新建的战舰,因此,日本开始全面提速在建的2艘战舰。为了在数年后,日本主力战舰在数量和质量上同时胜过中国海军,斋藤实内阁提出了一个庞大的造舰计划:在五年内兴建两艘“舞鹤”级战列舰和4艘“大和”级超级战列舰!这个规模已经越过了条约的限制。

实际上在31年时,中国海军拥有包括破交巡洋舰在内的6艘主力战舰,虽然在数量上要低于日本海军,但在质量上则高于日本。“金刚”级和“伊势”级实在太过落伍,“长门”级虽然经过动力改装后,性能有较大提升,但仍不能与“福建”和“台湾”两级战舰对抗。就算加上刚下水的“加贺”号与“天城”号战舰,日本海军中称得上现代化的主力战舰也只有4艘,更让日本胆寒的是:中国在此期间还建造了两艘出口智利的“拉托雷海军上将”级战列舰、两艘出口意大利的“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和两艘“勇敢”级战列巡洋舰。也就是说,中国的造船工业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便建造了10艘主力战舰!这是日本造船工业无法企及的概念。更别说,中国现在又在为意大利建造的4艘“罗马”级战列舰。如果中日两国真的突然爆发战争的话,仅凭中国强大的造船工业,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建造出数量惊人的战舰。

日本军人政府自认为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他们必须在加强朝鲜日本驻军的同时,将更大的精力放在海军建设上。为了使本国在造船能力上能够达到至少与中国比肩的水平,日本开始了疯狂地造船设备外购行动。可惜的是,中国又先其一步,将美国的造船工业几乎搬走了一半。本来,日本也可以委托美国代为建造新的战列舰,美国政府也是这样强烈企盼的,但如此一来,日本想借助军工生产带动国民经济的想法又会落空。不得已,日本只好向美国及欧洲订购各种钢材、造船设备的半成品,用日本本国的工业来生产造船设备,这样即可带动国民经济,又可使本国造船工业不致受到国外的牵制。当然,这也必然造成其海军建设周期延长。

为了在短时间内对抗中国海军,并保证本国海上安全,日本新的军人政府开始向美国靠拢,并于32年底与美国达成秘密协议,美国将增强在远东地区的海上力量,与日本一道共同对中国海军进行牵制。从情报机关得到这份秘密条约后,我不由得对日本这个民族所具有的忧患意识和较高的战略思维水准表示赞叹。在后世的中国,许多国人都看不起日本,总认为他们是岛国居民,目光短浅,没有任何战略思维。但我却认为,日本极具战略眼光,每一次对中国的侵掠,都是在中国最疲弱的时候。而且正因为其岛国的本质,使得日本在海洋战略上更远远地走在了中国前面。

先是与英国结成英日同盟,接着在二战后,与美国结成军事同盟。它所选择的结盟对象,全都是具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具有“全球统治”地位的国家。这使得日本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来获取全球资源,并借助盟友的力量达成更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这比与传统的大陆强权国家结盟,具有更大的优势。这也难怪日本人的存在虽然说是全人类的耻辱,但仍不能阻止一代伟人毛泽东赞叹:“日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很矛盾,但这也是事实。我们仇恨、漠视这个“伟大”的敌人,但也不能不向它学习。

为了获得更多的现金来渡过大危机,日本军人政府终于忍不住了,开始将日元贬值,并大量印制纸币。造船设备的更新也同时在各大海军船厂及与海军有深厚渊源的财阀所属的船厂中快速进行。他们是那样的迫不及待与狂热,生怕慢上一步,就又被中国远远地抛在了后面,给帝国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日元的贬值也使日本尝到了苦涩地滋味。各种原材料及半成品的价格飞涨,使战舰的造价比最初翻了几乎一倍。日本海军建设的成本也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水平。

但这些都不足以使日本军人政府警惕,他们眼中目前所看到的是自己从来没有正眼瞧过的低劣的“支那人”,正以极高的速度发展国力,日本如果再不加快军备速度,将永远失去进入大陆的机会。就日本当时的情况来看,也不能不说日本军人政府采取至少在他们看来是“正确”的道路。到32年底,日本重工业终于止住了继续下滑的趋势,各大船厂的改建、扩建工程也非常顺利。横须贺海军船厂、横滨海军船厂、吴港海军船厂、川畸海军船厂相继完成改、扩建工程。“加贺”、“天城”级的二号舰也已经提前竣工,正在立即清空船台,并切割“舞鹤”级战列舰的钢板。

为了因应中国船厂正在建造的拥有10门主炮的新型战列舰(当时还不知道只作出口,以为4艘战舰与前面几级战舰一样,与意大利各平分两艘),“舞鹤”级战列舰更改了最初的设计,为了强调在单舰性能上的优势(此时的日本已经觉得似乎不能在数量上取得针对中国的优势),“舞鹤”级战列舰采用了四座三联装409毫米主炮塔,为了增加浮力,不得不加大舰体宽度,采用了新的球鼻型舰鼻和类似于“奉天”级的尖削型舰艏,以减小阻力,增大航速。

但在论证时发现,采用四座主炮塔,将会使装甲带的长度加大,从而增加排水量,绝对会超过条约的规定。同时,两座三联主炮塔重叠在舰体之上,使舰体重心较高,非常不利于中高海情下的射击,而且在进行横向齐射时,甚至会有可能造成舰体产生倾侧。于是又决定采用四联装主炮塔和重叠两双联装主炮塔。但日本落后的工业无法在短期内研制出新的四联装炮塔出来。在当时紧迫的情况下,这种事情显然是绝对不能容许的。

作为解决办法,日本一方面经过精心制作虚假材料,瞒报真实的44728吨的标准排水量,将其作成37500吨。另一方面,不得不降低舰体的储备浮力,并将装甲减少到一个危险的数值。经此改动,“舞鹤”级战列舰的续航力也降低到5000海里/16节。但15万马力的动力,也能够使该舰达到31节的航速。

不过,www.youxs.org,www.youxs.org,但对即将开始筹备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却显得有些困难。为此,横须贺海军船厂和吴港海军船厂不得不继续将船台加大。日本的造舰速度在危机中,显得相当迅速。“舞鹤”级战列舰从32年11月28日开工建造,到了33年8月就下水,接着在9月,船台上就开始切割“大和”级战列舰的第一块钢板。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日本在军事工业方面投入了多大的力量。

但日本的其它工业和农业则因此陷入了更加深重的危机中,日本已经有27%的农民破产,他们无法维持自己的生计,不得不进入城市或加入军队,但更多的人则四处流亡。其它工业因为不能得到政府的资助,从1929年年底到1933年年初,日本就有8万多家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日本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在国外操持皮肉生涯的日本妇女,此时也无法呆在国外,不得不大量返回日本。但令人发指的是,日本军人政府为了减少负担,严禁这些妇女回国,甚至在海上拦截搭乘的船只,迫使其返航或驶向其它国家。

为了压制国内的反对浪潮,日本军人政府一方面让军队进入各地进行戒备,另一方面则开始从美国等国购进粮食等生活必须品。至于救济,则从来不可能出现在日本政府的字典中。在灾难最深重的32年,美国的农业生产只有危机前的30%,满足本国的粮食需求还算勉强,至于向国外出口,则几乎是不可能的。出于对日本的扶持,美国当时在任的胡佛总统本想同意出口100万吨小麦,但却被幕僚告知,美国根本没有这么多的余粮,于是胡佛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并向日本建议:到欧洲去碰碰运气。

英国人显然自身难保,根本没有理会日本政府的购粮请求。法国人虽然在32年年底才进入危机,但在这之前,法国经济还算正常,粮食问题似乎对日本来说,已经有了个眉目。不过,法国在刚刚向日本提供了数十万吨小麦后,政府立场开始倾向与中国结盟,加上此时的法国也进入了危机,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粮荒,法国政府又立即中止了剩余部分的交付。不得已,日本只好将目光聚集在朝鲜日控区身上,本就已经达到临界点的朝鲜,被日本军政府的一纸命令,所有朝鲜农民的粮食便被日本军队一抢而光。于是在33年3月,朝鲜的大灾荒发生了。当有数万人被饿死时,朝鲜爆发了席卷整个日本控制区的起义。

这次大起义由中国情报机关和朝鲜人民民主国派遣的特工发动,并提供了很少的武器装备。因为朝鲜半岛正处于中日对峙状态,双方上百万大军云集在这狭窄的地域,要想进行少数人员的渗透都已经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提供大量武器这类近乎于不可能的任务。但也正是由于中日两国百万大军的对峙,使得朝鲜日控区的日军数量相当惊人。大起义刚刚爆发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便被日军扑灭了。上百万朝鲜人被日军屠杀,且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这极大地削弱了朝鲜人口资源的合理构成,朝鲜日控区作为一个日本的殖民地,对日本已经不太能产生什么利益了。

当然,日本的这种禽兽行径也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日本国内的部分“有识之士”也对政府的行径感到悲哀。朝鲜人民民主国也发表宣言,宣布日本是朝鲜的敌人,除非日本被彻底从地球上抹去,否则,朝鲜人民民主国将同日本战斗至最后一人。但日本则拿出当年与朝鲜王国签订的合并条约,指责朝鲜人民民主国是一个非法的伪政府,日本将会行使对朝鲜的主权,彻底消灭朝鲜人民民主国。这两个政府的嘴仗越打越厉害,到了后来,终于演变成了武装冲突。

33年4月下旬,朝鲜人民军的部分官兵由于不能忍受日本军队对同胞的迫害,开始主动向驻防在停火线对面的日军进行射击。日军当然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毫不犹豫地开枪还击。双方乒乒乓乓地打了几天,互有伤亡。最后在各自政府的强令下勉强停了下来。当然,朝鲜人民民主国的主要负责人也开始频繁地活跃在北京的各个部门,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帮助朝鲜对日本进行惩罚。后来,日本政府也明白对朝鲜的过于压迫,只会带给自己无尽的麻烦。于是将刚刚从南美一些产粮大国手中购进的百余万吨粮食分了一些到朝鲜日控区。朝鲜的局势才慢慢地缓和了下来。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